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戎、诸”等4个生字,会写“竞、唯”等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4.学习王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冷静推断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难点]
1.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2.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兴趣 引入课题
1.今天我们进入的是第八单元的学习,本单元的单元导语是:课件出示——时光如川浪淘沙,青史留名多俊杰。
2.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很多杰出的人物载入史册,他们或精忠报国,或胸怀天下,或惩恶扬善,或侠肝义胆,或足智多谋,或满腹经纶。在这些人物中,不乏才华出众的小孩子,比如我们熟知的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等,曹冲五岁称象,睿智聪慧;司马光七岁砸缸,胆识超群;孔融四岁让梨,懂得谦让。他们小小年纪就展露出不俗的才华,他们的故事至今仍被人们口耳相传。
3.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天才少年,能根据老师的提示猜出他的名字吗?(他是晋朝人,魏晋时期的名士,自幼聪慧,“竹林七贤”之一。)找生上台演示。
对,他就是王戎。板书“戎”,“戎”是我们这节课要求会写的字,伸出手和老师一起书写,注意看它的笔顺。
4.王戎到底做了什么事?让他青史留名、千古受赞呢?就让我们一起去文中寻找答案、一探究竟。
5.出示课题,谁来读一读课题呢?怎样理解?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把题目补充完整。
是呀,年仅七岁的王戎,看到道边李树上结满李子无人摘取,就断定这是苦李子。这是何等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王戎,把这种感觉融进去再读课题。
二、初读:读通读顺 读出韵味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文言文,读课文之前,先听视频朗读。
2.请大家打开书,自己试着读一读课文。出示自学提示: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指名朗读,随机正音。
4.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对“多子折枝”的理解。
多子折枝:树上结满了李子,把树枝都压弯了。
5.还有一个字的读音需要注意,“诸”在哪些词语中见过这个字呢?引导学生说出诸位、诸儿、诸事、诸多等。
6.文中还有几个字需要认识,出示竞、唯、尝。让我们把这些字都送回到课文中,谁再来读一读课文呢?
7.听了大家的朗读,老师也想参与你们其中。(配乐读)
看着大屏幕,自己试着读一读吧,配上音乐。
古时文言文是这样呈现的,谁愿意来挑战下像古人一样读?
8.让我们穿越到古代,学着古人读书时抑扬顿挫、放声吟诵的情景,一起来诵读《王戎不取道旁李》。
三、品读:说文解字 疏通文意
1.交流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结合注释,借助插图,查阅资料,联系上下文,可以结合生活实际。
2.运用这些方法再来读一读课文,试着读懂这个故事,有不理解的地方,试着和同学交流。
3.选两位学生上台 Pk检查,选出正确的词语注释。
4.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与同桌交流,指名说。
5.这篇文章短短49个字,却给我们讲了一个非常完整的故事,这就是文言文的简约凝练。哪位同学能把文言文变成故事演讲给大家听,让我们一起感受王戎的聪明智慧。(指名讲述)
刚才这位同学把这篇文言文改编成了一个生动的小故事,这就是古代文化的魅力。
四、思读:以读促思 培养语感
1.学习贵在多疑,贵在解惑,学习过程中有什么疑惑?(生质疑)
2.他注意到了文中一个特殊的字“之”字,谁能帮帮他?
“诸儿竞走取之”中的“之”指李子,“人问之”中的“之”指王戎不去摘李子这件事,“取之,信然”中的“之”指李子。
这个“之”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在文言文中有很大的用处呢!
3.“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这个故事以一颗李树而起,这棵李树果实累累,挂满枝头,把树枝都压弯了,诸儿和王戎各有怎样的表现?
出示: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采访1:假如你是诸儿中的一员,看到果实累累的李树,你会怎样做?
正是大家都有了这样的想法,才使得诸儿(竞走取之 ),那王戎呢?(唯戎不动)
4.“唯”在古诗词中也经常出现。比如:(1)送别孟浩然李白有诗云: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2)重归故里贺知章在《回乡偶书》中欣然写道: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3)《赏牡丹》中刘禹锡为我们描绘一幅生机勃勃的牡丹盛开图: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唯”在这些诗句中都是“只有”的意思。李子那么大,那么红,那么多,那么诱惑人,为什么王戎没有动呢?让我们把目光定格在小小的王戎身上。
5.采访:假如你是王戎,面对树上结满了李子而你竟然无动于衷,你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用文言文来回答,就是“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有个人可能是和王戎关系很好的邻居,看到“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会上前疑惑地问道:“汝为何不取李?”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这个人也有可能是刚好路过,正要去田里劳作的农民,看到“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时,会惊讶的上前问道:“汝为何不取李?”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这个人也有可能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看到此情此景时,会茫然地上前问道:“汝为何不取李?”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学到这里,“唯戎不动”是指王戎哪里没有动呢?(身体)
如果身体没有动,那他哪里会动呢?引导学生说出脑子在动,他在积极的思考。眼睛在动,他在留心观察。王戎虽然身未动,但眼在动,脚未动,但脑在动。
五、悟读:读出形象 感悟精神
1.学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怎样的王戎呢?
学生讨论交流:这是一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王戎,这是一个遇事有主见不盲目跟从别人的王戎。
2.面对这样的王戎,你们会如何夸他呢?能学着古人的语言味道来夸夸他吗?请同学们拿出作业纸,自己试着写一写。指名读一读对王戎的夸赞。
出示课件:看来王戎的形象已经深入汝心,让我们一起怀着敬佩之情来夸夸他(1)年仅七岁的孩子竟然如此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我们一起夸夸他:戎,汝善观善思善辨也!(2)年仅七岁的孩子在“诸儿竞走取之”时保持如此冷静的头脑,让我们一起夸夸他:戎,汝聪慧过人也!(3)年仅七岁的孩子真令我们佩服,我们一起夸夸他:戎,汝令吾等佩服也!
六、诵读:读出风骨 感受魅力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美在智慧,美在传承,值得我们一读再读。(齐读)
2.中华汉字博大精深,美在风骨,美在形体。
这是婉转精妙、典雅庄重的小篆。(女生读)
这是不拘章法、字体流畅的草书。(男生读)
3.看,如此排版,还会顺利读下来吗?(竖版)
4.全体起立,让我们一起试着背一背,背出对王戎的敬佩,感受王戎的智慧,
七、总结:拓展阅读 深化中心
1.读着读着,背着背着,王戎那善观、善思、明辨的形象,在我们脑海更加清晰,愈加丰满。这就是传统文化的魅力,正如单元导语所说:时光如川浪淘沙,青史留名多俊杰。
2.有一本书里就记载了很多俊杰的故事,它就是《世说新语》。这本书里有很多关于智慧的故事,大家可以课下找来阅读,运用已学的阅读方法,感受文学经典的魅力。
3.今天这节课我们徜徉在美妙的文言文中,体会到了少年王戎的智慧之美,感受到了文言文语言的简洁凝练之美,更欣赏了同学们妙不可言的演绎。此时此刻,相信王戎的故事已经深深的印在我们的脑海。今天王戎送给我们一份最好的礼物,那就是他的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冷静判断,让我们小心翼翼的把这份礼物收藏起来,陪伴我们快乐地长大。
八、布置作业:课堂延伸 丰富知识
作业超市:为自己布置一项自己喜欢的作业。
预设:1.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2.和家人一起演一演这个智慧故事。3.课下找来《世说新语》阅读,感受文学经典的魅力。4.搜集关于智慧儿童的故事进一步阅读。
板书设计:
王戎不取道旁李
诸儿 竞走取之 善观
王戎 唯戎不动 善思
明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