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35分钟 65分)
【基础全面练】
1.(3分)周朝行分封制,国祚延续近800年,但周朝末期中央太弱;秦行郡县制,中央集权加强,但仅历二世而亡。汉高祖有鉴于此,兼采两代政治体制之长。这表明在西汉初年 ( )
A.分封制退出了历史舞台
B.郡国并行制得到实施
C.郡县制不利于维护皇权
D.郡县制开始全面推行
【解析】选B。西汉初年的各种制度基本沿袭秦朝,史称“汉承秦制”,但地方行政制度上,采取郡县与分封并行体制,B正确;分封制退出历史舞台是在秦朝彻底废除分封制之后,排除A;秦朝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排除C、D。
2.(3分)(2024·德州高一检测)汉初推行“轻刑事少,与之休息,以俭约节欲自持……躬劝农耕桑,务民之本”的政策,其目的是 ( )
A.打击王国势力 B.恢复发展经济
C.抑制商业发展 D.宣扬重民思想
【解析】选B。西汉初期,由于长期战乱经济凋敝,为了恢复发展经济,统治者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故选B;材料反映的是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与打击王国势力无关,排除A;材料未提及抑制商业发展的信息,排除C;重民思想只是材料体现的部分信息,与材料“以俭约节欲自持”不符,排除D。
3.(3分)(2024·温州高一检测)汉景帝即位后,专制皇权和地方王国势力的矛盾日益激化,景帝接受晁错所上《削藩策》,下诏削藩,激起诸王的强烈反对,由此引发 ( )
A.安史之乱 B.黄巾军起义
C.七国叛乱 D.黄巢起义
【解析】选C。汉景帝接受晁错所上《削藩策》,激起诸王的强烈反对,最终引发了吴楚七国之乱,故选C;安史之乱发生于唐代,排除A;黄巾军起义发生于东汉末年,排除B;黄巢起义是发生于唐代的农民起义,排除D。
4.(3分)(2024·贵港高一检测)下图漫画体现的是汉代某项政策。据此可知,该政策的实施 ( )
A.消除了朝廷与诸侯间的矛盾
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杜绝了地方分裂割据的隐患
D.表明了朝廷仁政治国理念
【解析】选B。题干漫画反映了汉武帝实行的“推恩令”,这一举措使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无力对抗中央,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正确;“消除了”说法绝对,排除A;“杜绝了”说法绝对,排除C;汉武帝实行“推恩令”体现了加强中央集权,与“仁政治国”关系不大,排除D。
【补偿训练】
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即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土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此举 ( )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确立了郡国并行制度
C.有利于加强皇权
D.有效抑制了外戚干政
【解析】选A。按照“推恩令”的规定,诸侯王可以将自己的土地分封给子弟,这就削弱了较大诸侯国的势力,并且,其所分封的诸侯国归郡管辖,这在客观上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故选A;汉朝初年,地方上实行郡国并行制,这与题干时间不一致,排除B;加强皇权主要涉及皇权与相权之间的关系,而题干述及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C;外戚指的是皇帝的母亲和妻子方面的亲戚,而题干述及的是诸侯王及其子弟,排除D。
5.(3分)下图所示是出土于山东的汉代官印。印面上部铸有兽形凹纹,寓意国家盐法的威严,下部铸有“右盐主官”四个大字。这反映汉代 ( )
A.打击豪强地主 B.改革选官制度
C.推行盐业官营 D.削弱地方权力
【解析】选C。据图片“右盐主官”四个大字可知,该官印反映出汉代推行盐业官营,故选C;图片反映的是汉朝时期所推行的盐业官营政策,与“打击豪强地主”无关,排除A;汉朝时期的选官制度是察举制,这与“右盐主官”无关,排除B;据所学可知,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地方的权力,但是这与“右盐主官”无关,排除D。
