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古代的商路、 贸易与文化交流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古代的商路、 贸易与文化交流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27 18:10: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古代的商路、 贸易与文化交流
一、选择题
1.吴国盛《科学的历程》中认为:信息高速公路使全球结成一体,便利了文化交流,但加速了文化融合,使文化生态面临失衡的危险。以下符合作者主旨思想的表达是(  )
A.社会信息化会冲击世界文化多样性
B.文化交流融合有利于人类文明发展
C.社会信息化与文化多样性无法共存
D.文化过度交流摧毁了传统文化生态
2.1901﹣1911年,中国通过日文、英文、法文共译各种西书至少1599种,占晚清100年译书总数的58.7%,超过此前90年中国译书的总数。这说明(  )
A.民主革命的思想广泛传播
B.新政促进教育文化发展
C.民众思想得到进一步解放
D.向西方学习进一步深入
3.从8世纪中叶起,阿拉伯历史上出现了规模空前的翻译运动,所译书籍涵盖古希腊的科学和哲学,波斯的文学,印度的数学、天文学等。据此可知,这场翻译运动(  )
A.丰富了阿拉伯文化的内涵
B.侧重自然科学的研究
C.以翻译古希腊典籍为主导
D.旨在融合东西方文化
4.上海自开埠以来,逐步成为全国出版业中心。上海日印万张报纸、周出千份刊物、月出百卷书籍。有些书坊除印制古籍外,还大量刊印新学西书,如《陆操新义》《英话注解》《万国舆地图》等。这(  )
A.适应了学西学办实业的需求
B.促进了科学成为主流思潮
C.得益于新技术与市场相结合
D.冲击了传统封建统治思想
5.印尼《雅加达邮报》称,“一带一路”赢得了世界范围的肯定与支持;德国全球新闻网称,“一带一路”项目贯穿欧亚大陆,影响沿线44亿人口,而欧洲也愿意搭乘中国快车。“一带一路”战略能够赢得世界范围内的肯定与支持,主要是因为(  )
A.“一带一路”适应和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发展
B.“一带一路”为发展中国家带来机遇
C.“一带一路”提升了中国的影响力
D.“一带一路”推动了中欧贸易的快速发展
6.如图所示为绘制于唐朝初期的敦煌壁画,描绘了张骞辞别汉武帝,踏上出使西域漫漫征途的情景。有人认为:“严格说来,张骞开通丝绸之路属‘无心之举’,因为他最初的目的仅是为了联合盟友共同抗击匈奴”。其认识历史的视角是(  )
A.动机与效果 B.目的与手段
C.背景与影响 D.原因与结果
7.“丝绸之路”是一个美丽而富有诗意的名字,它是一条“玉石之路”,也是一条“佛教之路”,更是一条中西方的友谊之路,是沟通欧亚文明的重要桥梁。它开通于(  )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元代
8.唐代以来海上丝绸之路以中国的扬州、明州(宁波)、泉州、番禺(广州)为起点,可分为由中国沿海港口至朝鲜、日本的东洋航线、由中国沿海港口至东南亚诸国的南洋航线和由中国沿海港口至南亚、阿拉伯和东非沿海诸国的西洋航线等三大航线。……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材料表明(  )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
B.制瓷业在唐代成为独立的手工业部门
C.唐代海上丝绸之路贸易范围较广
D.陆上丝绸之路带动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
9.唐诗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这首诗可直接用于研究唐代(  )
A.重农抑商政策 B.三省六部制
C.丝绸之路 D.边疆治理
10.1902﹣1904年,中国共译西书533种,英文、德文、法文书共占40%,日文书占60%.其中文学、历史、哲学、法学等社会科学书籍327种,占总数的61%.同期翻译自然科学书籍112种,应用科学56种,分别占总数的21%、11%.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A.西学知识开始大量传入中国
B.中国知识分子成为传播西学的主体
C.西学观念已成中国社会共识
D.中西翻译机构在中国共存并进发展
11.10世纪时阿拉伯人麦哈黑尔东游写的《游记》中说到中国都城名为新达比尔(Sindabil),亨利·玉尔认为“此名似阿拉伯人讹传之印度城名”,实际应指成都,《马可·波罗游记》作新的府(Sindifu)。而最初经印度传播到阿拉伯人手中的丝绸正是成都生产的。这可以用来佐证(  )
