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一、选择题
1.2014年5月,德国《日报》有文章指出;21世纪的世界政治道路进入一个新阶段,……除了“中国崛起”“非洲崛起”和俄罗斯民族主义外,还有“印度崛起”,这些世界大国集团正自信地重新排队。材料说明( )
A.世界控制权的争夺日益激烈
B.美国已经丧失世界霸权地位
C.大国结盟已成为国际上主流
D.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加强
2.阅读下列图表,选项中最符合图表所呈现的信息的是( )
1998年越南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以来经济年均增长率 2006年对亚太经合组织成员的出口额占越南总出口额的比率 2006年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在越南的投资占外国总投资的比率
7% 70% 73%
A.越南在亚太经合组织中地位重要
B.经济区域集团化是一把双刃剑
C.亚太经合组织重视对越南投资
D.区域合作对越南经济发展推动巨大
3.克林顿曾说:“若无《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墨西哥会成为欧洲和日本产品进入美国的跳板。”材料表明北美自由贸易区( )
A.加强了美墨间经济交流
B.合作程度高
C.增强了美国经济竞争力
D.内部不平等
4.邓小平曾如此解释中国对外开放格局:“为什么我考虑开放深圳?因为它对着香港;开放珠海,是因为它对着澳门;开放厦门,因为它对着台湾;开放海南、汕头,因为它们对着东南亚。浦东就不一样了……”浦东开发的主要背景是( )
A.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B.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环太平洋经济圈崛起
C.中共十四大召开,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
5.根据的有关数据统计,截止2015年6月30日,WTO己受理了496起贸易争端案件,平均每年受理25起,这远远多于GATT存续47年间的受案量。这从一个方面表明( )
A.WTO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得到认可
B.经济全球化道路艰难曲折
C.国际贸易体系已走上法制化正轨
D.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
6.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以专家组调解为中心,以争端解决机构审议、批准专家组建议或裁定为常规,以在特殊情况下争端解决机构授权和监控的贸易报复为强制实施的最后手段,日益取得了发展中国家的信赖。这表明争端解决机制( )
A.推崇贸易报复,不具建设性
B.其宗旨是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
C.重程序建设,忽视法律功能
D.有助于国际经济秩序有序发展
7.在哥伦布发现“世界是圆的”500多年后,美国作家弗里德曼乘飞机沿哥伦布的航线来到了印度,却发现“世界是平的”。“世界是平的”揭示着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的深刻而又令人激动的一个变化:以高科技的发展为动力,在地球各处勇往直前,世界也因此从一个球体变得平坦。这一变化主要是指( )
A.世界的多极化 B.经济的区域化
C.经济的体系化 D.经济的全球化
8.英国学者约翰·凯伊在分析西欧经济时指出,“全球化”一词在1990年取代“民营化”成为经济改革的标语。这一变化表明在西欧( )
A.经济已经逐步走出“滞胀”
B.凯恩斯主义取得主导地位
C.信息技术得到广泛使用
D.各国转而采用贸易保护政策
9.如表反映了1950年到1980年,美、日、德出口贸易额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比例,由此可以推知( )
年份 1950 1970 1980
美国 16.7% 15.5% 11%
日本 1.4% 6.2% 9.8%
德国 3.3% 10.9% 11.1%
A.美日德经济维持“三足鼎立”的局面
B.美国经济总量持续下降
C.日德双边贸易不断扩大
D.国际贸易格局发生改变
10.国际企业管理学会主席阿兰 鲁格曼断言:“虽然存在着一些推动全球化的经济力量,但是更存在着极强的文化和政治壁垒……对于大多数(跨国公司的)其他生产部门和所有的服务业而言,区域化比全球化的意义更大。三极区域(美、欧、日)以异质性而不是同质性为特征。”由此可见,他认为经济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
A.并行不悖 B.矛盾对立 C.相互促进 D.目标趋同
11.有学者认为,1919年英、美、法控制着整个世界;而100年之后,任何政治集团将不仅是由3个西方人组成,而是由世界7个或8个主要文明的核心国家的领导人所组成。这一观点成立的主要依据是( )
A.殖民体系瓦解,新兴力量崛起
B.国家利益冲突,意识形态对抗
C.国家实力消长,力量对比变化
D.区域集团发展,局部冲突加剧
