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14课 理性之光 课件(42张ppt)+教学设计(2015年山东教师全员远程研修历史优秀作业)(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14课 理性之光 课件(42张ppt)+教学设计(2015年山东教师全员远程研修历史优秀作业)(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1-03 14:43:54

文档简介

姓名
许燕
单位
莒县二中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启蒙运动
一、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17-18世纪,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发展壮大。但是封建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自然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认识到人类是可以征服自然的,于是,反对封建专制和反对教权主义的斗争成为时代内容。2、18世纪的法国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出现了伏尔泰、孟德斯鸠等一大批启蒙思想家。他们崇尚理性,号召人们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和平等以及个人自由。3、在法国的影响下,欧洲大陆很多国家都兴起了启蒙运动。
二、学生分析
启蒙运动这一课,学生对启蒙思想家比较熟悉,对他们的思想主张也知道一些。所以讲课时,这部分内容可以让学生自主完成。而对于启蒙运动的背景、影响可以通过材料问题设置的方法重点讲解;以及设置一些深化问题加深理解。例如:中西比较问题-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和启蒙运动的比较。前后联系-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比较。
三、教学目标
1.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
2.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四、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新课:
?
?
?
本课的引言是由文字和图画两部分组成的。文字内容着重指出了在18世纪的法国,人们开始摆脱政府和教会的禁令,对现实社会一切现象表示质疑,人们通过各种方式表达着自己的见解,开始学会用自己的头脑思考分析问题。播放启蒙运动背景的视频。1.从视频中可以提取哪些信息?2.说明什么问题?
?
学生观看视频并回答问题
大国崛起视频剪辑
启蒙运动的背景
要求学生从视频中总结
政治:
经济:
科学:
法国社会现状:
?
学生回答
?
内容:思想家的思想
全部是材料展示
学生配合课文总结归纳思想主张
多媒体材料放映
影响
图片和文字材料相结合
学生总结
多媒体材料放映
小节归纳
表格展示
学生齐声回答
多媒体表格放映
问题探究一
启蒙运动和明清批判思想比较
不同发展方向的材料导引
多媒体展示
问题探究二
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比较
问题
多媒体展示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启蒙运动教学在正确分析启蒙思想产生及其特点的基 础上,应充分使学生认识到杰出启蒙思想家追求科学与理性、敢于批判旧制度的革命精神。启蒙思想家把文艺复兴以来对人的解放思潮提升到理论和制度设计层面, 并提出了法治和民主政治等构想,对近现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产生与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教学设计拟依据建构主义理论,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进行自主探 究、合作学习。根据内容需要教学方法上还可采用观察学习法、材料学习法和思辩学习法。
?
课件43张PPT。生命之意义先贤祠 1791年建成,是纪念法国历史名人的圣殿在安葬伏尔泰的灵柩车上,人们写着:“他使人类的理性迅速发展,他教导我们走向自由!”卢梭从棺木中伸出一只手,捏着一支火焰浓烈的火把。这支火把很快将点燃一场惊天动地的革命,点燃整个巴黎乃至整个世界。 在卢梭的墓碑上刻着他自撰的铭文:“睡在这里的是一个爱自然与真理的人。”他们用自己无穷的智慧谱写出人类文明的进程! 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人们囚禁了国王路易十六。据说路易十六在狱中读了伏尔泰和卢梭的著作之后,曾不无辛酸地说:“是这两个人,而不是雅各宾派推翻了波旁王朝!” 第15课

