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9张PPT。北京的发展与变化在此建城的条件是:离水源较近、几条大路的交汇处、地形平坦、远离沼泽地。蓟城复原图 1995年当北京建城3040年之际,在广安门附近建立“蓟城纪念柱”,标明此处为北京肇始之地。秦统一中国后,蓟城是北方的军事要塞,也是中原边塞的交通枢纽。 辽南京城复原图南京城共有八门 ,城内二十六坊,是居民聚居的地方。坊巷布局,井然有序。 金朝统治者既要控制中原,又要便于联系其东北的根据地,将都城迁到此,改名中都。中都城分大城、皇城和宫城三重。大城除北城墙末动外,其余三面城墙比辽南京城有所增广。 金中都城垣遗址大都略呈长方形,周长约60里。有11座城门,皇城在大城内南部中央地区。城内街道分布的基本形式是棋盘形,南北和东西各有9条大街。在南北向大街的东西两侧,小街和胡同平行排列 。北京四合院和胡同的形成是从元大都时代开始的。金中都虽废,但尚有遗存,时称“南城”,成为大都城内人们踏青郊游之地。 元大都城在元大都与南城之间形成了若干条斜街,如樱桃斜街、铁树(李铁拐、李铁锅)斜街、杨梅竹(杨媒)斜街、棕树(王广福、王寡妇)斜街等。这些斜街是重要的元代遗存,被明代人称为“南城龙脉”。 北京后英房元代住宅遗址复原图 明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营建的,分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四重。宫城又称紫禁城,周长6里。皇城在宫城的外面,周围18里 。内城又在皇城的外面,城周长45里。外城环内城南面,外城长28里。
清朝基本沿袭了明北京城,直到建国初期,北京城变化不大。建国初期北京城区2002年北城2005年北城北京市区在北京的位置北京市区总体规划50年代从景山鸟瞰北京今天从景山鸟瞰北京50年代长安街今天长安街课件9张PPT。中国地图出版社SINOMAPS PRESS第四节 学习与探究——聚落发展与景观变化第3章 居民与聚落B 判断哪个景观是城市,哪个景观是乡村。并说出判断理由。A第四节 学习与探究◆随着社会的发展,世界各地的聚落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同时聚落的变化反映着社会的发展,聚落的变化也记录着历史的变迁。◆聚落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好的居住环境,聚落的某些变化也使有文化特色的传统民居越来越少。第四节 学习与探究活动目的1.感受世界聚落的发展和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多方面。变化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有自然的因素,也有社会经济因素。
2.锻炼同学们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第四节 学习与探究活动方法 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本组的活动课题,查找资料、整合资料、制作课件、向同学们展示探究成果。第四节 学习与探究活动要求1.小组内每个成员要分工明确,并积极参与活动,最后要有自评、互评成绩。
2.制作的幻灯片要有10片以上,要求图文并貌,并尝试分析聚落变化的原因。
3.汇报时,发言人要求表情自然,语言流畅、精练、规范。第四节 学习与探究参考活动课题 1.北京的发展与变化
2.深圳由小渔村变为大都市
3.楼兰古城的消失
4.“北大荒”变为“北大仓”
5.意大利庞培古城的消亡
6.德国埃森市的变化第四节 学习与探究活动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表 第四节 学习与探究老师评价和组间互评第四节 学习与探究第3章 居民与聚落
第四节 学习与探究——聚落发展与景观变化
第一环节(幻灯1片):复习聚落知识,导入本课内容。
第二环节(幻灯2~3片):设计本节活动的背景原因。
第三环节(幻灯4~7片):活动设计
1.(幻灯4片)活动目的:
(1)感受世界聚落的发展和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多方面。变化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有自然环境的原因,也有社会经济原因。
(2)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2.(幻灯5片)活动方法:
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本组的活动课题,查找素材、整合资料、制作课件、向同学们展示探究成果。
3.(幻灯6片)活动要求:
(1)小组内每个成员分工明确,并积极参与活动,最后要有自评、互评成绩。
(2)制作的幻灯片在10片以上,要求图文并貌,并尝试分析聚落变化的原因。
(3)汇报时,讲解人表情自然,语言流畅、精练、规范。
4.(幻灯7片)活动的参考课题:
(1)北京的发展与变化
(2)深圳由小渔村变为大都市
(3)楼兰古城的消失
(4)“北大荒”变为“北大仓”
(5)意大利庞培古城的消亡
(6)德国埃森市的变化
第四环节(幻灯8~9片):活动评价
1.(幻灯8片)自评和互评
(1)自评方案:
根据自己完成任务的情况(态度是否认真、所分配的任务是否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根据自己对组里的贡献的大小,以及自己与组里其他人的合作是否融洽、默契,给自己一个公正、合理的自评成绩。
(2)互评方案:
评述每个同学在此次活动中最突出的表现是什么?是否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任务,对小组活动可否有更合理或更有创意的建议,还有何不足?根据这些表现,给出评定成绩。
2.(幻灯9片)教师评价和组间互评
评价方案:根据各组准备过程和展示过程进行评价。
附学生范例:《北京的发展与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