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课后小测 (含答案)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课后小测 (含答案)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27 17:31: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辽夏金元的统治
一、选择题
1.土司制度是元朝时期开始在西南、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的地方管理制度。其长官土司既是由中央政府任命和分封的地方官,又拥有辖区土地的世袭所有权及对附着在土地上的农民的世袭统治权。土司制度的实施(  )
A.吸引了周边国家归顺元朝
B.是对行省制度的灵活运用
C.必然会威胁中央集权制度
D.促进了各民族的和谐共生
2.司马睿(晋元帝)从东渡到登基,主要依赖了王导、王敦兄弟的大力支持。在此期间,王导联合南北士族,运筹帷幄,政令己出,王敦则总掌兵权,专任征伐。这说明当时(  )
A.外戚独揽国家大权 B.门阀政治影响政局
C.中央集权受到削弱 D.国家处于四分五裂
3.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下面是某校学生梳理10﹣13世纪的历史知识时制作的表格,与表中序号顺序对应正确的是(  )
少数民族 主要活动
① 916年建国,实行南北面官制度
② 定都兴庆,创制文字,模仿北宋制度
③ 与南宋长期对峙,后现“大定之治”
④ 完成全国统一,进行地方制度创新
A.①契丹②党项③女真④蒙古
B.①鲜卑②女真③蒙古④满洲
C.①契丹②吐蕃③女真④满洲
D.①鲜卑②女真③党项④蒙古
4.对于中国古代某一朝代的政权结构形式,有学者评述道:“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十省官吏“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这一“政权结构”中的“十省”(  )
A.属于“都省”直辖的行政区域
B.管辖范围包括西藏、青海等地区
C.以下的行政区划为路、郡、县
D.行使权力时受到“都省”的节制
5.从辽、宋、夏三者关系的发展变化中,可以看出汉族与少数民族(  )
A.民族间相互冲突不可避免
B.政权的强弱取决于军事力量的强弱
C.民族间相互交流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D.民族隔阂在增大
6.如表是史籍中有关辽夏金的部分记述。据此可知,辽夏金(  )
记述 出处
辽之先,出自炎帝,世为审吉(审吉:契丹古称)国……太祖受可汗之禅,遂建国。 《辽史 太祖纪》
夏之境土,方二万余里,其设官之制,多与宋同。朝贺之仪,杂用唐、宋,而乐之器与曲则唐也。 《宋史 夏国传下》
律科举人止知读律,不知教化之原,必使通治《论语》《孟子》,涵养器度。遇府、会试,委经义试官出题别试,与本科通定去留为宜。 《金史 章宗本纪一》
A.效法中原制度加速封建化
B.强化文化认同促政权稳定
C.与内地政治文化交流密切
D.追述华夷共祖以强基固本
7.有学者提出:“元朝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也是两宋否定唐后期藩镇分权的继续,相当于自隋朝始第三个‘正﹣﹣反﹣﹣合’阶段的‘合’。”据此推断,所谓的“合”是指(  )
A.铲除了唐后期以来的地方割据势力
B.延续了两宋时削弱地方权力的传统
C.实现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D.加强了对地方军事和政治上的控制
8.《辽史 百官志一》:“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契丹采取“一国两制”主要是因为(  )
A.契丹族与汉族风俗习惯不同
B.契丹与汉族的民族矛盾尖锐
C.境内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皇帝与汉族官僚谋求妥协
9.西藏自古以来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机构的是(  )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10.元代地方设行中书省,在划区时突破以山川地理自然环境划分疆界的故套,将自然、人文和社会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此举的主要目(  )
