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一、选择题
1.6世纪,史称查士丁尼瘟疫的鼠疫在地中海沿岸爆发,其流行及传播状况如图所示。据此可知当时( )
A.亚历山大是地中海商业中心
B.地中海沿岸各地联系较为密切
C.鼠疫导致了拜占庭帝国灭亡
D.人口锐减致使封君封臣制崩溃
2.公元前5世纪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在主要城市之间修筑大量“御道”,并定期派巡查员检查维护,便利军队和官方人员通行。在“御道”每隔20公里左右设置驿站,信使通过驿站依次传递文件,最快可在12天内横跨2500公里的距离。帝国“御道”和驿站的修建( )
A.旨在对抗亚历山大入侵
B.扩大波斯帝国统治疆域
C.完善了官僚体系的建设
D.推动不同地域文明连接
3.有研究认为,亚历山大希冀将希腊、波斯两种不同的人种和两种不同的文化混合为一种。因为亚历山大比过去许多征服者有远见,他知道只凭武力,帝国是无法长久维持下去的,他决定用一种精神的力量来维系帝国内部的团结。这种力量主要是指( )
A.用武力征服从小亚细亚到印度河流域地区
B.沿用波斯帝国的制度与任用波斯人为官员
C.以希腊文化为主导融合埃及和西亚的文化
D.古代西亚的文学艺术与埃及人的科技成就
4.公元前518年,他(大流士)再一次用兵埃及,巩固了对埃及的统治。公元前513年,他又率大军向西越过了博斯普鲁斯海峡,进入欧洲,占领了色雷斯等地,波斯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这一帝国( )
①继承了西亚地区传统的政教合一制度
②国王是整个政权的核心和最高主宰,他的权力被认为来自神
③地方实行行省制,行省总督和军事长官相互监督和制约
④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和税收系统,穆斯林担任最重要的职务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5.亚历山大东征后,留下很多以“亚历山大”命名的城市,位于阿富汗的阿伊哈努姆是其中之一。城里有体育场、宫殿和圆形剧场,还出土了希腊雕塑、大量希腊样式的钱币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手稿等文物。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亚历山大东征( )
A.促进了不同文明的碰撞交流
B.扩展了希腊人的活动范围
C.加强了东西方经济贸易往来
D.强化对被征服地区的控制
6.如图为公元1世纪印度地区出现的犍陀罗艺术风格的佛像。其特色是面容呈椭圆形,鼻梁如剑一般高而长,身着希腊式服装,衣褶多由左肩下垂。这类佛像的造像风格可用于佐证( )
A.亚历山大东征带来的文化融合
B.阿拉伯帝国在交流中的桥梁作用
C.希腊城邦海外殖民产生的影响
D.印度地区佛教出现了世俗化倾向
7.有学者指出,通过远征,亚历山大大帝“向四面八方播撒(古) 希腊的公正与和平”,以建立一个开放的完美融合古埃及文化与波斯文化的古希腊,而不是单边的、强制性的希腊帝国。这表明亚历山大远征的主要目的是( )
A.传播希腊的公正和平 B.学习东方的先进文明
C.创立多元文化的国家 D.建立希腊主导的帝国
8.公元13世纪上半叶,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们进行了三次西征,建立了横跨亚欧大陆的庞大的蒙古帝国。蒙古的西征也是农业文明时代游牧民族对农耕民族的最后一次大规模的征服活动。下列评价较为客观的一项是( )
A.蒙古铁骑破城掠寨,严重破坏被征服地区的社会经济
B.战争是非常残酷的,带来无辜平民的大量伤亡和妻离子散
C.虽给农耕民族带来巨大灾难,但却打通了东西方交流的通道
D.游牧民族打断了农耕民族的文化发展进程
9.亚历山大帝国是短暂的,但从公元前4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成千上万的希腊商人、行政官员和各种专业人员成群地涌往亚历山大及其继承人所建立的许多城市。这些城市从最著名的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到最东面的亚历山大城(即阿富汗的科贾特),都成为传播希腊文化的中心。尽管希腊文化的传播给人以深刻印象,但它并没有在中东留下永久的印记,更不用说亚洲其余地方了。这说明( )
A.西亚北非文化与希腊文化差异巨大难以调和
B.阿拉伯帝国的崛起中断了希腊化时代的进程
C.希腊文化的影响力未能深入广大乡村地区
D.希腊化世界的生产力水平制约了文化发展
