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相符的是( )
结论
A 1648年,德意志新教同盟和天主教同盟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首次形成全球性国际关系体系。
B 1920年,国际联盟正式成立,提出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和平与安全。 有效发挥了制止侵略、保卫世界和平的作用。
C 1945年雅尔塔会议决定由美、苏、英、法四国分区占领德国。 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D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提出不结盟和非集团化原则。 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A.A B.B C.C D.D
2.如图表所示事件对二战后世界形势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
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 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政治一体化大大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
A.推动了南南合作
B.冲击了当时的政治格局
C.推动区域集团化
D.使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3.1961年6月在开罗举行了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的筹备会议,会议明确规定了参加不结盟国家会议的5个条件:奉行以和平共处和不结盟为基础的独立的外交政策;支持民族独立运动;不参加大国军事同盟;不与大国缔结双边军事协定;不向外国提供军事基地。由此可见不结盟运动( )
A.是不结盟的区域集团
B.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宗旨
C.是新中国的坚定盟友
D.形成了美苏之外的第三世界
4.不结盟运动成立时,拉美国家与不结盟运动基本处于相对隔离的状态;20世纪70年代,拉美国家开始纷纷加入不结盟运动,两者关系越来越密切;至冷战结束时大多数拉美国家已加入不结盟运动。这一变化体现了( )
A.拉美国家实现民族独立
B.雅尔塔体系走向崩溃
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D.美国放松对拉美控制
5.1960年9月,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等国,决定联合起来共同对付西方石油公司,维护石油收入,并宣告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1961年,第三世界部分国家在埃及纳赛尔、印度尼赫鲁以及南斯拉夫铁托的领导下发起了不结盟运动。这些举动( )
A.阻碍了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B.有利于世界格局的多极化
C.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团结
D.消除了霸权主义负面影响
6.1973年,第四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指出: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已经不大的份额正在不断减少,而贸易条件却一直在恶化。“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从1960年的21.3%到1970年下降到i7.6%”。据此判断,不结盟国家意识到( )
A.必须变革国际经济秩序
B.两极格局导致经济混乱
C.美苏争夺第三世界野心
D.反对强权政治的迫切性
7.1973年9月,不结盟国家在阿尔及尔举行第四次会议,有75国参加。会议要求发展中国家从掌握自然资源主权和确定原料价格着手,发展国民经济。到1995年,参加不结盟卡塔赫纳会议的国家已达113个,占世界国家总数的2/3,占世界人口一半以上。由此可见,不结盟运动( )
A.推动了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形成
B.体现了经济区域化的潮流
C.顺应了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
D.改变了“冷战”的国际形势
8.1949年,南斯拉夫外交部长爱德华 卡德尔提出:“南斯拉夫既不属于任何军事集团,也不参加任何种类的对任何国家的侵略图谋。”1951年,印度总理尼赫鲁提出不结盟政策。1956年,南斯拉夫、印度、埃及三国领导人在南斯拉夫会晤时正式提出不结盟的主张。这主要表明( )
A.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B.两极格局符合发展潮流
C.和平是人类共同的追求
D.新兴国家追求独立自主
9.20世纪80年代,一位西方外交官曾说:“它(不结盟运动)在重大问题上敢于直言,它不是一个只作出消极反应的运动,它太有用了,因此不会消失。”这说明不结盟运动( )
A.积极帮助亚非拉国家获得“独立”
B.根除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
C.彻底打破了旧的国际政治格局
D.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10.1971年,作为不结盟运动成员国的印度与苏联签署了《印苏和平友好合作条约》,规定在任何一方遭到进攻威胁时,双方应采取有效措施以保证和平与安全。该条约( )
A.凝聚了不结盟运动力量
B.扩大了社会主义阵营
C.影响了美苏“冷战”态势
D.促成了中美关系改善
11.2012年,第16届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在伊朗举行,美国国会众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首席议员说:“与其说是‘不结盟’,还不如说是‘反美国家联盟’,(它的)首脑就是新主席国伊朗的哈梅内伊,加上古巴的卡斯特罗兄弟和津巴布韦的穆加贝。”据此可知,不结盟运动( )
