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同步小测(含答案)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同步小测(含答案)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27 17:21: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一、选择题
1.2009年12月,美国推出了《重整美国制造业》计划,希望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德国于2013年推出了《保障德国制造业的未来:关于实施“工业4.0”战略的建议》;我国政府推出了《中国制造2025》计划,促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这说明(  )
A.制造业是未来工业发展基石
B.科技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
C.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
D.大国竞争的实质在于工业
2.当代的全球贸易进一步体现为北美价值链、欧洲价值链、亚洲价值链的区块结构……如图中的变化说明(  )
A.区块贸易成为世界贸易主要形式
B.亚洲价值链的全球地位日益突出
C.全球价值链发展呈现一体化特征
D.中美德成为世界贸易的三大中心
3.如图反映了 1830—2010年世界经济发展的波动情况,其说明(  )
A.世界经济马鞍型发展的必然规律
B.全球治理体系要随着经济发展不断调整
C.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发展必然趋势
D.科技革命对经济发展来说是一把双刃剑
4.1995年世界银行的权威经济学家推出了《东亚奇迹》一书,率先将日本、韩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高速增长誉为“东亚奇迹”,此后,诸如“亚洲世纪”“东亚文明的复归”之类的讨论接二连三的出现了,有学者感叹,“东亚人终于又一次有资格在世界上高声说话了”。这说明(  )
A.经济全球化引起国际格局调整
B.亚洲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
C.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影响深远
D.经济发展推动亚洲国际地位提高
5.有学者认为,过去几十年间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崛起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然而国际金融秩序仍延续以发达国家为中心的格局。经济格局与金融权力之间形成明显的错配,世界各国不得不应对持续的全球失衡直至2008年爆发国际金融危机。该学者意在强调(  )
A.美国在金融市场中的核心地位
B.构建金融新秩序的必要性
C.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着局限性
D.经济全球化的阶段性特征
6.全球化开始“主导人们的生活、想象和恐惧”,人们不得不“从全球的角度去思考,以回应这一日益全球化的现实”。这说明了(  )
A.世界经济发展迅速
B.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密切
C.民族矛盾逐渐缓和
D.国家之间对抗激烈
7.20世纪50—70年代,大多数移民从事体力劳动或公共服务行业的脏活累活,从80年代开始,随着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发达国家的产业升级,全球劳动力流动呈现“精英迁移”的趋向,接受高等教育的留学生广受欢迎。这一变化反映出 (  )
A.低层次劳动力输出已经完全消失
B.劳动力输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C.劳动力输入影响了产业发展升级
D.精英人士在跨国公司中日渐重要
8.文化全球化一方面促进了文化的进步发展,另一方面又必然导致各种文化之间的融合与冲突。受文化霸权主义的侵蚀,我国文化安全面临着许多问题,加上民族文化发展滞后,保护力度不够,已危及到社会发展和民族文化传承。这说明(  )
A.保护民族文化要拒绝外来文化
B.文化全球化下应抵制文化霸权主义
C.保护民族文化需要靠政府主导
D.文化全球化下要加强民族文化保护
9.在2016年的美国总统选举中,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鼓吹“美国优先”,以重振美国国内产业和贸易保护主义为竞选纲领。取得大选胜利、特朗普就任后,宣布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并要求修改与多国的双边或多边贸易协定,认为它们损害了英国国内产业、特朗普的当选及其政府政策(  )
A.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B.推动了美国全球霸权的确立
C.合理反思了经济结构的缺陷
D.是当时逆全球化思潮的表现
10.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牛肉生产国,美国农业部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中国的牛肉进口总额为1500万美元,其中来自美国的牛肉进口额高达1000万美元。这反映了当时(  )
A.食物物种交流推动商贸发展
B.中美正常贸易中美国出超
C.中国政府鼓励进口美国牛肉
D.美国畜牧业生产技术先进
11.有学者论及美国文化时说:“在一个乐团中,每一种乐器在整个交响乐中都有它适当的主题与旋律。在社会中,每一族群都是一种天然的乐器,它的精神和文化就是它的主题和旋律,它们的谐音、非谐音和不协调和弦造就了文明的交响乐。”这一观点(  )