A.当时西南丝路的存在
B.中阿之间缺乏直接联系
C.中印丝绸贸易规模大
D.中国与南亚贸易的频繁
12.某学者叙述到,日本、朝鲜、中亚、北非等国家和地区的制瓷风格深受中国瓷器的影响;17~18世纪,中国瓷器在欧洲畅销,欧洲人在室内、家具设计领域融入了中国艺术和文化因子。该学者意在说明,中国瓷器(  )
A.制作技术深受西学东渐影响
B.成为国家对外贸易的主要物品
C.生产方式采用了工场手工业
D.成为中华文明传播的重要载体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代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发展阶段,也是茶叶及茶文化向周边国家和地区传播的重要时期。该时期茶叶传播是一种文化意义上的沟通与交流,而非商品贸易活动。茶文化的传播不仅仅是茶叶这一消费品的外输,更是与茶有关的文化生活方式与审美情趣的输出。无论是寺院僧侣间的交流,官方的赏赐赠与,还是民间的互动,处处都流淌着浓厚的友情。
唐代,中国处于世界文化的中心,有着大量物质和精神财富,占据着文化的制高点,周边的部族和国家都在主动而心悦诚服地汲取唐文化的营养,“在中国历史上,文化之花最为盛开、最为灿烂夺目的唐代文化,犹如高处向低处流淌的水流,流向周围各个国家。”茶文化是唐代文化制度输出的具体形态。
——摘自刘礼堂、宋石磊《唐代茶叶及茶文化域外传播考》
(1)根据材料,概括唐代茶文化对外传播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茶文化对外传播的意义。
古代的商路、 贸易与文化交流
一、选择题
1.吴国盛《科学的历程》中认为:信息高速公路使全球结成一体,便利了文化交流,但加速了文化融合,使文化生态面临失衡的危险。以下符合作者主旨思想的表达是(  )
A.社会信息化会冲击世界文化多样性
B.文化交流融合有利于人类文明发展
C.社会信息化与文化多样性无法共存
D.文化过度交流摧毁了传统文化生态
【答案】A
2.1901﹣1911年,中国通过日文、英文、法文共译各种西书至少1599种,占晚清100年译书总数的58.7%,超过此前90年中国译书的总数。这说明(  )
A.民主革命的思想广泛传播
B.新政促进教育文化发展
C.民众思想得到进一步解放
D.向西方学习进一步深入
【答案】D
3.从8世纪中叶起,阿拉伯历史上出现了规模空前的翻译运动,所译书籍涵盖古希腊的科学和哲学,波斯的文学,印度的数学、天文学等。据此可知,这场翻译运动(  )
A.丰富了阿拉伯文化的内涵
B.侧重自然科学的研究
C.以翻译古希腊典籍为主导
D.旨在融合东西方文化
【答案】A
4.上海自开埠以来,逐步成为全国出版业中心。上海日印万张报纸、周出千份刊物、月出百卷书籍。有些书坊除印制古籍外,还大量刊印新学西书,如《陆操新义》《英话注解》《万国舆地图》等。这(  )
A.适应了学西学办实业的需求
B.促进了科学成为主流思潮
C.得益于新技术与市场相结合
D.冲击了传统封建统治思想
【答案】C
5.印尼《雅加达邮报》称,“一带一路”赢得了世界范围的肯定与支持;德国全球新闻网称,“一带一路”项目贯穿欧亚大陆,影响沿线44亿人口,而欧洲也愿意搭乘中国快车。“一带一路”战略能够赢得世界范围内的肯定与支持,主要是因为(  )
A.“一带一路”适应和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发展
B.“一带一路”为发展中国家带来机遇
C.“一带一路”提升了中国的影响力
D.“一带一路”推动了中欧贸易的快速发展
【答案】A
6.如图所示为绘制于唐朝初期的敦煌壁画,描绘了张骞辞别汉武帝,踏上出使西域漫漫征途的情景。有人认为:“严格说来,张骞开通丝绸之路属‘无心之举’,因为他最初的目的仅是为了联合盟友共同抗击匈奴”。其认识历史的视角是(  )
A.动机与效果 B.目的与手段
C.背景与影响 D.原因与结果
【答案】A
7.“丝绸之路”是一个美丽而富有诗意的名字,它是一条“玉石之路”,也是一条“佛教之路”,更是一条中西方的友谊之路,是沟通欧亚文明的重要桥梁。它开通于(  )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元代
【答案】A
8.唐代以来海上丝绸之路以中国的扬州、明州(宁波)、泉州、番禺(广州)为起点,可分为由中国沿海港口至朝鲜、日本的东洋航线、由中国沿海港口至东南亚诸国的南洋航线和由中国沿海港口至南亚、阿拉伯和东非沿海诸国的西洋航线等三大航线。……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材料表明(  )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
B.制瓷业在唐代成为独立的手工业部门
C.唐代海上丝绸之路贸易范围较广