10.蒙古西征时,有许多汉族医生被带到中亚、西亚和欧洲,还有不少高明的回回医师,随蒙古汗、王公东来。通过这些回回医师,阿拉伯地区各种医学要籍流传到东亚。元末明初的《大元本草》里收录不少国外的药物。据此可知,蒙古西征( )
A.导致了中国传统医学的转型
B.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C.中断了西方药物学发展进程
D.扩大了大元帝国的政治版图
11.有学者在《亚历山大的征服与神话》中写道:“远征加快了此前一直缓慢推进的希腊人向亚洲进军的速度,一下子扩大了希腊式生活和文化所及的范围,可以说实现了由量到质的转变。是断片还是连续,二者选其一的方式不一定妥当。但可以确定的是,亚历山大的远征,史无前例地扩大了希腊人的世界,培育了下一个时代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新土壤。”这一论述( )
A.能够证明希腊文化的中心逐渐东移
B.强调希腊文化促进了亚洲的整体发展
C.认为远征导致波斯文化“断片”式毁灭
D.指出战争在客观上扩大了文化的辐射面
12.德国史学家加文·汉布里这样说蒙古人:“挟汉文化的先进和丰富,向西方世界作交锋和交换,从而把中国的版图扩张到空前绝后的程度,造成了基督教文化和伊斯兰教文化及其他各种文化直接会面的地理和交通条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交通通畅利于东西文化交流
B.民族隔阂消失促进了东西文化交流
C.交通通畅才能进行文化交流
D.在蒙古西征前西方文化未曾交流过
二、综合题
13.材料一 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继承王位以后立即开始了对波斯帝国的征服战争。十年征战,亚历山大不仅将原来波斯帝国的版图据为己有,而且有所扩大。从地中海到印度河,从黑海、里海、咸海到阿拉伯海、波斯湾、红海,几乎都被囊括在他的帝国之下。东征之时,亚历山大就抱有一种把“已知人类居住世界”联合为一体,建立大同社会的愿望。他不仅随军带有专家学者,而且还资助他们进行科学研究工作,亚历山大的所作所为无疑加深了东西方之间彼此的了解,为新的希腊化文化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
——杨俊明《古代帝国与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传播》
材料二 在公元634年到公元750年,阿拉伯人建立起一个西起比利牛斯山脉,东至中国边境的帝国。阿拉伯的地域扩张刺激了经济的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进入了繁荣时期。阿拉伯本来就处于东西方贸易的交通要道,帝国建立后的经济繁荣又使阿拉伯商人的足迹踏遍了亚、非、欧三洲。商业贸易频繁交往的同时,科学文化的交流也大大加强了。阿拉伯的统治者对异族文化的宽容态度促成了中世纪阿拉伯科学的进步。……在历史上,阿拉伯文化对欧洲科学的发展也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纳忠《阿拉伯通史》,彭树智《阿拉伯国家史》等
材料三 “1219年春,成吉思汗统领大军出发亲征花剌子模,此外,还有金国、西夏新归附的契丹军、汉军、河西军以及大批能工巧匠。”“成吉思汗从不花剌进军撒麻耳干……那些被认为有用的人(如技术工匠)被带往蒙古。”《丝绸古道上的文化》载:“马可·波罗及其他一些欧洲人,都曾作为传教士或者外交使节去过蒙古地区或中国,如果没有蒙古的和平环境,他们的旅行就是不可能的。”……中国的绘画和波斯的绘画彼此相识并交流,马可·波罗得知了释迦牟尼这个名字,北京有了天主教的总主教。
——摘编自马婷《蒙古西征与中西文化交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希腊化时代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亚历山大帝国、阿拉伯帝国统治范围的共同特点。要说明阿拉伯帝国能够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条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蒙古帝国时期推动中西文化交流的方式及文化交流的表现。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一、选择题
1.6世纪,史称查士丁尼瘟疫的鼠疫在地中海沿岸爆发,其流行及传播状况如图所示。据此可知当时( )
A.亚历山大是地中海商业中心
B.地中海沿岸各地联系较为密切
C.鼠疫导致了拜占庭帝国灭亡
D.人口锐减致使封君封臣制崩溃
【答案】B