理性之光 课程标准:
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
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何谓启蒙运动?17~18世纪,开始于英国,但在法国达到高潮,启蒙思想家们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宣扬自由、平等、博爱等理性主义来启迪和开导人们的反封建意识,批判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武器是理性。“理性”? 一般指看待社会与自然现象的一种科学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独立思考,追求真理,谦虚务实;也指认识事物的逻辑思维方法。它强调个人的独立思考和判断。17、18世纪欧洲的政治状况 “宗教改革”后,天主教和新教的斗争厮杀甚至战争,在各个国家都有,特别在法国尤其严重。十七、八世纪的欧洲,神学还占据着相当的地位,虽然罗马教廷已经不占统治地位了,分裂了,但神学思想留下来的东西还是在人们的头脑中占相当地位的。
——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2004年1月第1版17、18世纪欧洲的政治状况 路易十四(1643~1715)统治时期,法国的专制制度达到了欧洲封建专制的顶峰。路易十四被称为“太阳王”,地位十分显赫。旷日持久的战争、经济衰落、人民生活水平下降、自由思想遭压制,(像笛卡儿都被迫避居荷兰)社会矛盾重重,危机四伏……
路易十五(1715~1784)继位后,政治经济危机加深,想改革,但又不触动封建制度,不解决问题。我今生受用够了,死后哪管它洪水滔天。 17、18世纪欧洲的政治状况 路易十四:“朕即国家”
路易十五:“我只是从上帝那里接受王冠,制定法律的权力属于我一人,不依附于他人,也不能让别人分享。”
路易十六:“因为我想这样做,这就合法。” 仔细观察漫画 ,发现了什么?法国社会是专制、不平等、有特权的黑暗社会。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为教士,第二等级为贵族,余下的人为第三等级,包括资产阶级、小生产者、城市平民和农民。 17、18世纪欧洲的政治状况 世界上的一切都是上帝按照一定秩序安排的,上帝创造的人类社会也存在着不变的严格的等级秩序。其中高一等级的人必然统治低一等级的人,而低一等级的人必须服从高一等级的人。
——托马斯·阿奎那:《阿奎那政治著作选》 英王詹姆士一世宣称:“上帝直接赋予了世袭君主以神圣不可侵犯的最高权力,人民的全部义务就是无抵抗的服从。”
——吴恩裕:《西方政治思想史论集》第106页) 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第三等级没有“历史权利”可以争取,只能诉诸于“自然权利”也就是一般的人权。一、启蒙运动的背景1、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但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2、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
3、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4、自然科学的进步为其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 孟德斯鸠认为一切存在物都有它们的法。法在各个国家,具体表现为政治、法律等各种制度。他指出,好的国家制度必须“三权分立”,即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种,分别由议会、君主、法院三家掌管,各自独立,相互牵制,彼此平衡,以维系国家的统一。二、感受理性之光(一)孟德斯鸠1、强调法治。
2、三权分立学说。
3、君主立宪制。主要观点:影响:三权分立学说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1649年1月30日的伦敦,清冷而阴暗。广场中间的断头台上,刽子手举起了明晃晃的大斧,对准查理一世的脖子用力砍去,一颗曾戴过王冠的头颅立即滚了下来。 历史会铭记住这一刻,因为,这在人类历史上还是头一次:臣民们把自己的国王送上断头台,从此,欧洲的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伏尔泰处死查理一世伏尔泰(1694-1778)专制 特权 危害自由和平等
法律是制约特权的有效手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18世纪欧洲的思想较量
——启蒙运动人性最大的天赋是自由。
“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伏尔泰(1694-1778) “每一个人就其天赋的生存能力和权利来说是平等的。”“教会的剥削,不平等的税制,富人的挥霍,这一切都是与人性相悖的不平等的形式。”(吴光远,《听大师讲哲学》)
教皇是“两足禽兽”,基督教传教士是“文明的恶棍”,宗教裁判所的罪恶甚于拦路抢劫的强盗,强盗只要金钱,而宗教裁判所则要剥夺人们的一切,包括思想和生命。18世纪欧洲的思想较量
——启蒙运动伏尔泰(1694-1778)观点:主张自由和平等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反对天主教会。
主张开明君主制。
地位:他的思想对18世纪的欧洲产生了巨大影响。18世纪欧洲的思想较量
——启蒙运动 卢梭(1712—1778)是批判封建制度、宣传理性至上的启蒙思想家中最为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其代表著作 《社会契约论》18世纪欧洲的思想较量
——启蒙运动人人享有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必须建立一种全新的契约。通过社会契约,人民建立一个自己管理自己的政府。 ……统治者的权力来自他同人民签订的契约,如果他违反了民意,人民就有权推翻他。”“人是生而自由的,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订立社会契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实现自由 他认为消灭不平等的办法就是人民起来推翻专制统治,建立一个共和国。在他主张的民主共和国里公民直接参加制定法律,而不是通过代议制机构。
卢梭认为“英国人民自以为是自由的,他们是大错特错了。他们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期间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18世纪欧洲的思想较量
——启蒙运动主要观点:
1.天赋人权
2.社会契约
3.人民主权
4.主张民主共和制康德 :人非工具18世纪欧洲的思想较量
——启蒙运动观点:指人不是他人的工具,而是自身的目的,换句话说,人应当把人当人看。人应该尊重别人的感受,而不是视他人为便利自己的工具。
意义: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也对启蒙运动作了理论总结。《论法的精神》《社会契约论》《纯粹理性批判》《哲学通信》自由平等
民主政治三权分立
法的精神“社会契约”
“人民主权”人非工具
思想自由资产阶级政治制度基本原则思想影响18世纪的欧洲激进的民主主义者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相似点:
都反对君主专制,否定天主教会
都有近代民主思想理念:民主、自由、平等、法治 启蒙思想家的政治学说集中宣传人权与法制的观点:天赋人权
(否定特权)人民主权
(否定王权)人权
(公民取代臣民)需法律维护 法治
(取代人治)三权分立
(防止专制)社会契约
(否定神权)君主立宪//民主共和1、比较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异同(新坐标141页)相同点:
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性质)思考题2、比较启蒙运动与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异同相同点:思考题都批判君主专制 不同点:
(背景、内容、影响等)(1)背景:明清’是资本主义尚处于萌芽阶段;而启’时期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2)内容: 明清’主要侧重于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了一些限制君权的设想;
启’ 批判封建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并描绘了未来资本主义社会的理性蓝图。明清’没有成为主流思想,也没有促进社会的转型; 启’为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推动法国社会的转型。 (3)影响:1、马克思说,启蒙运动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 并且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申出国家的自然规律”。其中“理性”的含义是
A 独立的思考与自主的精神
B 君主的权力与党派的信仰
C 国家的意志与精神的寄托
D 权威的判断与历史的传统课堂练习A2、启蒙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
A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B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C欧洲资产阶级力量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D封建专制统治的腐朽B课堂练习 3、启蒙运动中的“自由”“平等”要求,实质上反映了
A 封建专制统治的腐朽和黑暗 B 发展商品经济和对自由劳动力的要求 C 封建统治已经陷入全面危机 D 封建教会的权威地位发生严重动摇
课堂练习B4、17-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集中批判的是
A、专制主义、重商主义
B、专制主义、霸权主义
C、教权主义、重商主义
D、专制主义、教权主义D课堂练习5、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等思想主张的相同之处是
A 都反对君主专制
B 都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
C 都认为国家的最高权利属于人民
D 都赞同三权分立的国家政治体制A课堂练习6、卢梭被誉为宣传理性至上最为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这是因为他认为:
A.人民应当推翻暴君,实现“主权在民”。
B.教皇是“两足禽兽”,人民应当推翻教皇。
C.教士贪婪成性,人民应当粉碎教会势力。
D.现存制度压制自由,应当重建开明制度。A课堂练习7、启蒙学说发展了人文主义,主要表现在
A、反对教权主义和蒙昧主义
B、宣传天赋人权
C、主张建立法治社会
D、提倡自由平等 C课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