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一、选择题
1.从1939年秋天开始,苏联媒体上的德国形象从“苏联人民的敌人”“世界和平的破坏者”转变为苏联的“友好经济伙伴”。1941年5—6月间,苏联报刊上保家卫国的宣传重现报端,苏联对德国的宣传态度又开始发生了转变,纳粹德国的“敌人”形象又重新回归。上述转变表明( )
A.英法绥靖政策破产
B.国家利益影响政治宣传
C.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D.意识形态制约外交政策
2.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法为了“把许多人认为肯定要丧失的和平拯救过来”,与德意法西斯妥协,签订了某协定,声称“慕尼黑保证了我们一代人的和平”。该协定出卖了( )
A.波兰 B.捷克斯洛伐克
C.苏联 D.埃塞俄比亚
3.1933年,美国政府颁布《紧急救济拨款法》,实行“劳动福利政策”,国家提供50亿美元的失业救济金,组织失业者进行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基础设施的建设。1934年、美国众议员欧内斯特 伦丁提出“失业保险议案”,要求国库支付救济金给所有18岁以上的被迫失业者。这些举措旨在( )
A.建立完善的福利国家制度
B.缓和经济危机与社会矛盾
C.维护公平合理的社会秩序
D.改善国家的财政收支状况
4.如表是美国19251937年零售市场出售的食物指数表(每人每年消费量)。1934﹣1937年消费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失业人数的剧增
B.提供居民农副产品补贴
C.农产品价格提高
D.市场零售食物供应过剩
5.据统计,美国1934年小麦耕地面积和棉田各减少1千万英亩,玉米播种面积减少近900万亩;1933~1935年,美国共闲置了7640万英亩土地。这一经济现象( )
A.有利于缓和工农之间的矛盾
B.极大打击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C.有利于减轻经济危机的影响
D.弱化了农业生产的市场意识
6.如图为“1937年世界部分国家国民收入及防务开支比重表”,从表格数据中能够得出的直接认识是( )
A.美国已从经济大危机中复苏
B.轴心国集团疯狂的扩军备战
C.苏联基本实现了“工业化”
D.英国受到经济大危机的重创
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苏、英等国召开了一系列国际会议,达成了若干协议,由此形成了雅尔塔体系,这一体系的实质是( )
A.维护战胜国利益,保持世界和平
B.维护反法西斯同盟,共同主宰世界
C.以实力为依据,美苏划分势力范围
D.两个阵营对立,形成争霸局面
8.如图是一幅名为《斯大林与希特勒》的漫画,画面中的英文为“EASTERNFRONTIER”。该漫画主要表明( )
A.苏德战争的残酷性
B.意识形态对战争局势的影响
C.国际关系的复杂性
D.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拉开
9.如表是1936—1939年苏联在西班牙发行的电影和书籍(部分)
形式 名称 内容
电影 《火中马德里》 重点展现法西斯势力对马德里的狂轰滥炸,揭露法西斯的战争暴行
《热烈欢迎》 展现被疏散的西班牙儿童在苏联受到热烈欢迎的场景,展示战时苏联和西班牙共和政府的友好关系
书籍 《苏联的社会主义胜利及其历史意义》 强调苏联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更为关注“人”本身,将“人文关怀”置于思想和行动的中心位置
这反映了,苏联( )
A.强烈谴责绥靖政策
B.在文化领域回应了冷战
C.注重塑造国家形象
D.推动建立反法西斯同盟
10.如图的漫画中希特勒已经占领了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英、法两国却袖手旁观,并且打着他们的如意算盘——“让他进攻苏联”。该漫画意在揭示( )
A.世界大战爆发难以避免
B.苏德同盟关系已破裂
C.意识形态斗争异常激烈
D.绥靖政策的真实目的
11.阅读如表:20世纪20—30年代英国部分社会活动人士的事迹,这可用以说明( )
人物 身份 社会活动事迹
乔治 兰斯伯里 工党领袖,社会主义和平派的代表。 参加了“不要再战”运动的发动及领导。
阿瑟 庞森比 工党成员,人道主义和平派的代表。 发起和平签名运动,反对兵役,拥有大批支持者。
迪克 谢泼德 牧师,基督教和平派的代表。 发表“和平呼吁信”,召开大会,成立“和平誓约会”, 发起了影响广泛的谢泼德和平运动。
A.英国和平主义阵营分裂对立
B.绥靖政策实施的社会背景
C.法西斯主义遭到了全面抵制
D.英国国内的政治危机深化
