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赵之科
单位
金乡二中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一、教材分析
?????本 节课主要内容是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进入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并且在封建专制层层重压下,不断缓慢发展。旧制度的衰落和新的社会因素产生,如 同世界各国的规律一样,首先在思想界里被敏感地反映出来。于是,在明清时期思想界里一批反对传统儒家思想,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腐朽统治,乃至带有民主色彩的 思想家,便成为这一时期文化中的新潮流。他们批判继承了传统的儒学体系,使我国的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二、学生分析
????学生通过对宋明时期理学的学习,从理学的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维护的政治制度等方面对宋明时期的儒学进行掌握,认识了理学的基本内容和理学的影响。为明清时期儒学的发展作了铺垫。
三、教学目标
掌握李挚、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主要思想内容,能够分析、探究他们思想形成的原因以及学习他们站在时代前列,不畏强权,勇于斗争、敢于承担历史重任的优秀品质。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音频和视频资料,史料资料,增强教学效果的生动性、直观性和形象性。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新课
播放宋朝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学生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和理学精神。
音频资料
展示学习目标
课程目标
学习齐读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目标
PPT展示
讲授新课
展示李挚、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四位思想家的图片,让学生分四组学习他们的事迹和主要思想。
学生分组进行学习
PPT展示
合作探究
探究李挚、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四位思想家的思想对理学批判的主要方面。
学生从理学的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维护的政治制度等方面理解和掌握四位思想家的主要思想,并上台展示。
PPT展示
达标练习
提供3个选择题,一个材料题,限时、赋分规范训练。
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上台展示自己的答案。
PPT展示
课堂小结
儒学从产生到明清是怎样发展演变的。
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概括。
PPT展示
?
?
?
?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信息化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使整个教学更加 的鲜活和丰富多彩,如在本课的教学导入上我采用了播放宋朝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 远则忧其君。”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宋明理学对当时人们思想的深刻的影响以及仁人志士对国家和民族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其次,把李挚、黄宗羲、顾 炎武、王夫之四位思想家的图片和著作用PPT课件展示出来进行分组学习,既增加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参性、主动性和参与性。同时又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课件31张PPT。第5课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一、李贽的“离经叛道”少年求学穷困潦倒
中年做官正直清廉
老年入狱被迫害致死人物生平简介:1、李贽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特征一、“离经叛道”的李贽1、李贽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特征:离经叛道2、李贽的思想和代表作:《焚书》、《藏书》3、李贽的进步思想主张:①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道学家的虚伪。
李贽反对那些道学家为了抬高自己,故意把孔子吹捧为神圣甘愿冒着“非圣无法”的罪名,自称“异端”,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②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
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现象,追求平等、个性;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并公然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扬改革;肯定农民起义。③批判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应当享受正当的私欲。产生叛逆思想的社会原因:(1)政治上:
明朝后期,封建制度日趋衰落。
(2)经济上:
商品经济的发展,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3)思想文化上:
陈腐的理学思想仍占统治地位,思想文化 专制日益严重。一、“离经叛道”的李贽2、李贽的思想和代表作:3、李贽的进步思想主张:
4、对李贽进步思想的评价1、李贽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特征:离经叛道《焚书》、《藏书》 李贽是我国反封建思想的先驱,他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 ,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带有民主性的色彩。 ①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道学家的虚伪。
②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
③批判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应当享受正当的私欲。二、三大进步思想家顾炎武—亭林先生
《天下郡国利病书》黄宗羲—梨洲先生
《明夷待访录》王夫之—船山先生
《读通鉴论》二、三大进步思想家1、共同的生活背景 明末清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剧烈动荡的时期。 ①明清之交,社会动荡,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封建 君主专制加强。土地兼并严重。八股取士阻挠文化社会进步。
②早年都参加过反清斗争。
③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影响下,人们要求冲破理学束缚,追求个性,发展经济,社会上拜金逐利风气盛行,传统道德观念受到猛烈冲击。 黄宗羲是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史学家,学问极博,对天文、算术、乐律、经史百家以及佛经,无不研究。
年轻时积极参加反明朝宦官权贵的斗争和反清斗争,后隐居著述。
其学说的核心是“非君说” ——一种民主思想的萌芽,他否定君主专制,抨击君主一人私有天下产业之状,主张改革土地、赋税制度,强调工商皆本。“天子所是未必是,天子所非未必非。”
——《明夷待访录》人物介绍黄宗羲—梨洲先生材料一 “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
材料二 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明夷待访录.原君》
概括黄宗羲观点分析其思想根源 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说(1)观点
批判君主专制,呼吁君臣平等
(2)根源
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材料三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明夷待访录.财计三》(1)材料三中黄宗羲提出什么经济思想?
