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四季之美》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2《四季之美》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27 19:55:14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22.四季之美》第二课时
【教材赏析】
课文按一年四季的顺序描写了春天的黎明、夏天的夜晚、秋天的黄昏和冬天的早晨等不同的景致。作者用细致的笔触描写出不同时间、不同景物的动态变化,视角独特,营造出了美的氛围。
全文共有四个自然段。四季变换,美的格调自然不同,给人带来的感觉也互有差异,但作者清少纳言并没有选择每个季节最具代表性、广为人爱的景物,而是完全从自己的主观感受出发,从女性敏感细腻的体验出发,捕捉细碎的、极易被人们忽略的景致来描写。全文语言极为简素,疏散随意,却回味悠长,给人宁静祥和的感觉,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找出每个季节的独特景致,了解叠词的运用,体会景物的动态描写,并能尝试运用连接词,背诵课文。
2.感受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找到作者的写作秘诀。
【教学重点】
借助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找出每个季节的独特景致,了解叠词的运用,体会景物的动态描写,并能尝试运用连接词,
【教学难点】
感受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找到作者的写作秘诀。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学习活动一:回顾写作路径
(出示饼图)老师知道同学们都准备在“走进名家”专题推荐会,前期的调查中发现有52%的同学都想推荐清少纳言,挑战高难度,了解外国作家,那要想成为金牌推荐人,当然要对她的文字有全面的了解。
(出示学习单)上节课我们对这类同学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探究,发现(出示思维导图:结构独特 视角独特)(你们看这些同学提的问题,发现什么?(都是问怎么写)不仅读懂了写了什么,更聚焦作者是怎么来写的那么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继续寻找写作秘诀吧。
学习活动二:探究写作密码
1.出示默读课文,圈画关键词,在旁边简单的写写你发现的独特的表达。
2.学生汇报交流
(一)语言独特
1.朗读第一自然段,关注叠词的运用。
2.边读边想,作者怎么样画面送达我们眼前?
3.关注表示颜色的词,感受黎明天空的色彩美。
4.关注动词、叠词和表示色彩的词,感受黎明天空的色彩变化。感受语言的独特。
5.齐读
6.趣配音
(二)巧用连接词
1.发现作者表达的秘诀:萤火虫的动态描写。
2.作者寥寥数语写了三种夜:明亮的月夜、漆黑漆黑的暗夜、蒙蒙细雨的夜晚。请生逐句读,说一说喜欢哪种月夜,理由是什么。
“明亮的月夜”只用了三个字,简洁却不简单。
“漆黑漆黑的暗夜”、“蒙蒙细雨的夜晚”感受萤火虫的动态美。
“蒙蒙细雨的夜晚”朦胧的美感,与自然的和谐。
3.细读慢品,悟出迷人意境。
4.三种独特的夜晚构成了这迷人的夏夜。发现什么把三种月夜串联起来了。(连接词)情感就是在这样一个连接过程中层层推进。
5.找找还有文中哪里也用上了连接词
根据回答相机讲解:
预设一:秋天一段中的“更”“愈发”,感受秋天黄昏的动人、感动、心旷神怡的不同画面,感悟作者层层递进的独特的情感表达。
预设二:冬天一段中的“当然”“就是”“或是”“只是”感受三个三个早晨的画面。
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作者闲适的心情。早晨的闲逸和“熊熊的炭火”、“暖和的火盆”相映成趣,这样的意境送它一个词就是和谐。
6.师生运用连接词合作描述“夏天最美是荷塘”。
7.由扶到放,小组合作描述“秋天最美是枫树林”或者“秋天最美是田野。”
学习活动三、跟着作家学写作
仿照课文,写一写心中印象最深的那份景致,写出层次感,动静结合,尝试用连词表情达意,写出这个季节的独特韵味。
评价标准:
构段有层次,能运用总分结构。
景致有层次,有独特视角。
动静结合,尝试用连词表情达意。
(学生练笔)
(自己评价打星,结合评价标准修改小练笔,小组互相分享、全班分享,同学评价。)
作业超市:
1.阅读清少纳言的《枕草子》
2.对比阅读:周作人《四时的情趣》、林文月《春曙为最》
3.在名著名作中摘抄大自然迷人的四季。
【板书设计】
结构 语言 静态
四季之美
动态
独特
视角 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