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一、选择题
1.关于如图说法正确的是( )
①迁徙的范围西起欧洲东到西亚地区
②迁徙影响了亚欧大陆区域文明交流
③赫梯人是印欧人与迁入地居民融合形成
④迁徙促进了沿线地区经济贸易繁荣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早在先秦时期,古代中国也曾在政府的政策下而主动进行早期的人口迁徙。如,周灭商之后,曾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西周政府的这种做法( )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3.据记载,康熙年间江南大旱,米价由每升七文涨至二十四文。雍正、乾隆时期连岁丰稔,每升十四五文为常价。北方的麦价同样呈现成倍上涨之势。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作物的推广 B.赋役制度的改革
C.白银的大量流入 D.人口的迅速膨胀
4.拜占庭帝国即是东罗马帝国,信仰东正教并传承着希腊文化。14世纪时,信仰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土耳其不断入侵,使拜占庭学者带着大批的古希腊和罗马的艺术珍品及文学、历史、哲学等书籍,纷纷逃往西欧避难,在那里讲授希腊辉煌的历史和文化。由此可见( )
A.天主教文化受到批判和改造
B.奥斯曼帝国兴起使文化中心转移
C.意大利具有成熟的文化体系
D.政治格局的变动影响文化的发展
5.历史学家吴于廑在《世界历史上的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一文中指出,从公元前二千纪中叶迄公元13世纪,欧亚大陆草原地带游牧世界诸部族先后对农耕世界掀起了三次大规模迁徙、冲击的浪潮。……在打开地区间闭塞、扩大彼此物质和精神文明交往,乃至促使历史“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方面,起了不容低估的作用。下列项中,不属于“三次大规模迁徙、冲击的浪潮”的是( )
A.印欧人的迁徙 B.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
C.亚历山大远征 D.蒙古西征
6.自古以来,人类在不断的迁徙中求生存、谋发展,并实现不同文明的交融。如图所示迁徙活动的影响是( )
①创造了玛雅文明、阿兹特克和印加文明
②使迁入地成为西方文明的源头之一
③将农牧业和冶铁技术传播到迁入地
④在非洲南部建立起大津巴布韦国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讲梵语的早期雅利安人东进至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的历史被称为吠陀时代,而吠陀是通过记忆和口耳相传的。这说明早期雅利安人( )
A.未形成自己的书写文字
B.征服印度的历史不可信
C.东进旨在掠夺农耕土地
D.进行的迁徙是无计划的
8.公元5世纪,日耳曼人的一支汪达尔人征服北非,并大肆破坏罗马文化的痕迹。汪达尔王国灭亡后,北非逐渐变成沙漠民族的地区。此后,统治北非的拜占庭人也无法改变这一趋势。由此可知,汪达尔人的迁徙( )
A.恶化了北非的生态环境
B.促进罗马文化中心转移
C.导致东西罗马帝国分裂
D.改变了区域文化的形态
9.如图是印欧人早期迁徙路线示意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从公元前3千纪初起进行迁徙
B.形成波斯人、阿拉伯人、日耳曼人
C.凭借农耕和武力优势对外征服
D.对亚欧大陆区域文化产生重要影响
10.公元前1世纪,人们应用的新的畜力和工具,如马、马拉战车、铁器等,可能都是印欧人等游牧民族带来的,而游牧民族对各地旧制度的冲击,也使人们进行新的政治实验成为可能,从中可以看出( )
A.游牧民族发展阶段高于农耕民族
B.印欧人迁徙传播了先进的政治文明
C.印欧人迁徙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步
D.印欧人具有较高的战斗能力
11.印欧人在迁徙的过程中,与在途中遇到的不同种群、不同文化,相互交流、渗透、交融,并产生出新的文化。这其中,就包括欧洲北部的绳纹陶器文化和印度的吠陀文化,这说明( )
A.印欧人与农耕民族交融产生了新的区域文化
B.印度的吠陀文化是由印欧人创造的
C.文化的发展具有多样性
D.应该辩证地看待印欧人的征服
12.如图是2021年出土于北京琉璃河遗址西周早期墓葬的镂空有銎(qióng)铜戈,考古人员评价“这件戈的纹饰非常精美,后面方形的部分是镂空的,前部则是一个三角圆戈,这种器形,应该不是本地生产的,可能是来自当时中国南方、西南方,是非常珍贵的‘舶来品’”。这说明( )