(2)这种思想提出的背景是什么?
(3)传统的经济思想是什么,简要评述这种经济思想的作用?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主要思想:(1)批判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2)提倡法治,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
呼吁废除君主专制下的“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
(3)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
影响: 其政治主张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顾炎武,江苏人,明末清初儒学思想家、诗人。青年时曾参加抗清武装斗争,他学识渊博,对经史百家、天文地理、国家典制、郡邑掌故等都有研究,其诗堪称清诗冠冕。他能文能武,却不走科举之路,明、清朝廷多次请他做官,他都坚拒。他为人刚正,重视做人的品德修养,且擅长理财,他在山西创办的票号钱庄经营成绩卓越。他大力批判宋明理学,提倡“经世致用”,主张理论为现实服务,以经学济理学之穷。顾的学术主张和爱国主义精神颇受近代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知识分子的称赞。北京报国寺西侧有其祠堂。顾炎武(1613-1682)顾炎武—亭林先生材料一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结合材料,如何理解亡国与亡天下?亡国:改朝换代,统治者政权的变更。
亡天下:民族、文化的沦亡,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命运。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材料二
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
寓封建(允许官位世袭)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之。
宗法立而刑清。天下之宗子,各治其族,以辅人君之治。 ——顾炎武《日知录》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时代背景,归纳、评价顾炎武的观点。 观点: “众治”。把君主的权力分散给百官,以削减君主权力 .
评价:反映了当时社会进步的愿望和要求,这些具有民主色彩。但是这些思想未能突破封建制度的束缚 主要思想:(1)强烈地批判君主专制和官僚士大夫的腐败
(2)提出了“众治”的主张
(3)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4)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 王夫之,湖南人,曾起兵抗清,兵败后隐居在衡山石船山麓,人称船山先生。他对经学、史学、天文、历算都深有研究,是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哲学家。他认为“气”是物质实体,“理”是客观规律,“气者,理之依也”,他还认为,认识则来源于实践(“纾”)。王夫之的哲学思想是对我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一个总结,并且把它推向新的高峰,在我国古代哲学史上有着突出的地位 。王几十年坚持每天打伞穿木履,表示与清廷不共戴天、不踏清朝土地。主要思想:(1)对先秦至清初的文化遗产予以批判总结。
(2)政治思想:主旨是“循天下之公”,深刻揭露了历代帝王把天下当作私产的作法;
(2)哲学思想:世界史物质的;物质发展有客观规律;提出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一切事物通过考察是可认识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评价:1、几乎在传统哲学的所有范畴和命题上都提出超越前人的见解;
2、其哲学思辨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二、三大进步思想家1、共同的生活背景:2、共同的思想主张: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人民为主”。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天下之害尽归于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天下土地不能为帝王所得而私有,应当耕者有其田。典型例题:材料一 是以其末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请回答:(1)材料一指出君主和天下百姓实际上是什么关系?作者具有什么政治倾向?关系:倾向:君主是天下百姓的残暴的统治者和剥削者.反对君主专制制度——《明夷待访录·原君》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人民为主”。二、三大进步思想家2、共同的思想主张:②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在社会思想上的反映。) “经世致用”。
