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4课 宋明理学 课件(19张ppt)+教学设计(2015年山东教师全员远程研修历史优秀作业)(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4课 宋明理学 课件(19张ppt)+教学设计(2015年山东教师全员远程研修历史优秀作业)(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1-03 14:31:35

文档简介

姓名
倪学勇
单位
高密三中
教学设计
宋明理学
?
一、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分析研究】
本课内容是一个联系非常密切的整体。本课内容虽然分为两目,实际上包括三个部分:
原因、流派、影响
1、理学是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对我国政治文化教化阐述了深远影响。
2、消极:维系专制统治,压抑自然欲求。
3、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庄严。
【教学重点、难点】:?
知识深化:比较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
同:①都是理学的突出代表,在对理的含义上都强调封建道德。②实质目的都是以纲常伦理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③影响;扼杀人的欲求,有对塑造中华民族道德观产生巨大影响。
?
二、学生分析
学生在已经掌握前面所学儒家思想发展演变,体现宋明时期的发展。学生在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方面还欠缺,分析问题的思路还不够凝炼、不够全面,组织语言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所以本节课要进一步的培养。。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课标要求】
宋明理学(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课前自主学习】
自学导读:宋朝(960—1279年)二程、朱熹、陆九渊是宋朝理学家?
明朝(1368--1644)王阳明是明朝中期理学家。
(二)、能力目标?:
运用大量的文字材料,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分析、归纳能力。?
(二)、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树立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家乡的人文情感,培养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观念。
?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一)、使用的技术:
1、课堂教学使用ppt课件,借助多媒体教学技术进行施教。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均合理的使用和设计了课件,课件中设计了图表,知识网络构建等。
2、自助学习
3、头脑风暴
(二)、如何使用:
1、从实际出发,避免追求表面,处处滥用
2、紧扣教材重点,避免随意呈现,喧宾夺主
3、精心制作,避免粗制滥造,无的放矢
4、运用多媒体,就是希望在声、光、色、图的配合下,来营造一种赏欣悦目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预期效果:
运用电脑媒体创设出优美的情境,能营造一种求知氛围,激发学生兴趣,还能吸引学生注意力。
?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解读四幅图片
讨论
PPT展示
复习
汉代儒学
回答?
Ppt展示
探究
理学兴起背景
小组合作探究?
PPT展示
讲述
《宋 明理学》一课,由三教合一引出佛、道对儒学的冲击,面对挑战,儒学家对儒学做了深层的探讨,提出了“理”这一哲学命题(儒学一直重视现实问题,关注社会人 伦,在此之前没有一些深层的哲学思考),然后用简短的材料来理解理的内涵,最后老师总结,“理”是万物遵循的普遍原则,儒家所强调的伦理道德个人修为都是 “理”,从而将封建伦理进一步神圣化哲学化。
再者,谈一下教学环节对教学手段选择的要求,以及教学手段选择的时机问题。上课初始阶段,学生的精力是最充沛的阶段,除了最基本的导入和激发学生动机之外,我一般采用最基本的讲述方式,这样处理问题的效率相对较高。20分 钟后是学生精力开始分散的阶段,这时,需要变换教学方式,最好用一些直观的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方式,如影视、图片、鲜活的材料、讨论等,如果方式难以改变, 那就改变讲述的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实在没有方法,可以设计几个真问题让学生思考,也可以停顿一下让学生巩固完善或者干脆练习。最后的17、8分钟的处理,一般是前8-10分钟让学生自主消化,一方面回顾当堂基础,另一方面在老师的指导下深化认识,形成小结。最后的7-10分钟练习。
?
讨论
回答问题
记录笔记
?
PPT展示
建构
构建专题知识体系
归纳总结?
PPT展示
评价
?课堂检测习题?
自主完成?
