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8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8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27 12:06: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有这么一个地方,在《甄嬛传》里处处有它的身影,像果郡王的碧桐书院、皇帝的养心殿等,它就是圆明园。可惜英法联军的一场大火将它摧毁,再不见当年宏伟,而摧毁了它的人却以此为荣。今天就让我们带着心痛和愤慨一起去听听雨果先生的心声。
新课导入
圆明园遗址
圆明园复原图
新课导入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
巴特勒上尉的信
1.理清本文思路,把握本文主题思想
2.品味文本具有想象力的语言,学习反语的修辞手法,鉴赏本文通过对比突出主题的写作手法
3.体会作者爱憎分明的人道主义精神,培养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情感
雨果(1802—1885),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代表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整体感知——作家作品
整体感知——作家作品
在英法联军劫掠中国圆明园归来后,巴特勒上尉本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所谓的胜利捧场,但雨果,这位正直的作家,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反而代表了人类的良知,写就了一封回信。在信中,他强烈地谴责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强盗行径,以群众的角度、世界的角度、人类的角度,公开斥责政府如强盗一般毁坏人类文明成果的行为。
整体感知——背景链接
整体感知——生字正音
赞誉( ) 恍若( ) 绸缎( )
琉璃( ) 惊骇( ) 瞥见( )
剪 yǐng( ) jié lüè( ) zāng 物( )
制 cái( ) dàng 然无存( ) 富丽堂 huáng( )

huǎng
chóu
liú lí
hài
piē


劫 掠



整体感知——理解词语
眼花缭乱:
不可名状:
晨曦:
瞥见:
赃物:
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不能够用语言形容。名,说出。
晨光。
一眼看见。
通过贪污、受贿或抢劫、盗窃等非法手段得来的物品。
朗读课文,掌握文章大意,并完成以下任务:
1.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围绕什么展开的
2.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怎样划分?
整体感知——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第一部分
巴特勒上尉征求雨果意见。(1)
第二部分
圆明园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2-4)
第三部分
英法联军的劫掠行径。(5-9)
第四部分
照应开头,尖锐的嘲讽。 (10)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结构
文本是一封信,请你找出作者在信中的主要观点。
英法联军远征中国并火烧圆明园事件是强盗行径,是不尊重人类文明的非人道主义行为。
深入探究
作者是如何表达出自己的观点的?
作者首先以瑰丽的语言盛赞圆明园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又以比喻及反讽的修辞手法,揭露出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的罪行,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引出谴责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行为的观点。
深入探究
找出作者描述他心中圆明园的语句。
圆明园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
大理石,玉石,青铜,瓷器,雪松,宝石,绸缎……
“总而言之,请你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观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园林”。
深入探究
圆明园在人类历史上具有怎样的地位。
圆明园耗费了两代人的劳动,也是人类劳动的结晶。此外,这座园林是为世界各国人民而建,是属于人类的。它当与希腊巴特农神庙、埃及金字塔、罗马斗兽场、巴黎圣母院,有同样的历史地位。
深入探究
作者是如何展开对英法联军强盗行径的谴责的?
作者将英法联军比喻为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并围绕该比喻展开,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劫掠圆明园事件的强盗行径。
深入探究
如何理解“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这句话。
经过岁月沉淀的一切,都会变成人类文化和人类精神的一部分,没有国界之分。尤其是在当今世界,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随着和平与发展的主题在全球范围内根深蒂固,文化更是没有了国别之分,一切财富都是属于人类的财富。
深入探究——小组交流
雨果作为法国人,不但没有赞美这场“胜利”,而是批判这场胜利,他“爱国”么?请小组讨论。
爱国
“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第一,这是政府的错误,而非法兰西人民的错误,以正当的理由为人民辩护正是作者爱国的表现。
第二,作者敢于对政府的错误进行批判,是为国家的长远着想,也是爱国的体现。
第三,作者的爱国主义并不是站在狭隘的民族观上,而是站在人类文化历史角度上看待劫掠圆明园问题,是人道主义的体现,与爱国主义并不相悖。
深入探究——小组交流
试着结合全文,分析雨果的人物形象。
他是一个具有清醒的头脑、正直的良知和公正立场的人道主义者。
深入探究——小组交流
“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
作者在这里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英法联军劫掠行径的本质是丑陋的,但是却表现得如此“风光”,作者正是抓住了这一特征,运用反语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英法联军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丑陋,强化了谴责效果。
深入探究——品味语言
本文是一篇以书信的方式来阐明观点的议论文。作者通过介绍圆明园的辉煌和历史地位,从群众的角度、世界的角度、人类的角度,公开斥责政府如强盗般毁坏人类文明成果的行为。表达了雨果先生正直、公正的人道主义思想。
课堂小结
圆明园
总评:“世界奇迹”
分说
园中之物
历史地位
圆明园的“消失”
总结:亚洲文明之作
赞美之情
“两个强盗”
强烈讽刺谴责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