6.(3分)(2024·杭州高一检测)秦始皇修长城、汉武帝设河西四郡,皆在防范 ( )
A.犬戎 B.契丹 C.突厥 D.匈奴
【解析】选D。秦汉时期为了防范北方的匈奴南侵,秦始皇派遣蒙恬修筑了长城,汉武帝在收复河西走廊的基础上设置了河西四郡,故选D;犬戎是西周时期的北方游牧民族,排除A;契丹是唐宋时期威胁中国北部边疆的游牧民族政权,排除B;突厥是隋唐时期威胁北部边疆的少数民族政权,排除C。
7.(3分)东汉时,丞相权力锐减。掌管内廷文书的尚书机构扩大,正式称尚书台,“出纳王命,赋政四海,权尊势重,责之所归”。由此可知,东汉时期 ( )
A.宦官外戚交替掌权
B.决策流程趋于规范
C.专制皇权得到加强
D.豪强地主控制朝政
【解析】选C。东汉时期设立尚书台,权力较大,削弱了丞相的权力,进而把权力集中到皇帝手中,因此看出东汉时期专制皇权得到加强,C正确。宦官外戚交替掌权是在东汉中期以后出现的,排除A;材料涉及的是尚书台的设立剥夺了丞相的部分权力,和决策流程无关,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豪强地主控制朝政,排除D。
8.(3分)汉光武帝巡幸鲁地时,曾遣大司空祭祀孔子,后来又封孔子后裔为褒成侯。光武帝此举 ( )
A.表现出对山东的倚重
B.体现了政府文化导向
C.实现了光武中兴局面
D.掀起了民间向学之风
【解析】选B。材料表现了汉光武帝尊孔崇儒的态度,这是对西汉时期尊崇儒术传统的继承,由此可见,材料体现了政府文化导向,B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对儒术的倚重,不是对山东,排除A;C、D夸大了材料举措的影响,排除。
【补偿训练】
孔子是无神论者,他曾说“子不语怪力乱神”。而董仲舒结合阴阳家学说创造性地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等学说。这一变化反映了 ( )
A.儒学适应社会发展做出调整
B.儒学已不再适应时代的要求
C.孔子的思想不被当时所认可
D.董仲舒的学说背离儒家思想
【解析】选A。西汉时期,董仲舒迎合国家大一统的需要,对儒学进行改造,形成新儒学,反映的是儒学适应社会发展做出调整,A正确;董仲舒的新儒学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排除B;孔子是儒学的代表,不被认可的说法错误,排除C;董仲舒的新儒学是对传统儒学的继承和发展,排除D。
9.(3分)(2024·临沂高一检测)陈胜吴广起义和黄巾起义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农民起义。这两次起义的共同点是 ( )
A.藩镇割据造成社会动荡
B.自然灾害严重导致民不聊生
C.社会阶级矛盾激化的结果
D.建立了农民阶级领导的政权
【解析】选C。秦朝的暴政导致社会阶级矛盾激化,引发了陈胜吴广起义,东汉末年政治腐败,社会阶级矛盾激化,爆发了黄巾起义,C正确;藩镇割据不符合陈胜吴广起义,排除A;陈胜吴广起义和黄巾起义的最主要原因是社会阶级矛盾激化,陈胜吴广起义与自然灾害严重无关,排除B;黄巾起义没有建立政权,排除D。
10.(3分)鲁迅先生称誉某一史学著作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一部兼具史学和文学特色的不朽名著。该史著是 ( )
A.《离骚》 B.《史记》
C.《汉书》 D.《九章算术》
【解析】选B。西汉司马迁的史学著作是《史记》,兼具史学和文学特色,被鲁迅先生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B正确;《离骚》是中国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作的诗篇,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排除A;《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与题意不符,排除C;《九章算术》是一本数学著作,排除D。
11.(3分)汉武帝到东汉中期,规模宏大、歌颂为主的大赋兴盛;东汉和帝后,以抒情为主的小赋逐渐取代鸿篇巨制的大赋。这说明 ( )
A.皇帝喜好决定汉赋兴盛
B.士人热衷于颂扬国运
C.汉赋的风格受时代影响
D.赋是汉代的官方文学
【解析】选C。汉武帝时期国家统一富强,因此规模宏大的大赋兴盛;东汉中后期宦官和外戚交替专权,国家逐渐衰落,所以抒情小赋取代了大赋。由此可知汉赋的风格受到时代的影响,C正确;皇帝喜好不是决定性因素,排除A;由“以抒情为主”可知,B没有全面涵盖题意,排除;汉代赋是主要文学体裁,并不仅仅流行于官方,排除D。