A.抑制割据加强中央集权
B.为了提高地方行政效率中
C.加强区域间的经济联系
D.便于简化行政区划层级
11.元朝初年,行御史台对行省官的纠劝,常常引起行省官的反纠劾,行御史台官因纠劾行省官而反遭诬陷和人身迫害的现象也较为常见。后来,元世祖正式下达诏令:“行御史台勿听行省节度”,行御史台官遭行省迫害的情形才逐渐减少。这一变化表明( B )
A.行御史台与行省长期紧张对立
B.元朝初年监察制度逐渐完善
C.行御史台代表着中央控制行省
D.行省成为行御史台监察重点
12.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每经历一次全国性农民起义之后,新建王朝在总体上说来都比前一个王朝有所进步,社会生产力有所提高。这可以用来说明历史上的农民起义( B )
A.造成了皇朝的易姓换代   B.推动了王朝政策的调整
C.推动了国家的重新统一   D.建立了农民的革命政权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完颜阿骨打即帝位时曾宣布:“今日成功,皆诸君协辅之力,吾虽处大位,未易改旧俗也。”后又下诏“事务大小——依本朝制度”。宁江洲大捷后,“初命诸路以三百户为谋克,十谋克为猛安”又“一如郡县置吏之法”,把猛安谋克作为由皇帝任命的管理女真族事务的地方行政长官。太祖在收国二年二月下诏:“折身为奴者或私约立限,以人对赎,过期则为奴者,并听以两人赎一为良。若元约以一人赎者,即以元约。”天辅二年六月,“诏有司禁民凌虐典雇良人,及倍取赎直者”。七年二月,下诏“被虏及鬻身者,并许自赎为良”。
——摘编自戴逸主编《中国大通史》
(1)根据材料,归纳完颜阿骨打施政内容并指出其施政意图。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述完颜阿骨打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的贡献。
辽夏金元的统治
一、选择题
1.土司制度是元朝时期开始在西南、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的地方管理制度。其长官土司既是由中央政府任命和分封的地方官,又拥有辖区土地的世袭所有权及对附着在土地上的农民的世袭统治权。土司制度的实施(  )
A.吸引了周边国家归顺元朝
B.是对行省制度的灵活运用
C.必然会威胁中央集权制度
D.促进了各民族的和谐共生
【答案】C
2.司马睿(晋元帝)从东渡到登基,主要依赖了王导、王敦兄弟的大力支持。在此期间,王导联合南北士族,运筹帷幄,政令己出,王敦则总掌兵权,专任征伐。这说明当时(  )
A.外戚独揽国家大权 B.门阀政治影响政局
C.中央集权受到削弱 D.国家处于四分五裂
【答案】B
3.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下面是某校学生梳理10﹣13世纪的历史知识时制作的表格,与表中序号顺序对应正确的是(  )
少数民族 主要活动
① 916年建国,实行南北面官制度
② 定都兴庆,创制文字,模仿北宋制度
③ 与南宋长期对峙,后现“大定之治”
④ 完成全国统一,进行地方制度创新
A.①契丹②党项③女真④蒙古
B.①鲜卑②女真③蒙古④满洲
C.①契丹②吐蕃③女真④满洲
D.①鲜卑②女真③党项④蒙古
【答案】A
4.对于中国古代某一朝代的政权结构形式,有学者评述道:“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十省官吏“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这一“政权结构”中的“十省”(  )
A.属于“都省”直辖的行政区域
B.管辖范围包括西藏、青海等地区
C.以下的行政区划为路、郡、县
D.行使权力时受到“都省”的节制
【答案】D
5.从辽、宋、夏三者关系的发展变化中,可以看出汉族与少数民族(  )
A.民族间相互冲突不可避免
B.政权的强弱取决于军事力量的强弱
C.民族间相互交流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D.民族隔阂在增大
【答案】C
6.如表是史籍中有关辽夏金的部分记述。据此可知,辽夏金(  )
记述 出处
辽之先,出自炎帝,世为审吉(审吉:契丹古称)国……太祖受可汗之禅,遂建国。 《辽史 太祖纪》
夏之境土,方二万余里,其设官之制,多与宋同。朝贺之仪,杂用唐、宋,而乐之器与曲则唐也。 《宋史 夏国传下》
