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评价检测(一)(第十三章)
(90分钟 9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第1~6题为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第7、8题为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选错或不选得0分)
1.(2023·南通中考)端午时节,人们佩戴装有中药材的香囊,我们能闻到淡淡的药香,说明 (C)
A.分子间有引力 B.分子间有斥力
C.分子是运动的 D.分子间有空隙
2.关于分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A.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
B.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C.有的分子之间只有引力,有的分子之间只有斥力
D.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3.如图所示情境中,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B)
4.(2024·黔东南质检)如图所示是古人锻造铁器的过程,下列关于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说法正确的是 (B)
A.加热和锻打属于热传递,淬火属于做功
B.加热和淬火属于热传递,锻打属于做功
C.加热属于热传递,锻打和淬火属于做功
D.加热和淬火属于做功,锻打属于热传递
5.(2023·常德中考)如表是一些物质的比热容[单位J/(kg·℃)],根据表中数据和生活现象,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D)
水 4.2×103 铝 0.88×103
煤油、冰 2.1×103 铁、钢 0.46×103
砂石 约0.92×103 铜 0.39×103
A.不同种类的物质,比热容一定不同
B.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无关
C.质量相同、初温相同的铝块和铜块吸收相同的热量,铜块的末温更低
D.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
6.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信息可知,此物质 (C)
A.在t=0时刻是固态,其内能为0
B.在2~3 min内是固液共存态,其内能不变
C.在0~6 min内物质内能一直增大
D.在0~6 min内物质的比热容一定不变
7.(多项选择)(2023·铜仁模拟)如图所示是一则公益广告,浓浓的孝心渗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阳节前夕,学校倡议同学们用热水为妈妈洗一次脚。关于热水洗脚过程中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
A.热水泡脚是通过热传递改变了脚的内能
B.泡在热水中的脚温度升高,内能不变
C.洗脚过程中水的温度降低,比热容不变
D.洗脚水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
8.(多项选择)(2023·潍坊中考)图甲所示为一款新型水杯,将沸水倒入杯中,轻摇几下后,水温便可降至55 ℃左右,并能保温3小时。图乙为其内部结构图,杯壁的不锈钢夹层中有晶体传热材料,其在常温下是固态,会随着温度的变化发生可逆的固液转换。取0.3 kg该晶体材料,对其进行加热,其温度与吸收的热量关系如图丙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C、D)
A.该晶体材料的熔点为55 ℃
B.在BC段,该晶体材料的内能保持不变
C.在AB段,该晶体材料的分子热运动变剧烈
D.该晶体材料的比热容为0.88×103 J/(kg·℃)
二、填空题(本题共4个小题,每空2分,共10分)
9.(2023·毕节期末)火锅,古称“古董羹”,因食物投入沸水时发出的“咕咚”声而得名,是中国独创的美食之一,也是一种老少皆宜的食物。吃火锅时,妙妙夹起煮熟的粉丝,粉丝没有断开,说明分子之间存在 引力 (选填“引力”或“斥力”)。
10.(2024·贵阳期中)如图所示,用杀飞虫气雾剂喷杀蚊子时,小科发现盛有液体杀虫剂的金属罐体温度变化了。使用过程中,罐内被压缩的液化杀虫剂喷洒出来时对外 做功 (选填“做功”或“热传递”),使本身内能减小,故罐体温度降低。
11.“早穿皮袄午穿纱,守着火炉吃西瓜”是对大漠气候的生动描写,而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则不大,这是由砂石与水的比热容不同造成的。已知砂石和水的比热容之比为1∶4,砂石和水的密度之比为3∶2。当相同体积的砂石和水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它们升高的温度之比为 8∶3 。
12.如表格中的数据为水和煤油的比热容,这两种液体中 水 适合作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液。若要使壶中质量为2 kg的水升高20 ℃,水需吸收 1.68×105 J的热量。
物质 比热容c/[J/(kg·℃)]
水 4.2×103
煤油 2.1×103
三、作图题(本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13.两个相同的容器中分别装有质量和初温均相同的甲、乙两种晶体,用相同的加热器同时对它们加热。甲从开始加热至熔化一段时间,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若乙的比热容和熔点均小于甲,请画出晶体乙在相同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大致图象。
答:
14.如图所示的场景发生在炎热的天气,在图中虚线框内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用来表示地面附近空气的流动方向。
答:
15.把一杯热牛奶放入凉水中,牛奶温度降低,凉水温度升高,最终温度相等。请在图b中画出水和牛奶温度变化的大概情况(水的比热容大于牛奶的比热容;标清楚哪条曲线是水,哪条曲线是牛奶)。
