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一、选择题
1.“在世界许多地方,普遍的商业化和通过外来影响对国家或地区文化的重塑,刺激人们寻找回归,寻求他们本身的传统和价值。”此论述强调( )
A.全球化重塑地区文化 B.全球化导致文化趋同
C.应反对全球化的侵蚀 D.应重视传统文化价值
2.西方学者弗里德曼认为,全球化包括不可阻挡的市场一体化,民族国家发展和科技进步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同时全球化也会使某些国家遭到不公正对待并远远落在后面,从而在这些国家出现强烈的反作用。由此可知,该学者( )
A.指出了全球化带来的利弊
B.批评现存的反全球化思潮
C.强调了全球化的消极作用
D.提出了应对全球化的策略
3.阅读如图有关经济全球化的示意图,其中“?”处应该填上( )
A.马歇尔计划 B.布雷顿森林体系
C.欧元启用 D.“新经济”政策
4.如表为《经济全球化大事年表(部分)》。下列项中,对该表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
大事年表
1947年 关贸总协定建立
1989年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建立
1991年 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1992年 中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
1994年 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
1995年 世贸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
1999年 欧元正式问世
2001年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A.经济区域集团化组织形式多样
B.世贸组织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必然归宿
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事件
D.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和途径
5.全球化时代对全球治理提出更高的要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任重道远。下列项中不属于全球治理的问题是( )
A.环境污染 B.民族文化 C.能源危机 D.粮食短缺
6.当前,人们提到或使用“全球化”一词时,往往没有将“全方位的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进行明确区分,而是将特定和有限度的“经济全球化”省略为“全球化”。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目前( )
A.人们对全球化的理解逻辑混乱
B.全球化主要表现为经济全球化
C.全球化的政治意图被刻意淡化
D.全球化的经济意义被刻意彰显
7.20世纪50—70年代,大多数移民从事体力劳动或公共服务行业的脏活累活,从80年代开始,随着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发达国家的产业升级,全球劳动力流动呈现“精英迁移”的趋向,接受高等教育的留学生广受欢迎。这一变化反映出 ( )
A.低层次劳动力输出已经完全消失
B.劳动力输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C.劳动力输入影响了产业发展升级
D.精英人士在跨国公司中日渐重要
8.对比两幅图片,可以看出近三十年来( )
①市场经济体制影响加深
②东西方文化融为一体
③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增强
④国际性交流范围扩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下表是1980年、1996年世界不同类型国家进出口依存度表。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
时间 高收入国家 中等收入国家 中低收入国家 低收入国家
1980年 38% 43% 42% 30%
1996年 40% 52% 52% 42%
A.经济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B.经济全球化趋势减弱
C.国际贸易总体发展较快
D.国家间贫富差距加大
10.有学者认为,迄今为止的经济全球化仅仅是资本运动的全球化,而非经济福音的全球化。西方资本的大规模跨国运动将世界的生产和交换活动融为一体,但是从世界性的生产和交换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却没有在全球合理分配。这一观点旨在强调经济全球化( )
A.不利于全球经济发展
B.在发展过程中利益失衡
C.全球化是资本的全球化
D.发达国家主导了全球化
11.1851年欧洲国家召开第一次国际卫生大会,1907年国际公共卫生办公室建立,尔后,国际联盟卫生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相继成为疫病防治领域技术咨询者和跨国行动计划的倡导者、领导者、协调者和实施者。在此过程中,国际卫生防疫体系( )
A.经历了从区域到全球的转变
B.阻止了流行病在全球传播
C.顺应了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
D.始终是以欧洲国家为主体