12.(3分)有学者认为,此书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的“整体医学模式”,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被称为“医之始祖”。“此书”是指 ( )
A.《伤寒杂病论》 B.《神农本草经》
C.《黄帝内经》 D.《周髀算经》
【解析】选C。《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选择C;据所学可知《伤寒杂病论》总结的是临床经验,不是理论基础,排除A;《神农本草经》是第一部药物学专著,不是综合性医书,排除B;《周髀算经》是一部数学著作,不是医学著作,排除D。
【综合应用练】
13.(3分)(2022·江苏选择考)汉初,朝廷让功臣和他们的子弟们占据要津,但具体政务依然委之文吏,把“能书会计”和“颇知律令”规定为文吏的基本技能。由此可知,汉初 ( )
A.选官重视品德才能
B.将儒学作为主导思想
C.注重任用专业吏员
D.皇权与士族相互依赖
【解析】选C。据材料“但具体政务依然委之文吏,把‘能书会计’和‘颇知律令’规定为文吏的基本技能”,可知汉初具体政务由具备一定专业技能的文吏担任,说明汉初注重任用专业吏员,故选C;察举制重视品德才能,排除A;汉初的主导思想是黄老之学,排除B;魏晋南北朝时皇权与士族相互依赖,时间不符,排除D。
14.(3分)(2023·深圳高一检测)汉武帝时,朝廷制定了“擅赋法”,规定汉军出征时沿途郡县只需提供粮草,以防止官吏借机向百姓赋敛。此举 ( )
A.体现了休养生息政策
B.有利于社会稳定
C.保证了军事斗争胜利
D.杜绝了官吏贪腐
【解析】选B。由材料“以防止官吏借机向百姓赋敛”可知,汉武帝注重约束军队行为,防范贪腐事件发生,这有利于保障百姓正常的生活,维护社会稳定,故选B;休养生息政策主要体现在宽刑薄赋等方面,材料中“沿途郡县……提供粮草”与此不符,排除A;“保证了”“杜绝了”说法绝对,排除C、D。
15.(3分)汉初,官方禁止商人“衣丝乘车”,并规定“市井之子孙,不得仕宦为吏”。材料说明汉初统治者推行的政策是 ( )
A.抑制商贾 B.罢黜百家
C.工商皆本 D.勤俭建国
【解析】选A。汉初禁止商人穿着丝绸材质的衣服和乘坐车辆,同时还规定商人的子孙不可以为官,这是一种抑制商贾的政策,故选A;题干中的政策不是针对思想领域,排除B;题干所述是把经商当做末业的体现,排除C;抑商政策与勤俭建国不属于同一范畴,排除D。
16.(3分)东汉时期,弘农杨氏世传欧阳《尚书》学,其家族“四世三公”(四代之中均有人官至三公);世传孟氏《易》学的汝南袁氏,也在四代人出了五位三公级别的重臣。这可印证东汉时期 ( )
A.儒家思想受到重视
B.选官标准发生异变
C.世家大族垄断官场
D.豪强地主开始崛起
【解析】选A。弘农杨氏世传《尚书》学,四代之中均有人官至三公;汝南袁氏世传孟氏《易》学,四代人出了五位三公级别的重臣,两大家族之中因研习儒学而多人为高官,印证东汉时期儒家思想受到重视,A正确;材料说的是杨、袁两家世传儒学,家族中出重臣,不能说明选官标准变化,排除B;材料只是说两个家族出了一部分重臣,不能证明“垄断官场”,排除C;材料信息不能确定豪强地主这时开始崛起,排除D。
【深化点拨】 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一方面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竞争的局面,对学术、思想的发展有钳制作用;另一方面,尊儒又提倡文化教育,提高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
17.(3分)(2024·南昌高一检测)《九章算术》收录了上百个数学问题的运算程序,主要反映的是中国先民在产劳动、丈量土地和测量容积等实践活动中所创造的数学知识。这说明《九章算术》 ( )
A.体现了数学成就的实用性特点
B.限制了人思维的拓展
C.注重解决农业生产的技术问题
D.系统总结了数学成果
【解析】选A。《九章算术》中收录的运算程序与我国先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这体现了《九章算术》作为数学专著的实用性特点,A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九章算术》是否限制人的思维,没有体现其注重解决农业生产的技术问题,也没有涉及《九章算术》对数学成果的总结,排除B、C、D。