12.如图为1938年9月1日英国漫画家莱斯利 伊林沃思 吉尔伯特发表的漫画《仍有希望》。漫画中,英国首相张伯伦手握橄榄枝,背上插着天使的翅膀,带着“和平希望”在乌云密布的天空中奔波穿梭。该漫画揭示张伯伦的行为( )
A.激化了英国与欧洲其他国家的矛盾
B.导致了德国法西斯的对外侵略扩张
C.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D.推动了欧洲战争策源地的逐步形成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温斯顿·丘吉尔针对日益临近的世界大战说:“我们不可能袖手旁观,眼睁睁地看着法国被德国吃掉。……如果英法联合一致行动,仍然无法抗击德国,那就需要另找一个伙伴——俄国。……为了挽救英格兰,我们不惜同魔王打交道。”
——摘编自[英]肯·福莱特《圣彼得堡来客》
材料二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前,有人问丘吉尔将对苏德战争持什么态度。他说:“如果希特勒入侵地狱,我至少也要在下院发表一篇同情魔王的声明。”
——摘编自[苏]特鲁汉诺夫斯基《丘吉尔的一生》
(1)在材料一、二中,丘吉尔为何均称俄国(苏联)为“魔王”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苏德战争爆发后英国是怎样同“魔王”打交道的。
(3)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丘吉尔的外交准则是什么。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一、选择题
1.从1939年秋天开始,苏联媒体上的德国形象从“苏联人民的敌人”“世界和平的破坏者”转变为苏联的“友好经济伙伴”。1941年5—6月间,苏联报刊上保家卫国的宣传重现报端,苏联对德国的宣传态度又开始发生了转变,纳粹德国的“敌人”形象又重新回归。上述转变表明( )
A.英法绥靖政策破产
B.国家利益影响政治宣传
C.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D.意识形态制约外交政策
【答案】B
2.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法为了“把许多人认为肯定要丧失的和平拯救过来”,与德意法西斯妥协,签订了某协定,声称“慕尼黑保证了我们一代人的和平”。该协定出卖了( )
A.波兰 B.捷克斯洛伐克
C.苏联 D.埃塞俄比亚
【答案】B
3.1933年,美国政府颁布《紧急救济拨款法》,实行“劳动福利政策”,国家提供50亿美元的失业救济金,组织失业者进行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基础设施的建设。1934年、美国众议员欧内斯特 伦丁提出“失业保险议案”,要求国库支付救济金给所有18岁以上的被迫失业者。这些举措旨在( )
A.建立完善的福利国家制度
B.缓和经济危机与社会矛盾
C.维护公平合理的社会秩序
D.改善国家的财政收支状况
【答案】B
4.如表是美国19251937年零售市场出售的食物指数表(每人每年消费量)。1934﹣1937年消费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失业人数的剧增
B.提供居民农副产品补贴
C.农产品价格提高
D.市场零售食物供应过剩
【答案】C
5.据统计,美国1934年小麦耕地面积和棉田各减少1千万英亩,玉米播种面积减少近900万亩;1933~1935年,美国共闲置了7640万英亩土地。这一经济现象( )
A.有利于缓和工农之间的矛盾
B.极大打击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C.有利于减轻经济危机的影响
D.弱化了农业生产的市场意识
【答案】C
6.如图为“1937年世界部分国家国民收入及防务开支比重表”,从表格数据中能够得出的直接认识是( )
A.美国已从经济大危机中复苏
B.轴心国集团疯狂的扩军备战
C.苏联基本实现了“工业化”
D.英国受到经济大危机的重创
【答案】B
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苏、英等国召开了一系列国际会议,达成了若干协议,由此形成了雅尔塔体系,这一体系的实质是( )
A.维护战胜国利益,保持世界和平
B.维护反法西斯同盟,共同主宰世界
C.以实力为依据,美苏划分势力范围
D.两个阵营对立,形成争霸局面
答案C
8.如图是一幅名为《斯大林与希特勒》的漫画,画面中的英文为“EASTERNFRONTIER”。该漫画主要表明( )
A.苏德战争的残酷性
B.意识形态对战争局势的影响
C.国际关系的复杂性
D.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拉开