A.遭到了美国的极力破坏
B.从团结合作走向分裂
C.冲击了美国的霸权政策
D.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12.1960年联合国通过决议,“必须制止一切针对附属国人民的武装行动和镇压措施,使他们能够和平地、自由地行使他们实现完全独立的权利”;“任何旨在部分地或全面地分裂一个国家的团结和破坏其领土完整的企图,均与《联合国宪章》的目的和原则相违背”。该决议( )
A.确立了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基本原则
B.推动了亚非拉地区建立新兴民族国家
C.实现了各国之间享有平等权利的理念
D.构建了结伴而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7年印度获得独立。两年后,新中国诞生。两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摆脱了帝国主义的奴役,实现了民族独立。
——摘编自刘宏煊主编《中国睦邻史》
材料二 1945年到1970年间,70多个新国家从帝国崩溃中诞生。1947年,英国承认它的印度次大陆殖民地独立。不过,独立最终导致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对立国家的出现,在随后几十年,它们之间爆发了三次重大战争。尼日利亚等国家的国界,是由19世纪帝国主义列强而不是根据当地居民的习惯和传统划定。对于新独立的民族国家而言,这些边界通常很不合理。1967年到1970年间,尼日利亚陷入内战。在许多前殖民地,帝国主义的强制性统治似乎被市场微妙的强制所取代,许多新独立的国家发现,它们自己在高度商业化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挣扎(机会渺茫),因为主要的工业化国家似乎掌控一切。以往的殖民政府很少花心思平衡地发展殖民地经济,往往忽略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包括教育和医疗卫生。对许多新独立的国家而言,寻找专家、资本、市场以及快速而均衡的工业化所需要的政策,是一项巨大挑战。
——摘编自[美]大卫·克里斯蒂安等《大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印度获得独立和新中国诞生的相同的国际影响,并简析中印两国实现民族独立的不同方式。
(2)根据材料二,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独立国家存在的问题,并说明存在问题的原因。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相符的是( )
结论
A 1648年,德意志新教同盟和天主教同盟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首次形成全球性国际关系体系。
B 1920年,国际联盟正式成立,提出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和平与安全。 有效发挥了制止侵略、保卫世界和平的作用。
C 1945年雅尔塔会议决定由美、苏、英、法四国分区占领德国。 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D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提出不结盟和非集团化原则。 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A.A B.B C.C D.D
【答案】D
2.如图表所示事件对二战后世界形势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
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 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政治一体化大大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
A.推动了南南合作
B.冲击了当时的政治格局
C.推动区域集团化
D.使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答案】B
3.1961年6月在开罗举行了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的筹备会议,会议明确规定了参加不结盟国家会议的5个条件:奉行以和平共处和不结盟为基础的独立的外交政策;支持民族独立运动;不参加大国军事同盟;不与大国缔结双边军事协定;不向外国提供军事基地。由此可见不结盟运动( )
A.是不结盟的区域集团
B.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宗旨
C.是新中国的坚定盟友
D.形成了美苏之外的第三世界
【答案】B
4.不结盟运动成立时,拉美国家与不结盟运动基本处于相对隔离的状态;20世纪70年代,拉美国家开始纷纷加入不结盟运动,两者关系越来越密切;至冷战结束时大多数拉美国家已加入不结盟运动。这一变化体现了( )
A.拉美国家实现民族独立
B.雅尔塔体系走向崩溃
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D.美国放松对拉美控制
【答案】C
5.1960年9月,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等国,决定联合起来共同对付西方石油公司,维护石油收入,并宣告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1961年,第三世界部分国家在埃及纳赛尔、印度尼赫鲁以及南斯拉夫铁托的领导下发起了不结盟运动。这些举动( )
A.阻碍了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B.有利于世界格局的多极化
C.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团结
D.消除了霸权主义负面影响
【答案】B
6.1973年,第四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指出: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已经不大的份额正在不断减少,而贸易条件却一直在恶化。“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从1960年的21.3%到1970年下降到i7.6%”。据此判断,不结盟国家意识到( )
