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少年闰土
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文中难懂的词语的意思,初步了解鲁迅作品的风格。
2.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3.理清故事情节,了解课文的大体内容,感受少年闰土这一人物形象。初识少年鲁迅。
教学重难点:
1.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文中难懂的词语的意思,初步了解鲁迅作品的风格。
2.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教学过程:
谈话揭题,走近鲁迅
1.初识鲁迅
(1)谈话:(出示鲁迅形象图片)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他的名字熠熠生辉,这个人就是(鲁迅)。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精神的板寸头,浓密的“一”字胡,这就是鲁迅在人们心中的形象。通过课前预习,你又对他有什么样的了解呢?生随机交流
(2)本单元的导语中也有对鲁迅先生的介绍(出示)请大家一边默读,一边圈画出关键信息。
预设
生1: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据不完全统计,他有将近200个笔名,鲁迅是最为大家熟知的。)
生2:他的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以及大量杂文。(谁知道中国第一篇白话小说是什么?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鲁迅是一位著作等身的大文豪。)
生3: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被誉为文学斗士,是一位值得尊敬的爱国者)
小结:通过单元导语页上鲁迅的照片以及相关介绍,我们初步认识了他。
(3)出示臧克家《有的人》中的两句话,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小结:要认识一个人,我们还可以听听别人对他的评价。鲁迅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民族英雄!这个单元我们将走近鲁迅,读读他写的文章,读读写他的文章,更好地认识他。
激趣导入
1.揭示学习任务
12月底,六年级组将承办一场校级展览“向伟人致敬:鲁迅人物展”。
为了办好这场展览,让伙伴们深入了解这个人,我们得展出哪些东西呢?
学生交流
老师相机梳理出几个板块:出示PPT,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制作展板。拿人物生平来说,怎样的展板会更吸引人呢?(预设:图文并茂,有生动的小故事)
是啊,要出色地办好这场展览,咱们必然得借助资料。这个单元都是不错的学习资料。这个礼拜,就让我们“细读鲁迅作品集”(实践活动),从他的作品中,找到一些小故事来丰富对他的介绍。
2.揭题,解题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先来读读鲁迅写的文章——《少年闰土》。板书课题,师边写边指导会意字“闰”:王在门中。读题。这篇课文选自小说集《呐喊》中《故乡》一文,题目是编者后来加的。读了题目你马上就能猜到这是一篇写什么的文章?写人的文章自然就可以用文中主要人物作为题目。(链接语文园地)
二、初读课文,知晓大意
1.了解背景,补充学习。
PPT出示资料链接,介绍小说的创作背景,讲明该时期为文言文向白话文过度的时期。在这个新旧交替的时候就是最拧巴的时候。想必大家在预习时,一定碰到了一些困难,比如不认识、不理解的词,你们是怎么解决的?(预设:可查字典,看注释,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书上插图……)大家积累了不少好方法,相信你们一定能学以致用,来接受检验吧。
2.感知词句,了解作品特点。
◎ 猹 鹁鸪 獾猪 刺猬
正月 供品 五行 撒下
竹匾 秕谷 弶
指名读,读准字音,说说自己的发现。
①读准动物的名字。
②读准多音字。
③说说词语的意思吗?你是怎么弄明白的?
◎预习的时候你们有没有发现一些字跟现在的规范用法不同?出示PPT,一起纠正。
像这样的字文中还有一些,细心的同学关注课文下面的注释就能全找出来啦。复习“的、地、得”的用法。
△咦,编者也看出了这些错误,为什么不在编写教材的时候就改过来呢?
说得好,你是懂得尊重的。刚刚咱们讲过鲁迅先生的时代,是文言文和现代白话文交替的时代,新东西出来的时候往往缺少规范,甚至没有规范,比如“的、地、得”“她、他、它”都是可以随便用的。可不是鲁迅不小心写错的。编者之所以保留,是表达我们对文化发展历程的一种尊重。另外咱们六年级的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学功底,这些所谓的“错”并不会给大家读懂文章带来很大困难。对吧? 我喜欢自信的孩子。
◎鲁迅的作品中不仅有些字与现在的用法不同,还有一些用词、语序与现今用法也不一样。出示句子,读一读,找一找,说一说。
△预设:我知道“家景”—— 就是一个人的家境!
师:没错。就这样用现代词汇去代替着理解。
△预设:知道什么是“值年”吗?(出示资料)请学生提取关键信息,说说对“值年”的理解。
师:像这样的词跟鲁迅家乡所处的地域有关,比如家乡风俗、家乡方言等等,你能再找出一处,跟大家来分享你的理解吗?
学生交流
同学们,咱们阅读时常常会遇到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的词。在课外阅读的时候咱们可以先跳过去,影响不大。在读课文的时候,咱们得努力联系上下文去理解。(链接26课阅读方法)
3.梳理课文情节,了解主要内容。
(1)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闰土”,那么课文讲述了哪些时候的闰土呢?尝试以此为依据,给课文分段。
学生交流,学生回答不准,则老师点拨,注意板书。(月下看瓜 初次相识 讲新鲜事 不忍离别)
回答准确。(你说得很准确,有什么窍门吗?关注课后习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
(2)师指板书,一般情况下,我们写作的顺序是从哪儿开始的?鲁迅不同,他先写了回忆中月下看瓜刺猹的闰土,写法上就与众不同,很有意思,咱们等会儿好好研究。
三、学习相识中的闰土,了解闰土特点
让我们先来看看“我”和闰土第一次见面时,闰土是什么样的?
