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一、选择题
1.如表为2013﹣2016年中国中等职业教育、普通高中招生人数(单位:万人)统计表。据此可知,我国( )
年份 2013 2014 2015 2016
中等职业教育 675 620 601 593
普通高中 823 797 797 803
A.实行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
B.推行“科教兴国”战略
C.对高校建设力度加大
D.教育改革放缓和迟滞中等教育发展
2.如图为1896﹣1905年中国赴某国家留学生数量变化示意图。该国家是( )
A.美国 B.日本 C.俄国 D.英国
3.晚清初期,留学生通过归国考试获得功名,或进入清朝翰林院等学术机构,或进入各级行政机关。这样,一批名不见经传的留学生迅速崭露头角,被推上了社会大舞台,成为各个领域的知名人士。阅读如下1905﹣1911年留学生获翰林、进士、举人人数统计图。这一现象说明( )
A.留学生成为政府中坚力量
B.清朝统治危机得到缓解
C.彻底改变了政府官员结构
D.政府对新型人才的需求
4.如表为1977年到1982年我国高考报考人数和录取人数表。由此可见( )
年份 报考人数(万) 高校录取人数(万) 录取比例 年份 报考人数(万) 高校录取人数(万) 录取比例
1977年 570 27.3 4.80% 1980年 333 28 8.41%
1978年 610 40.2 6.60% 1981年 259 28 10.81%
1979年 468.5 28.4 6.06% 1982年 187 32 17.11%
A.“科教兴国”战略初见成效
B.高等教育逐渐与改革开放相适应
C.高等院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D.思想解放推动高等教育良性发展
5.“百家争鸣”的局面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初期再次提倡“百家争鸣”,旨在( )
A.促进政治民主化
B.调动了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C.促进文学艺术的繁荣
D.促进科学文化事业的繁荣
6.针对“文艺家职责”问题的讨论,1982年《文艺报》发表社论《为开创社会主义文艺的新局面而奋斗》.此文发表的意图在于( )
A.批评“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文艺专制
B.确定我国文艺的社会主义方向
C.激发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
D.促进社会形成市场经济的共识
7.对如表解读正确的是( )
1949﹣2008年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单位:所)
时间 类别 1949 1957 1965 1978 1985 1990 2000 2008
普通中学 41 249 346 2699 1607 1620 2736 2693
职业中学 116 123 183 294
普通高等学校 3 11 16 40 62 61 221 608
A.1949﹣1956年,我国教育事业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B.改革开放后,教育界拨乱反正,恢复高考,高等教育迅猛发展
C.20世纪90年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动教育事业发展
D.21世纪以来,由于普通高等学校的扩招,职业中学日益萎缩
8.1933年美国图书馆协会估计,自1929年以来借书人数新增了大约200到300万,而总的图书流通增长了将近50%.据此推断,图书管理员可能听到借阅者说的是( )
A.“幸好有图书馆,我中午可以打个瞌睡、晚点回公司”
B.“幸好有图书馆,我和全家不至于冻死在街头”
C.“要不是因为有图书馆,我没准每天守在壁炉边收听广播。”
D.“要不是因为有图书馆,我没准早就疯掉了,或者自杀了。”
9.现珍藏于西藏博物馆的明代“孔夫子讲学”唐卡是国家一级文物,它中央绣有孔子披袈裟讲学的形象,四周则是藏传佛教和儒学人物的绣像,画面生动有趣,人物形态逼真传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该唐卡反映的历史信息不包括( )
A.儒学在明朝时期传入西藏
B.儒学文化影响深远
C.汉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D.中华文化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
10.大英图书馆是世界上藏书最多的图书馆之一,而其最引以为豪的是它收藏了全世界最古老的书(有明确刊印日期),该书印刷于公元868年的中国,而有关该书的来历,大英图书馆的网站上只是淡淡地写着“没有为这些珍宝支付多少钱”。材料不能表明( )
A.国人的愚昧无知
B.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影响深远
C.该书应属于唐朝的雕版印刷品
D.近代西方列强殖民侵略导致中国珍贵文物流失
11.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三个面向”的实质是( )
A.通过教育的发展提高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
B.教育的发展要适合本国国情
C.教育的发展需要加强国际交流
D.教育的发展需要超前性
