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中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45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27 10:55: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山市 2023-2024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卷
本试卷共 8 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和准考证号(考号)填写
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
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
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题 2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古埃及人赞扬法老说:“威令在你的口中,认知在你的心中,而你的舌头可以产生正义。”材料表明
( )
A. 古埃及人崇拜神灵 B. 法老崇尚理性
C. 法老具有至上权威 D. 法老以法治国
2. 在古罗马庞贝城,有着众多神庙、大会堂、浴场、商场、剧场、体育馆、斗兽场等建筑遗址。这主要反
映出庞贝城( )
A. 民主政治相当发达 B. 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C. 奴隶制度达到顶峰 D. 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3. 印度 4 世纪初的笈多王朝统治时期,水利工程的兴建和管理、贸易的调整、商路的巡逻和保护、防御外
族入侵的军事活动,都交由各省总督、地方官吏或本地封建领主全权负责,笈多王朝的主要军事力量也由
地区藩臣的军队组成。这反映出笈多王朝( )
A.阶级矛盾凸显 B. 政令高度统一 C. 等级制度严格 D. 中央集权较弱
4.“帝国盛行伊斯兰教,商人……从非洲运来黑奴,从印度输入米、棉及蔗糖,从唐帝国进口丝绸,首都
巴格达因此成为当时世界重要的大都会。”材料中的“帝国”是指
A. 罗马帝国 B.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C. 拜占庭帝国 D. 阿拉伯帝国
5. 12 世纪中叶,英王颁发给城市的“特许状”有以下内容:“如果战争爆发,履行军事义务的市民必须为
我和我的继承人安排 12 个武装人员保卫我的城堡 40 天,并且所需花费由他们自己承担。”这反映出当时
英国( )
A. 君主残酷压榨城市居民 B. 国王和市民存在的契约关系
C. 社会环境动荡战争频发 D. 国王依赖城市维系自身统治
6. 在中世纪的西欧,行会规定夜间不能生产和交易,城市劳动者的劳动时间基本限于白天。新航路开辟以
后,夜晚劳动逐渐成为西欧手工工场生产劳动的常态。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自由主义的兴起 B. 市场需求的扩大 C. 机器生产的盛行 D. 照明科技的发展
7. 葡萄牙的一位贵族,在西班牙政府支持下组织探险船队,找到了一条通往“南海”的峡道,并给“南海”
起了个吉祥的名字叫太平洋。横渡太平洋,在地理学和航海史上产生了一场革命,他因此被人们称为“第
一个拥抱地球的人”。这个人是( )
A. 麦哲伦 B. 马可·波罗 C. 达·伽马 D. 哥伦布
8. 16—19 世纪初.西班牙侵入菲律宾后开辟了菲律宾与墨西哥之间的商业航线,被称为“马尼拉大帆船贸
易”。此后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商品源源不断地输入拉丁美洲各地,美洲的白银至少有半数输往中国。这
一航线的开辟
A. 使印度洋沿岸成为贸易中心 B. 提高了亚洲的经济地位
C. 源于中国对外来商品的需求 D. 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
9. 1521 年,马丁·路德进行了大量的调查与意见征求,最终翻译出了能够最大限度网罗各个地区教众通用
的德语版《圣经》,改变了只有拉丁文《圣经》的情况——后者是一种只有少数神职人员和学者能掌握的语
言。马丁·路德的做法( )
A. 拉开了德国宗教改革运动序幕 B. 有利于德国民族国家的形成
C. 提高了民众对天主教会的认可 D. 建构起理性主导的价值理念
10. 在许多史家看来,这无疑是历史上的“高光时刻”——在这一刻,“国王与人民自由地达成了一个彼此
都同意的契约”,这成为“新国王登基的条件”。文中“契约”指的是( )
A. 英国《权利法案》 B. 德国 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C. 法国《拿破仑法典》 D. 日本明治时代《大日本帝国宪法》
11. 美国 1787 年宪法规定,若两院议员 2/3 多数认为必要,或 2/3 以上的州议会提出请求,可提出对联邦
宪法进行修正,经适当方式批准后即可生效,赋予宪法必要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这一规定( )
A. 提高了美国政府行政效率 B. 给予了地方广泛的自治权
C. 意在防范总统的权力膨胀 D. 增强了联邦宪法的生命力
12. 拿破仑在欧洲各地“推广国民的自由”,曾宣布远征意大利的法国军队是“自由和解放的旗手”,但各
国却逐渐意识到要团结一致反抗法国征服。这说明拿破仑对外战争( )
A. 主要目的是传播启蒙思想 B. 促进了欧洲各国完成统一
C. 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D. 具有革命与扩张双重性质
13. 在 1642 年《垄断法》(世界第一部专利法)颁布前,英国在纺织和冶铁工业上仅有一项发明,而此后短
短一百多年间,英国仅纺织业就有七项大的发明。由此可知,英国的专利制度( )
A. 标志着垄断组织的产生 B. 开创了英国的工业革命
C. 刺激了技术发明和创新 D. 有助于科学与技术结合
14. 19 世纪中期以前,建筑物非常讲究艺术效果,建筑工程也多由艺术家来承担,此后建筑虽仍具有艺术和