A.旨在说明美国多元文化是由殖民活动造成的
B.强调美国不同族群间存在着文化认同的问题
C.忽视了美国移民文化多元性和差异性的特征
D.体现了尊重美国族群文化差异的文化多元观
12.2000年12月4日,联合国大会决定,从2001年起,每年的6月20日为“世界难民日”,其目的是(  )
A.引起国际社会对难民问题的重视
B.呼吁世界各国共同消除难民
C.专门协调各会员国处理难民问题
D.改变难民逐年增加的趋势
二、综合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欧洲人外迁大部分是自愿的,移民的动力来自对政治自由、人身安全和更多的社会经济机会的强烈要求。欧洲强国在军事和技术上的优势是其不断扩张的重要原因,也是引起劳动力迁移的因素之一。工业的增长刺激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和移民的发展,欧洲移民开始到达城市地区,后来渐渐移入其他国家。欧洲移民改变了一些地区的人口结构和政治版图,使商品生产在世界各个地区实现,移民家庭将新的语言带到了自己所在地区,改变了传统的世界语言区,也将世界上的许多地区联系起来。
——摘编自(美)曼宁《世界历史上的移民》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列强设立通商口岸后,上海、天津等沿海城市和新兴的工矿城市吸收了大批农村和小城镇人口,形成一股新移民浪潮。随着近代工商业的发展,迁入城镇的城市化移民发挥了与传统移民完全不同的作用。中国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在城市移民中产生,成为中国历史舞台上的新角色。近代列强对廉价劳动力的需求以及东南沿海的人口压力,使东南沿海地区劳工出国成为海外移民的主要形式,这一迁移的过程持续较久、分布广泛。迁入东南亚、美洲等地的华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劳动,也充当矿工。中国移民对迁入国经济、文化、政治和社会诸方面的贡献和影响,已举世公认。
——摘编自葛剑雄等《简明中国移民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19世纪中期欧洲移民和中国移民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洲移民和中国移民的相似作用。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一、选择题
1.2009年12月,美国推出了《重整美国制造业》计划,希望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德国于2013年推出了《保障德国制造业的未来:关于实施“工业4.0”战略的建议》;我国政府推出了《中国制造2025》计划,促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这说明(  )
A.制造业是未来工业发展基石
B.科技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
C.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
D.大国竞争的实质在于工业
【答案】B
2.当代的全球贸易进一步体现为北美价值链、欧洲价值链、亚洲价值链的区块结构……如图中的变化说明(  )
A.区块贸易成为世界贸易主要形式
B.亚洲价值链的全球地位日益突出
C.全球价值链发展呈现一体化特征
D.中美德成为世界贸易的三大中心
【答案】B
3.如图反映了 1830—2010年世界经济发展的波动情况,其说明(  )
A.世界经济马鞍型发展的必然规律
B.全球治理体系要随着经济发展不断调整
C.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发展必然趋势
D.科技革命对经济发展来说是一把双刃剑
【答案】B
4.1995年世界银行的权威经济学家推出了《东亚奇迹》一书,率先将日本、韩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高速增长誉为“东亚奇迹”,此后,诸如“亚洲世纪”“东亚文明的复归”之类的讨论接二连三的出现了,有学者感叹,“东亚人终于又一次有资格在世界上高声说话了”。这说明(  )
A.经济全球化引起国际格局调整
B.亚洲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
C.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影响深远
D.经济发展推动亚洲国际地位提高
【答案】D
5.有学者认为,过去几十年间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崛起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然而国际金融秩序仍延续以发达国家为中心的格局。经济格局与金融权力之间形成明显的错配,世界各国不得不应对持续的全球失衡直至2008年爆发国际金融危机。该学者意在强调(  )
A.美国在金融市场中的核心地位
B.构建金融新秩序的必要性
C.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着局限性
D.经济全球化的阶段性特征
【答案】B
6.全球化开始“主导人们的生活、想象和恐惧”,人们不得不“从全球的角度去思考,以回应这一日益全球化的现实”。这说明了(  )
A.世界经济发展迅速
B.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密切
C.民族矛盾逐渐缓和
D.国家之间对抗激烈
【答案】B