12.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一些有识之士通过考察和比较,发现“方今欧、美、日本各邦,图书馆之增设,与文明之进步相追逐”,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在兴学会、办报刊的同时,积极创设“强学书藏”并向社会民众免费开放。这体现出“书藏”的重要作用是( )
A.保存文化遗产 B.传递科学情报
C.开展社会教育 D.开发智力资源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一阁是明朝范钦所建的私人藏书楼。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造纸业、印刷业改进,兴办学校、推行科举,使得读书、藏书成为一种风尚。范钦自27岁考中进士后,开始在全国各地做官,宦迹遍布大半个中国,为搜集藏书提供了充裕的时间、空间和财力基础。范钦为了保护自己苦心搜集的藏书,立下分家不分书的严训,不论官衔、不论出身、不论品第,所有人都必须遵守书籍保管的规章制度。康熙十二年(1673年),经范氏家族同意,思想家黄宗羲、大学者阮元等登上楼阁,阅尽所藏之书,极大地丰富了各自的著述。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清政府设四库全书馆,向全国各地采访遗书,开始《四库全书》编纂的浩大工程。范氏族人积极响应,献出了家藏中的珍本,共计638种。自1978年以来,天一阁的藏书才真正为广大科研学者所利用,各地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许多研究人员和文史工作者纷纷进入这个知识宝库。
——摘编自王敏《天一阁藏书研究》
材料二 公共图书馆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在英国逐步兴起,地方当局征税建馆,免费为公众服务。公共图书馆集中在工业城镇,而且以工人为重点服务对象。1753年创建的大英图书馆也发展成国际学术中心,马克思、列宁、孙中山就曾在这里阅览群书,旁征博引,为自己的思想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摘编自周楠《欧洲图书馆史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天一阁建立并发展的条件。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图书馆在社会文化传承和发展中的作用。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一、选择题
1.如表为2013﹣2016年中国中等职业教育、普通高中招生人数(单位:万人)统计表。据此可知,我国( )
年份 2013 2014 2015 2016
中等职业教育 675 620 601 593
普通高中 823 797 797 803
A.实行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
B.推行“科教兴国”战略
C.对高校建设力度加大
D.教育改革放缓和迟滞中等教育发展
【答案】A
2.如图为1896﹣1905年中国赴某国家留学生数量变化示意图。该国家是( )
A.美国 B.日本 C.俄国 D.英国
【答案】B
3.晚清初期,留学生通过归国考试获得功名,或进入清朝翰林院等学术机构,或进入各级行政机关。这样,一批名不见经传的留学生迅速崭露头角,被推上了社会大舞台,成为各个领域的知名人士。阅读如下1905﹣1911年留学生获翰林、进士、举人人数统计图。这一现象说明( )
A.留学生成为政府中坚力量
B.清朝统治危机得到缓解
C.彻底改变了政府官员结构
D.政府对新型人才的需求
【答案】D
4.如表为1977年到1982年我国高考报考人数和录取人数表。由此可见( )
年份 报考人数(万) 高校录取人数(万) 录取比例 年份 报考人数(万) 高校录取人数(万) 录取比例
1977年 570 27.3 4.80% 1980年 333 28 8.41%
1978年 610 40.2 6.60% 1981年 259 28 10.81%
1979年 468.5 28.4 6.06% 1982年 187 32 17.11%
A.“科教兴国”战略初见成效
B.高等教育逐渐与改革开放相适应
C.高等院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D.思想解放推动高等教育良性发展
【答案】B
5.“百家争鸣”的局面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初期再次提倡“百家争鸣”,旨在( )
A.促进政治民主化
B.调动了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C.促进文学艺术的繁荣
D.促进科学文化事业的繁荣
【答案】D
6.针对“文艺家职责”问题的讨论,1982年《文艺报》发表社论《为开创社会主义文艺的新局面而奋斗》.此文发表的意图在于( )
A.批评“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文艺专制
B.确定我国文艺的社会主义方向
C.激发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
D.促进社会形成市场经济的共识
【答案】C
7.对如表解读正确的是( )
1949﹣2008年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单位:所)
时间 类别 1949 1957 1965 1978 1985 1990 2000 2008
普通中学 41 249 346 2699 1607 1620 2736 2693
职业中学 116 123 183 294
普通高等学校 3 11 16 40 62 61 221 608