A.必须变革国际经济秩序
B.两极格局导致经济混乱
C.美苏争夺第三世界野心
D.反对强权政治的迫切性
【答案】A
7.1973年9月,不结盟国家在阿尔及尔举行第四次会议,有75国参加。会议要求发展中国家从掌握自然资源主权和确定原料价格着手,发展国民经济。到1995年,参加不结盟卡塔赫纳会议的国家已达113个,占世界国家总数的2/3,占世界人口一半以上。由此可见,不结盟运动( )
A.推动了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形成
B.体现了经济区域化的潮流
C.顺应了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
D.改变了“冷战”的国际形势
【答案】C
8.1949年,南斯拉夫外交部长爱德华 卡德尔提出:“南斯拉夫既不属于任何军事集团,也不参加任何种类的对任何国家的侵略图谋。”1951年,印度总理尼赫鲁提出不结盟政策。1956年,南斯拉夫、印度、埃及三国领导人在南斯拉夫会晤时正式提出不结盟的主张。这主要表明( )
A.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B.两极格局符合发展潮流
C.和平是人类共同的追求
D.新兴国家追求独立自主
【答案】D
9.20世纪80年代,一位西方外交官曾说:“它(不结盟运动)在重大问题上敢于直言,它不是一个只作出消极反应的运动,它太有用了,因此不会消失。”这说明不结盟运动( )
A.积极帮助亚非拉国家获得“独立”
B.根除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
C.彻底打破了旧的国际政治格局
D.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答案】D
10.1971年,作为不结盟运动成员国的印度与苏联签署了《印苏和平友好合作条约》,规定在任何一方遭到进攻威胁时,双方应采取有效措施以保证和平与安全。该条约( )
A.凝聚了不结盟运动力量
B.扩大了社会主义阵营
C.影响了美苏“冷战”态势
D.促成了中美关系改善
【答案】C
11.2012年,第16届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在伊朗举行,美国国会众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首席议员说:“与其说是‘不结盟’,还不如说是‘反美国家联盟’,(它的)首脑就是新主席国伊朗的哈梅内伊,加上古巴的卡斯特罗兄弟和津巴布韦的穆加贝。”据此可知,不结盟运动( )
A.遭到了美国的极力破坏
B.从团结合作走向分裂
C.冲击了美国的霸权政策
D.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答案】C
12.1960年联合国通过决议,“必须制止一切针对附属国人民的武装行动和镇压措施,使他们能够和平地、自由地行使他们实现完全独立的权利”;“任何旨在部分地或全面地分裂一个国家的团结和破坏其领土完整的企图,均与《联合国宪章》的目的和原则相违背”。该决议( )
A.确立了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基本原则
B.推动了亚非拉地区建立新兴民族国家
C.实现了各国之间享有平等权利的理念
D.构建了结伴而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
【答案】B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7年印度获得独立。两年后,新中国诞生。两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摆脱了帝国主义的奴役,实现了民族独立。
——摘编自刘宏煊主编《中国睦邻史》
材料二 1945年到1970年间,70多个新国家从帝国崩溃中诞生。1947年,英国承认它的印度次大陆殖民地独立。不过,独立最终导致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对立国家的出现,在随后几十年,它们之间爆发了三次重大战争。尼日利亚等国家的国界,是由19世纪帝国主义列强而不是根据当地居民的习惯和传统划定。对于新独立的民族国家而言,这些边界通常很不合理。1967年到1970年间,尼日利亚陷入内战。在许多前殖民地,帝国主义的强制性统治似乎被市场微妙的强制所取代,许多新独立的国家发现,它们自己在高度商业化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挣扎(机会渺茫),因为主要的工业化国家似乎掌控一切。以往的殖民政府很少花心思平衡地发展殖民地经济,往往忽略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包括教育和医疗卫生。对许多新独立的国家而言,寻找专家、资本、市场以及快速而均衡的工业化所需要的政策,是一项巨大挑战。
——摘编自[美]大卫·克里斯蒂安等《大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印度获得独立和新中国诞生的相同的国际影响,并简析中印两国实现民族独立的不同方式。
(2)根据材料二,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独立国家存在的问题,并说明存在问题的原因。
参考答案(1)影响: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的力量;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极大地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
方式:中国是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通过武装斗争和农村包围城市,推翻了国民党政府;印度是在民族资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通过人民的斗争,迫使英国殖民当局“和平”移交了政权。
(2)问题:地区冲突;国内政局动荡;边界争端;国家经济受制于工业化强国;基础设施落后;缺乏工业化持续发展的条件和政策支持。
原因:帝国主义对殖民地的长期掠夺;新兴独立国家自身民族、宗教等因素的影响;公正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