12.2000年12月4日,联合国大会决定,从2001年起,每年的6月20日为“世界难民日”,其目的是( )
A.引起国际社会对难民问题的重视
B.呼吁世界各国共同消除难民
C.专门协调各会员国处理难民问题
D.改变难民逐年增加的趋势
二、综合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欧洲人外迁大部分是自愿的,移民的动力来自对政治自由、人身安全和更多的社会经济机会的强烈要求。欧洲强国在军事和技术上的优势是其不断扩张的重要原因,也是引起劳动力迁移的因素之一。工业的增长刺激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和移民的发展,欧洲移民开始到达城市地区,后来渐渐移入其他国家。欧洲移民改变了一些地区的人口结构和政治版图,使商品生产在世界各个地区实现,移民家庭将新的语言带到了自己所在地区,改变了传统的世界语言区,也将世界上的许多地区联系起来。
——摘编自(美)曼宁《世界历史上的移民》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列强设立通商口岸后,上海、天津等沿海城市和新兴的工矿城市吸收了大批农村和小城镇人口,形成一股新移民浪潮。随着近代工商业的发展,迁入城镇的城市化移民发挥了与传统移民完全不同的作用。中国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在城市移民中产生,成为中国历史舞台上的新角色。近代列强对廉价劳动力的需求以及东南沿海的人口压力,使东南沿海地区劳工出国成为海外移民的主要形式,这一迁移的过程持续较久、分布广泛。迁入东南亚、美洲等地的华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劳动,也充当矿工。中国移民对迁入国经济、文化、政治和社会诸方面的贡献和影响,已举世公认。
——摘编自葛剑雄等《简明中国移民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19世纪中期欧洲移民和中国移民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洲移民和中国移民的相似作用。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一、选择题
1.“在世界许多地方,普遍的商业化和通过外来影响对国家或地区文化的重塑,刺激人们寻找回归,寻求他们本身的传统和价值。”此论述强调( )
A.全球化重塑地区文化 B.全球化导致文化趋同
C.应反对全球化的侵蚀 D.应重视传统文化价值
【答案】D
2.西方学者弗里德曼认为,全球化包括不可阻挡的市场一体化,民族国家发展和科技进步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同时全球化也会使某些国家遭到不公正对待并远远落在后面,从而在这些国家出现强烈的反作用。由此可知,该学者( )
A.指出了全球化带来的利弊
B.批评现存的反全球化思潮
C.强调了全球化的消极作用
D.提出了应对全球化的策略
【答案】A
3.阅读如图有关经济全球化的示意图,其中“?”处应该填上( )
A.马歇尔计划 B.布雷顿森林体系
C.欧元启用 D.“新经济”政策
【答案】D
4.如表为《经济全球化大事年表(部分)》。下列项中,对该表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
大事年表
1947年 关贸总协定建立
1989年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建立
1991年 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1992年 中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
1994年 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
1995年 世贸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
1999年 欧元正式问世
2001年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A.经济区域集团化组织形式多样
B.世贸组织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必然归宿
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事件
D.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和途径
【答案】B
5.全球化时代对全球治理提出更高的要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任重道远。下列项中不属于全球治理的问题是( )
A.环境污染 B.民族文化 C.能源危机 D.粮食短缺
【答案】B
6.当前,人们提到或使用“全球化”一词时,往往没有将“全方位的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进行明确区分,而是将特定和有限度的“经济全球化”省略为“全球化”。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目前( )
A.人们对全球化的理解逻辑混乱
B.全球化主要表现为经济全球化
C.全球化的政治意图被刻意淡化
D.全球化的经济意义被刻意彰显
【答案】B
7.20世纪50—70年代,大多数移民从事体力劳动或公共服务行业的脏活累活,从80年代开始,随着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发达国家的产业升级,全球劳动力流动呈现“精英迁移”的趋向,接受高等教育的留学生广受欢迎。这一变化反映出 ( )