18.(14分)(2022·吉林合格考)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初年的各种制度基本沿袭秦朝 ,史称“汉承秦制”,但地方行政制度采取郡县与分封并行制。……汉高祖……“惩亡秦孤立之败”,陆续分封了一批同姓诸侯王。……这给汉王朝的统治和稳定埋下了隐患。
——普通高中教科书
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初的地方行政制度,简述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措施。(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董仲舒的思想主张被哪位君主采纳,对儒学发展产生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4分)
【解析】第(1)题汉初的地方行政制度据材料一“郡县与分封并行制”概括作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措施可从“推恩令”、察举制、刺史监察地方、任用酷吏等方面作答。
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采纳董仲舒建议的皇帝是汉武帝。影响根据材料二“皆绝其道……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概括作答。
答案:(1)地方行政制度:郡县与分封并行制。
政治措施:①颁布“推恩令”。②加强皇权,削弱丞相权力,设立中朝。③确立察举制。④设刺史,进行巡视监察。⑤任用酷吏治理地方 ,严厉打击豪强、游侠等社会势力的不法行为。
(2)君主:汉武帝。影响: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四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基础全面练】
1.(3分)周朝行分封制,国祚延续近800年,但周朝末期中央太弱;秦行郡县制,中央集权加强,但仅历二世而亡。汉高祖有鉴于此,兼采两代政治体制之长。这表明在西汉初年 ( )
A.分封制退出了历史舞台
B.郡国并行制得到实施
C.郡县制不利于维护皇权
D.郡县制开始全面推行
2.(3分)(2024·德州高一检测)汉初推行“轻刑事少,与之休息,以俭约节欲自持……躬劝农耕桑,务民之本”的政策,其目的是 ( )
A.打击王国势力 B.恢复发展经济
C.抑制商业发展 D.宣扬重民思想
3.(3分)(2024·温州高一检测)汉景帝即位后,专制皇权和地方王国势力的矛盾日益激化,景帝接受晁错所上《削藩策》,下诏削藩,激起诸王的强烈反对,由此引发 ( )
A.安史之乱 B.黄巾军起义
C.七国叛乱 D.黄巢起义
4.(3分)(2024·贵港高一检测)下图漫画体现的是汉代某项政策。据此可知,该政策的实施 ( )
A.消除了朝廷与诸侯间的矛盾
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杜绝了地方分裂割据的隐患
D.表明了朝廷仁政治国理念
【补偿训练】
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即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土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此举 ( )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确立了郡国并行制度
C.有利于加强皇权
D.有效抑制了外戚干政
5.(3分)下图所示是出土于山东的汉代官印。印面上部铸有兽形凹纹,寓意国家盐法的威严,下部铸有“右盐主官”四个大字。这反映汉代 ( )
A.打击豪强地主 B.改革选官制度
C.推行盐业官营 D.削弱地方权力
6.(3分)(2024·杭州高一检测)秦始皇修长城、汉武帝设河西四郡,皆在防范 ( )
A.犬戎 B.契丹 C.突厥 D.匈奴
7.(3分)东汉时,丞相权力锐减。掌管内廷文书的尚书机构扩大,正式称尚书台,“出纳王命,赋政四海,权尊势重,责之所归”。由此可知,东汉时期 ( )
A.宦官外戚交替掌权
B.决策流程趋于规范
C.专制皇权得到加强
D.豪强地主控制朝政
8.(3分)汉光武帝巡幸鲁地时,曾遣大司空祭祀孔子,后来又封孔子后裔为褒成侯。光武帝此举 ( )
A.表现出对山东的倚重
B.体现了政府文化导向
C.实现了光武中兴局面