PPT展示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基本达到预期。
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积极采用现代教育方法和手段,在课程教学时理论联系实际,教师在讲授时,运用多媒体课件、网络教学资源等现代化手段,儒学再不同那个时期的发展展现出来,体现了儒学得瑟包容和与时俱进。适时示范,使枯燥乏味的专业基础课生动具体,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建立了现代教育方法和手段的新的教学模式?。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学生为本,强化学生的实践,?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突出讲练结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效果显著。
课件19张PPT。【知识回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原因
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实质第四课 宋明理学课标要求: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理学也是儒学,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自我完善。反映了儒学趋势更新的特点。)
人物与发展宋朝(960—1279年) 明朝(1368--1644)王阳明是明朝
江南春绝句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上述材料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道教流传甚广、佛教的兴盛。 唐朝皇帝以老子的后代自居,宣扬道教。唐高宗亲自拜谒老君庙,追封为“太上玄元皇帝”。以《老子》为上经,作为科举考试内容。道教广为流传。1、汉唐儒学的僵化佛道传播,儒学出现危机
(儒学的权威性被削弱)一、背景:儒学危机2、三教合一,弥漫社会各个领域红花白藕青荷叶,三教原来是一家。3、唐宋儒者掀起复兴儒学运动 目的1.右图《一团和气图》粗看似一笑面弥勒佛盘腿而坐,细看却是三人合一:左为一道冠老者,右为一方巾儒士,二人各执经卷一端,团膝相接,相对微笑;弥勒佛手搭两人肩上,借用道者与儒士的五官,合成一张正面像。它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一种社会思潮。对这一思潮表述正确的是(  )
A.西汉初年初露端倪彼此有影响
B.“三教合归佛”为其核心内容
C.推动了宋代新儒学体系的诞生
D.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学以致用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思辩化、体系化
理学:既弘扬积极入世、关怀现实的儒学传统
又吸收佛道思想,是儒学体系得到丰富和更新
到宋代,形成逐渐确立了一套更为精密的
以理天理为核心的观念体系。继承传统(儒学为根本)发展:吸收佛道形成理二、理学含义宋明理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基本流派:三、程朱理学 1、代表人物:二程、朱熹
2、内容:(世界观、方法论、道德观)
(1)理是什么
(2)怎样把握理 格物致知
(3)道德观“存天理、灭人欲”
3、影响地位:
三、程朱理学实质:以儒家纲常伦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新儒学。 材料一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熹
材料二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二程遗书》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 ——《朱子语类》
材料三 “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 ——朱熹依据材料一、二、三归纳程朱理学的主要观点。程朱理学的内容①“理”是世界的本原②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理”③“存天理,灭人欲”天理:儒家伦理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实质:用儒家纲常伦理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2010·上海高考)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 (  )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
C.从万事万物本源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2.“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而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材料中朱熹认为历史发展动力的实质是(  )
A.天理 B.儒家的伦理道德
C.宇宙 D.人本学以致用1、宋朝陆九渊主张:
(1)理是什么(世界观)
(2)怎样把握理 (方法论)
2、明朝王阳明
(1)背景:①②
(2)内容①核心理是什么 ②怎样把握理
(3)作用:四、陆王心学心学也是理学,在本质上都认为理是万物本源,是封建纲常伦理。(2011·上海高考)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 (  )
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
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观点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观点①吸收和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
②形成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新的儒术体系
③实现儒学的哲理化、思辨化
结合宋明理学的内容,分析其特点(对儒学的发展)1、翻开历史一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鲁迅贞洁牌坊的背后是血泪 2 三从四德:“三从” :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 :妇德、妇言、妇容、妇功3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
死于理,其谁怜之?”
——清人戴震五、理学评价消极:宋明理学维护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有着积极影响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宋明理学儒学的困境与“三教合一”的出现理学的发展创立:北宋二程等人
成熟:南宋朱熹
发展:陆王心学背景: 知识·梳理产生发展古代中国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春秋魏晋南北朝正统思想遭到打击西汉武帝秦朝战国宋明面临挑战隋唐三教调和明清之际新体系—理学批判继承,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
新思想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