答:
四、简答题(本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
16.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我们发现进入刚装修完的房屋,常常会闻到一种刺鼻的气味,这种气味随温度的升高而加重,这气味主要来自装修材料中的甲醛,这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请解释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答:甲醛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到空气中,所以我们常常会闻到一种刺鼻的气味,这是扩散现象。扩散现象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这种气味越重。
17.(2024·贵州质检)如图所示是北方供暖使用的暖气片,铃铃发现暖气片是用水作为介质,把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热量带到房屋中取暖的。请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暖气片是通过什么途径改变了室内空气的内能的
(2)用水做运输能量的介质有什么好处
答:(1)空气从暖气片中吸收热量,这是通过热传递途径改变了室内气体的内能;(2)相同质量的水和其他物质相比,降低相同的温度,水可以放出更多的热量,当其循环通过“暖气”时,能向温度较低的室内放出更多的热量所以用水做运输能量的介质可以达到更好的加热效果。
五、实验与科学探究题(本题共3个小题,第18题8分,第19、20题各10分,共28分)
18.小明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选择了以下器材:温度计、酒精灯、烧杯、带铁圈的铁架台和石棉网各两套,初温相同的水和食用油。他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装置,并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加入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组装实验器材时各物品要按照 由下至上 (选填“由上至下”或“由下至上”)的顺序依次安装。
(2)点燃酒精灯后,小明发现其中一盏酒精灯火焰的高度太低,熄灭该酒精灯后,为了使两盏酒精灯的火焰高度相同,他应该 B 。
A.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B.将灯芯拔出一部分
(3)调整好酒精灯,加热相同时间后,小明发现烧杯中水的温度比食用油的温度低,于是得到了“水比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强”的初步结论,他能作出这样判断的依据是 实验中,加热相同的时间,初温相同,末温低(温度变化小)的物质吸热能力强 。
(4)小丽在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时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的装置,她在两试管内分别加入等质量的水和食用油,并多次实验。请从实验装置或设计方案的角度对小丽的实验进行评估: 便于控制相同时间内,水和食用油吸收的热量相同 。(写出一条即可)
19.(2023·泸州中考改编)小明学习了比热容知识后,想比较A、B两种未知液体的比热容大小,进行如下实验:
(1)找来两个带保温层且规格 相同 的电热杯,不计与外界发生的热传递,如图甲所示。
(2)将 质量 相等的A、B两种液体分别倒入两个电热杯中,然后将两种液体均加热到60.0 ℃。
(3)将长时间处于室温的两个完全相同的铜块,分别浸没在两种液体中,盖好盖子。
(4)经过一段时间,温度计示数稳定后,A液体中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则A液体温度降为 56.0 ℃,B液体温度降为53.0 ℃。
(5)分析可知, A 液体放出的热量多, A 液体的比热容较大。
20.某科创小组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将盛有相同质量的水和食用油的两个试管分别固定在铁架台上,温度传感器的探头与水和食用油良好接触,温度传感器通过数据采集线与计算机相连,计算机上显示的实验图线如图乙所示。
(1)实验中用同一个红外加热器给水和食用油加热,这样做的目的是使水和食用油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 相同 。
(2)分析图象可知,升温较快的是 食用油 ;若使两者升高相同的温度,则 水 吸收的热量较多。由此可见 水 的比热容较大。
(3)通过以上实验发现的比热容较大的物质,在生活中有许多应用,试举出一例: 夜间遇寒潮时,向秧田里注水,以防秧苗受冻(合理即可) 。
六、综合应用题(本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解答时需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计算公式及过程,若只写出计算结果将不得分)
2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逐步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加强了环境的改善和美化,大量种草植树,提高绿地覆盖率,修建人工湖,扩大水域面积,大大改善了人们的居住环境,请你计算一下:
(1)如果某一人工湖湖水的质量为2.0×107 kg,水温平均升高3 ℃,则湖水吸收了多少焦的热量
(2)如果这些热量被同等质量的干泥土吸收,则干泥土升高的温度是多少
[c干泥土=0.84×103 J/(kg·℃)]
解:(1)湖水吸收的热量:Q吸=c水mΔt=4.2×103 J/(kg·℃)×2.0×107 kg×3 ℃=
2.52×1011 J;
(2)这些热量被同等质量的干泥土吸收,则干泥土升高的温度为:
Δt===15 ℃。
22.(2024·贵阳期中)如图所示,A、B是两个底部装有完全相同的加热器的容器,加热器产生的热量90%可以被容器中的液体吸收,已知加热器每秒钟放出热量为