1.知要求:读2-5自然段,提取相关信息,为闰土制作一张人物信息卡。
2.学生在学习单上填人物信息卡。
3.小组内交流。
4.集体交流,逐个交流格中内容(请一组上台汇报,一生作业实物投影展示,组员分工汇报,老师适时打断、提问,请该组回答,或请台下补充)
(1)第一格:闰月生的,五行缺土。
重点理解“五行缺土”(勾连第六单元日积月累,古代先民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类元素组成的,它们相生相克,缺一不可。如果命里缺土,就得在名字里补上。当然以现代人科学的眼光来看,这就是迷信,但这名字寄托了他父亲对他的疼爱)。
(2)第二格:十多岁,和我仿佛年纪(可借助上文知道第一段中:十一二岁,下文中的“仿佛年纪”等)。
(3)第三格:忙月的儿子(这一格有点难,你是怎么填出来的?交流分享对我们的阅读理解很有帮助)。
(4)第四格: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5.聚焦外貌描写。
(1)咱们来仔细读读这段外貌描写,你能读出来闰土是个怎样的少年吗?(根据学生汇报板书:朴实可爱)。
(2)点拨:鲁迅写人没像我们平时那样写眉毛、眼睛、鼻子,这样行吗?
(3)出示书上第二幅图,辨认哪个是闰土?为什么这么快找到?
(4)小结:只要抓住人物特点刻画,人物形象就更清晰、鲜活了
(5)拿出学习单,尝试用这种抓住主要特点来写人物的方法帮闰土描绘一下他眼中的少爷形象。
交流,学生围绕否写出了人物特点进行点评。
四、学习相处中的闰土,丰富对闰土的了解
过渡:继续看这幅图,图上闰土在干嘛?(讲新鲜事)
1. 默读6-18自然段,用小标题概括四件新鲜事,写在学习单上:
雪地捕鸟——( )——( )—— ( )
2.交流反馈“雪地捕鸟”时,概括小标题方法 (地点+事件) ,再交流后面几个。交流时,请概括得好的学生上黑板写下来。
3.闰土给我讲了四件有趣的新鲜事儿,师指板书,学生说。闰土知道这么新鲜事儿,真是个什么样的少年?(见多识广)
4.思考:哪件事给我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1)布局讲究有详有略。
(2)作者开头先写的就是这个事例,可见这个画面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记忆里。
五、学习回忆中的闰土,正面感知人物形象
1.听老师读第一自然段,请你边听边想:你看到一个怎样的少年?(生交流:机智勇敢,师板书)
(2)你从哪里感受到的?(手捏一柄钢叉、尽力的刺去)
你看,作者抓住了人物的动作,就把闰土的勇敢写了出来。带着你的理解来读一读。指名读(评价:多么勇敢的闰土呀,谁也来读)
2.除了描写勇敢的人(板书:人),这段话还描写了什么呢?
(1)预设:描写了猹的表现。(板书:猹)请你来读?(多么伶俐的猹呀,你也来读,一起来)
追问:作者为什么还要写猹的表现呢?
是呀,作者通过写猹的表现,从侧面突出了闰土的勇敢。
(2)除了人和猹,作者还描写了——环境,(出示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请你轻轻地读一读。这段环境描写好在哪?(评价:1.写出了环境的色彩,也给回忆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美景值得我们一起美美地读。2.写出了环境的辽阔,一望无际得瓜田里有这么一个机敏的少年,让人欢喜。3.静谧,幽静的月夜,总能让我想起那个看瓜刺猹的少年。)
师:你看,美丽的景,勇敢的人、伶俐的猹构成了一幅月夜看瓜刺猹的画面
这既是一幅画,更像一首诗,它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记忆里。引读——。(课件出示诗的形式)
让我们一起把这个画面记在心间——深蓝的天空中(师生一起背诵)
六、透过作品感知少年鲁迅
出示少年鲁迅的人物信息卡,请学生交流所得。
小结:这节课我们试着从鲁迅的作品走进鲁迅童年的乡村生活。在鲁迅的童年里一定有这样一个伙伴:他见多识广、朴实可爱、机智勇敢;那时乡野孩子的生活充满乐趣,他们会在雪地里捕鸟,会在瓜地里刺猹,会在海边捡贝壳,会在沙地上看跳鱼儿……
你觉得鲁迅拥有一个怎样的童年?
回忆是那么美好。下节课我们继续去细品鲁迅的作品,相信你会有新的收获。
七、下节课我们继续听闰土讲述其他几件新鲜事。留几项作业给大家:
1.小练笔。(当日完成的即时作业)
2.小组合作为“鲁迅人物展”制作海报。(本周)
3.阅读鲁迅小说集《呐喊》。(本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