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课件(32张ppt)+教学设计(2015年山东教师全员远程研修历史优秀作业)(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课件(32张ppt)+教学设计(2015年山东教师全员远程研修历史优秀作业)(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1-03 14:55:36

文档简介

姓名
薛富让
单位
山东省新泰市第二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作为高中历史教材的开篇,是整个政治文明史的起点,具有统领和示范作用。主要讲述了古代中国早期阶段的政治制度。这些制度不仅鲜明地反映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历史和地域特色,而且其兴衰为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基础。?
?
二、学生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对夏商周三代的历史有了简单的知识积累,对分封制有一定印象,但对宗法制基本没有接触,理解起来需要一定的时间,且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大多还处于感性认知阶段,对历史结论、历史观点的分析理解不够深入。
三、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理解西周推行分封制的目的、内容和作用。
⑵理解宗法制的内容、与分封制间的关系以及宗法制的评价。
⑶探究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及宗法制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2.过程与方法
⑴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出发,设置情境、创设问题,让学生学会解决疑难问题,提高并发挥学生合作、探究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力求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⑵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改变学生认为历史枯燥无味的观念,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注重启发式教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了解中国早期文明起源的知识,体会中国古人的政治智慧。
⑵通过对宗法制等相关内容的学习,认识到宗法制对我国几千年的伦理道德观、民族性有深远影响,辩证地认识其利弊。
(三)课程标准与教学重、难点
本课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根据课标,可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
重点: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基本内容以及相互关系。
难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古代政治制度对于当今社会的影响。
?
?
?
?
?
?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 教师课前收集资料,将课本内容重新整合,制成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课件放映的灵活性,既把握知识结构的主线又明确事件之间的前后联系。在放映多媒体课件时,让同学们讨论探究文字、图片 史料反应了哪些历史信息,学生可以同桌、小组内进行讨论本课主要用ppt课件结合信息技术手段来完成教学。第一部分是自主预习,通过向学生发放纸质导学案,要求学生在课前自主预习完成知识梳理,尽量把一些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先进行记忆,以利于学生在课堂上的深层次的学习。
?
第二部分是教学探究,利用史料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第三部分是训练巩固,课堂上进行当堂达标巩固和训练,既检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出示图片资料
观察资料,思考问题
多媒体
讲授
展示文字与图片资料,设计问题,逐层设问,引导分析点拨
思考问题,逐问回答
多媒体
探究
指导学生完成探究问题
小组合作讨论
多媒体
评价
合理地对各小组进行分工
小组合作讨论
多媒体
课堂小结
教师和学生共同回顾知识点,完成知识网络思维导图
学生回答
多媒体
?
?
?
?
?
?
?
?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1.结合知识结构的特点整合教材, 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让他们感受到历史就在身边,体现历史教学的生动性。
?
2.以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辅助完成教学任务,通过展示相关文字材料、图片、视频和组织探究活动等,指导和引导学生围绕不同难度的问题进行思考,培养学生阅读材料、概括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和积极展示自己的能力,形成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采用深入浅出、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大胆应用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发展。
课件32张PPT。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春秋战国(过渡时期)一、早期国家的起源?基础知识:时间、地点、标志?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了解远古时代的途径传说考古二、从禅让到王位世袭戴冠冕的夏禹 为什么禹被画成了一位君主?(一)夏朝的建立(二)家天下 禹死后,以天下授伯益,其子启杀掉伯益夺得王位。从此,“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家天下”的时代开始。二、商朝政治制度特点: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
2、 神权和王权紧密结合
占卜用的龟甲占卜用的龟甲三、分封制
武王灭商后,建立了周朝。人数较少的周人如何统治广大的疆域,成为了一个难题。设想一下,如果你是周人,该怎么办?
分封制西周的封国 材料一: 武王分封了三类人:一是自己的弟弟及其他的亲戚;二是姜太公等功臣谋士;三是商纣王的儿子。

