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小测(含答案)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小测(含答案)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27 17:34: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一、选择题
1.张仲景,东汉末年时举孝廉,后官至长沙太守;在郡的时候,颇有治迹,博通群书,学医于同郡张伯祖,尽得其传,后世推崇为医中之圣。以下关于其医学成就说法正确的是(  )
A.擅长外科手术 B.写成“东方药学巨典”
C.著有《千金方》 D.提出辨证施治原则
2.唐高宗时组织人员编修《唐本草》,“普颁天下,营求药物”,并令绘出实物图谱。据考证,药典里药图来源至少有13道133州。由此可知,《唐本草》的编修(  )
A.强调中医的辨证论治
B.传承了前人的编写经验
C.重视药物的实地取证
D.确立了医典的修撰原则
3.1918年大流感是人类历史上最致命的流行病之一。当时,“大流感”被冠以许多名称:“法国流感病”“那不勒斯士兵病”“战争瘟疫”“佛兰德斯感冒”“德国瘟疫”“布尔什维克病”等。这一现象说明(  )
A.意识形态对峙影响疫情防控
B.敌对情绪造成疫情的污名化宣传
C.战争局面导致传染病的流行
D.国际社会对病毒缺乏科学的认知
4.1928年10月,国民政府在成立卫生部的命令中称:“卫生行政之良否,不惟关系国民体质之强弱,抑且关系到民族之盛衰。吾国对于卫生向多忽视,际兹时代,健全身体,锻炼精神,消除祲疫,洵属重要,着即设立卫生部。”据此可知,成立卫生部的意图是(  )
A.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B.规范卫生行政
C.改变国人不良习惯 D.消除疫病蔓延
5.公元2﹣3世纪,汉帝国和罗马帝国都发生了大规模的天花、鼠疫等疫乱。两个帝国都遭受了疾病的蹂躏,人口数量急剧下降。这一事件(  )
A.说明世界已经联成一个整体
B.表明专制制度不断强化
C.反映出疫病影响世界的发展
D.导致两个帝国分崩离析
6.明代医学家谢肇淛在《五杂俎》中指出:“瘟疫之疾一起,即请邪神,香火奉事于庭,惴惴然朝夕拜礼许赛不已。不知此病原郁热所致,投以同圣散,开辟门户,使阳气发泄,自不传染。而谨闭中门,香烟灯烛,煮蒿蓬勃,病者十人九死。”这说明,当时民众(  )
A.积极开展疫情的防控宣传
B.初步具有消毒隔离的防疫意识
C.缺乏科学防疫的卫生知识
D.疫情防控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7.“药圣”李时珍用毕生心血,历经近30年,参考历代医药图书925种,于1590年完成了一部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的著作。这部著作(  )
①附录了玉米图
②“每药标正名为纲,附释名为目”
③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④记载了康熙得天花的疫情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8.曹操兵败赤壁,而后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关于曹操兵败赤壁的众多原因中,有一种即认为是曹军发生大疫,导致兵败赤壁。由此可知(  )
A.疫病影响政治军事 B.曹操行为遭到天谴
C.曹操兵败在于疫情 D.疫病一说纯属猜测
9.1932年陕西潼关等地发生霍乱,从6月19日至7月31日,潼关县城染病者过半,死亡超过30%。潼关老中医说,贯众(中药名,蕨类)泡水瓮中,通过泼洒可以消毒扑灭疫灾。于是附近中药铺的贯众很快去库存,销售一空,青壮年立马进山开挖贯众倒卖。这表明(  )
A.瘟疫为一些人提供了“商机”
B.国民政府没有进行医疗救助
C.中药有效制止了霍乱的流行
D.近代卫生防疫制度开始建立
10.汉朝至隋朝,瘟病学说以内科理论为基础;宋元以来,瘟病与伤寒从论症和治法等方面区分开来;明清时期,瘟病学说逐渐形成体系。这说明(  )
A.医学发展具有阶段性
B.医学理论发展离不开实践
C.瘟病最早出现在汉朝
D.中国古代的医学水平领先世界
11.下表为1912~1937年上海、广州、南京、杭州、北京、天津、重庆西医报刊创刊量比较表。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
城市名称 期刊总数 1912~1927年 1928~1937年
上海 135 33 62
北京 58 17 27
南京 32 2 22
杭州 26 9 12