美学价值,但不再为艺术家所垄断,而逐步成为由工程师承担的工程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一变化( )
A. 表明工程学已经取代艺术学 B. 标志着建筑与艺术实现分离
C. 符合工业化城市建设的要求 D. 说明了社会结构出现新变化
15. 如图是 1870—1910 年英美制造业在全球的占比情况。影响其变化的因素最有可能是( )
A. 科技创新及利用程度不同 B. 经济危机的影响力不同
C. 世界大战的破坏程度不同 D. 国家宏观调控力度不同
16.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失败后,马克思在 1844 年发表评论说:里昂的工人以为自己追求的只是政治的目的,
以为自己只是共和国的战士,而事实上他们是社会主义的战士。他们认不清社会贫困的根源,歪曲了他们
对自己真正目的的认识。这表明( )
A. 无产阶级的组织性有待提升 B. 马克思主义指导了工人运动
C. 工人运动需要科学理论指导 D. 国际联合是工人运动的出路
17. 15—17 世纪,西方列强主要在亚洲交通要道建立殖民据点,而 18 世纪后他们将殖民据点扩大为大面积
的殖民地。这种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 )
A. 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B.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程度存在差异
C. 殖民掠夺的贪婪性 D.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
18. 1823 年,美国总统门罗发表宣言提出“美洲体系原则”,其含义是“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它的潜台
词和核心是“美洲是美国人的美洲”。门罗宣言反映出( )
A. 拉美人民反外来侵略的任务艰巨 B. 美国致力于保护美洲的利益
C. 美国确立起世界霸主的国际地位 D. 美国与欧洲的矛盾不可调和
19. 1914 年,列强在非洲的殖民地面积占非洲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英国 29%,法国 35.6%,德国 7.7%,意
大利 7.7%,比利时 1%,葡萄牙 7%。这一状况( )
A. 加剧了列强之间的矛盾冲突 B. 推动了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C. 体现了“有效占领”的原则 D. 促进了非洲地区的工业化进程
20. 1914 年—1918 年,英国汽车女驾驶员从 1700 人增加到 28900 人;1914 年,伦敦伍尔维奇兵工厂仅雇佣
了 125 名女工,到 1917 年上升至 28000 人。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工人运动增加女性就业机会 B. 科技的发展降低了劳动强度
C. 战争改变了劳动力就业结构 D. 经济发展需要更多的劳动力
21. 1921 年 4 月,列宁明确指出,要用一切办法坚决发展流转,不要害怕资本主义,因为我们给予资本主义
活动的范围,是相当狭小而“适度”的。这说明苏俄正在( )
A. 力推余粮收集制 B. 实施农业集体化
C. 优先发展重工业 D. 推行新经济政策
22. 1936 年底,丘吉尔说道“在这四个世纪中,我们总是走较艰难的道路,参加不那么强大的一方,同它们
联合起来,打败和挫败(欧洲)大陆上的军事霸主。”英国的这一外交传统( )
A. 源于始终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B. 反映英国生存和争夺霸权的努力
C. 旨在捍卫欧洲大陆的自由与和平 D. 促进了欧洲国家逐步走向一体化
23. 1947 年,美国提出一个为重建西欧工业提供基金的方案,以达到既巩固西欧资本主义制度,又遏制苏联
的目的。该方案被称为( )
A. 《联合国家宣言》 B. 波茨坦公告 C. 马歇尔计划 D. 关贸总协定
24. 1946 年 6 月 25 日,世界银行正式营业。截至 1949 年 6 月底,银行资产约为 20.73 亿美元,贷款审批情
况如表(单位:亿美元)。这反映当时的世界银行( )
货款 卢森 捷克斯洛 南斯拉
法国 荷兰 智利 墨西哥 巴西 伊朗 波兰
国别 堡 伐克 夫
申请
5.0 5.35 0.2 0.4 2.09 1.0 2.5 3.5 6.0 5.0

批准
2.5 1.95 0.12 0.16 0.341 0.75 0 0 0 0

A. 缩小了各国的贫富差距 B. 贷款对象集中于不发达国家
C. 决策行为受到冷战影响 D. 推动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形成
25.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许多国家摆脱英国的殖民控制,西方学者称之为“非殖民化”。认为英国的“殖
民撤退”是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的,是其明智的殖民主义政策的目标和结果。该观点( )
A. 抹杀了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威力 B. 强调了西方殖民活动的积极意义
C. 揭示了“非殖民化”的真实成因 D. 贬低了宗主国放弃殖民的主动性
26. 1955 年,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与会国建议在“有关石油的问题”上实行“共同政策”。1960
年,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等国宣布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从这一历程可看出( )
A. 超级大国失去其影响力 B. 新兴国家联合意识增强
C. 国际石油政策实现统一 D. 两极格局开始走向瓦解
27. 下图漫画中的人物为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叶利钦、普京、梅德韦杰夫,
下列与图片反映的主题相符的是
A. 沉重脚步—俄国走向现代化的曲折探索历程