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一)分封对象(二)权利 1.周王把土地和人口授予诸侯,建立诸侯国。 周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2.受封诸侯具有世袭政治权。
(三)义务:
材料二: 诸侯要定期朝见天子,汇报自己的政务。一次不朝见,就贬低他的爵位;两次不朝见,就削减他的封地;三次不朝见,则出兵进行讨伐。服从周王命令,朝觐述职 材料三:周公教成王说:“你得用心考查众诸侯谁纳不纳贡。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既是侮慢王于不贡。”
材料四: 幽王为博得褒姒一笑,点燃烽火,结果诸侯都纷纷派兵来勤王。交纳贡赋
派兵随从周王作战1、扩大统治区域、拱卫王室、巩固统治(四)影响2、隐患: 材料六:公元前606年,楚庄王向周王的使臣询问九鼎的轻重。这是觊觎周室,想取而代之的表现。在使臣的机智应答下,楚庄王只好悻悻而罢。周王室衰微,
天子对诸侯的支配权
已转移到“方伯”手中 材料五:平王之时,周室既衰,诸侯强并弱,齐、楚、始大,政由方伯。四、宗法制(一)宗法制
1、定义: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一种权力继承制度。是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最终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
2、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周天子年老了,打算立下继承人。周天子有四个儿女:
大儿子——二夫人所生,
二儿子——大夫人所生,
三女儿——大夫人所生,
四儿子——大夫人所生。
王位由谁来继承?议一议大儿子:我是长子,年纪最长,你们都应该听我的。
二儿子:我是正室夫人所生,而且我又是儿子,当然应该由我来继承王位。
三女儿:我最聪明伶俐,学识渊博,所谓巾帼不让须眉,当然由我来统治周朝。
四儿子:你们都别争了!我是父王最 疼爱的儿子,父王一定会挑我的。
3、最大的特点(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原则: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嫡长子余嫡子及庶子大宗
(宗主)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小宗
(大宗)小宗
(大宗)小宗
(大宗)政治组织与亲族组织合一
政治权力分配基于血缘关系嫡长子继承制4、内容:
?
A.宗法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措施;
?
B.宗法制度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
?
C.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
D.大宗与小宗的关系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 实质:宗法制是确立社会等级秩序、维护宗主贵族统治的政治法律工具。 5、评价
(1)宗法制度通过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2)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隐患:宗法血缘关系不能从根本上保证中央与地方的隶属关系,血缘关系经几代后就会逐渐疏远,封国的实力一旦强大起来,中央的控制效果必然减弱。
?
6、宗法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积极:它形成了认祖归宗的思想,构成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孝顺长辈、恪守孝道……
消极:成为数千年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凭借 ,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思想
任人唯亲,裙带关系……
中国古代上自帝王,下至百姓祭祀祖先活动,封建社会皇位继承的制度等,时至今日,我国民间祭祀祖先,认祖归宗的传统。 中华名族尊奉黄帝为共同祖先,故称中国人为“炎黄子孙”,这可以大大增强中华民族的团结,提高台湾同胞,港澳同胞以及海外侨胞的爱国热情;海外侨胞回国,港澳同胞回到内地“寻根问祖”,民族情结也会加深。 宗法制的特点
①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②规定了大小宗的区别,形成庞大的宗族网。
③宗法制与分封制相结合,形成宗族等级和贵族等级。
宗法制的特点:(二)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
①宗法制与分封制结合紧密,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基础,分封制基于宗法制而产生,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
②从根本上说,分封制就是宗法制作用于国家地方政治制度的重要举措和体现。
?1、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 )
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
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D2、“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与这一思想观念想对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
商朝的外服制度
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
西周的分封制
秦汉的郡县制C3、西周分封制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 )
A.扩大了奴隶制的规模
B.促进了西周经济的发展
C.巩固并扩大了西周王权统治
D.避免了诸侯国势力的增长C4、“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
A.诸侯间争夺土地、人口,互相残杀
B.诸侯弃国逃跑,井田制瓦解
C.分封制动摇,奴隶制趋向崩溃
D.诸侯争霸,诸侯国数量减少C人面鱼纹彩陶盘 半坡彩陶上的记事符号 延伸拓展—— 礼:泛指宗法等级制度的各种典章、规
则、礼节、仪式;乐:指音乐、舞蹈、歌咏
等。
由周公制定。
前者的意义与作用在于使贵贱有等,各
安其分;后者的作用在于上下“和同”。不同
等级、身份要遵循不同的礼乐制度,但可以
共同欣赏以使上下“和同”。 为了维护宗法分封制度,周朝还制定了礼乐制度,称为周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