A.西周冶铜技术已经相当普及
B.地域文化要素助推中华文化整合
C.分封宗法制促进了文化交流
D.民营手工业的发展受到官府鼓励
二、综合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 发生于公元前后的,于3—6世纪形成高潮的欧亚大陆民族大迁徙为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之间的交往提供了“可接近性”的机会。他们的行动不仅为农耕世界的社会经济注入了新鲜活力,也使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游牧民族大多融入农耕世界,从而加快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材料二 不久随着东方匈奴人的不断西迁,各支日耳曼人纷纷涌入罗马帝国,其中许多还建立了自己的国家。昔日繁荣的罗马帝国一去不复返了。加之以日耳曼人为主体的游牧民族对罗马帝国旧秩序的破坏程度是欧亚大陆其他地区所不能比的,其结果是昔日的罗马“公民文化”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上述材料摘编自刘爱兰《民族大迁徙对中西文化发展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3—6世纪的欧亚大陆民族大迁徙在中国的表现,并分析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耳曼人灭亡西罗马帝国的时代背景,并分析说明日耳曼人入侵罗马帝国对欧洲文化的影响。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一、选择题
1.关于如图说法正确的是( )
①迁徙的范围西起欧洲东到西亚地区
②迁徙影响了亚欧大陆区域文明交流
③赫梯人是印欧人与迁入地居民融合形成
④迁徙促进了沿线地区经济贸易繁荣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B
2.早在先秦时期,古代中国也曾在政府的政策下而主动进行早期的人口迁徙。如,周灭商之后,曾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西周政府的这种做法( )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答案】A
3.据记载,康熙年间江南大旱,米价由每升七文涨至二十四文。雍正、乾隆时期连岁丰稔,每升十四五文为常价。北方的麦价同样呈现成倍上涨之势。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作物的推广 B.赋役制度的改革
C.白银的大量流入 D.人口的迅速膨胀
【答案】D
4.拜占庭帝国即是东罗马帝国,信仰东正教并传承着希腊文化。14世纪时,信仰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土耳其不断入侵,使拜占庭学者带着大批的古希腊和罗马的艺术珍品及文学、历史、哲学等书籍,纷纷逃往西欧避难,在那里讲授希腊辉煌的历史和文化。由此可见( )
A.天主教文化受到批判和改造
B.奥斯曼帝国兴起使文化中心转移
C.意大利具有成熟的文化体系
D.政治格局的变动影响文化的发展
【答案】D
5.历史学家吴于廑在《世界历史上的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一文中指出,从公元前二千纪中叶迄公元13世纪,欧亚大陆草原地带游牧世界诸部族先后对农耕世界掀起了三次大规模迁徙、冲击的浪潮。……在打开地区间闭塞、扩大彼此物质和精神文明交往,乃至促使历史“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方面,起了不容低估的作用。下列项中,不属于“三次大规模迁徙、冲击的浪潮”的是( )
A.印欧人的迁徙 B.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
C.亚历山大远征 D.蒙古西征
【答案】C
6.自古以来,人类在不断的迁徙中求生存、谋发展,并实现不同文明的交融。如图所示迁徙活动的影响是( )
①创造了玛雅文明、阿兹特克和印加文明
②使迁入地成为西方文明的源头之一
③将农牧业和冶铁技术传播到迁入地
④在非洲南部建立起大津巴布韦国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7.讲梵语的早期雅利安人东进至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的历史被称为吠陀时代,而吠陀是通过记忆和口耳相传的。这说明早期雅利安人( )
