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一、选择题
1.20世纪70年代以前,拉美各国外交政策的意识形态一直很浓。70年代,拉美大多数国家承认国际关系中的多种意识形态,主张不同社会政治制度国家和平共处,开展“多元外交”。这一变化( )
A.顺应了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
B.推动了亚非拉国家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
C.表明了“一超多强”局面的出现
D.旨在应对欧盟国际地位提高带来的挑战
2.进入20世纪下半叶,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世界各地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极大地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全球化。但是,我们必须同时看到,世界文化的全球化是在各种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状态下进行的,这使得各民族国家和地区文化的特殊性与独立性也得到了空前的关注。如果说世界文化的全球化源于自身质的规定性的话,那么民族或地区文化也有自己内在的运行逻辑。这一材料旨在说明( )
A.世界文化的全球化是一种不可改变的发展趋势
B.各民族和地区的文化应按照固有轨迹各自演进
C.世界各民族需要积极吸纳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
D.尊重文化多样性是世界文化全球化的应有之意
3.如图漫画所反映的是( )
A.从欧共体到欧洲联盟
B.从关贸总协定走向WTO
C.从两极格局走向多极化
D.中国从“复关”到“入世”
4.京津唐高速公路是第一条经国务院批准并部分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的跨省、市高速公路,1987年12月动工。这条高速公路的修建能够得到世界银行贷款,主要是因为改革开放后我国( )
A.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B.将天津设为沿海开放城市
C.恢复世界银行席位
D.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5.二战后,区域一体化的进程令人瞩目。其中发展程度较高的区域一体化组织是( )
A.欧洲联盟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亚太经合组织
6.在科索沃危机期间,欧盟坚持召开朗布伊埃和谈,希望在欧盟的主导下解决问题。1999年科索沃战争后,欧盟决定设立外交和国防总代表一职,充分表现了独立解决欧洲问题的决心。这表明( )
A.欧洲已实现政治一体化
B.欧盟在多极格局中占据主导地位
C.世界多极化格局已形成
D.欧盟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
7.下面是反映美国在欧洲部署反导系统的漫画《颠倒黑白》,图中文字为“相信我(美国),我不是针对你(俄罗斯)”。对该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
A.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援助欧洲
B.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攻势
C.冷战思维仍然影响着国际关系
D.美国力图构建“单极世界”
答案C
8.1958年1月1日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生效,但倡导欧洲统一的人们所希望看到的,远不仅仅是一个共同市场或关税同盟。对他们而言,共同市场只不过是实现“欧罗巴合众国”梦想的序曲。其后,助力他们实现“梦想”的举措包括( )
①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
②欧洲统一货币的正式启用
③《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签订
④《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的签署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有外国学者认为,全球化的过程,并非一直是由经济主导,政治、文化因素有时也扮演主导角色。适应着亚太地区的发展要求,在承认多样化的前提下,APEC以其特有的组成方式问世。这种“组成方式”遵循的原则是( )
①相互尊重、平等互利
②加强合作、平衡收支
③安全先行、相互依存
④协商一致、自主自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美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她的演唱知道了美国。美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 )
A.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
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
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11.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除向非洲国家提供大量经援贷款外,还与非洲国家开展了广泛的经济技术合作。1974~1980年,中国先后与45个非洲国家签订了100多项经济技术合作协定。这表明我国致力于与非洲人民一起( )
A.建立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
B.改善非洲的经济治理机制
C.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均衡发展
D.推动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12.英国学者约翰·凯伊在分析西欧经济时指出,“全球化”一词在1990年取代“民营化”成为经济改革的标语。这一变化表明在西欧( )
A.经济已经逐步走出“滞胀”
B.凯恩斯主义取得主导地位
C.信息技术得到广泛使用
D.各国转而采用贸易保护政策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经济全球化以金融资本的全球扩张为主导,其进程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它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另一方面,它服从资本追求高额剩余价值的目的,使剥削、贫富差距等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弊端在全球蔓延。跨国资本的全球流动造成整个社会的分裂状态,形成长期失业和贫困人口,民众因此而发起反全球化运动。由此看,经济全球化的负面作用,源于资本追逐剩余价值的本性,源于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的分配不公,导致社会两极分化,人民不能公平地分享经济全球化的利益。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资本主义大国经济复苏乏力、陷入长期停滞状况,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等更加严重,促使保护主义更加严重,民众的反抗运动持续深化。同时,资本主义大国的逆全球化突破了经济行为,发展成为政党、国家和政府的行为,实施一系列逆转经济全球化的措施,排斥外来民族。各种反全球化、去全球化、逆全球化充斥西方,成为西方国家政治主流。
——摘编自栾文莲《对当前西方国家反
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的分析评判》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一、选择题
1.20世纪70年代以前,拉美各国外交政策的意识形态一直很浓。70年代,拉美大多数国家承认国际关系中的多种意识形态,主张不同社会政治制度国家和平共处,开展“多元外交”。这一变化( )
A.顺应了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
B.推动了亚非拉国家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
