小学语文《玲玲的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玲玲的画》为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内容,本单元教材围绕着“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专题选择了几篇不同体裁的课文,内容丰富。《玲玲的画》讲的是玲玲收拾画笔时不小心把第二天参评的画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巧妙地掩盖了污渍,第二天她的画在评奖会上得了一等奖的事。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设计理念:
1、以学生随文识字,教师引导为主要形式,让学生产生识字的兴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的8个生字,会写要求写的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有关句子。
3、懂得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并能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应用。
教学重点:
感悟重点句子,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难点:
明白“坏事也能变好事”的道理。
教学准备:
学生:生字卡片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老师今天想考考大家,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挑战?
(1)在古时候,有一个小男孩,他动脑筋想办法,从水缸里救出了自己的小伙伴,还记得他是谁吗?(司马光)
(2)还有一只口渴的鸟,它想办法喝到瓶子里的水,它是谁?乌鸦。
2、这节课,老师再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很可爱,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你们想认识她吗?(出示头像)认识生字: “玲”多用于人名,第二个音读轻声,玲玲!
3、玲玲不仅聪明,还画得一手的好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5课《玲玲的画》。(出示课件)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玲玲的画中藏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打开书,自己大声地朗读课文,遇上不认识的生字就停下来,请教课文下面的拼音宝宝,或是问问同桌,读完了就标上自然段。
2、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随文检查生词的认识和理解)
(1)“端详”这个词里还藏着一个谜语呢?小羊开口说话了!(详)
(2)叭,还是个拟声词,就是用来模拟声音的词。比如黑板擦掉到地上发出的声音——叭。在生活中,像这样的词还有很多,你能说说吗?
生:流水声——哗哗哗,春雨声——沙沙沙,敲门声——当当当……
“脏”这个字怎么读?它是个多音字,可以组什么词?(脏,弄脏;脏,心脏。)
3、指导观察、练习写字。
(1)让学生观察文后每个字在小楷格中的位置。
(2)重点指导并范写“糟、楼梯、脑筋”这几个字词,要注意指导学生把他们的各部分写紧凑些。
三、设疑解惑,读文感悟。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课文讲玲玲画了 ,准备参加第二天的评奖。可是 。在 的提醒下,玲玲在脏的地方 , 结果 。
2、解决问题“一件坏事是怎么变成好事的?”
(1)在课文中坏事指的是什么?(板书:坏事)
出示图2和句子并齐读: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吧的一下掉到了地上,把画弄脏了,玲玲哇地哭了起来。
说话训练:画脏了,玲玲为什么着急?她想到了什么?玲玲现在的心情又是什么样的?请带着这种心情再读一读这句话。
(2)出示图1和句子:玲玲得意的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
玲玲的这张画多漂亮啊,她原本的心情是怎样的?高兴。
“端详”是什么意思呢?学着玲玲,做端详画的姿势。
(3)明天要参加评奖的画,现在弄脏了,玲玲现在的心情又是什么样的?你能不能给玲玲想想办法?(出示对比图)
3、爸爸说的好事,在课文中指的又是什么?(板书:好事)
出示句子齐读:在第二天的评奖会上,玲玲的画得了一等奖。
4、体会变的过程。
(1)这就奇怪了,一张弄脏了的画怎么能得一等奖呢?
(2)玲玲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句子:玲玲想了想,拿起笔,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玲玲满意地笑了。
玲玲想了想,她会想什么呢?
她为什么要画小花狗?而不是其他东西呢?
玲玲满意地笑了,说明什么?如果是你,你还会怎么想?
玲玲此时的心情又是什么样的?那咱们再带着高兴的心情齐读一遍这句话。
(3)她是怎么想到画小花狗的呢?
出示句子:爸爸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什么,不是很好吗?
“仔细地”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为什么爸爸不直接告诉玲玲?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爸爸?
(4)从这件事情,你懂得了什么?
出示句子:爸爸看了,高兴地说:“看到了吧,孩子。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好事。”
你找到坏事变成好事的秘诀了吗?(板书:“变成、肯动脑筋”)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请你说一说:
在生活中,你们遇到过这样的事吗?你是怎么做的呢?
2、请你帮一帮:
不小心把新裤子磕破了,怎么办?
老师写字的时候,不小心把数字9写成7了,怎么办?
五、总结:
同学们,老师希望你们也能像玲玲一样,遇到困难动脑筋想办法。只要我们肯动脑筋,什么事情都能解决掉的!
板书设计:
玲玲的画
坏事 肯动脑筋 好事
画脏了 一等奖
(伤心) (满意)
教学反思:
《玲玲的画》这篇课文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活泼的小故事:玲玲准备参加比赛的画,不小心弄上了墨渍,在爸爸的启发下,墨渍被“变“成了小花狗。课文中爸爸的话揭示了主题,引人思考。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深钻教材后,我在教学时的采取了以下几点做法:
一、抓主线,帮学生理清思路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画好作品)---难过、着急(弄坏作品)---满意(画更漂亮)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在课堂伊始,我就引导学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线索,在教学中牢牢抓住这条线索,使全文脉络清楚,豁然开朗,课文内容就拨云见日明朗了起来。
二、抓朗读,读中体会,体会中朗读上课伊始,让孩子们看情景课堂理清线索,在教学过程中,我紧跟“读(走进文本)---多形式地悟(理解文本)---再带着感受读(表现文本)”这一最基本的语文教学理念,根据文本的特点和孩子们的表现特点,我设计了分角色读(读玲玲和爸爸的对话时)、推前想后体会读(如读心情变化的‘句子)、抓重点词理解读、诵读爸爸意味深长的话等等,多形式的读使学生读得自然,读得开心,读得“爱不释口”。课堂上琅琅的读书声不绝于耳,学生边读边感悟语言,同时对人物心情变化的理解水到渠成。
三、联系实际,使“难点”的堡垒不攻自破。
理解爸爸的话是全文的哲理所在,在读、写、背爸爸的话的基础上,抛出问题“这里的“坏事”“好事”分别指什么 坏事变成好事的关键是什么 你们遇到过类似的事吗 在以后的生活中,如果我们也遇到像玲玲一样糟糕的事情,你会怎么做呢 ”在学生联系实际谈感受的过程中,其实不正是他们对文本所体现的启发达到了理解的最高境界吗 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我还是比较满意的,孩子们学得兴趣盎然,在思考中互相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启发学生弄清道理后又进行生活中动脑方面的拓展。在指导朗读上,应该叫学生再体会一下爸爸催促玲玲睡觉时的语气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