1 000 J。现将甲、乙(蓖麻油)两种液体分别倒入A、B杯中,其中甲液体的质量为200 g,加热过程中甲、乙两种液体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加热60 s时,乙吸收的热量;
(2)甲液体的比热容;
(3)蓖麻油的质量。[c蓖麻油=1.8×103 J/(kg·℃)]
解:(1)已知加热器每秒钟放出热量1 000 J,则加热60 s时,
加热器放出热量:Q放=1 000 J/s×60 s=6×104 J;
根据题意可知,乙液体吸收的热量:Q乙吸=Q放×90%=6×104 J×90%=5.4×104 J;
(2)甲液体的质量:m甲=200 g=0.2 kg,由图2可知,加热20 s时,甲液体的温度从10 ℃升高到40 ℃,由题意可知,甲液体在20 s内吸收的热量:Q甲吸=Q放'×90%=
1 000 J/s×20 s×90%=1.8×104 J;
根据Q吸=cm(t-t0)可得,甲液体的比热容:
c甲===3×103 J/(kg·℃);
(3)由图2可知,加热60 s时,乙液体的温度从10 ℃升高到60 ℃,根据Q吸=cm(t-t0)可得,蓖麻油的质量:m蓖麻油===0.6 kg。单元评价检测(一)(第十三章)
(90分钟 9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第1~6题为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第7、8题为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选错或不选得0分)
1.(2023·南通中考)端午时节,人们佩戴装有中药材的香囊,我们能闻到淡淡的药香,说明 ( )
A.分子间有引力 B.分子间有斥力
C.分子是运动的 D.分子间有空隙
2.关于分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
B.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C.有的分子之间只有引力,有的分子之间只有斥力
D.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3.如图所示情境中,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
4.(2024·黔东南质检)如图所示是古人锻造铁器的过程,下列关于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说法正确的是 ( )
A.加热和锻打属于热传递,淬火属于做功
B.加热和淬火属于热传递,锻打属于做功
C.加热属于热传递,锻打和淬火属于做功
D.加热和淬火属于做功,锻打属于热传递
5.(2023·常德中考)如表是一些物质的比热容[单位J/(kg·℃)],根据表中数据和生活现象,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
水 4.2×103 铝 0.88×103
煤油、冰 2.1×103 铁、钢 0.46×103
砂石 约0.92×103 铜 0.39×103
A.不同种类的物质,比热容一定不同
B.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无关
C.质量相同、初温相同的铝块和铜块吸收相同的热量,铜块的末温更低
D.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
6.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信息可知,此物质 ( )
A.在t=0时刻是固态,其内能为0
B.在2~3 min内是固液共存态,其内能不变
C.在0~6 min内物质内能一直增大
D.在0~6 min内物质的比热容一定不变
7.(多项选择)(2023·铜仁模拟)如图所示是一则公益广告,浓浓的孝心渗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阳节前夕,学校倡议同学们用热水为妈妈洗一次脚。关于热水洗脚过程中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热水泡脚是通过热传递改变了脚的内能
B.泡在热水中的脚温度升高,内能不变
C.洗脚过程中水的温度降低,比热容不变
D.洗脚水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
8.(多项选择)(2023·潍坊中考)图甲所示为一款新型水杯,将沸水倒入杯中,轻摇几下后,水温便可降至55 ℃左右,并能保温3小时。图乙为其内部结构图,杯壁的不锈钢夹层中有晶体传热材料,其在常温下是固态,会随着温度的变化发生可逆的固液转换。取0.3 kg该晶体材料,对其进行加热,其温度与吸收的热量关系如图丙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该晶体材料的熔点为55 ℃
B.在BC段,该晶体材料的内能保持不变
C.在AB段,该晶体材料的分子热运动变剧烈
D.该晶体材料的比热容为0.88×103 J/(kg·℃)
二、填空题(本题共4个小题,每空2分,共10分)
9.(2023·毕节期末)火锅,古称“古董羹”,因食物投入沸水时发出的“咕咚”声而得名,是中国独创的美食之一,也是一种老少皆宜的食物。吃火锅时,妙妙夹起煮熟的粉丝,粉丝没有断开,说明分子之间存在 (选填“引力”或“斥力”)。
10.(2024·贵阳期中)如图所示,用杀飞虫气雾剂喷杀蚊子时,小科发现盛有液体杀虫剂的金属罐体温度变化了。使用过程中,罐内被压缩的液化杀虫剂喷洒出来时对外 (选填“做功”或“热传递”),使本身内能减小,故罐体温度降低。
11.“早穿皮袄午穿纱,守着火炉吃西瓜”是对大漠气候的生动描写,而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则不大,这是由砂石与水的比热容不同造成的。已知砂石和水的比热容之比为1∶4,砂石和水的密度之比为3∶2。当相同体积的砂石和水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它们升高的温度之比为 。
12.如表格中的数据为水和煤油的比热容,这两种液体中 水 适合作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液。若要使壶中质量为2 kg的水升高20 ℃,水需吸收 J的热量。
物质 比热容c/[J/(kg·℃)]
水 4.2×103
煤油 2.1×103