A.未形成自己的书写文字
B.征服印度的历史不可信
C.东进旨在掠夺农耕土地
D.进行的迁徙是无计划的
【答案】A
8.公元5世纪,日耳曼人的一支汪达尔人征服北非,并大肆破坏罗马文化的痕迹。汪达尔王国灭亡后,北非逐渐变成沙漠民族的地区。此后,统治北非的拜占庭人也无法改变这一趋势。由此可知,汪达尔人的迁徙( )
A.恶化了北非的生态环境
B.促进罗马文化中心转移
C.导致东西罗马帝国分裂
D.改变了区域文化的形态
【答案】D
9.如图是印欧人早期迁徙路线示意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从公元前3千纪初起进行迁徙
B.形成波斯人、阿拉伯人、日耳曼人
C.凭借农耕和武力优势对外征服
D.对亚欧大陆区域文化产生重要影响
【答案】D
10.公元前1世纪,人们应用的新的畜力和工具,如马、马拉战车、铁器等,可能都是印欧人等游牧民族带来的,而游牧民族对各地旧制度的冲击,也使人们进行新的政治实验成为可能,从中可以看出( )
A.游牧民族发展阶段高于农耕民族
B.印欧人迁徙传播了先进的政治文明
C.印欧人迁徙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步
D.印欧人具有较高的战斗能力
【答案】B
11.印欧人在迁徙的过程中,与在途中遇到的不同种群、不同文化,相互交流、渗透、交融,并产生出新的文化。这其中,就包括欧洲北部的绳纹陶器文化和印度的吠陀文化,这说明( )
A.印欧人与农耕民族交融产生了新的区域文化
B.印度的吠陀文化是由印欧人创造的
C.文化的发展具有多样性
D.应该辩证地看待印欧人的征服
【答案】A
12.如图是2021年出土于北京琉璃河遗址西周早期墓葬的镂空有銎(qióng)铜戈,考古人员评价“这件戈的纹饰非常精美,后面方形的部分是镂空的,前部则是一个三角圆戈,这种器形,应该不是本地生产的,可能是来自当时中国南方、西南方,是非常珍贵的‘舶来品’”。这说明( )
A.西周冶铜技术已经相当普及
B.地域文化要素助推中华文化整合
C.分封宗法制促进了文化交流
D.民营手工业的发展受到官府鼓励
【答案】B
二、综合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 发生于公元前后的,于3—6世纪形成高潮的欧亚大陆民族大迁徙为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之间的交往提供了“可接近性”的机会。他们的行动不仅为农耕世界的社会经济注入了新鲜活力,也使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游牧民族大多融入农耕世界,从而加快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材料二 不久随着东方匈奴人的不断西迁,各支日耳曼人纷纷涌入罗马帝国,其中许多还建立了自己的国家。昔日繁荣的罗马帝国一去不复返了。加之以日耳曼人为主体的游牧民族对罗马帝国旧秩序的破坏程度是欧亚大陆其他地区所不能比的,其结果是昔日的罗马“公民文化”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上述材料摘编自刘爱兰《民族大迁徙对中西文化发展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3—6世纪的欧亚大陆民族大迁徙在中国的表现,并分析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耳曼人灭亡西罗马帝国的时代背景,并分析说明日耳曼人入侵罗马帝国对欧洲文化的影响。
答案:表现: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内迁。
影响:灭亡中原王朝,如内迁匈奴贵族灭西晋;在中原地区建立政权,如鲜卑族建立北魏等;少数民族融入农耕文明,如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等;汉族与内迁少数民族从冲突到和平交往,逐步走向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2)时代背景:日耳曼人以雇佣兵身份移居罗马帝国;罗马帝国日益衰弱;亚欧游牧部落大迁徙的冲击。
影响:严重破坏了古典文化;在西罗马帝国废墟上诞生了西欧封建社会,日耳曼因素、罗马因素和基督教互相结合,形成以神学、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为主要表现的欧洲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