著作《天下郡国利病书》,记述了山川形势,物产风俗,民生利弊,有很大的实用价值。经世致用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人民为主”。二、三大进步思想家2、共同的思想主张:②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继承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批判旧儒学“君为臣纲”的封建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崭新思想命题。 反对道学空疏浮泛的学风,主张发挥孔子的“博学于文,行已有耻”的积极思想;踏实钻研学问,提倡走出门户,到实践中求得真知。 坚持以儒家六经为自己的治学原则,但决不盲从.他反对“天命论”和“生知论”,主张物质是第一性的,物质不断变化是万物发展的规律。(唯物主义)③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体系。二、三大进步思想家3、如何评价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 他们继承了晚明进步的思想传统,反对民族压迫和封建专制主义,重视手工业、商业,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这些主张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反对君主专制
独裁、提倡
“人民为主”重视手工业
和商业,提
倡“经世致用”批判继承儒
学,构筑具时
代特色的新
思想体系《明夷待
访录》《天下郡
国利病书》《读通
鉴论》激烈批判封建
专制制度保天下者,
匹夫之贱,
与有责焉天下土地不能
为帝王所得私
有,而应当是
耕者有其田“工、商、皆
民生之本”经世致用经世致用继承“民本”
思想,批判
“君为臣纲”反对不切实
际的学风,提
倡实践,求真反对天命论、
天知论,建立
唯物主义体系三位思想家思想对比表
1、创立:
2、继承:
3、重创:
4、主导:
5、冲击:
6、融合:
7、理学:
8、批判
继承: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在政治主张“为政以德”。将奴隶制度的道德标准、行为规范发展为“礼”,强调等级尊卑,致力于秩序重建。战国时期,孟子、荀子,发展“仁政”学说,提出“民贵君轻”思想,提出“先义后利”的观点。荀子:礼法并施,王霸兼用,治国的礼教为主。秦朝,“焚书坑儒”,儒家思想遭重创。西汉,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魏晋南北朝时期,三教并立,儒学受到了来自于佛教、道教的冲击。唐宋时期,三教开始走向融合。宋明时期,儒学在迎接佛教和道教的挑战时期,逐渐吸纳其思想,形成了以“理”和“天理”为核心的新儒学。明清时期,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儒学的创立及发展历程1、关于李贽思想的评论,不正确的是( )
A、倡导个性自由发展 B、否定宋明理学
C、批判三纲五常 D、否定君主专制
2、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的主张,不包括( )
A、个性自由 B、经世致用
C、农工皆本 D、民主共和
3、明清进步思想家的共同主张是( )
A、否定君主专制 B、批判宋明理学和八股取士
C、限制君权 D、经世致用
DDB课堂反馈4、关于明清思想批判产生的社会影响的下列评述,不正确的是
( )
A、有利于解放思想
B、农工商皆本思想的提出,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C、对君主专制造成了猛烈的冲击
D、直接推动了变革当时社会的实践
5、关于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和明清之际对君主专制的批判思想的评述,正确的是( )
A、都是从本质上否定君主专制 B、维护的阶级利益相同
C、产生的历史条件相同 D、都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DD6、“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谁的观点( )
A、顾炎武 B、黄宗羲 C、王夫之 D、李贽
7、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的产生有关的是(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专制腐朽王朝的统治
c八股取士因循守旧 d程朱理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
A、abcd B、adc C、acd D、abd
AA8、在李贽的思想体系中,世界的本原是( )
A、阴阳二气 B、道 C、理 D、天
9、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提出了“亡国”和“亡天下”的两个概念,其中“亡天下”的确切含义是( )
A、封建王朝的更替
B、外族入侵带来国家的危难
C、统治者不施行仁政,导致民不聊生
D、统治阶级内部纷争使得国家分裂
AB 明末清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剧烈动荡的时期。当时,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封建社会的危机日益加深,资本主义萌芽在某些地区出现并得到缓慢发展,自然科学也有了一定发展,在此形势下,涌现了一批进步思想家,对秦汉以来的儒学文化传统及价值观念进行深刻反省和理性的批判。
(1)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
(2)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提倡“经世致用”。
(3)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