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27 14:58: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白求恩的事迹,理解白求恩精神的内涵。
2. 掌握文中的生字词,提高朗读水平。
3. 学习本文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理解文中对比论证的作用。
4. 引导学生学习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理解白求恩精神的内涵,掌握文中重要的字词和语句。
学习本文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写作方法和对比论证的手法。
2.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白求恩精神在当下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
2. 朗读法
3. 讨论法
4. 问答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 分钟)
1. 展示白求恩的照片,提问学生是否了解这个人。
2. 讲述白求恩的简要事迹,引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二)作者简介及作品背景介绍(7 分钟)
1. 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 年 12 月 26 日1976 年 9 月 9 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
2. 作品背景:本文是毛泽东在 1939 年 12 月 21 日为纪念白求恩写的悼念文章。白求恩于 1938 年来到中国参与抗日革命,1939 年因病逝世。毛泽东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三)朗读指导(15 分钟)
1.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语调、停顿和重音。
2. 学生自由朗读,圈画出文中的生字词。
3. 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重点强调以下字词的读音:
派遣(qiǎn) 狭隘(ài) 热忱(chén) 纯粹(cuì) 鄙薄(bǐ bó) 以身殉职(xùn)
4. 指导学生划分句子的停顿,如:“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5. 选几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进行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四)文章结构划分(10 分钟)
1. 学生默读全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思考其大致的段落层次。
2. 小组讨论交流,每个小组形成对于文章结构的初步看法。
3. 师生共同探讨,明确文章的结构:
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通过设问,引发思考,点明白求恩同志具有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是值得全党学习的榜样。
第二部分(第 2 3 自然段):从“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和“对技术精益求精”两个方面具体阐述白求恩的精神品质。
第 2 自然段:着重展现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第 3 自然段:突出白求恩对技术精益求精的态度。
第三部分(第 4 自然段):先阐述“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然后将白求恩同志与那些“见异思迁”“鄙薄技术工作”的人进行对比,最后发出号召,呼吁全党同志学习白求恩的精神。
4. 引导学生思考这样划分结构的依据和好处,加深对文章逻辑的理解。
(五)重点句段赏析(20 分钟)
教师提出以下重点句段,让学生分组讨论其含义和作用:
以下是为您丰富后的重点句段赏析部分:
A. “白求恩同志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含义:这段话开篇介绍了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行为,强调他无私地投身于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通过连续的追问,引发读者的思考,突出白求恩精神的伟大和崇高。
作用:以简洁有力的语言,直接点明白求恩的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为下文进一步阐述他的其他精神品质奠定基础。同时,这种开篇设问的方式,能够迅速抓住读者的注意力,激发读者对白求恩精神的探究欲望。
B.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含义:此句清晰地指出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具体体现在工作和对待同志、人民的态度上。他对工作极其负责,对待同志和人民满怀热忱。
作用:通过具体阐述白求恩精神的表现,让读者更加清晰地感受到其精神的内涵,使白求恩的形象更加生动、具体、可感。同时,也为后文与“不少的人”的对比埋下伏笔。
C. “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
含义:这段话通过从前线回来的人和晋察冀边区军民的反应,从侧面烘托出白求恩精神的强大感染力和影响力。所有人都对他表示佩服和感动,充分证明了白求恩精神的伟大。
作用:运用侧面描写,以众人的态度进一步彰显白求恩精神的魅力和价值,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让读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白求恩的精神能够打动每一个与之接触的人,从而引发读者对这种精神的敬仰和向往。
2. 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结果。
3. 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白求恩的精神品质。
(六)写作手法分析(15 分钟)
1. 引导学生思考本文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让学生找出文中叙述和议论的部分。
2. 分析文中对比论证的作用,如白求恩同志“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与“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的对比,白求恩同志“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与“不少的人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的对比。
3. 师生互动,让学生谈谈这种写作手法和论证方式的好处。
(七)课堂总结(5 分钟)
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白求恩的精神品质、文章的结构、写作手法等。
2. 强调学习白求恩精神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践行这种精神。
(八)布置作业(5 分钟)
1. 背诵文中的重点段落。
2. 写一篇读后感,谈谈自己对白求恩精神的理解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