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一、选择题
1.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地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此后,中国“吸收和借鉴文明成果”的举措是( )
A.转移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
B.探索建立新的经济体制
C.深化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
D.推进所有制的根本变革
2.知名报人徐铸成回忆:“那时,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人士平等相待,赤诚相见,各路英豪济济一堂,各抒己见。共商建国与刚刚结束的那个旧时代相比,我真切地感到了民主的滋味。”材料反映的是( )
A.第一届政协会议的召开
B.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C.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
3.新中国成立伊始,政务院在《共同纲领》指导下颁布了《社会团体登记暂行办法》,初步确立了社会组织“分级登记”的管理体制。该办法实施的重要政治动机是( )
A.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B.取缔非法的社团组织
C.防控境外的敌对势力 D.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
4.20世纪50年代的某外交声明称:“两国总理承认,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然而,如果接受上述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办事……就会缓和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紧张局势。”新中国与该声明密切相关的外交事宜是( )
A.参加万隆会议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出席日内瓦会议
D.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5.如图是一幅反映劳资协商、克服困难的漫画,其描绘的情景最有可能发生在( )
A.20世纪30年代中期的近代民族企业中
B.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公私合营企业中
C.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国家经营企业中
D.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中外合资企业中
6.“三大改造”前后所有制结构对比。据图表信息可知我国( )
年份 全国所有制经济 集体所有制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前三项合计 私营经济 个体经济
1952年 19.1 1.5 0.7 21.3 6.9 71.8
1956年 32.2 53.4 7.3 92.9 0.1 7.0
A.私有经济已不存在
B.工业化目标已基本实现
C.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D.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化
7.周恩来在八大报告中指出D应该根据需要和可能,合理地规定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把计划放在既积极又稳妥可靠的基础上,以保证国民经济比较均衡地发展。”这一提议( )
A.防止了保守主义和冒险主义
B.保证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C.有利于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
D.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8.1957年2月,毛泽东发表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指出,国内阶级斗争已经基本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解决,应该从团结出发,经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达到团结的目的。该文章的发表,旨在( )
A.明确舆论宣传方向
B.调动各阶层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C.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D.营造宽松的科学研究和文艺创作环境
9.照片《欢跃在早稻“卫星”上》的拍摄者回忆说:“在群众的启发下,让四个孩子站在稻穗上跳动,以显示稻穗的厚和密并富有沙发似的弹力。”这反映了( )
A.人民公社化推动农业发展
B.照片因造假毫无史料价值
C.大跃进时期浮夸之风盛行
D.人民拥护农业合作化运动
10.1964~1978年,国家在川、贵、云、陕、甘、宁、青等中西部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设施建设,沿海一些工业企业也搬迁到西部和西北地区,这就是“三线建设”。“三线建设”旨在( )
A.加强备战应对严峻的国际局势
B.发展内地经济以推动均衡发展
C.改变工业布局不够合理的状况
D.拉动内需以促进国民经济恢复
11.以下是某同学的学习大纲,他学习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一、邓小平理论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科学发展观 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建设理程
D.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中国方案
12.(2023浙江G2高一下期中)毛泽东在1961年末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期间讲道:“这十二年,恐怕还是做对了的是主要的,占第一位,错误占第二位。我们十二年,已经有了两方面的经验……”下列史实属于“这十二年”成功经验的是( )
A.中共八大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 B.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C.整风运动与反右派斗争的开展 D.“三线建设”开发西部地区
二、综合题
13.(2023浙江G2高一下期中)土地一直是亿万农民最关心的核心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八七会议中,毛泽东当选为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他响亮地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这个重要论断。毛泽东的高明之处在于把武装斗争与农民运动紧密地结合起来,真正明白了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中国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的思想。
——摘编自刘启春等《历史的选择:
中共早期领导人纪实》
材料二 全面内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各根据地的土地改革政策开始向彻底分田的方向变化,对地主不再给予照顾,并开始触动富农的土地,但各地土地改革的政策与方法未尽一致,迫切需要有统一的政策指导。1947年7月至9月,中共中央工委在河北西柏坡召开了有各根据地代表参加的全国土地会议,9月13日,通过了《 》,明确提出以彻底平分土地为原则,提出没收地主土地,不分男女老幼,按人口统一平均分配,同时分配地主的牲畜、农具、房屋、粮食及其他财产,废除土地改革前的一切债务。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
材料三 1950年6月6日至9日,中共中央召开七届三中全会,毛泽东在报告中指出:土地改革的完成是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的首要条件。刘少奇在会上作了关于土地改革的报告:“……过去老区的土地改革,是在残酷的战争环境,谁胜谁负还不明朗的条件下进行的,土地改革的直接目的是尽量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动员农村的人力物力参加和支援人民解放战争,争取战争的胜利。新区的土地改革,是在人民解放战争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统一的人民政权已经建立,全国转入和平的经济建设的条件下进行的。土地改革除了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尽快恢复与发展国民经济,实现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这一中心任务。”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共中央在八七会议上确定的革命方针。简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贯彻这一方针的。
(2)请写出材料二空格处的文件名称。根据材料二,概括该文件实施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简述“新区的土地改革”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一、选择题
1.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地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此后,中国“吸收和借鉴文明成果”的举措是( )
A.转移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
