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一、选择题
1.如图是发现于20世纪50年代的郑州商城遗址的平面图,以下相关判断有误的是( )
A.它已具备了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多种功能
B.以宫殿为城市中心,功能布局明显,体现传统观念
C.早在商朝时期城市已初具规模,城市中心已有宫殿区和宗庙
D.它分为上下城两个部分,下城分布着市场、行政机构和居民点
2.阅读古代雅典城市平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城市里的道路系统和供水排水系统成为后来西方城市建设的标准
②城市由卫城和下城两部分组成,市场、行政机构和居民点主要布局在下城
③卫城位于城内山丘的顶上,建有神庙,四周砌有土墙,只有一个上下孔道,利于防卫
④城市布局中反映出行政、防御、宗教和商业功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村落,从一般意义而言,是作为人们赖以生存的地理性空间,为人们提供物质资料生产的场所,满足人们生存的经济基础。原始村落( )
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其形成受政治因素影响
C.食物采集时期出现
D.其分布由地理环境决定
4.城市规划虽是个新近的名词,但古代中国已有城市规划的理念,如管子认为“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据材料可知管子的城市规划理念是( )
A.突出城市的政治功能 B.强调城市的防御能力
C.城市建设应因地制宜 D.城市发展应遵循礼制
5.西欧城市是在10﹣11世纪重新复苏和产生的,西欧城市产生的经济条件是( )
A.资本主义萌芽的稀疏出现了
B.获得自由的农奴武装暴动
C.从过去历史现成地继承下来
D.手工业从庄园经济中分离
6.“镇”最初是县城之外军事要塞的专称。宋代以后,一些镇的工商业逐渐发展起来,朝廷在那里“设官以镇防”的同时,还兼管“火禁,或兼酒税事”。到明代中叶,市与镇的分野消失,市镇成为县城以下乡村地区工商业集镇的统称。由此可知,宋代以后镇的发展( )
A.表明中央放松了对地方的军事控制
B.巩固了传统的乡村社会秩序
C.体现了政府对商业活动监管的松弛
D.便利了农村居民的物品交换
2022年3月21日14时38分,一架东航波音客机在广西藤县埌南镇莫埌村附近山林坠毁。机上人员共载有132人,这是我国近20年来的首次重大空难。当地武警与消防官兵已启动紧急救援行动。据此完成7﹣﹣9题。
7.如图为南宋都城临安街道平面图。图中贯穿全城的御街与河道并行,成为城市的中轴线;全城被斜向道路分成了大小不一的“坊”;国子监、太学、武学等文化区则靠近西湖东北角。这说明宋代都城布局的特点是( )
A.市坊制度严格 B.以商业活动为中心
C.强化礼乐秩序 D.注重适应自然格局
8.民居的建造不仅体现了居住地的自然环境,而且反映了当地的社会经济水平和文化习俗。下列关于中西方民居的概述,正确的是( )
①兴隆洼遗址是巢居形式的代表
②中国古代民居的设计突显等级礼制观念
③带有列柱围廊的中庭是古希腊民居的核心
④古罗马的复合式公寓有利于缓解住房紧缺
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南宋都城临安,贯穿全城的御街与河道并行,成为城市的中轴线;全城被斜向道路分成了大小不一的“坊”;国子监、太学、武学等文化区则靠近西湖东北角。宋代都城布局的特点是( )
A.市坊制度严格 B.注重适应自然格局
C.强化礼乐秩序 D.以商业活动为中心
10.民居的建造不仅体现了居住地的自然环境,而且反映了当地的社会经济水平与文化习俗。下列各项中属于古罗马民居的是( )
A.
B.
C.
D.
11.20世纪,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提出“轴心时代”理论,他认为在公元前8﹣前3世纪的时期里,中国、印度和希腊都产生了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在政治、人际关系等方面提出了重要的见解。这一历史现象的出现( )
A.说明了古代文明遵循完全相同的发展轨迹
B.源自于各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共同进步
C.反映了欧亚大陆自然状况具有极强相似性
D.印证了思想学说的水平决定社会发展程度
12.明清时期,中国的集镇进一步发展并出现专业分工,因丝织业发展而著称的集镇坐落于今天的位置是在如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二、综合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材料二 “开窗见河,出门过桥”的江南水乡双林镇,元明以来,史载“吴丝衣天下,聚于双林。吴、越、闽、番,至于海岛,皆来市焉。五月载银而至,委积如瓦砾”,“吾镇之乡村无不栽桑”,“近镇数村,以织绢为业,男子或从事绞线,常出市买丝卖绢”。外来商人形成规模,出现了泾县会馆、宁绍会馆等。
——摘编自赵世瑜、孙冰
《市镇权力关系与江南
社会变迁——以近世浙江双林镇为例》
材料三 大范围的人口增长和农业技术的进步使得中古时期城镇发展达到高峰。食品等日常用品的交易范围扩大,交易量上升。与此相当,长途贸易特意从中东和远东地区进口丝绸和香料,从尼德兰南部和意大利北部进口纺织品和高质量手工产品,以满足不断扩大的地主和精英阶层对奢侈品的需求。
——摘编自[英]彼得·克拉克
《欧洲城镇史:400—2000年》
(1)材料一是两处美洲印第安人居所遗址图片,判断其分别属于哪个地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双林镇的经济发展特点。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古时期欧洲城镇发展的 原因。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一、选择题
1.如图是发现于20世纪50年代的郑州商城遗址的平面图,以下相关判断有误的是( )