B. 八位领袖—苏联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
C. 大国兴衰—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加强
D. 体制弊端—高度集中的体制阻碍苏联发展
28. 20 世纪初以来,美国前 1%超级富豪的收入占全社会总收入之比不断攀升,1928 年一度高达 22.3%。二
战后这一比例有所下降,到 1970 年 1%超级富豪的收入占全社会总收入的比例降至 10.7%。二战后该比例下
降主要基于美国( )
A. 降低社会整体的福利水平 B. 贫富分化程度有所缓解
C. 政府对社会经济干预增强 D. 通货膨胀得到一定控制
29.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不再局限在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的
梯度性转移,而且将产业链两端即研发、制造、销售、服务等价值链各个增值环节进行转移”。这反映了
( )
A. 贸易数量与实际所获利益一致 B. 世界各国发展利益均衡分配
C.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逐步建立 D. 经济全球化向纵深方向发展
30. 在当前的全球化进程中,存在着全球市场的振荡、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能源危机、粮食问题;在人类
生产中也出现了生态问题、气候问题、环境问题和过度开发带来的各种问题等许多全球性问题。这说明
A. 人类需要全球治理 B. 世界经济发展举步维艰
C. 人类生产破坏环境 D. 全球化背离时代潮流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31 小题 14 分,32 小题 14 分,33 小题 12 分,共 40 分)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7年,英国杂志《星期六评论》写道:“在地球上每个角落里都彼此竞争。无数小冲突会
成为大战的借口,总有一天世界上会发生这种大战。过去,各国为争夺某一城市或某种遗产而厮杀若干年,
难道现在它们不应该为每年五十亿英镑的商业收入而从事战争吗?”
——摘编自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材料二 20世纪初,西方社会主流的战争观是把战争看作一种政治工具,与道德无关,也无所谓正义
与否。第一次世界大战作为工业化时代的产物,其残酷现实促使精英们开始反省对战争的认识。二战期间,
随着法西斯的疯狂侵略,特别是在了解了种族灭绝的非人道做法后,有识之士们重新考虑对战争的认识,
衍生出正义战争观,将战争划分为正义的和非正义的。
——摘编自梁占军《二战与 20 世纪国际战争观的演变》
材料三 1945年 6月签署的联合国宪章赋予了以“大国一致”为原则的安理会制裁侵略的权力。除了
安理会外,联合国还陆续建立了一系列被称为方案、基金和专门机构的多个附属组织积极参与维护和平的
工作。在《联合国宪章》的框架下,裁军防止核武器及生化武器扩散、人权、环境、海洋、外层空间等领
域颁布了一系列具有国际法性质的公约或宣言。20世纪 90年代以来,随着形势变化,改革原有的全球治理
机制,加强国际协调,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心和正在解决的问题。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杂志对当时国际局势作出的预测及其依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20 世纪上半叶西方社会战争观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20 世纪 40 年代中后期以来人类为维护世界和平所做出的努力。
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后至 20 世纪 70年代,美国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传统的上层最富有阶级和下
层最贫穷阶级相对缩小,而介于二者之间的中间阶层却不断扩大,中产阶级日益成为美国的主流社会阶层。
社会分层的轴心逐渐由过去以资产为特征。转化为以职业为特征。1970 年,美国白领人数与蓝领工人的比
例为 5:4,1980 年,美国白领已占劳动力市场的 50%以上。同时,以科技人员、企业管理人员、具有高学
历的白领雇员、一部分蓝领雇员以及政府文官等为主体结构的中产阶级群体逐渐形成。
——摘编自石庆环《20世纪美国中产阶级的结构变迁及其特征)
材料二 20世纪 70年代以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产阶级人数与规模有所萎缩。在英国,20世
纪 90年代滑落到社会底层的中产人士约有 380万人。约占中产阶层总数的 14%。同时,社会财富两极分化
加剧,1974 年美国最富有的 1%家庭拥有的财富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9%,而到了 2007年,这个比例已经扩
大到 23. 5%。居高不下的失业率也使中产阶级的生活极不稳定。在美国,1981- 1984年,《财富》杂志前 500
强企业共裁掉了 300 万份工作,1989年的 48.5万失业者中,有 65%是管理者、专业人士和办公室职员,20
世纪 90年代初,大企业的雇佣率从 1970年的 21%下降到 10%。
——摘编自沈瑞英《西方中产阶级与社会稳定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至 20世纪 70年代美国社会阶级结构变化的主要特点并分析
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20世纪 7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中产阶级出现困境的背景。
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马克思认为,科学既是观念的财富又是实际的财富,科学的社会作用表现再精神生产和社会生