【答案】C
9.如表是1936—1939年苏联在西班牙发行的电影和书籍(部分)
形式 名称 内容
电影 《火中马德里》 重点展现法西斯势力对马德里的狂轰滥炸,揭露法西斯的战争暴行
《热烈欢迎》 展现被疏散的西班牙儿童在苏联受到热烈欢迎的场景,展示战时苏联和西班牙共和政府的友好关系
书籍 《苏联的社会主义胜利及其历史意义》 强调苏联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更为关注“人”本身,将“人文关怀”置于思想和行动的中心位置
这反映了,苏联( )
A.强烈谴责绥靖政策
B.在文化领域回应了冷战
C.注重塑造国家形象
D.推动建立反法西斯同盟
【答案】C
10.如图的漫画中希特勒已经占领了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英、法两国却袖手旁观,并且打着他们的如意算盘——“让他进攻苏联”。该漫画意在揭示( )
A.世界大战爆发难以避免
B.苏德同盟关系已破裂
C.意识形态斗争异常激烈
D.绥靖政策的真实目的
【答案】D
11.阅读如表:20世纪20—30年代英国部分社会活动人士的事迹,这可用以说明( )
人物 身份 社会活动事迹
乔治 兰斯伯里 工党领袖,社会主义和平派的代表。 参加了“不要再战”运动的发动及领导。
阿瑟 庞森比 工党成员,人道主义和平派的代表。 发起和平签名运动,反对兵役,拥有大批支持者。
迪克 谢泼德 牧师,基督教和平派的代表。 发表“和平呼吁信”,召开大会,成立“和平誓约会”, 发起了影响广泛的谢泼德和平运动。
A.英国和平主义阵营分裂对立
B.绥靖政策实施的社会背景
C.法西斯主义遭到了全面抵制
D.英国国内的政治危机深化
【答案】B
12.如图为1938年9月1日英国漫画家莱斯利 伊林沃思 吉尔伯特发表的漫画《仍有希望》。漫画中,英国首相张伯伦手握橄榄枝,背上插着天使的翅膀,带着“和平希望”在乌云密布的天空中奔波穿梭。该漫画揭示张伯伦的行为( )
A.激化了英国与欧洲其他国家的矛盾
B.导致了德国法西斯的对外侵略扩张
C.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D.推动了欧洲战争策源地的逐步形成
【答案】C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温斯顿·丘吉尔针对日益临近的世界大战说:“我们不可能袖手旁观,眼睁睁地看着法国被德国吃掉。……如果英法联合一致行动,仍然无法抗击德国,那就需要另找一个伙伴——俄国。……为了挽救英格兰,我们不惜同魔王打交道。”
——摘编自[英]肯·福莱特《圣彼得堡来客》
材料二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前,有人问丘吉尔将对苏德战争持什么态度。他说:“如果希特勒入侵地狱,我至少也要在下院发表一篇同情魔王的声明。”
——摘编自[苏]特鲁汉诺夫斯基《丘吉尔的一生》
(1)在材料一、二中,丘吉尔为何均称俄国(苏联)为“魔王”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苏德战争爆发后英国是怎样同“魔王”打交道的。
(3)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丘吉尔的外交准则是什么。
参考答案(1)材料一中称俄国为“魔王”,是因为俄国对亚洲等国家和地区的侵略扩张,是英国的重要对手;材料三中称苏联为“魔王”是由于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和英国社会制度不同。
(2)给苏联提供一些援助;和苏联等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组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召开雅尔塔等会议,协调反法西斯行动;军事上与苏联配合打败法西斯。
(3)外交政策的调整始终以英国的国家利益为转移。
解析第(1)问,联系所学可知,材料一中丘吉尔称俄国为“魔王”是由于俄国的侵略扩张,俄国是英国的重要对手;材料二中称苏联为“魔王”是由于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两国社会制度不同。第(2)问,苏德战争爆发后英国同“魔王”打交道的表现,应当联系所学,从给苏联提供援助、组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军事上与苏联配合打败法西斯等方面来回答。第(3)问,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丘吉尔的外交准则是政策的调整始终以英国的国家利益为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