C.表明了“一超多强”局面的出现
D.旨在应对欧盟国际地位提高带来的挑战
【答案】A
2.进入20世纪下半叶,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世界各地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极大地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全球化。但是,我们必须同时看到,世界文化的全球化是在各种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状态下进行的,这使得各民族国家和地区文化的特殊性与独立性也得到了空前的关注。如果说世界文化的全球化源于自身质的规定性的话,那么民族或地区文化也有自己内在的运行逻辑。这一材料旨在说明( )
A.世界文化的全球化是一种不可改变的发展趋势
B.各民族和地区的文化应按照固有轨迹各自演进
C.世界各民族需要积极吸纳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
D.尊重文化多样性是世界文化全球化的应有之意
【答案】D
3.如图漫画所反映的是( )
A.从欧共体到欧洲联盟
B.从关贸总协定走向WTO
C.从两极格局走向多极化
D.中国从“复关”到“入世”
【答案】B
4.京津唐高速公路是第一条经国务院批准并部分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的跨省、市高速公路,1987年12月动工。这条高速公路的修建能够得到世界银行贷款,主要是因为改革开放后我国( )
A.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B.将天津设为沿海开放城市
C.恢复世界银行席位
D.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C
5.二战后,区域一体化的进程令人瞩目。其中发展程度较高的区域一体化组织是( )
A.欧洲联盟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亚太经合组织
【答案】A
6.在科索沃危机期间,欧盟坚持召开朗布伊埃和谈,希望在欧盟的主导下解决问题。1999年科索沃战争后,欧盟决定设立外交和国防总代表一职,充分表现了独立解决欧洲问题的决心。这表明( )
A.欧洲已实现政治一体化
B.欧盟在多极格局中占据主导地位
C.世界多极化格局已形成
D.欧盟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
【答案】D
7.下面是反映美国在欧洲部署反导系统的漫画《颠倒黑白》,图中文字为“相信我(美国),我不是针对你(俄罗斯)”。对该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
A.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援助欧洲
B.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攻势
C.冷战思维仍然影响着国际关系
D.美国力图构建“单极世界”
答案C
8.1958年1月1日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生效,但倡导欧洲统一的人们所希望看到的,远不仅仅是一个共同市场或关税同盟。对他们而言,共同市场只不过是实现“欧罗巴合众国”梦想的序曲。其后,助力他们实现“梦想”的举措包括( )
①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
②欧洲统一货币的正式启用
③《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签订
④《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的签署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9.有外国学者认为,全球化的过程,并非一直是由经济主导,政治、文化因素有时也扮演主导角色。适应着亚太地区的发展要求,在承认多样化的前提下,APEC以其特有的组成方式问世。这种“组成方式”遵循的原则是( )
①相互尊重、平等互利
②加强合作、平衡收支
③安全先行、相互依存
④协商一致、自主自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10.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美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她的演唱知道了美国。美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 )
A.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
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
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答案】D
11.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除向非洲国家提供大量经援贷款外,还与非洲国家开展了广泛的经济技术合作。1974~1980年,中国先后与45个非洲国家签订了100多项经济技术合作协定。这表明我国致力于与非洲人民一起( )
A.建立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
B.改善非洲的经济治理机制
C.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均衡发展
D.推动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答案】D
12.英国学者约翰·凯伊在分析西欧经济时指出,“全球化”一词在1990年取代“民营化”成为经济改革的标语。这一变化表明在西欧( )
A.经济已经逐步走出“滞胀”
B.凯恩斯主义取得主导地位
C.信息技术得到广泛使用
D.各国转而采用贸易保护政策
答案A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经济全球化以金融资本的全球扩张为主导,其进程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它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另一方面,它服从资本追求高额剩余价值的目的,使剥削、贫富差距等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弊端在全球蔓延。跨国资本的全球流动造成整个社会的分裂状态,形成长期失业和贫困人口,民众因此而发起反全球化运动。由此看,经济全球化的负面作用,源于资本追逐剩余价值的本性,源于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的分配不公,导致社会两极分化,人民不能公平地分享经济全球化的利益。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资本主义大国经济复苏乏力、陷入长期停滞状况,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等更加严重,促使保护主义更加严重,民众的反抗运动持续深化。同时,资本主义大国的逆全球化突破了经济行为,发展成为政党、国家和政府的行为,实施一系列逆转经济全球化的措施,排斥外来民族。各种反全球化、去全球化、逆全球化充斥西方,成为西方国家政治主流。
——摘编自栾文莲《对当前西方国家反
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的分析评判》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参考答案示例
观点:西方国家反全球化不断扩展和深化。
评析:20世纪80年代后,全球化加速发展。与此同时,反全球化也在扩展、深化,由经济领域扩展到政治领域,由民众民间行为上升到国家政府的政治行为。然而,反全球化的根源不在全球化本身,而在于国内分配不公,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全球化发展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反全球化是违背历史发展趋势的,终究是阻挡不了全球化的。
结论:在全球化过程中,各国应注意促进社会公平,使各阶层普遍从全球化中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