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课件)(共27张PPT)——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课件)(共27张PPT)——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26 23:54: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学习目标:
1.了解瓦特改进蒸汽机、火车与铁路时代到来、现代工厂制度诞生的基本史实,认识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2.通过阅读历史材料,提取有效信息,了解现代工厂的状况,初步理解现代工厂制度的概念。
3.感受技术革新在社会进步中所起的作用。
一、纺织技术的革新
纺织技术的革新
1.什么是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前
工业革命后
工业革命也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时期由工场手工业向大机器生产的一次飞跃。主要是以机器取代人力,大工厂取代手工工场,它既是生产领域里的一场大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场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纺织技术的革新
2.工业革命的背景
制度保障
《权利法案》
三角贸易
圈地运动
农民失去土地
工匠积累的技术经验
资金
原料
市场
劳动力
技术
圈地运动:14、15世纪,英国新兴资产阶级通过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强占农民的土地,把强占的土地圈占起来,变成大牧场、大农场。农民被迫离开土地,成为自由劳动力。
殖民地遍布各大洲
纺织技术的革新
归纳:第一次工业革命兴起于英国的原因
1.政治前提:
最先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君主立宪制)
2.经济条件:
通过殖民掠夺、奴隶贸易积累了资金、原料
圈地运动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日不落”殖民帝国提供广阔的海外市场
市场扩大,需求增长
工业革命兴起
产业技术革新
3.技术条件:
工场手工业积累了技术
二、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
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
1.工业革命的开始
棉纺织业
纺纱
织布
“飞梭”是一种能使纬纱来回穿越经纱的速度得到加快的简单的弹跳装置。织布的速度提高后,纱线却供不上,于是英国出现了“棉纱荒”。
①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
②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纺纱机,将它命名为珍妮机。
珍妮机一次可以纺出80根纱线,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珍妮机的发明引发了生产领域的一系列发明,出现了更多更先进的纺织机器。珍妮机的发明标志工业革命的开始。
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
2.工业革命的发展
时间
(18世纪)
1764年
1769年
1779年
1785年
发 明
珍妮纺纱机
水力纺纱机
骡 机
水力织布机
动 力
人 力
水 力
水 力
水 力
特 点
细而易断
粗而结实
细而结实
效率提高40倍
水力织布机织布
骡机
水力纺纱机
议一议:生产过程中使用水力有何优缺点?
优点:解放人力、可再生、无污染…
缺点:受气候、地貌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大,工厂必须建在靠近河流的地方, 交通不便,限制了工厂的发展 …
需要更强大、更持久、更稳定、能在任何地方、任何季节都能使用的动力
缺点:动力不足
纺织技术的革新
2.工业革命的发展
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
19世纪30年代,蒸汽机成为最主要的动力来源
瓦特改良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最重要的成就(标志性发明)
瓦特改进后的蒸汽机
蒸汽机工作原理:
燃烧煤炭给锅炉加热
水气化后体积膨胀
巨大的气压推动设备
蒸汽机被广泛运用
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
摆脱了水力对工厂位置的束缚
纺织厂
采矿厂
纺织技术的革新
3.工厂制度的确立
工业革命时期的机器工厂
英国传统手工工场
思考:传统的手工工场和现代机器工厂有何不同?
组织形式 手工工场 机器工厂
生产规模
使用动力
生产方式
管理制度
蒸汽动力
规模大
机器生产
严格
规模较小
人力、自然力
手工生产
较为松散
三、火车与铁路
火车与铁路
1.交通革命:1825年,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火车)试车
木制路轨 马匹拉动车厢
1825年9月27日英国煤矿上的机械师斯蒂芬森驾驶着拖有12节煤车、20节车厢450名乘客的蒸汽机车通车成功。
斯蒂芬森
(1781-1848)
火车与铁路
2.工业革命的完成
19世纪中期(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已基本取代了工场手工业,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英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从18世纪后期起,其他西方国家学习英国的先进技术和生产经验。法、美、德等西方国家先后进行工业革命。
火车与铁路
3.工业革命的特点
主导国家:英国
主要领域:轻工业
主要动力:蒸汽
主要能源:煤炭
火车与铁路
4.工业革命的影响
工业革命不仅是一次技术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对人类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单元导言
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工业资本家大量增加并逐渐形成了工业资产阶级。在英国,到19世纪20年代,英国已有200万工厂工人和运输工人,工业无产阶级也正式形成。掌握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为了获取利润,无情地剥削无产阶级尤其是对童工和女工的残酷压榨,成为工厂初期的普遍现象。
——钱乘旦等《英国通史》
社会结构:形成两大对立阶级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经济结构:城市化进程加快
火车与铁路
4.工业革命的影响
材料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它迫使一切民族,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他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世界格局: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
火车与铁路
4.工业革命的影响
消极影响:
造成了环境污染、贫富分化、使用童工等社会问题。
材料七:19世纪中叶伦敦一家报纸报称:“泰晤士河在工业革命前水清鱼多,是水禽栖息和豪门宴饮的理想场所,是英国人的生命之河。但在工业革命之后,该河的水质迅速恶化,病菌孽生,鱼类几乎绝迹。河水的污染还使伦敦奇臭难耐。”
雾都
一名妇女正在拖曳装满煤的小车
伦敦工人拥挤的住房
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坚持科教兴国战略;
坚持可持续发展,发展经济要注重保护环境;
1825年,斯蒂芬森,蒸汽机车试车
铁路时代的到来
扩展:18世纪后期起,法美德先后进行
影响:极大提高生产力;英国成为世界第一个工业国家;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
第一次
工业革命