A.低层次劳动力输出已经完全消失
B.劳动力输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C.劳动力输入影响了产业发展升级
D.精英人士在跨国公司中日渐重要
【答案】B
8.对比两幅图片,可以看出近三十年来( )
①市场经济体制影响加深
②东西方文化融为一体
③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增强
④国际性交流范围扩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9.下表是1980年、1996年世界不同类型国家进出口依存度表。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
时间 高收入国家 中等收入国家 中低收入国家 低收入国家
1980年 38% 43% 42% 30%
1996年 40% 52% 52% 42%
A.经济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B.经济全球化趋势减弱
C.国际贸易总体发展较快
D.国家间贫富差距加大
【答案】C
10.有学者认为,迄今为止的经济全球化仅仅是资本运动的全球化,而非经济福音的全球化。西方资本的大规模跨国运动将世界的生产和交换活动融为一体,但是从世界性的生产和交换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却没有在全球合理分配。这一观点旨在强调经济全球化( )
A.不利于全球经济发展
B.在发展过程中利益失衡
C.全球化是资本的全球化
D.发达国家主导了全球化
【答案】B
11.1851年欧洲国家召开第一次国际卫生大会,1907年国际公共卫生办公室建立,尔后,国际联盟卫生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相继成为疫病防治领域技术咨询者和跨国行动计划的倡导者、领导者、协调者和实施者。在此过程中,国际卫生防疫体系( )
A.经历了从区域到全球的转变
B.阻止了流行病在全球传播
C.顺应了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
D.始终是以欧洲国家为主体
【答案】A
12.2000年12月4日,联合国大会决定,从2001年起,每年的6月20日为“世界难民日”,其目的是( )
A.引起国际社会对难民问题的重视
B.呼吁世界各国共同消除难民
C.专门协调各会员国处理难民问题
D.改变难民逐年增加的趋势
【答案】A
二、综合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欧洲人外迁大部分是自愿的,移民的动力来自对政治自由、人身安全和更多的社会经济机会的强烈要求。欧洲强国在军事和技术上的优势是其不断扩张的重要原因,也是引起劳动力迁移的因素之一。工业的增长刺激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和移民的发展,欧洲移民开始到达城市地区,后来渐渐移入其他国家。欧洲移民改变了一些地区的人口结构和政治版图,使商品生产在世界各个地区实现,移民家庭将新的语言带到了自己所在地区,改变了传统的世界语言区,也将世界上的许多地区联系起来。
——摘编自(美)曼宁《世界历史上的移民》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列强设立通商口岸后,上海、天津等沿海城市和新兴的工矿城市吸收了大批农村和小城镇人口,形成一股新移民浪潮。随着近代工商业的发展,迁入城镇的城市化移民发挥了与传统移民完全不同的作用。中国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在城市移民中产生,成为中国历史舞台上的新角色。近代列强对廉价劳动力的需求以及东南沿海的人口压力,使东南沿海地区劳工出国成为海外移民的主要形式,这一迁移的过程持续较久、分布广泛。迁入东南亚、美洲等地的华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劳动,也充当矿工。中国移民对迁入国经济、文化、政治和社会诸方面的贡献和影响,已举世公认。
——摘编自葛剑雄等《简明中国移民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19世纪中期欧洲移民和中国移民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洲移民和中国移民的相似作用。
解析:第(1)问,欧洲移民的背景通过材料一中“欧洲强国在军事和技术上的优势是其不断扩张的重要原因”“工业的增长刺激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和移民的发展”,再结合世界市场的形成、交通工具的变革等相关因素概括。中国移民的背景通过材料二中“19世纪中期,列强设立通商口岸”“近代列强对廉价劳动力的需求以及东南沿海的人口压力”总结,再结合自然经济解体、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等角度回答。第(2)问,移民的作用可以从经济发展、人口结构变化、文化交流等角度回答。
答案:(1)欧洲:①工业革命的开展;②城市化进程的加快;③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④殖民扩张的推动;⑤交通工具的革新。中国:①列强侵略;②社会动荡;③自然经济逐步解体;④近代工商业发展;⑤东南沿海人口压力较大。
(2)①改进生产方式,促进经济发展;②改变人口结构,扩大生存空间;③促进文化交融,增强各地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