三、作图题(本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13.两个相同的容器中分别装有质量和初温均相同的甲、乙两种晶体,用相同的加热器同时对它们加热。甲从开始加热至熔化一段时间,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若乙的比热容和熔点均小于甲,请画出晶体乙在相同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大致图象。
14.如图所示的场景发生在炎热的天气,在图中虚线框内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用来表示地面附近空气的流动方向。
15.把一杯热牛奶放入凉水中,牛奶温度降低,凉水温度升高,最终温度相等。请在图b中画出水和牛奶温度变化的大概情况(水的比热容大于牛奶的比热容;标清楚哪条曲线是水,哪条曲线是牛奶)。
四、简答题(本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
16.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我们发现进入刚装修完的房屋,常常会闻到一种刺鼻的气味,这种气味随温度的升高而加重,这气味主要来自装修材料中的甲醛,这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请解释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17.(2024·贵州质检)如图所示是北方供暖使用的暖气片,铃铃发现暖气片是用水作为介质,把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热量带到房屋中取暖的。请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暖气片是通过什么途径改变了室内空气的内能的
(2)用水做运输能量的介质有什么好处
五、实验与科学探究题(本题共3个小题,第18题8分,第19、20题各10分,共28分)
18.小明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选择了以下器材:温度计、酒精灯、烧杯、带铁圈的铁架台和石棉网各两套,初温相同的水和食用油。他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装置,并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加入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组装实验器材时各物品要按照 (选填“由上至下”或“由下至上”)的顺序依次安装。
(2)点燃酒精灯后,小明发现其中一盏酒精灯火焰的高度太低,熄灭该酒精灯后,为了使两盏酒精灯的火焰高度相同,他应该 。
A.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B.将灯芯拔出一部分
(3)调整好酒精灯,加热相同时间后,小明发现烧杯中水的温度比食用油的温度低,于是得到了“水比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强”的初步结论,他能作出这样判断的依据是 。
(4)小丽在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时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的装置,她在两试管内分别加入等质量的水和食用油,并多次实验。请从实验装置或设计方案的角度对小丽的实验进行评估: 。(写出一条即可)
19.(2023·泸州中考改编)小明学习了比热容知识后,想比较A、B两种未知液体的比热容大小,进行如下实验:
(1)找来两个带保温层且规格 的电热杯,不计与外界发生的热传递,如图甲所示。
(2)将 相等的A、B两种液体分别倒入两个电热杯中,然后将两种液体均加热到60.0 ℃。
(3)将长时间处于室温的两个完全相同的铜块,分别浸没在两种液体中,盖好盖子。
(4)经过一段时间,温度计示数稳定后,A液体中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则A液体温度降为 ℃,B液体温度降为53.0 ℃。
(5)分析可知, 液体放出的热量多, 液体的比热容较大。
20.某科创小组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将盛有相同质量的水和食用油的两个试管分别固定在铁架台上,温度传感器的探头与水和食用油良好接触,温度传感器通过数据采集线与计算机相连,计算机上显示的实验图线如图乙所示。
(1)实验中用同一个红外加热器给水和食用油加热,这样做的目的是使水和食用油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 。
(2)分析图象可知,升温较快的是 ;若使两者升高相同的温度,则 吸收的热量较多。由此可见 的比热容较大。
(3)通过以上实验发现的比热容较大的物质,在生活中有许多应用,试举出一例: 。
六、综合应用题(本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解答时需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计算公式及过程,若只写出计算结果将不得分)
2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逐步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加强了环境的改善和美化,大量种草植树,提高绿地覆盖率,修建人工湖,扩大水域面积,大大改善了人们的居住环境,请你计算一下:
(1)如果某一人工湖湖水的质量为2.0×107 kg,水温平均升高3 ℃,则湖水吸收了多少焦的热量
(2)如果这些热量被同等质量的干泥土吸收,则干泥土升高的温度是多少
[c干泥土=0.84×103 J/(kg·℃)]
22.(2024·贵阳期中)如图所示,A、B是两个底部装有完全相同的加热器的容器,加热器产生的热量90%可以被容器中的液体吸收,已知加热器每秒钟放出热量为
1 000 J。现将甲、乙(蓖麻油)两种液体分别倒入A、B杯中,其中甲液体的质量为200 g,加热过程中甲、乙两种液体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加热60 s时,乙吸收的热量;
(2)甲液体的比热容;
(3)蓖麻油的质量。[c蓖麻油=1.8×103 J/(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