广州 22 8 10
天津 10 1 8
重庆 18 0 1
A.西医传播呈现多中心格局
B.口岸与内地医疗水平差距大
C.西医东渐的风气日益繁盛
D.西方对华文化侵略的隐蔽化
12.某医学史著作将医学发展史分为信仰与传统、科学医学的兴起、工业时代的医学、现代医学等阶段。其中,科学医学的兴起(900﹣1820年)一章的内容可以包括(  )
①青霉素的发现
②哈维和血液循环
③列文虎克与显微镜
④“麻沸散”及“五禽戏”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二、综合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 始于唐宋年间的中国人痘接种法,17世纪传至欧洲,减少了欧洲天花的流行。18世纪末,英国医生詹纳将人痘接种法改造成种牛痘术,促使现代免疫学的诞生和发展。康熙三十三年,俄国专门派留学生到北京学习种痘、防痘的方法和接骨术。同时,大量中国医药学文献传入欧洲,《本草纲目》《中国医学和脉理》《本草和脉学》等涉及医史、临床、诊断、本草等方面的著述,被西方人翻译和出版发行。
——摘编自王明强等
《中国中医文化传播史》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西方人在中国创办医院,编译西医学书籍,到19世纪末,在传播西学、参与西式医院、西医教育等活动中,尹端模、黄宽等中国医家成长起来。丁福保所译述的医书,如《卫生学问答》《家庭新医学读本》,适合中国人的阅读习惯,具有很强的普及性。华人对于西医也不断“信其术精胜矣”。清末名医唐容川提出“中西医汇通”口号,并著《中西汇通医经精义》,形成了由百余名著名医家 组成的“中西医汇通”学派。
——摘编自张晓丽
《近代西医传播与社会变迁》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17、18世纪中医向欧洲传播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医在中国传播的变化。综合材料,谈谈你从中西医交流互鉴中得到的认识。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一、选择题
1.张仲景,东汉末年时举孝廉,后官至长沙太守;在郡的时候,颇有治迹,博通群书,学医于同郡张伯祖,尽得其传,后世推崇为医中之圣。以下关于其医学成就说法正确的是(  )
A.擅长外科手术 B.写成“东方药学巨典”
C.著有《千金方》 D.提出辨证施治原则
【答案】D
2.唐高宗时组织人员编修《唐本草》,“普颁天下,营求药物”,并令绘出实物图谱。据考证,药典里药图来源至少有13道133州。由此可知,《唐本草》的编修(  )
A.强调中医的辨证论治
B.传承了前人的编写经验
C.重视药物的实地取证
D.确立了医典的修撰原则
【答案】C
3.1918年大流感是人类历史上最致命的流行病之一。当时,“大流感”被冠以许多名称:“法国流感病”“那不勒斯士兵病”“战争瘟疫”“佛兰德斯感冒”“德国瘟疫”“布尔什维克病”等。这一现象说明(  )
A.意识形态对峙影响疫情防控
B.敌对情绪造成疫情的污名化宣传
C.战争局面导致传染病的流行
D.国际社会对病毒缺乏科学的认知
【答案】B
4.1928年10月,国民政府在成立卫生部的命令中称:“卫生行政之良否,不惟关系国民体质之强弱,抑且关系到民族之盛衰。吾国对于卫生向多忽视,际兹时代,健全身体,锻炼精神,消除祲疫,洵属重要,着即设立卫生部。”据此可知,成立卫生部的意图是(  )
A.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B.规范卫生行政
C.改变国人不良习惯 D.消除疫病蔓延
【答案】A
5.公元2﹣3世纪,汉帝国和罗马帝国都发生了大规模的天花、鼠疫等疫乱。两个帝国都遭受了疾病的蹂躏,人口数量急剧下降。这一事件(  )
A.说明世界已经联成一个整体
B.表明专制制度不断强化
C.反映出疫病影响世界的发展
D.导致两个帝国分崩离析
【答案】C
6.明代医学家谢肇淛在《五杂俎》中指出:“瘟疫之疾一起,即请邪神,香火奉事于庭,惴惴然朝夕拜礼许赛不已。不知此病原郁热所致,投以同圣散,开辟门户,使阳气发泄,自不传染。而谨闭中门,香烟灯烛,煮蒿蓬勃,病者十人九死。”这说明,当时民众(  )
A.积极开展疫情的防控宣传
B.初步具有消毒隔离的防疫意识
C.缺乏科学防疫的卫生知识
D.疫情防控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答案】C
7.“药圣”李时珍用毕生心血,历经近30年,参考历代医药图书925种,于1590年完成了一部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的著作。这部著作(  )