12.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除向非洲国家提供大量经援贷款外,还与非洲国家开展了广泛的经济技术合作。1974~1980年,中国先后与45个非洲国家签订了100多项经济技术合作协定。这表明我国致力于与非洲人民一起( )
A.建立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
B.改善非洲的经济治理机制
C.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均衡发展
D.推动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经济全球化以金融资本的全球扩张为主导,其进程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它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另一方面,它服从资本追求高额剩余价值的目的,使剥削、贫富差距等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弊端在全球蔓延。跨国资本的全球流动造成整个社会的分裂状态,形成长期失业和贫困人口,民众因此而发起反全球化运动。由此看,经济全球化的负面作用,源于资本追逐剩余价值的本性,源于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的分配不公,导致社会两极分化,人民不能公平地分享经济全球化的利益。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资本主义大国经济复苏乏力、陷入长期停滞状况,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等更加严重,促使保护主义更加严重,民众的反抗运动持续深化。同时,资本主义大国的逆全球化突破了经济行为,发展成为政党、国家和政府的行为,实施一系列逆转经济全球化的措施,排斥外来民族。各种反全球化、去全球化、逆全球化充斥西方,成为西方国家政治主流。
——摘编自栾文莲《对当前西方国家反
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的分析评判》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一、选择题
1.2014年5月,德国《日报》有文章指出;21世纪的世界政治道路进入一个新阶段,……除了“中国崛起”“非洲崛起”和俄罗斯民族主义外,还有“印度崛起”,这些世界大国集团正自信地重新排队。材料说明( )
A.世界控制权的争夺日益激烈
B.美国已经丧失世界霸权地位
C.大国结盟已成为国际上主流
D.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加强
【答案】D
2.阅读下列图表,选项中最符合图表所呈现的信息的是( )
1998年越南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以来经济年均增长率 2006年对亚太经合组织成员的出口额占越南总出口额的比率 2006年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在越南的投资占外国总投资的比率
7% 70% 73%
A.越南在亚太经合组织中地位重要
B.经济区域集团化是一把双刃剑
C.亚太经合组织重视对越南投资
D.区域合作对越南经济发展推动巨大
【答案】D
3.克林顿曾说:“若无《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墨西哥会成为欧洲和日本产品进入美国的跳板。”材料表明北美自由贸易区( )
A.加强了美墨间经济交流
B.合作程度高
C.增强了美国经济竞争力
D.内部不平等
【答案】B
4.邓小平曾如此解释中国对外开放格局:“为什么我考虑开放深圳?因为它对着香港;开放珠海,是因为它对着澳门;开放厦门,因为它对着台湾;开放海南、汕头,因为它们对着东南亚。浦东就不一样了……”浦东开发的主要背景是( )
A.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B.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环太平洋经济圈崛起
C.中共十四大召开,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
【答案】B
5.根据的有关数据统计,截止2015年6月30日,WTO己受理了496起贸易争端案件,平均每年受理25起,这远远多于GATT存续47年间的受案量。这从一个方面表明( )
A.WTO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得到认可
B.经济全球化道路艰难曲折
C.国际贸易体系已走上法制化正轨
D.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
【答案】A
6.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以专家组调解为中心,以争端解决机构审议、批准专家组建议或裁定为常规,以在特殊情况下争端解决机构授权和监控的贸易报复为强制实施的最后手段,日益取得了发展中国家的信赖。这表明争端解决机制( )
A.推崇贸易报复,不具建设性
B.其宗旨是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
C.重程序建设,忽视法律功能
D.有助于国际经济秩序有序发展
【答案】D
