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及作业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及作业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27 20:02:01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
主题 语文园地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学习目标】 1.能交流、总结创造性地复述故事的方法。 2.体会意思相近的俗语和成语的不同表达效果。 3.能结合示例,把牛郎织女见面的情节说得更具体。 4.朗读、背诵古诗《乞巧》。
【评价任务】 1.通过交流、总结创造性地复述故事的方法,能运用这些方法复述故事。(目标1) 2.能体会意思相近的俗语和成语的不同表达效果,并能正确运用。(目标2) 3.会结合具体的示例,把牛郎织女见面的情节说得更具体。(目标3) 4.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乞巧》。(目标4)
【学习内容】 本单元语文园地共安排了三个板块的内容。 “交流平台”先点明创造性复述是把故事生动、形象地讲给别人的交际需求,然后梳理和介绍了创造性复述故事的基本方法。“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两项内容。第一是引导学生感受意思相近的俗语和成语在表达效果上的差别,俗语通俗、活泼,成语凝练、文雅。第二是以《狼和小羊》为例,引导学生了解如何把简略的情节说具体,并运用这样的方法把牛郎织女初次见面的情景说具体。“日积月累”是唐代林杰的一首古诗《乞巧》,诗中对民间农历七月初七乞巧节进行了生动的描绘。
【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这是在中年级“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基础上提出的进一步要求,旨在让学生把故事讲得更生动,更有吸引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丰富的想象力。五年级学生要准确地把握创造性复述的要求,是有一定难度的。创造性复述要让学生以理解故事内容为基础,引导学生找到“创造”的生发点。要为学生营造听故事、讲故事、做故事图画书的活动氛围,激发学生表演、创编故事的兴趣,让学生多表达,多展示,多体验。
【学习过程】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总结方法,练习讲述。(指向目标1)1.学生回顾《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梳理和总结出创造性复述故事的方法。 2. 学生自主默读“交流平台”创造性复述故事的要点,梳理创造性复述故事的方法,用笔勾画关键语句。 3.学生齐读创造性复述故事的方法。 4.同桌交流: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交流在创造性复述故事中的心得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5.学生按要求练习讲述故事。1.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课文的学习,说说你学到了哪些创造性复述故事的方法? 2.让学生自主默读“交流平台”创造性复述故事的要点,梳理创造性复述故事的方法,并用笔勾画关键语句。 3.总结、出示:创造性复述故事的方法:转变角色、增加情节、变换顺序 4.引导学生交流在创造性复述故事中的心得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如:《猎人海力布》中用海力布或乡亲们的口吻进行讲述,变换角色是否就是简单的人称变换?《牛郎织女》中增加情节或细节时遇到的困难是什么?《猎人海力布》可以怎样变换顺序?在讲述的过程中应该注意那些神态,增加那些动作,人物的语言应该怎样表现? 5.让学生在四人小组内用以上方法创造性地复述一段故事。出示要求:四人小组中,每人选一种方法复述一段故事,三种方法都要选到。学生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交流、总结创造性复述故事的方法,并能灵活运用这些方法讲述故事。 活动意图说明:创设情境,联系学生已有的阅读体会,总结方法、练习讲述,为讲好民间故事做准备。环节二:创造实践,复述故事。(指向目标3) 1.学生自由朗读示例中的两个片段,边读边比较,用铅笔勾画出不一样的地方。 2.学生回答问题:第二个片段中,增加了狼的动作和具体的心里活动;补充了狼的神态和小羊说话时的样子;补充了狼和小羊说话的内容与语气提示语。 3.学生根据老师的小结,巩固、齐读创造性复述故事的方法。 4.四人小组合作:根据要求把牛郎织女初次见面的情节说具体。1.组织学生读示例中的两个片段,边读边比较,找到不一样的地方。 2.提问:两个片段中,有哪些地方不一样?体会如何把简略的地方说具体。 3.小结:创造性复述故事时,还可以细致描绘人物形象,适当添加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和说话时的样子。出示:创造性复述故事的方法:转变角色、增加情节、变换顺序、细致描绘人物形象、模仿人物的动作和表情 4.