A.它已具备了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多种功能
B.以宫殿为城市中心,功能布局明显,体现传统观念
C.早在商朝时期城市已初具规模,城市中心已有宫殿区和宗庙
D.它分为上下城两个部分,下城分布着市场、行政机构和居民点
【答案】D
2.阅读古代雅典城市平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城市里的道路系统和供水排水系统成为后来西方城市建设的标准
②城市由卫城和下城两部分组成,市场、行政机构和居民点主要布局在下城
③卫城位于城内山丘的顶上,建有神庙,四周砌有土墙,只有一个上下孔道,利于防卫
④城市布局中反映出行政、防御、宗教和商业功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B
3.村落,从一般意义而言,是作为人们赖以生存的地理性空间,为人们提供物质资料生产的场所,满足人们生存的经济基础。原始村落( )
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其形成受政治因素影响
C.食物采集时期出现
D.其分布由地理环境决定
【答案】A
4.城市规划虽是个新近的名词,但古代中国已有城市规划的理念,如管子认为“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据材料可知管子的城市规划理念是( )
A.突出城市的政治功能 B.强调城市的防御能力
C.城市建设应因地制宜 D.城市发展应遵循礼制
【答案】C
5.西欧城市是在10﹣11世纪重新复苏和产生的,西欧城市产生的经济条件是( )
A.资本主义萌芽的稀疏出现了
B.获得自由的农奴武装暴动
C.从过去历史现成地继承下来
D.手工业从庄园经济中分离
【答案】D
6.“镇”最初是县城之外军事要塞的专称。宋代以后,一些镇的工商业逐渐发展起来,朝廷在那里“设官以镇防”的同时,还兼管“火禁,或兼酒税事”。到明代中叶,市与镇的分野消失,市镇成为县城以下乡村地区工商业集镇的统称。由此可知,宋代以后镇的发展( )
A.表明中央放松了对地方的军事控制
B.巩固了传统的乡村社会秩序
C.体现了政府对商业活动监管的松弛
D.便利了农村居民的物品交换
【答案】D
2022年3月21日14时38分,一架东航波音客机在广西藤县埌南镇莫埌村附近山林坠毁。机上人员共载有132人,这是我国近20年来的首次重大空难。当地武警与消防官兵已启动紧急救援行动。据此完成7﹣﹣9题。
7.如图为南宋都城临安街道平面图。图中贯穿全城的御街与河道并行,成为城市的中轴线;全城被斜向道路分成了大小不一的“坊”;国子监、太学、武学等文化区则靠近西湖东北角。这说明宋代都城布局的特点是( )
A.市坊制度严格 B.以商业活动为中心
C.强化礼乐秩序 D.注重适应自然格局
【答案】B
8.民居的建造不仅体现了居住地的自然环境,而且反映了当地的社会经济水平和文化习俗。下列关于中西方民居的概述,正确的是( )
①兴隆洼遗址是巢居形式的代表
②中国古代民居的设计突显等级礼制观念
③带有列柱围廊的中庭是古希腊民居的核心
④古罗马的复合式公寓有利于缓解住房紧缺
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C
9.南宋都城临安,贯穿全城的御街与河道并行,成为城市的中轴线;全城被斜向道路分成了大小不一的“坊”;国子监、太学、武学等文化区则靠近西湖东北角。宋代都城布局的特点是( )
A.市坊制度严格 B.注重适应自然格局
C.强化礼乐秩序 D.以商业活动为中心
【答案】B
10.民居的建造不仅体现了居住地的自然环境,而且反映了当地的社会经济水平与文化习俗。下列各项中属于古罗马民居的是( )
A.
B.
C.
D.
【答案】B
11.20世纪,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提出“轴心时代”理论,他认为在公元前8﹣前3世纪的时期里,中国、印度和希腊都产生了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在政治、人际关系等方面提出了重要的见解。这一历史现象的出现( )
A.说明了古代文明遵循完全相同的发展轨迹
B.源自于各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共同进步
C.反映了欧亚大陆自然状况具有极强相似性
D.印证了思想学说的水平决定社会发展程度
【答案】B
12.明清时期,中国的集镇进一步发展并出现专业分工,因丝织业发展而著称的集镇坐落于今天的位置是在如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B
二、综合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材料二 “开窗见河,出门过桥”的江南水乡双林镇,元明以来,史载“吴丝衣天下,聚于双林。吴、越、闽、番,至于海岛,皆来市焉。五月载银而至,委积如瓦砾”,“吾镇之乡村无不栽桑”,“近镇数村,以织绢为业,男子或从事绞线,常出市买丝卖绢”。外来商人形成规模,出现了泾县会馆、宁绍会馆等。
——摘编自赵世瑜、孙冰
《市镇权力关系与江南
社会变迁——以近世浙江双林镇为例》
材料三 大范围的人口增长和农业技术的进步使得中古时期城镇发展达到高峰。食品等日常用品的交易范围扩大,交易量上升。与此相当,长途贸易特意从中东和远东地区进口丝绸和香料,从尼德兰南部和意大利北部进口纺织品和高质量手工产品,以满足不断扩大的地主和精英阶层对奢侈品的需求。
——摘编自[英]彼得·克拉克
《欧洲城镇史:400—2000年》
(1)材料一是两处美洲印第安人居所遗址图片,判断其分别属于哪个地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双林镇的经济发展特点。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古时期欧洲城镇发展的 原因。
答案:(1)图一是北美大平原地区印第安人的帐篷,图二是亚马孙雨林印第安人的公共居所。
(2)手工业商品化程度高;商业发达,商帮、会馆的推动作用大。
(3)人口增长和农业技术进步;国内市场和国际贸易(国际市场)的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