D.掀起了民间向学之风
【补偿训练】
孔子是无神论者,他曾说“子不语怪力乱神”。而董仲舒结合阴阳家学说创造性地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等学说。这一变化反映了 ( )
A.儒学适应社会发展做出调整
B.儒学已不再适应时代的要求
C.孔子的思想不被当时所认可
D.董仲舒的学说背离儒家思想
9.(3分)(2024·临沂高一检测)陈胜吴广起义和黄巾起义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农民起义。这两次起义的共同点是 ( )
A.藩镇割据造成社会动荡
B.自然灾害严重导致民不聊生
C.社会阶级矛盾激化的结果
D.建立了农民阶级领导的政权
10.(3分)鲁迅先生称誉某一史学著作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一部兼具史学和文学特色的不朽名著。该史著是 ( )
A.《离骚》 B.《史记》
C.《汉书》 D.《九章算术》
11.(3分)汉武帝到东汉中期,规模宏大、歌颂为主的大赋兴盛;东汉和帝后,以抒情为主的小赋逐渐取代鸿篇巨制的大赋。这说明 ( )
A.皇帝喜好决定汉赋兴盛
B.士人热衷于颂扬国运
C.汉赋的风格受时代影响
D.赋是汉代的官方文学
12.(3分)有学者认为,此书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的“整体医学模式”,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被称为“医之始祖”。“此书”是指 ( )
A.《伤寒杂病论》 B.《神农本草经》
C.《黄帝内经》 D.《周髀算经》
【综合应用练】
13.(3分)(2022·江苏选择考)汉初,朝廷让功臣和他们的子弟们占据要津,但具体政务依然委之文吏,把“能书会计”和“颇知律令”规定为文吏的基本技能。由此可知,汉初 ( )
A.选官重视品德才能
B.将儒学作为主导思想
C.注重任用专业吏员
D.皇权与士族相互依赖
14.(3分)(2023·深圳高一检测)汉武帝时,朝廷制定了“擅赋法”,规定汉军出征时沿途郡县只需提供粮草,以防止官吏借机向百姓赋敛。此举 ( )
A.体现了休养生息政策
B.有利于社会稳定
C.保证了军事斗争胜利
D.杜绝了官吏贪腐
15.(3分)汉初,官方禁止商人“衣丝乘车”,并规定“市井之子孙,不得仕宦为吏”。材料说明汉初统治者推行的政策是 ( )
A.抑制商贾 B.罢黜百家
C.工商皆本 D.勤俭建国
16.(3分)东汉时期,弘农杨氏世传欧阳《尚书》学,其家族“四世三公”(四代之中均有人官至三公);世传孟氏《易》学的汝南袁氏,也在四代人出了五位三公级别的重臣。这可印证东汉时期 ( )
A.儒家思想受到重视
B.选官标准发生异变
C.世家大族垄断官场
D.豪强地主开始崛起
【深化点拨】 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一方面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竞争的局面,对学术、思想的发展有钳制作用;另一方面,尊儒又提倡文化教育,提高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
17.(3分)(2024·南昌高一检测)《九章算术》收录了上百个数学问题的运算程序,主要反映的是中国先民在产劳动、丈量土地和测量容积等实践活动中所创造的数学知识。这说明《九章算术》 ( )
A.体现了数学成就的实用性特点
B.限制了人思维的拓展
C.注重解决农业生产的技术问题
D.系统总结了数学成果
18.(14分)(2022·吉林合格考)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初年的各种制度基本沿袭秦朝 ,史称“汉承秦制”,但地方行政制度采取郡县与分封并行制。……汉高祖……“惩亡秦孤立之败”,陆续分封了一批同姓诸侯王。……这给汉王朝的统治和稳定埋下了隐患。
——普通高中教科书
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初的地方行政制度,简述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措施。(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董仲舒的思想主张被哪位君主采纳,对儒学发展产生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