D.陆上丝绸之路带动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
【答案】C
9.唐诗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这首诗可直接用于研究唐代(  )
A.重农抑商政策 B.三省六部制
C.丝绸之路 D.边疆治理
【答案】C
10.1902﹣1904年,中国共译西书533种,英文、德文、法文书共占40%,日文书占60%.其中文学、历史、哲学、法学等社会科学书籍327种,占总数的61%.同期翻译自然科学书籍112种,应用科学56种,分别占总数的21%、11%.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A.西学知识开始大量传入中国
B.中国知识分子成为传播西学的主体
C.西学观念已成中国社会共识
D.中西翻译机构在中国共存并进发展
【答案】B
11.10世纪时阿拉伯人麦哈黑尔东游写的《游记》中说到中国都城名为新达比尔(Sindabil),亨利·玉尔认为“此名似阿拉伯人讹传之印度城名”,实际应指成都,《马可·波罗游记》作新的府(Sindifu)。而最初经印度传播到阿拉伯人手中的丝绸正是成都生产的。这可以用来佐证(  )
A.当时西南丝路的存在
B.中阿之间缺乏直接联系
C.中印丝绸贸易规模大
D.中国与南亚贸易的频繁
【答案】A
12.某学者叙述到,日本、朝鲜、中亚、北非等国家和地区的制瓷风格深受中国瓷器的影响;17~18世纪,中国瓷器在欧洲畅销,欧洲人在室内、家具设计领域融入了中国艺术和文化因子。该学者意在说明,中国瓷器(  )
A.制作技术深受西学东渐影响
B.成为国家对外贸易的主要物品
C.生产方式采用了工场手工业
D.成为中华文明传播的重要载体
【答案】D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代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发展阶段,也是茶叶及茶文化向周边国家和地区传播的重要时期。该时期茶叶传播是一种文化意义上的沟通与交流,而非商品贸易活动。茶文化的传播不仅仅是茶叶这一消费品的外输,更是与茶有关的文化生活方式与审美情趣的输出。无论是寺院僧侣间的交流,官方的赏赐赠与,还是民间的互动,处处都流淌着浓厚的友情。
唐代,中国处于世界文化的中心,有着大量物质和精神财富,占据着文化的制高点,周边的部族和国家都在主动而心悦诚服地汲取唐文化的营养,“在中国历史上,文化之花最为盛开、最为灿烂夺目的唐代文化,犹如高处向低处流淌的水流,流向周围各个国家。”茶文化是唐代文化制度输出的具体形态。
——摘自刘礼堂、宋石磊《唐代茶叶及茶文化域外传播考》
(1)根据材料,概括唐代茶文化对外传播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茶文化对外传播的意义。
答案:(1)特点:是中华茶文化对外传播的主要代表;是唐代文化输出的重要形式;突出文化的沟通与交流;传播形式多样,和平交流;以优秀文化辐射影响周边国家。
(2)意义:促进周边部族和国家发展;促进日本形成独具特色的茶道;有利于中华文化的辐射、传播;有利于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促进东亚文化圈的形成;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
解析:(1)特点:据材料“唐代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发展阶段,也是茶叶及茶文化向周边国家和地区传播的重要时期”可知,唐代是中华茶文化对外传播的主要代表;据材料“该时期茶叶传播是一种文化意义上的沟通与交流,而非商品贸易活动。茶文化的传播不仅仅是茶叶这一消费品的外输,更是与茶有关的文化生活方式与审美情趣的输出”可知,茶文化是唐代文化输出的重要形式;突出文化的沟通与交流;据材料“无论是寺院僧侣间的交流,官方的赏赐赠与,还是民间的互动,处处都流淌着浓厚的友情”可知,唐代茶文化传播形式多样,和平交流;据材料“唐代,中国处于世界文化的中心,有着大量物质和精神财富,占据着文化的制高点,周边的部族和国家都在主动而心悦诚服地汲取唐文化的营养”可知,唐代以优秀文化辐射影响周边国家。(2)意义: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促进周边部族和国家发展;促进日本形成独具特色的茶道;有利于中华文化的辐射、传播;有利于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促进东亚文化圈的形成;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等方面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