产两个方面。一方面人类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长期实践中创造和积累起来的科学知识,是整个人类知
识体系最为重要的一个组部分;另一方面,科学作为生产力的要素被资本用作财富的手段,因而本身也成
为那些发展科学的人的致富手段。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根据材料,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具体史实,围绕马克思关于科学的观点,自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
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需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D D B B A D B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D C C A C B A A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B C C A B A C D 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31 小题 14 分,32 小题 14 分,33 小题 12 分,共 40 分)
31.(1)预测:世界战争不可避免。依据: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②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世界(争夺殖民地、世界霸权)的争斗日益激烈。
(2)变化:①从将战争视为政治工具到区分战争的正义性(如答出“从现实主义战争观到理想主义战争观”
或“从现实主义战争观到正义战争观”亦可);②由支持战争到反对战争,和平至上。主要原因:①两次世界
大战的残酷性和灾难;②工业化和技术进步助长了战争的破坏性;③经济政治危机和国际秩序的演变;④
有识之士的探索等。
(3)①建立了更具可操作性的维护世界和平和制裁侵略的机制;②形成了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治理体系;
③确立了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的国际法体系;④中国积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
体。
32. (1)特点:贫富差距缩小,中产阶级成为主流阶层;职业取代资产成为主要分层特征;白领人数超过
蓝领;中产阶级构成日益多元化。
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政府职能的扩大带来了文官数量的增长;福利国家政策的
推行缩小了社会贫富差距;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的普及提升了劳动者的素质等。
(2)背景: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社会财富两极分化严重;科技的进步使部分职业岗位被缩减
和替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导致对西方国家管理人员的需求减少;西方国家经济发展势头减弱等。
33. 示例一
论题:科学进步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阐述:16、17 世纪,随着欧洲自然科学发展,近代科学兴起。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了生产力发展水平,推
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以牛顿为代表的科学巨匠取得的科技成就,为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知识基础,通
过工业革命的开展,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19 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取得突破性成果和创新,科学技术
直接被转化为生产技术,如发电机的发明,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提高了生产力发展水平,创造更
多的财富,促使世界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总之,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科学被应用于社会生产过程中,推动了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促进了社会经济
不断发展。
示例二
论题:科学革命促进欧洲思想解放
阐述:16、17 世纪,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开展,以及哥白尼、伽利略和牛顿等人在自然科学研
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引发了欧洲“科学革命”的兴起。科学的发展形成理性化的思维方式,冲击了天主
教的神学体系,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理性主义的传播。19 世纪中叶,达尔文生物进
化论的提出在生物学领域掀起革命,生物进化论改变了 19 世纪绝大多数人对人类自身的发展看法,冲击了
上帝造人说,进一步解放了思想。
综上,科学革冲击了中世纪以来基督教神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传播了理性主义和科学观念,促使人们思
想不断解放。
示例三
论题:科学推动人类社会进步
说明:从材料看,马克思关于科学的观点主要论述的是科学是财富即科学的积极作用。学生围绕科学积极
作用拟定论题,言之有理,阐述清晰,皆可得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