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鹭》第二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白鹭》第二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27 20:00: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白鹭》学习单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说说自己是从哪些语段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体会作者喜爱白鹭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第6—8自然段,感受白鹭在不同场景中的美,能给每幅图画起一个名字。品味关键句,体会作者如何把这种情感融入对白鹭的描写中。
学习重点、难点:
在朗读中还原画面,感受白鹭在不同场景中的美,体会作者如何把这种情感融入对白鹭的描写中。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上节课,我们在初读感知中了解了《白鹭》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那么,课文围绕“白鹭”写了几部分内容?
2. 回顾: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白鹭的?
二、合作探究
1.再读课文,感悟白鹭的“精巧”美。
(1)“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句话用了( )修辞手法,以( )比喻( )写出了白鹭的( )美和( )美,凝练、概括、含蓄、有韵味。表达了作者的( )之情。
(2)作者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2.再读课文第2—5段,第2—5段写了什么?
(1)这4个自然段围绕第2段,从“( )”和“( )”写了白鹭外形的“( )”。
①“身段的适宜”从哪里可以体现出?
②“色素的适宜”从哪里可以体现出来?
(2)作者想写白鹭的美,为什么要写白鹤、朱鹭和苍鹭呢?
(3) 白鹤、朱鹭、苍鹭与白鹭相比,有什么不同?
(4)“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
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①连用四个“那”字,从“( )、( )、( )、( )”(从 到 、从 到 )描写白鹭的( )。
②“增减、素黛;长短、白黑”四对( )词,运用整齐的句式,写出了白鹭的外形( )。可以看出作者对白鹭的( )和( )。
3.再读课文6—8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
(1)“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这个“钓”字用得巧妙,运用( )的修辞手法,体现了白鹭的( )。
(2)“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 这里“不安稳”又很“悠然”,看似矛盾其实不矛盾,因为用 “不安稳”与“悠然”对比,写出了白鹭的( )特点,也表现了白鹭栖息时的神态( )。
(3)“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恩惠”一词 表明看见白鹭对处于乡居生活的人来说是一种( )的享受,从侧面衬托出白鹭的( )。
4.再读课文第9—10段。
(1)“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 ”运用了( )和( )修辞手法,强调了白鹭本身就是一首( )的歌,饱含对白鹭的( )、( )之情。
(2)“----不,歌未免太铿锵了。”“铿锵”指 。白鹭的美可不是铿锵的美,而是一种( )。
(3)“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首尾呼应,表现了作者对白鹭的( )和( ),使文章浑然一体。
5.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不同?
6.小结
本文是一篇( )的散文。课文描写了白鹭的( )和( )、( )、( )时的美,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 )和( )之情。
三、展示交流
1.各小组依次推举发言人汇报小组成果。(选择最优的发言人为小组加分吧)
2.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发言,时刻准备为本组补充发言,或对其他组的发 言进行评价。
四、训练反馈
1. 选词填空。
嗜好 爱好
(1)打篮球是我的( ),因为打篮球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能增进大家的友谊。
(2)他有吸烟这个不良( ),因此身体很不好。
2.辨析字形并组词。
匣( ) 恩( ) 框( )
闸( ) 思( ) 眶( )
3.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两项是( )
A.课文通过赞美白鹭,表现了作者爱寻常之美、爱平凡之美的思想感情。
B.作者在课文开头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是从白鹭的动作、形态特点着眼的。
C.作者在课文最后说白鹭是“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写出了白鹭易被人忽视的内在的、质朴的美,这样由里及表,使课文更富有哲理。
D.课文的开头和结尾互相呼应,充分体现了白鹭的美。
E.课文第五自然段运用了一连串排比句,主要突出了白鹭匀称的体态和谐调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