7.在哥伦布发现“世界是圆的”500多年后,美国作家弗里德曼乘飞机沿哥伦布的航线来到了印度,却发现“世界是平的”。“世界是平的”揭示着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的深刻而又令人激动的一个变化:以高科技的发展为动力,在地球各处勇往直前,世界也因此从一个球体变得平坦。这一变化主要是指( )
A.世界的多极化 B.经济的区域化
C.经济的体系化 D.经济的全球化
【答案】D
8.英国学者约翰·凯伊在分析西欧经济时指出,“全球化”一词在1990年取代“民营化”成为经济改革的标语。这一变化表明在西欧( )
A.经济已经逐步走出“滞胀”
B.凯恩斯主义取得主导地位
C.信息技术得到广泛使用
D.各国转而采用贸易保护政策
答案A
9.如表反映了1950年到1980年,美、日、德出口贸易额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比例,由此可以推知( )
年份 1950 1970 1980
美国 16.7% 15.5% 11%
日本 1.4% 6.2% 9.8%
德国 3.3% 10.9% 11.1%
A.美日德经济维持“三足鼎立”的局面
B.美国经济总量持续下降
C.日德双边贸易不断扩大
D.国际贸易格局发生改变
【答案】D
10.国际企业管理学会主席阿兰 鲁格曼断言:“虽然存在着一些推动全球化的经济力量,但是更存在着极强的文化和政治壁垒……对于大多数(跨国公司的)其他生产部门和所有的服务业而言,区域化比全球化的意义更大。三极区域(美、欧、日)以异质性而不是同质性为特征。”由此可见,他认为经济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
A.并行不悖 B.矛盾对立 C.相互促进 D.目标趋同
【答案】B
11.有学者认为,1919年英、美、法控制着整个世界;而100年之后,任何政治集团将不仅是由3个西方人组成,而是由世界7个或8个主要文明的核心国家的领导人所组成。这一观点成立的主要依据是( )
A.殖民体系瓦解,新兴力量崛起
B.国家利益冲突,意识形态对抗
C.国家实力消长,力量对比变化
D.区域集团发展,局部冲突加剧
【答案】C
12.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除向非洲国家提供大量经援贷款外,还与非洲国家开展了广泛的经济技术合作。1974~1980年,中国先后与45个非洲国家签订了100多项经济技术合作协定。这表明我国致力于与非洲人民一起( )
A.建立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
B.改善非洲的经济治理机制
C.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均衡发展
D.推动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答案】D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经济全球化以金融资本的全球扩张为主导,其进程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它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另一方面,它服从资本追求高额剩余价值的目的,使剥削、贫富差距等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弊端在全球蔓延。跨国资本的全球流动造成整个社会的分裂状态,形成长期失业和贫困人口,民众因此而发起反全球化运动。由此看,经济全球化的负面作用,源于资本追逐剩余价值的本性,源于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的分配不公,导致社会两极分化,人民不能公平地分享经济全球化的利益。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资本主义大国经济复苏乏力、陷入长期停滞状况,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等更加严重,促使保护主义更加严重,民众的反抗运动持续深化。同时,资本主义大国的逆全球化突破了经济行为,发展成为政党、国家和政府的行为,实施一系列逆转经济全球化的措施,排斥外来民族。各种反全球化、去全球化、逆全球化充斥西方,成为西方国家政治主流。
——摘编自栾文莲《对当前西方国家反
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的分析评判》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参考答案示例
观点:西方国家反全球化不断扩展和深化。
评析:20世纪80年代后,全球化加速发展。与此同时,反全球化也在扩展、深化,由经济领域扩展到政治领域,由民众民间行为上升到国家政府的政治行为。然而,反全球化的根源不在全球化本身,而在于国内分配不公,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全球化发展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反全球化是违背历史发展趋势的,终究是阻挡不了全球化的。
结论:在全球化过程中,各国应注意促进社会公平,使各阶层普遍从全球化中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