律科举人止知读律,不知教化之原,必使通治《论语》《孟子》,涵养器度。遇府、会试,委经义试官出题别试,与本科通定去留为宜。 《金史 章宗本纪一》
A.效法中原制度加速封建化
B.强化文化认同促政权稳定
C.与内地政治文化交流密切
D.追述华夷共祖以强基固本
【答案】B
7.有学者提出:“元朝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也是两宋否定唐后期藩镇分权的继续,相当于自隋朝始第三个‘正﹣﹣反﹣﹣合’阶段的‘合’。”据此推断,所谓的“合”是指(  )
A.铲除了唐后期以来的地方割据势力
B.延续了两宋时削弱地方权力的传统
C.实现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D.加强了对地方军事和政治上的控制
【答案】C
8.《辽史 百官志一》:“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契丹采取“一国两制”主要是因为(  )
A.契丹族与汉族风俗习惯不同
B.契丹与汉族的民族矛盾尖锐
C.境内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皇帝与汉族官僚谋求妥协
【答案】C
9.西藏自古以来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机构的是(  )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答案】B
10.元代地方设行中书省,在划区时突破以山川地理自然环境划分疆界的故套,将自然、人文和社会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此举的主要目(  )
A.抑制割据加强中央集权
B.为了提高地方行政效率中
C.加强区域间的经济联系
D.便于简化行政区划层级
【答案】A
11.元朝初年,行御史台对行省官的纠劝,常常引起行省官的反纠劾,行御史台官因纠劾行省官而反遭诬陷和人身迫害的现象也较为常见。后来,元世祖正式下达诏令:“行御史台勿听行省节度”,行御史台官遭行省迫害的情形才逐渐减少。这一变化表明( B )
A.行御史台与行省长期紧张对立
B.元朝初年监察制度逐渐完善
C.行御史台代表着中央控制行省
D.行省成为行御史台监察重点
【答案】A
12.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每经历一次全国性农民起义之后,新建王朝在总体上说来都比前一个王朝有所进步,社会生产力有所提高。这可以用来说明历史上的农民起义( B )
A.造成了皇朝的易姓换代   B.推动了王朝政策的调整
C.推动了国家的重新统一   D.建立了农民的革命政权
[解析] 据材料 “……每经历一次全国性农民起义之后,新建王朝在总体上说来都比前一个王朝有所进步,社会生产力有所提高”,可知每个新王朝的建立,为避免阶级矛盾的激化,都努力发展生产,减轻对人民的剥削,B项符合题意; A项不是材料主旨;材料没有体现“推动了国家的重新统一、建立农民的革命政权”,C、D两项错误。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完颜阿骨打即帝位时曾宣布:“今日成功,皆诸君协辅之力,吾虽处大位,未易改旧俗也。”后又下诏“事务大小——依本朝制度”。宁江洲大捷后,“初命诸路以三百户为谋克,十谋克为猛安”又“一如郡县置吏之法”,把猛安谋克作为由皇帝任命的管理女真族事务的地方行政长官。太祖在收国二年二月下诏:“折身为奴者或私约立限,以人对赎,过期则为奴者,并听以两人赎一为良。若元约以一人赎者,即以元约。”天辅二年六月,“诏有司禁民凌虐典雇良人,及倍取赎直者”。七年二月,下诏“被虏及鬻身者,并许自赎为良”。
——摘编自戴逸主编《中国大通史》
(1)根据材料,归纳完颜阿骨打施政内容并指出其施政意图。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述完颜阿骨打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的贡献。
[答案] (1)保留旧俗;换取女真贵族支持,保证从贵族到贫民团结抗辽。地方实行猛安谋克制度;淡化地方政权的血缘色彩,树立皇帝权威。解除奴隶身份;减轻生产者人身束缚,促进生产发展。
(2)推动了女真自身社会历史的进步;加速了民族交融的进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