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课后小测(含答案)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课后小测(含答案)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27 17:41: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一、选择题
1.如图为1954﹣1963年苏联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统计。据此可知,当时苏联(  )
A.改变计划经济体制
B.工农业的比例渐趋均
C.打破了斯大林模式
D.农业改革取得一些成效
2.1990年两德统一之后,大量外来移民涌入德国,在尊重和保护少数族裔的语言、文化和宗教的同时,德国要求所有外来移民必须学习和了解德语,接受德国社会的人权、民主、法制及爱国主义等主流价值观。这些做法反映出德国政府(  )
A.依然固守着冷战思维意识
B.对欧洲一体化进程心存顾忌
C.重视并增强民族文化认同
D.努力扩大本国的国际影响力
3.“同志,您知道斯大林格勒在哪儿吗?我在地图上找不到它了。”“没有了,再也没有了,我们失败了,白匪和资本家再一次骑到了我们的头上,如果你要追随那颗红星,去东方吧,穿越第聂伯河,翻越乌拉尔山脉,西伯利亚平原的尽头,那里还燃烧着星星之火。”“我们保卫了莫斯科,却没有保住苏联。”据此可知,这描述的是(  )
A.德国入侵苏联战败 B.苏联解体冷战结束
C.美苏全面冷战对峙 D.东欧改革社会剧变
4.戈尔巴乔夫把“民主”“多元化”概念引入经济领域,认为苏联主要而又刻不容缓的任务是全面改革所有制关系,进行财产非国有化,实现所有制私有化。由此可知,戈尔巴乔夫改革(  )
A.完善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B.认识到了苏联社会的根本问题
C.背离了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D.实现了政治与经济的统筹推进
5.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作的报告中提到:为了认真改进对农业的领导,必须使我们的干部注意经济问题,注意减少生产中所花费的劳动……现有的资料表明,我国生产的一公斤牛奶和肉类所花的劳动要比美国多得多。据此推知,赫鲁晓夫(  )
A.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
B.试图对旧体制进行改革
C.确立对农业领域的领导
D.意在推行“新经济体制”
6.20世纪80年代,匈牙利领导人卡达尔表示:“民主是我国政治制度的本质。它是一个严肃的问题。我们希望在不改变基本社会结构的前提下,加强匈牙利民主的各个方面。”这表明卡达尔认识到要(  )
A.改革社会主义的政治体制
B.巩固计划经济体制
C.推动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
D.实现国家独立自主
7.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1991年12月25日辞职演讲中说:“我们什么都多,土地、石油和天然气及其他自然资源丰富,智慧和才能也都不错。然而我们的生活却比发达国家差得多,愈来愈落在他们的后面。”造成苏联“比发达国家差得多”的最主要原因应该是(  )
A.经济建设模式的弊端重重
B.资本主义阵营的经济封锁
C.军备竞赛活动的负担沉重
D.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滞后
8.下表是20世纪 50、60年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内容。据表格内容,可知各国的改革(  )
波兰 建立以社会主义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实行土地改革:通过渐进的方式实现工业化。
匈牙利 以联盟政策取代当时已呈现的多党制;用“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革新取代高度集权的单一经济模式。
捷克斯洛伐克 实行多层次的社会所有制,更有效地参加国际分工,执行独立的对外政策。
A.最终导致东欧剧变 B.提供经济建设经验
C.没有取得任何成效 D.违背社会主义原则
9.1991年,国家调整了25年没有动过的城镇居民定量平价粮的销售价格,改变了因多次提高国家定额粮油收购价格而不动销售价格所造成的购销价格严重倒挂现象;同时下放一批轻工商品价格管理权限。这一调整意在(  )
A.适应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
B.打破农产品平均分配制度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扩大商品市场机制的作用
10.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居民的消费品供应经常处于紧张状态,1977年食品、食品原料及工业消费品等占全部进口总额的比例达到36.3%。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推行农业集体化的后果
B.美苏争霸态势的加剧
C.计划经济体制未被突破
D.经济上高消耗低产出
11.据统计,1950﹣1980年南斯拉夫整个社会产值增加5倍,按人口平均增加三倍,平均每年增长率为6.30%,工业产值增长11倍,农业平均每年增长3.8%。这些成就的取得(  )
A.表明南斯拉夫突破了苏联模式束缚
B.深受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
C.借鉴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得益于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的建立
12.从1985年3月到1990年10月,短短五年多的时间,苏共中央曾先后推出12套经济改革计划……1990年2月出台“400天计划”,5月出台“5年计划”,8月又随即出台“500天计划”,改革计划的混乱使地方层面根本无法落实。由此可见,戈尔巴乔夫改革(  )
A.背离了社会主义道路
B.把重心转向政治领域
C.使苏联社会陷入失控
D.具有盲目随意的特点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大规模垦荒。1954—1960年,苏联先后开垦荒地四千多万公顷,同期全国粮食产量增长50%以上,其中三分之一就是由这些新开垦的土地提供的。由于经营管理不善,20世纪60年代初,垦荒区提供的粮食越来越少。1964年,苏联不得不从国外进口粮食。
材料二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由于军备竞赛和改革停滞,生产效率和经营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人民的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较大的提高。20世纪80年代上半期,苏联人均生活水平只相当于美国的1/3左右。广大人民群众的不满情绪越来越强烈,渴望改变现状的呼声日益高涨。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勃列日涅夫的改革和赫鲁晓夫的改革有何异同。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一、选择题