①附录了玉米图
②“每药标正名为纲,附释名为目”
③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④记载了康熙得天花的疫情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A
8.曹操兵败赤壁,而后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关于曹操兵败赤壁的众多原因中,有一种即认为是曹军发生大疫,导致兵败赤壁。由此可知(  )
A.疫病影响政治军事 B.曹操行为遭到天谴
C.曹操兵败在于疫情 D.疫病一说纯属猜测
【答案】A
9.1932年陕西潼关等地发生霍乱,从6月19日至7月31日,潼关县城染病者过半,死亡超过30%。潼关老中医说,贯众(中药名,蕨类)泡水瓮中,通过泼洒可以消毒扑灭疫灾。于是附近中药铺的贯众很快去库存,销售一空,青壮年立马进山开挖贯众倒卖。这表明(  )
A.瘟疫为一些人提供了“商机”
B.国民政府没有进行医疗救助
C.中药有效制止了霍乱的流行
D.近代卫生防疫制度开始建立
【答案】A
10.汉朝至隋朝,瘟病学说以内科理论为基础;宋元以来,瘟病与伤寒从论症和治法等方面区分开来;明清时期,瘟病学说逐渐形成体系。这说明(  )
A.医学发展具有阶段性
B.医学理论发展离不开实践
C.瘟病最早出现在汉朝
D.中国古代的医学水平领先世界
【答案】A
11.下表为1912~1937年上海、广州、南京、杭州、北京、天津、重庆西医报刊创刊量比较表。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
城市名称 期刊总数 1912~1927年 1928~1937年
上海 135 33 62
北京 58 17 27
南京 32 2 22
杭州 26 9 12
广州 22 8 10
天津 10 1 8
重庆 18 0 1
A.西医传播呈现多中心格局
B.口岸与内地医疗水平差距大
C.西医东渐的风气日益繁盛
D.西方对华文化侵略的隐蔽化
【答案】C
12.某医学史著作将医学发展史分为信仰与传统、科学医学的兴起、工业时代的医学、现代医学等阶段。其中,科学医学的兴起(900﹣1820年)一章的内容可以包括(  )
①青霉素的发现
②哈维和血液循环
③列文虎克与显微镜
④“麻沸散”及“五禽戏”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B
二、综合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 始于唐宋年间的中国人痘接种法,17世纪传至欧洲,减少了欧洲天花的流行。18世纪末,英国医生詹纳将人痘接种法改造成种牛痘术,促使现代免疫学的诞生和发展。康熙三十三年,俄国专门派留学生到北京学习种痘、防痘的方法和接骨术。同时,大量中国医药学文献传入欧洲,《本草纲目》《中国医学和脉理》《本草和脉学》等涉及医史、临床、诊断、本草等方面的著述,被西方人翻译和出版发行。
——摘编自王明强等
《中国中医文化传播史》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西方人在中国创办医院,编译西医学书籍,到19世纪末,在传播西学、参与西式医院、西医教育等活动中,尹端模、黄宽等中国医家成长起来。丁福保所译述的医书,如《卫生学问答》《家庭新医学读本》,适合中国人的阅读习惯,具有很强的普及性。华人对于西医也不断“信其术精胜矣”。清末名医唐容川提出“中西医汇通”口号,并著《中西汇通医经精义》,形成了由百余名著名医家 组成的“中西医汇通”学派。
——摘编自张晓丽
《近代西医传播与社会变迁》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17、18世纪中医向欧洲传播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医在中国传播的变化。综合材料,谈谈你从中西医交流互鉴中得到的认识。
答案:(1)特点:传播方式多样,以翻译出版为主;内容丰富广泛,包括理论和技术。意义:提高了欧洲的医疗技术水平,扩大了中医的世界影响力,有利于西方了解中国。
(2)变化:传播者由西方人变为中国的医家和名医;西医逐渐普及,为更多国人所接受;中西医出现融合汇通的趋势。认识:中西医的交流互鉴是近代以来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交流和融合的表现,反映了世界整体性的发展特点;中西医在交流中得到发展进步,说明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发展进步的重要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