纺织技术的革新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革新开始的背景
纺织技术进一步革新
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
火车与铁路
铁路时代到来的影响
瓦特改良蒸汽机
现代工厂制度的确立
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蒸汽机广泛应用的意义
从飞梭到珍妮机的变革
1.一位历史学家说: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英国,主要是由于其在16--17世纪时,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材料旨在说明( )
A.殖民扩张为工业革命积累了资本
B.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是工业革命的前提
C.技术进步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
D.英国东印度公司掌握了贸易的垄断权
B
解析:依据材料“业革命首先发生于英国,主要是由于其在16-17世纪时,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成为英国开展工业革命的政治前提,B项正确,殖民扩张为工业革命积累了资本属于经济条件,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技术进步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技术条件,与题不符,排除C项;英国东印度公司掌握了贸易的垄断权不属于国内政治结构,排除D项。故选B项。
2.1825年世界上第一条铁路在英国建成,同年九月“旅行者号”机车拖着三十多节小车厢正式试车,车厢载有450名乘客和90吨货物,“旅行者号”火车以每小时24千米的速度跑完了40千米的路程。材料反映出( )
A.英国交通技术领先世界 B.世界科技中心西移
C.近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D.蒸汽时代开始到来
C
解析:从材料中“1825年英国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铁路,火车以每小时24千米的速度跑完了40千米的路程”可以看出近代铁路事业的发展,这是交通运输业发展的表现,C项正确;题干没有比较,不能说明英国交通技术领先世界,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近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不能反映科技中心的转移,排除B项;蒸汽机的广泛使用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排除D项。故选C项。
3.到1850年时,英国的人口比1750年增长2倍的同时,农村人口在全国的比例和农业在经济中的比例都下降到了次要的位置。英国的这些变化主要是由于( )
A.农奴离开庄园 B.殖民侵略扩张
C.工业革命完成 D.“三角贸易”的进行
C
解析: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促进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故选C。
4.十八世纪六十年代,英国进行了一场“一枝独秀”的革命,该革命兴起于( )
A.毛纺织业 B.麻纺织业 C.棉纺织业 D.丝纺织业
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十八世纪六十年代,英国进行了一场‘一枝独秀’的革命”,可知与工业革命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后,政局稳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国内外市场对棉纺织品的需求迅速增长,刺激了棉纺织生产方式的改进和新技术的发明,于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兴起。可知该革命兴起于棉纺织业,C项正确;毛纺织业、麻纺织业、丝纺织业,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兴起不符,破除ABD项。故选C项。
5.孙中山先生曾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当清王朝由盛转衰时,资本主义已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大势所趋,当时引领这一发展潮流的国家是( )
A.美国 B.法国 C.英国 D.日本
C
解析: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爆发前,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危机四伏。西方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由于英国首先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并率先进行工业革命,1840年英国工业革命完成后,成为世界上头号工业强国,并不断向外进行殖民主义扩张,掠夺殖民地。因此当清王朝由盛转衰时,资本主义已成为成世界历史发展的大势所趋,当时引领这一发展潮流的国家是英国。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6.18世纪中期,英国工厂主要分布在水流湍急的乡村。1780年到1830年间,工厂从乡村转移出来,逐渐集中到城市和交通便捷之处。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石油能源的大规模使用 B.自然环境的急剧变化
C.改良蒸汽机的推广应用 D.农村人口的大量迁徙
C
解析:根据材料“18世纪中期,英国工厂主要分布在水流湍急的乡村……逐渐集中到城市和交通便捷之处”和所学可知,1785年,瓦特改良了蒸汽机,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使工业生产摆脱了对自然资源和地域空间的依赖,逐渐集中到城市和交通便捷之处,促进了工业化的发展,C项正确;石油作为能源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题干强调的原因是动力的变化,并未说明自然环境的变化,排除B项;农村人口的大量迁徙是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的,排除D项。故选C项。
7.工业革命不仅是一次技术革新,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下面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认识有误的是( )
A.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 B.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
C.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D.其动力机是珍妮机
D
解析: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工业革命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AB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工业革命的动力机是蒸汽机,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8.在近代英国城镇体系中,主要分为制造业城市、矿业城市、交通枢纽城市等类型。由此分析英国城镇化的主要动力是( )
A.教育的普及 B.工业的发展
C.环境的改善 D.人口的增长
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工业的发展,需要能源、运输、制造,于是,就造就了矿业城市、交通枢纽城市、制造业城市,B项正确;教育的普及、环境的改善、人口的增长均是重要原因,排除 ACD三项。故选 B项。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