B.探索建立新的经济体制
C.深化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
D.推进所有制的根本变革
【答案】B
2.知名报人徐铸成回忆:“那时,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人士平等相待,赤诚相见,各路英豪济济一堂,各抒己见。共商建国与刚刚结束的那个旧时代相比,我真切地感到了民主的滋味。”材料反映的是( )
A.第一届政协会议的召开
B.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C.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
【答案】A
3.新中国成立伊始,政务院在《共同纲领》指导下颁布了《社会团体登记暂行办法》,初步确立了社会组织“分级登记”的管理体制。该办法实施的重要政治动机是( )
A.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B.取缔非法的社团组织
C.防控境外的敌对势力 D.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
【答案】A
4.20世纪50年代的某外交声明称:“两国总理承认,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然而,如果接受上述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办事……就会缓和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紧张局势。”新中国与该声明密切相关的外交事宜是( )
A.参加万隆会议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出席日内瓦会议
D.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答案】B
5.如图是一幅反映劳资协商、克服困难的漫画,其描绘的情景最有可能发生在( )
A.20世纪30年代中期的近代民族企业中
B.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公私合营企业中
C.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国家经营企业中
D.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中外合资企业中
【答案】B
6.“三大改造”前后所有制结构对比。据图表信息可知我国( )
年份 全国所有制经济 集体所有制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前三项合计 私营经济 个体经济
1952年 19.1 1.5 0.7 21.3 6.9 71.8
1956年 32.2 53.4 7.3 92.9 0.1 7.0
A.私有经济已不存在
B.工业化目标已基本实现
C.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D.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化
【答案】D
7.周恩来在八大报告中指出D应该根据需要和可能,合理地规定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把计划放在既积极又稳妥可靠的基础上,以保证国民经济比较均衡地发展。”这一提议( )
A.防止了保守主义和冒险主义
B.保证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C.有利于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
D.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答案】D
8.1957年2月,毛泽东发表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指出,国内阶级斗争已经基本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解决,应该从团结出发,经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达到团结的目的。该文章的发表,旨在( )
A.明确舆论宣传方向
B.调动各阶层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C.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D.营造宽松的科学研究和文艺创作环境
【答案】B
9.照片《欢跃在早稻“卫星”上》的拍摄者回忆说:“在群众的启发下,让四个孩子站在稻穗上跳动,以显示稻穗的厚和密并富有沙发似的弹力。”这反映了( )
A.人民公社化推动农业发展
B.照片因造假毫无史料价值
C.大跃进时期浮夸之风盛行
D.人民拥护农业合作化运动
【答案】C
10.1964~1978年,国家在川、贵、云、陕、甘、宁、青等中西部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设施建设,沿海一些工业企业也搬迁到西部和西北地区,这就是“三线建设”。“三线建设”旨在( )
A.加强备战应对严峻的国际局势
B.发展内地经济以推动均衡发展
C.改变工业布局不够合理的状况
D.拉动内需以促进国民经济恢复
【答案】A
11.以下是某同学的学习大纲,他学习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一、邓小平理论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科学发展观 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建设理程
D.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中国方案
【答案】B
12.(2023浙江G2高一下期中)毛泽东在1961年末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期间讲道:“这十二年,恐怕还是做对了的是主要的,占第一位,错误占第二位。我们十二年,已经有了两方面的经验……”下列史实属于“这十二年”成功经验的是( )
A.中共八大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 B.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C.整风运动与反右派斗争的开展 D.“三线建设”开发西部地区
【答案】A
二、综合题
13.(2023浙江G2高一下期中)土地一直是亿万农民最关心的核心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八七会议中,毛泽东当选为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他响亮地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这个重要论断。毛泽东的高明之处在于把武装斗争与农民运动紧密地结合起来,真正明白了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中国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的思想。
——摘编自刘启春等《历史的选择:
中共早期领导人纪实》
材料二 全面内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各根据地的土地改革政策开始向彻底分田的方向变化,对地主不再给予照顾,并开始触动富农的土地,但各地土地改革的政策与方法未尽一致,迫切需要有统一的政策指导。1947年7月至9月,中共中央工委在河北西柏坡召开了有各根据地代表参加的全国土地会议,9月13日,通过了《 》,明确提出以彻底平分土地为原则,提出没收地主土地,不分男女老幼,按人口统一平均分配,同时分配地主的牲畜、农具、房屋、粮食及其他财产,废除土地改革前的一切债务。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
材料三 1950年6月6日至9日,中共中央召开七届三中全会,毛泽东在报告中指出:土地改革的完成是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的首要条件。刘少奇在会上作了关于土地改革的报告:“……过去老区的土地改革,是在残酷的战争环境,谁胜谁负还不明朗的条件下进行的,土地改革的直接目的是尽量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动员农村的人力物力参加和支援人民解放战争,争取战争的胜利。新区的土地改革,是在人民解放战争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统一的人民政权已经建立,全国转入和平的经济建设的条件下进行的。土地改革除了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尽快恢复与发展国民经济,实现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这一中心任务。”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共中央在八七会议上确定的革命方针。简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贯彻这一方针的。
(2)请写出材料二空格处的文件名称。根据材料二,概括该文件实施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简述“新区的土地改革”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答案 (1)方针: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措施:领导秋收起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走上“工农武装割据”(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2)《中国土地法大纲》。
背景:国共全面内战的爆发,要求推动解放区加快土地改革;各地土改的政策和方法有差异,需要统一的政策指导。
(3)影响: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推动实现国家财政经济的根本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