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生命观念:
通过对X和Y染色体结构的比较,形成“性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总是和性别相关联”的观点,渗透结构与功能观;
科学思维:
通过在具体生活情境中对遗传图谱的分析,归纳伴性遗传的特点,逐步发展推理、概括等科学思维能力;
科学探究:
通过分析具体生活情境,运用伴性遗传知识解决生活实践中的问题,促进知识迁移能力发展;
社会责任:通过对不同伴性遗传病例的分析,形成优生优育的观念和关注遗传病、预防遗传病的社会责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以红绿色盲症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例分析伴性遗传的特点和规律;
难点:运用伴性遗传理论分析和解决实践中的相关问题。
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模型教学法、问题串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问题导入
视频一:正常人眼中的自然风光
视频二:红绿色盲眼中的自然风光
教师活动:
1、教师播放《正常人眼中的自然风光》和《红绿色盲眼中的自然风光》这两个视频,引出“红绿色盲”这种伴性遗传病;
2、展示色盲的发现过程和色盲检测卡,引导学生说出“道尔顿的故事;
3、展示红绿色盲发病率在男女中的数据,提出问题:为什么男性中发病率高于女性?
学生活动:
1、讲述道尔顿的故事,进行色盲自测
2、 思考问题并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正常眼中的自然风光》和《红绿色盲眼中的自然风光》这两个视频鲜明的对比,激发学生对于红绿色盲遗传方式的求知欲;通过科学史展示,让学生学习道尔顿的科学精神;通过展示数据,让学生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开启这节课的探索之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授
知识回顾:人类的性别决定方式
活动一:探究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
教师活动:
1、提前布置周末作业:调查你身边的红绿色盲家族患病情况?
2、带领学生认识红绿色盲家族系谱图并依据遗传系谱图提出问题:
①红绿色盲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还是位于 Y 染色体上?为什么?
②红绿色盲基因是显性基因,还是隐性基因?为什么?
③如果用 B 和 b 分别表示正常色觉和色盲基因,你能在图中标出
I代 1、2,II代 1、2、3、4、5、6 和III代 5、6、7、9 个体的基因型吗?
【布置任务】
【任务一】小组合作用染色体模型填充学案中的染色体、基因型和表型表格;
提出问题:能否从基因型中分析红绿色盲男患者多于女患者的原因?
【任务二】创设问题情景:
一对正常的夫妻生了一个色盲儿子和正常儿子,因此这位色盲患者的母亲开始有了一系列担忧........
①来自色盲患者母亲的第一个担忧:我们夫妻再生一个孩子,患病的概率是多少?
②来自色盲患者母亲的第二个担忧:我们的色盲儿子如果以后和一个不携带致病基因的正常女性结婚,后代会患病吗?
③来自色盲患者母亲的第三个担忧:我们的色盲儿子如果以后和一个携带致病基因的正常女性结婚,后代会患病吗?
④来自色盲患者母亲的第四个担忧:我们的正常儿子如果以后和色盲女性结婚,后代会患病吗?
【引导归纳】通过比较,学生写出的遗传图解,引导学生归纳红绿色盲遗传特点。
学生活动:
1、 利用周末时间完成红绿色盲家族调查并绘制出遗传系谱图,由小组代表分享;
2、 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完成模型任务,得出红绿色盲是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3、 通过画出 4 种婚配方式的遗传图解去解决色盲母亲的一系列担忧,通过上黑板现场展示,学生互评纠错修正;最后总结出红绿色盲遗传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模型教学,使学生对于红绿色盲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有更加形象的认识;通过创设真实情景,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学生获取相关生物学信息的能力,并能运用这些信息去解决真实情景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承担社会责任,进而理解学习伴性遗传的现实意义,
活动二:探究抗维生素 D 佝偻病的遗传方式
教师活动:
1、展示抗维生素 D 佝偻病患者的图片
2、【布置任务】小组合作用染色体模型填充学案中的染色体、基因型和表型表格;
提出问题:能否从基因型中分析抗维生素 D 佝偻病女患者多于男患者的原因?
3、引导学生分析抗维生素 D 佝偻病患者遗传系谱图,归纳总结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
学生活动:
1、 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完成模型任务,得出抗维生素 D 佝偻病是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2、 通过分析遗传图解,归纳总结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和分析,学会对遗传图解进行解释、推理、归纳总结。活动三:探究外耳道多毛症的遗传方式
根据遗传图解,分析总结伴 Y 遗传病的遗传特点。
活动四:自主构建伴性遗传概念模型图
教师活动:
教师给出关键词:表型、性别、基因、性染色体,引导学生用箭头和简短文字构建伴性遗传概念模型图。
学生活动:学生自主构建出伴性遗传概念的模型图。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模型建构能力,引发学生对伴性遗传的深度理解。
(三)课堂小结
(四)课后作业:应用实践
①有一对新婚夫妇,丈夫为抗维生素 D 佝偻病患者,妻子正常,当他们就如何优生向你进行遗传咨询时,你建议他们生男孩还是生女孩?
②的性染色组成是什么?如果你是养鸡场的老板,生产上要求对早期雏鸡就可以根据羽毛的特征把雌性和雄性区分开来,从而做到多养母鸡,多得鸡蛋。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亲本杂交,就可以通过毛色判断雌雄?设计意图:给予新情境,使所学知识能够灵活运用,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提升学生的生物学素养。五、 板书设计
一、伴性遗传
(一) 人类红绿色盲——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① 遗传图解 ②遗传特点
(二) 抗维生素 D 佝偻病——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① 遗传图解 ②遗传特点
(三) 伴 Y 遗传
遗传特点
二、 应用(一)优生指导(二) 育种指导
《伴性遗传》课后反思
亮点:
在《伴性遗传》这节教学活动中,我以《正常眼中的自然风光》和《红绿色盲眼中的自然风光》这两个对比鲜明的视频导入,激发了学生对红绿色盲遗传方式的求知欲;通过科学史展示,让学生学习道尔顿的科学精神;通过展示数据,让学生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开启这节课的探索之旅。通过创设“色盲患者母亲一系列担忧......这样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写出遗传图解,探究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和遗传特点,根据多种伴性遗传的特点概括总结伴性遗传的概念,并用这种规律为生物育种和人类优生服务。
本节课的亮点如下:
1、组织学生开展周末红绿色盲家族调查活动,培养了学生从实践活动中直接获取资料和数据的能力;学生们对数据一丝不苟的整理分析汇报,培养了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创设“色盲患者母亲一系列担忧......这样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写出遗传图解,学生运用比较、分析、演绎推理、归纳等科学方法,总结出不同伴性遗传方式的遗传特点。培养了学生图文的转换能力和提取信息的能力;设计一些列问题串,问题浅入深出,培养了学生的高阶思维。
3、最后两个课后实践作业,让学生学以致用,尝试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社会责任。
不足:
1、这节课大部分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但有一部分学生思维能力较差,对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不强。如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较大的收获,这就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努力,逐步完善;
2、内容稍多,应更加精炼,多展示图片,让抽象内容形象化是教师使用多媒体的一个重要目的;
3、本课结束前可进行情感升华,及时适当的补充遗传病与优生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关爱生命,提升社会责任,努力成为健康中国的促进者和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