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运用创造性复述故事的方法,并结合第二个片段,展开想象,说说牛郎织女第一次相见,给对方留下怎样的印象,他们会怎么想,又会怎么说、怎么做,以及牛郎织女当时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从而把牛郎织女初次见面的情节说具体。学生通过两个片段的对比阅读,能找到不一样的地方,并能体会第二个片段是怎样把简略的地方说具体的。 通过对方法的巩固,能运用方法把牛郎织女见面的情节讲具体。活动意图说明:结合示例,创设情境,把牛郎织女见面的情节说得更具体,激发学生大胆想象,提高学生讲故事的能力与技巧。环节三:词语对比,体会效果。(指向目标2)1.自由朗读这两组词语,读正确读流利。 2.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回答问题。 3.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理解什么是俗语。 4.学生对比度词语,边读边体会:明确每一组词语的意思都是相近的;明确;“鼻子都气歪了”“盼星星盼月亮”等俗语多用于口语,语言通俗、活泼,“气急败坏”“望眼欲穿”等成语则多用于书面,表达比较文雅、凝练。 5.学生练习说句子或讲小故事,边讲边体会两组词语不同的表达效果。 6.学生课后收集俗语,明白创造性复述故事是也可以用上俗语。1. 出示两组词语: 鼻子都气歪了 气急败坏 前怕狼后怕虎 畏首畏尾 盼星星盼月亮 望眼欲穿 打开天窗说亮话 直言不讳 吃水不忘挖井人 饮水思源 组织学生自读这两组词语,读正确读流利。 2.让学生明确,左边这组词语是俗语,右边这组词语是成语。提问:什么是俗语? 3.引导学生理解:俗语大多是人们口头交流时出现的口头化的表达,这样的表达经常出现在随意的场合。 4.组织学生对比读俗语和成语,体会每组词语的意思,并说说俗语和成语各有什么特点? 5.同桌说句子或讲个小故事:每人选用其中一组词语说句子或讲个小故事,在练习中体会两组词不同的表达效果。 6.小结:这么通俗、活泼、有意思的俗语,同学在课后要多去收集,在创造性复述故事的时候,我们也可以用上这些俗语,把故事讲得更生动。对比读词语,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理解词语,并能体会不同的表达效果,正确运用。 活动意图说明:体会意思相近的俗语和成语的不同表达效果,培养学生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并能正确地运用俗语和成语。 环节四:联系故事,读懂古诗。(指向目标4)1.学生回顾课文《牛郎织女》,简单讲述故事的主要内容,了解“乞巧节”的来历。 2.学生按要求自读古诗。 3.学生理解古诗,说诗句的意思:七夕的夜晚,仰望着碧蓝的天空,想象着天河两边的牛郎织女终于在鹊桥上相会。家家户户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对月穿针,穿过的红线该有几万条吧! 4.学生熟读、背诵《乞巧》。 5.学生课后积累与民间故事、传统节日有关的其他古诗。1.回顾《牛郎织女》,了解“乞巧节”的来历。(农历七月初七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相传这一天女孩子会在庭院里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所以这一天被称为“乞巧节”。) 2.组织学生自主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词句。 3.引导学生理解诗中难懂的地方,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碧霄:指的是青天。 4.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熟读、背诵《乞巧》。 5.引导学生积累与民间故事、传统节日有关的其他古诗。 能根据故事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里的习俗。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能在课后积累古诗,养成良好习惯。活动意图说明:了解“乞巧节”的来历,能背诵古诗,培养学生课后积累的良好学习习惯。
【板书设计】 创造性复述故事的的方法 转变角色、增加情节、变换顺序 细致描绘人物形象、模仿人物的动作和表情【教后反思】
作业设计
一、小组合作讲故事。
要求:四人小组中,每人选一种方法复述一段故事,三种方法都要选到。
1.转变角色:讲《猎人海力布》,把自己设想成故事中的海力布,以他的口吻讲。
2.增加情节:大胆想象,讲《牛郎织女》中,老牛是怎么知道织女下凡的时间的。
3.变换顺序:先讲故事中最不可思议的地方,设置一些悬念吸引听众,讲《猎人海力布》时,先说有一块石头是猎人变的,再讲猎人海力布的故事。
二、结合方法,小组内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运用创造性复述故事的方法,并结合《狼和小羊》的第二个片段,展开想象,说说牛郎织女第一次相见,给对方留下怎样的印象,他们会怎么想,又会怎么说、怎么做,以及牛郎织女当时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从而把牛郎织女初次见面的情节说具体。
三、同桌说句子或讲小故事。
每人选用其中一组俗语和成语说句子或讲个小故事,说给同桌听,并在练习中体会两组词不同的表达效果。
四、课后积累。
(一)收集俗语。
(二)积累与民间故事、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