2.公元前5世纪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在主要城市之间修筑大量“御道”,并定期派巡查员检查维护,便利军队和官方人员通行。在“御道”每隔20公里左右设置驿站,信使通过驿站依次传递文件,最快可在12天内横跨2500公里的距离。帝国“御道”和驿站的修建( )
A.旨在对抗亚历山大入侵
B.扩大波斯帝国统治疆域
C.完善了官僚体系的建设
D.推动不同地域文明连接
【答案】D
3.有研究认为,亚历山大希冀将希腊、波斯两种不同的人种和两种不同的文化混合为一种。因为亚历山大比过去许多征服者有远见,他知道只凭武力,帝国是无法长久维持下去的,他决定用一种精神的力量来维系帝国内部的团结。这种力量主要是指( )
A.用武力征服从小亚细亚到印度河流域地区
B.沿用波斯帝国的制度与任用波斯人为官员
C.以希腊文化为主导融合埃及和西亚的文化
D.古代西亚的文学艺术与埃及人的科技成就
【答案】C
4.公元前518年,他(大流士)再一次用兵埃及,巩固了对埃及的统治。公元前513年,他又率大军向西越过了博斯普鲁斯海峡,进入欧洲,占领了色雷斯等地,波斯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这一帝国( )
①继承了西亚地区传统的政教合一制度
②国王是整个政权的核心和最高主宰,他的权力被认为来自神
③地方实行行省制,行省总督和军事长官相互监督和制约
④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和税收系统,穆斯林担任最重要的职务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D
5.亚历山大东征后,留下很多以“亚历山大”命名的城市,位于阿富汗的阿伊哈努姆是其中之一。城里有体育场、宫殿和圆形剧场,还出土了希腊雕塑、大量希腊样式的钱币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手稿等文物。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亚历山大东征( )
A.促进了不同文明的碰撞交流
B.扩展了希腊人的活动范围
C.加强了东西方经济贸易往来
D.强化对被征服地区的控制
【答案】A
6.如图为公元1世纪印度地区出现的犍陀罗艺术风格的佛像。其特色是面容呈椭圆形,鼻梁如剑一般高而长,身着希腊式服装,衣褶多由左肩下垂。这类佛像的造像风格可用于佐证( )
A.亚历山大东征带来的文化融合
B.阿拉伯帝国在交流中的桥梁作用
C.希腊城邦海外殖民产生的影响
D.印度地区佛教出现了世俗化倾向
【答案】A
7.有学者指出,通过远征,亚历山大大帝“向四面八方播撒(古) 希腊的公正与和平”,以建立一个开放的完美融合古埃及文化与波斯文化的古希腊,而不是单边的、强制性的希腊帝国。这表明亚历山大远征的主要目的是( )
A.传播希腊的公正和平 B.学习东方的先进文明
C.创立多元文化的国家 D.建立希腊主导的帝国
【答案】C
8.公元13世纪上半叶,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们进行了三次西征,建立了横跨亚欧大陆的庞大的蒙古帝国。蒙古的西征也是农业文明时代游牧民族对农耕民族的最后一次大规模的征服活动。下列评价较为客观的一项是( )
A.蒙古铁骑破城掠寨,严重破坏被征服地区的社会经济
B.战争是非常残酷的,带来无辜平民的大量伤亡和妻离子散
C.虽给农耕民族带来巨大灾难,但却打通了东西方交流的通道
D.游牧民族打断了农耕民族的文化发展进程
【答案】C
9.亚历山大帝国是短暂的,但从公元前4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成千上万的希腊商人、行政官员和各种专业人员成群地涌往亚历山大及其继承人所建立的许多城市。这些城市从最著名的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到最东面的亚历山大城(即阿富汗的科贾特),都成为传播希腊文化的中心。尽管希腊文化的传播给人以深刻印象,但它并没有在中东留下永久的印记,更不用说亚洲其余地方了。这说明( )
A.西亚北非文化与希腊文化差异巨大难以调和
B.阿拉伯帝国的崛起中断了希腊化时代的进程
C.希腊文化的影响力未能深入广大乡村地区
D.希腊化世界的生产力水平制约了文化发展
【答案】C
10.蒙古西征时,有许多汉族医生被带到中亚、西亚和欧洲,还有不少高明的回回医师,随蒙古汗、王公东来。通过这些回回医师,阿拉伯地区各种医学要籍流传到东亚。元末明初的《大元本草》里收录不少国外的药物。据此可知,蒙古西征( )
A.导致了中国传统医学的转型
B.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C.中断了西方药物学发展进程