1.如图为1954﹣1963年苏联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统计。据此可知,当时苏联(  )
A.改变计划经济体制
B.工农业的比例渐趋均
C.打破了斯大林模式
D.农业改革取得一些成效
【答案】D
2.1990年两德统一之后,大量外来移民涌入德国,在尊重和保护少数族裔的语言、文化和宗教的同时,德国要求所有外来移民必须学习和了解德语,接受德国社会的人权、民主、法制及爱国主义等主流价值观。这些做法反映出德国政府(  )
A.依然固守着冷战思维意识
B.对欧洲一体化进程心存顾忌
C.重视并增强民族文化认同
D.努力扩大本国的国际影响力
【答案】C
3.“同志,您知道斯大林格勒在哪儿吗?我在地图上找不到它了。”“没有了,再也没有了,我们失败了,白匪和资本家再一次骑到了我们的头上,如果你要追随那颗红星,去东方吧,穿越第聂伯河,翻越乌拉尔山脉,西伯利亚平原的尽头,那里还燃烧着星星之火。”“我们保卫了莫斯科,却没有保住苏联。”据此可知,这描述的是(  )
A.德国入侵苏联战败 B.苏联解体冷战结束
C.美苏全面冷战对峙 D.东欧改革社会剧变
【答案】B
4.戈尔巴乔夫把“民主”“多元化”概念引入经济领域,认为苏联主要而又刻不容缓的任务是全面改革所有制关系,进行财产非国有化,实现所有制私有化。由此可知,戈尔巴乔夫改革(  )
A.完善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B.认识到了苏联社会的根本问题
C.背离了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D.实现了政治与经济的统筹推进
【答案】C
5.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作的报告中提到:为了认真改进对农业的领导,必须使我们的干部注意经济问题,注意减少生产中所花费的劳动……现有的资料表明,我国生产的一公斤牛奶和肉类所花的劳动要比美国多得多。据此推知,赫鲁晓夫(  )
A.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
B.试图对旧体制进行改革
C.确立对农业领域的领导
D.意在推行“新经济体制”
【答案】B
6.20世纪80年代,匈牙利领导人卡达尔表示:“民主是我国政治制度的本质。它是一个严肃的问题。我们希望在不改变基本社会结构的前提下,加强匈牙利民主的各个方面。”这表明卡达尔认识到要(  )
A.改革社会主义的政治体制
B.巩固计划经济体制
C.推动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
D.实现国家独立自主
【答案】A
7.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1991年12月25日辞职演讲中说:“我们什么都多,土地、石油和天然气及其他自然资源丰富,智慧和才能也都不错。然而我们的生活却比发达国家差得多,愈来愈落在他们的后面。”造成苏联“比发达国家差得多”的最主要原因应该是(  )
A.经济建设模式的弊端重重
B.资本主义阵营的经济封锁
C.军备竞赛活动的负担沉重
D.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滞后
答案A
8.下表是20世纪 50、60年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内容。据表格内容,可知各国的改革(  )
波兰 建立以社会主义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实行土地改革:通过渐进的方式实现工业化。
匈牙利 以联盟政策取代当时已呈现的多党制;用“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革新取代高度集权的单一经济模式。
捷克斯洛伐克 实行多层次的社会所有制,更有效地参加国际分工,执行独立的对外政策。
A.最终导致东欧剧变 B.提供经济建设经验
C.没有取得任何成效 D.违背社会主义原则
【答案】B
9.1991年,国家调整了25年没有动过的城镇居民定量平价粮的销售价格,改变了因多次提高国家定额粮油收购价格而不动销售价格所造成的购销价格严重倒挂现象;同时下放一批轻工商品价格管理权限。这一调整意在(  )
A.适应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
B.打破农产品平均分配制度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扩大商品市场机制的作用
【答案】D
10.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居民的消费品供应经常处于紧张状态,1977年食品、食品原料及工业消费品等占全部进口总额的比例达到36.3%。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推行农业集体化的后果
B.美苏争霸态势的加剧
C.计划经济体制未被突破
D.经济上高消耗低产出
【答案】C
11.据统计,1950﹣1980年南斯拉夫整个社会产值增加5倍,按人口平均增加三倍,平均每年增长率为6.30%,工业产值增长11倍,农业平均每年增长3.8%。这些成就的取得(  )
A.表明南斯拉夫突破了苏联模式束缚
B.深受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
C.借鉴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得益于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的建立
【答案】D
12.从1985年3月到1990年10月,短短五年多的时间,苏共中央曾先后推出12套经济改革计划……1990年2月出台“400天计划”,5月出台“5年计划”,8月又随即出台“500天计划”,改革计划的混乱使地方层面根本无法落实。由此可见,戈尔巴乔夫改革(  )
A.背离了社会主义道路
B.把重心转向政治领域
C.使苏联社会陷入失控
D.具有盲目随意的特点
答案D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大规模垦荒。1954—1960年,苏联先后开垦荒地四千多万公顷,同期全国粮食产量增长50%以上,其中三分之一就是由这些新开垦的土地提供的。由于经营管理不善,20世纪60年代初,垦荒区提供的粮食越来越少。1964年,苏联不得不从国外进口粮食。
材料二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由于军备竞赛和改革停滞,生产效率和经营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人民的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较大的提高。20世纪80年代上半期,苏联人均生活水平只相当于美国的1/3左右。广大人民群众的不满情绪越来越强烈,渴望改变现状的呼声日益高涨。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勃列日涅夫的改革和赫鲁晓夫的改革有何异同。
参考答案(1)没有从根本上突破苏联模式;改革脱离实际,盲目决策;农业经营管理落后,耕作方式简单粗放。
(2)相同点:目的相同,都是为了解决苏联模式的弊端;结果相同,都取得一些成果,但最终失败;失败的主要原因相同,都没有从根本上破除高度集中的苏联模式。
不同点:赫鲁晓夫的重点在农业领域,勃列日涅夫的重点在工业领域。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