A.1949﹣1956年,我国教育事业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B.改革开放后,教育界拨乱反正,恢复高考,高等教育迅猛发展
C.20世纪90年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动教育事业发展
D.21世纪以来,由于普通高等学校的扩招,职业中学日益萎缩
【答案】C
8.1933年美国图书馆协会估计,自1929年以来借书人数新增了大约200到300万,而总的图书流通增长了将近50%.据此推断,图书管理员可能听到借阅者说的是( )
A.“幸好有图书馆,我中午可以打个瞌睡、晚点回公司”
B.“幸好有图书馆,我和全家不至于冻死在街头”
C.“要不是因为有图书馆,我没准每天守在壁炉边收听广播。”
D.“要不是因为有图书馆,我没准早就疯掉了,或者自杀了。”
【答案】D
9.现珍藏于西藏博物馆的明代“孔夫子讲学”唐卡是国家一级文物,它中央绣有孔子披袈裟讲学的形象,四周则是藏传佛教和儒学人物的绣像,画面生动有趣,人物形态逼真传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该唐卡反映的历史信息不包括( )
A.儒学在明朝时期传入西藏
B.儒学文化影响深远
C.汉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D.中华文化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
【答案】D
10.大英图书馆是世界上藏书最多的图书馆之一,而其最引以为豪的是它收藏了全世界最古老的书(有明确刊印日期),该书印刷于公元868年的中国,而有关该书的来历,大英图书馆的网站上只是淡淡地写着“没有为这些珍宝支付多少钱”。材料不能表明( )
A.国人的愚昧无知
B.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影响深远
C.该书应属于唐朝的雕版印刷品
D.近代西方列强殖民侵略导致中国珍贵文物流失
【答案】A
11.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三个面向”的实质是( )
A.通过教育的发展提高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
B.教育的发展要适合本国国情
C.教育的发展需要加强国际交流
D.教育的发展需要超前性
【答案】A
12.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一些有识之士通过考察和比较,发现“方今欧、美、日本各邦,图书馆之增设,与文明之进步相追逐”,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在兴学会、办报刊的同时,积极创设“强学书藏”并向社会民众免费开放。这体现出“书藏”的重要作用是( )
A.保存文化遗产 B.传递科学情报
C.开展社会教育 D.开发智力资源
【答案】C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一阁是明朝范钦所建的私人藏书楼。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造纸业、印刷业改进,兴办学校、推行科举,使得读书、藏书成为一种风尚。范钦自27岁考中进士后,开始在全国各地做官,宦迹遍布大半个中国,为搜集藏书提供了充裕的时间、空间和财力基础。范钦为了保护自己苦心搜集的藏书,立下分家不分书的严训,不论官衔、不论出身、不论品第,所有人都必须遵守书籍保管的规章制度。康熙十二年(1673年),经范氏家族同意,思想家黄宗羲、大学者阮元等登上楼阁,阅尽所藏之书,极大地丰富了各自的著述。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清政府设四库全书馆,向全国各地采访遗书,开始《四库全书》编纂的浩大工程。范氏族人积极响应,献出了家藏中的珍本,共计638种。自1978年以来,天一阁的藏书才真正为广大科研学者所利用,各地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许多研究人员和文史工作者纷纷进入这个知识宝库。
——摘编自王敏《天一阁藏书研究》
材料二 公共图书馆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在英国逐步兴起,地方当局征税建馆,免费为公众服务。公共图书馆集中在工业城镇,而且以工人为重点服务对象。1753年创建的大英图书馆也发展成国际学术中心,马克思、列宁、孙中山就曾在这里阅览群书,旁征博引,为自己的思想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摘编自周楠《欧洲图书馆史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天一阁建立并发展的条件。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图书馆在社会文化传承和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1)条件:明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造纸业、印刷业的发展;学校的兴办;科举制的推行;读书、藏书成为社会风尚;范钦的个人经历和贡献;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有效的保护、保管措施。
(2)作用:保护、传承、传播古籍和传统文化遗产;为先进思想的产生奠定基础;促进学术研究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