D.扩大了大元帝国的政治版图
【答案】B
11.有学者在《亚历山大的征服与神话》中写道:“远征加快了此前一直缓慢推进的希腊人向亚洲进军的速度,一下子扩大了希腊式生活和文化所及的范围,可以说实现了由量到质的转变。是断片还是连续,二者选其一的方式不一定妥当。但可以确定的是,亚历山大的远征,史无前例地扩大了希腊人的世界,培育了下一个时代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新土壤。”这一论述( )
A.能够证明希腊文化的中心逐渐东移
B.强调希腊文化促进了亚洲的整体发展
C.认为远征导致波斯文化“断片”式毁灭
D.指出战争在客观上扩大了文化的辐射面
【答案】D
12.德国史学家加文·汉布里这样说蒙古人:“挟汉文化的先进和丰富,向西方世界作交锋和交换,从而把中国的版图扩张到空前绝后的程度,造成了基督教文化和伊斯兰教文化及其他各种文化直接会面的地理和交通条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交通通畅利于东西文化交流
B.民族隔阂消失促进了东西文化交流
C.交通通畅才能进行文化交流
D.在蒙古西征前西方文化未曾交流过
【答案】A
二、综合题
13.材料一 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继承王位以后立即开始了对波斯帝国的征服战争。十年征战,亚历山大不仅将原来波斯帝国的版图据为己有,而且有所扩大。从地中海到印度河,从黑海、里海、咸海到阿拉伯海、波斯湾、红海,几乎都被囊括在他的帝国之下。东征之时,亚历山大就抱有一种把“已知人类居住世界”联合为一体,建立大同社会的愿望。他不仅随军带有专家学者,而且还资助他们进行科学研究工作,亚历山大的所作所为无疑加深了东西方之间彼此的了解,为新的希腊化文化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
——杨俊明《古代帝国与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传播》
材料二 在公元634年到公元750年,阿拉伯人建立起一个西起比利牛斯山脉,东至中国边境的帝国。阿拉伯的地域扩张刺激了经济的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进入了繁荣时期。阿拉伯本来就处于东西方贸易的交通要道,帝国建立后的经济繁荣又使阿拉伯商人的足迹踏遍了亚、非、欧三洲。商业贸易频繁交往的同时,科学文化的交流也大大加强了。阿拉伯的统治者对异族文化的宽容态度促成了中世纪阿拉伯科学的进步。……在历史上,阿拉伯文化对欧洲科学的发展也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纳忠《阿拉伯通史》,彭树智《阿拉伯国家史》等
材料三 “1219年春,成吉思汗统领大军出发亲征花剌子模,此外,还有金国、西夏新归附的契丹军、汉军、河西军以及大批能工巧匠。”“成吉思汗从不花剌进军撒麻耳干……那些被认为有用的人(如技术工匠)被带往蒙古。”《丝绸古道上的文化》载:“马可·波罗及其他一些欧洲人,都曾作为传教士或者外交使节去过蒙古地区或中国,如果没有蒙古的和平环境,他们的旅行就是不可能的。”……中国的绘画和波斯的绘画彼此相识并交流,马可·波罗得知了释迦牟尼这个名字,北京有了天主教的总主教。
——摘编自马婷《蒙古西征与中西文化交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希腊化时代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亚历山大帝国、阿拉伯帝国统治范围的共同特点。要说明阿拉伯帝国能够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条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蒙古帝国时期推动中西文化交流的方式及文化交流的表现。
答案:(1)特征:对被征服地区强制推行希腊文化;目的是建立大同社会,希腊化过程中伴有民族交融;希腊化推动东西文化交流,推动科学文化等发展。
(2)特点:范围广阔,地跨欧亚非三大洲。
条件:自身农业、手工业、商业的繁荣;地理位置重要;对异族文化的宽容(开明)政策;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的促进。
(3)方式及表现:前期以战争方式为主,注重技术交流,如把技术工匠带往蒙古;后期以和平方式为主,注重中西方全方位交流,如欧洲传教士来蒙古,中国人去欧洲,中西绘画交流,佛教、天主教传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