7.20世纪50—70年代,大多数移民从事体力劳动或公共服务行业的脏活累活,从80年代开始,随着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发达国家的产业升级,全球劳动力流动呈现“精英迁移”的趋向,接受高等教育的留学生广受欢迎。这一变化反映出 (  )
A.低层次劳动力输出已经完全消失
B.劳动力输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C.劳动力输入影响了产业发展升级
D.精英人士在跨国公司中日渐重要
【答案】B
8.文化全球化一方面促进了文化的进步发展,另一方面又必然导致各种文化之间的融合与冲突。受文化霸权主义的侵蚀,我国文化安全面临着许多问题,加上民族文化发展滞后,保护力度不够,已危及到社会发展和民族文化传承。这说明(  )
A.保护民族文化要拒绝外来文化
B.文化全球化下应抵制文化霸权主义
C.保护民族文化需要靠政府主导
D.文化全球化下要加强民族文化保护
【答案】D
9.在2016年的美国总统选举中,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鼓吹“美国优先”,以重振美国国内产业和贸易保护主义为竞选纲领。取得大选胜利、特朗普就任后,宣布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并要求修改与多国的双边或多边贸易协定,认为它们损害了英国国内产业、特朗普的当选及其政府政策(  )
A.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B.推动了美国全球霸权的确立
C.合理反思了经济结构的缺陷
D.是当时逆全球化思潮的表现
【答案】D
10.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牛肉生产国,美国农业部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中国的牛肉进口总额为1500万美元,其中来自美国的牛肉进口额高达1000万美元。这反映了当时(  )
A.食物物种交流推动商贸发展
B.中美正常贸易中美国出超
C.中国政府鼓励进口美国牛肉
D.美国畜牧业生产技术先进
【答案】A
11.有学者论及美国文化时说:“在一个乐团中,每一种乐器在整个交响乐中都有它适当的主题与旋律。在社会中,每一族群都是一种天然的乐器,它的精神和文化就是它的主题和旋律,它们的谐音、非谐音和不协调和弦造就了文明的交响乐。”这一观点(  )
A.旨在说明美国多元文化是由殖民活动造成的
B.强调美国不同族群间存在着文化认同的问题
C.忽视了美国移民文化多元性和差异性的特征
D.体现了尊重美国族群文化差异的文化多元观
【答案】D
12.2000年12月4日,联合国大会决定,从2001年起,每年的6月20日为“世界难民日”,其目的是(  )
A.引起国际社会对难民问题的重视
B.呼吁世界各国共同消除难民
C.专门协调各会员国处理难民问题
D.改变难民逐年增加的趋势
【答案】A
二、综合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欧洲人外迁大部分是自愿的,移民的动力来自对政治自由、人身安全和更多的社会经济机会的强烈要求。欧洲强国在军事和技术上的优势是其不断扩张的重要原因,也是引起劳动力迁移的因素之一。工业的增长刺激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和移民的发展,欧洲移民开始到达城市地区,后来渐渐移入其他国家。欧洲移民改变了一些地区的人口结构和政治版图,使商品生产在世界各个地区实现,移民家庭将新的语言带到了自己所在地区,改变了传统的世界语言区,也将世界上的许多地区联系起来。
——摘编自(美)曼宁《世界历史上的移民》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列强设立通商口岸后,上海、天津等沿海城市和新兴的工矿城市吸收了大批农村和小城镇人口,形成一股新移民浪潮。随着近代工商业的发展,迁入城镇的城市化移民发挥了与传统移民完全不同的作用。中国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在城市移民中产生,成为中国历史舞台上的新角色。近代列强对廉价劳动力的需求以及东南沿海的人口压力,使东南沿海地区劳工出国成为海外移民的主要形式,这一迁移的过程持续较久、分布广泛。迁入东南亚、美洲等地的华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劳动,也充当矿工。中国移民对迁入国经济、文化、政治和社会诸方面的贡献和影响,已举世公认。
——摘编自葛剑雄等《简明中国移民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19世纪中期欧洲移民和中国移民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洲移民和中国移民的相似作用。
解析:第(1)问,欧洲移民的背景通过材料一中“欧洲强国在军事和技术上的优势是其不断扩张的重要原因”“工业的增长刺激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和移民的发展”,再结合世界市场的形成、交通工具的变革等相关因素概括。中国移民的背景通过材料二中“19世纪中期,列强设立通商口岸”“近代列强对廉价劳动力的需求以及东南沿海的人口压力”总结,再结合自然经济解体、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等角度回答。第(2)问,移民的作用可以从经济发展、人口结构变化、文化交流等角度回答。
答案:(1)欧洲:①工业革命的开展;②城市化进程的加快;③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④殖民扩张的推动;⑤交通工具的革新。中国:①列强侵略;②社会动荡;③自然经济逐步解体;④近代工商业发展;⑤东南沿海人口压力较大。
(2)①改进生产方式,促进经济发展;②改变人口结构,扩大生存空间;③促进文化交融,增强各地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