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商路、 贸易与文化交流
一、选择题
1.“邮”是汉代一种通信机构,官府的重要文书可以通过“邮”传递,称为“以邮行”。1930年,新疆出土大量汉代简牍,如图为其中一件的照片。据研究推断,此遗址是汉代设立的居卢訾粮仓。这一发现可以说明,汉朝( )
A.推动陆上丝路贸易的发展
B.开创了通信制度
C.在西域地区推行了郡县制
D.加强了边疆治理
2.汉唐时期,大部分中原王朝建都于长安和洛阳,其威胁多来自北方草原;因而,当时鼓励周边民族商人入中原贸易的主要目的,并非微不足道的关市之征和获取宫廷所需珍宝,而是显示王朝的强大富足,吸引各国臣服。这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时( )
A.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B.中华文化圈的最终形成
C.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D.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性
3.张骞与班超在西域的活动,其历史作用的共同点是( )
①帮助西域各族摆脱了匈奴的束缚和奴役
②促进了西域和内地经济文化的交流
③促进了中国和西亚、欧洲国家的友好往来
④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4.1602年,传教士利玛窦在中国刊印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第一次向中国人展现了世界的整体轮廓,内容涉及地理、天文、人文等信息。但当时一些士大夫将此图斥为“邪说惑众”,并且攻击说:“直欺以其目之所不能见,足之所不能至,无可按听耳,真所谓画工之画鬼魅也!”。据此可知,当时( )
A.中国科技发生根本转型
B.向西方学习是社会共识
C.天朝上国观念根深蒂固
D.中西文化实现全面交流
5.潘趣酒大碗是用来盛放混合性酒类饮料——潘趣酒的碗状器皿。18世纪,英国的“中产阶级消费趣味”初步形成,中国潘趣酒碗作为该时期的特殊消费品,成为当时一种特殊的文化与消费现象。潘趣酒碗在英国的流行反映了( )
A.西欧殖民范围不断扩大
B.明清对外贸易繁荣兴盛
C.启蒙思想得以广泛传播
D.中西文化的交流与杂糅
6.徐光启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合作翻译了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的部分内容,并使用了几何、点、线、面、平行线、直锐钝角等汉语数学概念。这说明( )
A.中国古代科技向近代科技转型
B.西方学习借鉴中国科技成果
C.西方的近代自然科学传入中国
D.开明士大夫重视西学的传播
7.10世纪时阿拉伯人麦哈黑尔东游写的《游记》中说到中国都城名为新达比尔(Sindabil),亨利·玉尔认为“此名似阿拉伯人讹传之印度城名”,实际应指成都,《马可·波罗游记》作新的府(Sindifu)。而最初经印度传播到阿拉伯人手中的丝绸正是成都生产的。这可以用来佐证( )
A.当时西南丝路的存在
B.中阿之间缺乏直接联系
C.中印丝绸贸易规模大
D.中国与南亚贸易的频繁
8.大蒜原产欧洲南部和中亚,汉代王逸《正部》中记载:“张骞使还,始得大蒜、苜蓿”,1990年于敦煌悬泉置遗址采集到大蒜标本三枚,现藏于甘肃简牍博物馆。这说明丝绸之路( )
A.推动区域间物种的传播
B.初步构建起全球化市场
C.有利于中西科技的互鉴
D.促进了西域经济的繁荣
9.1874年,英国探险家在新疆和田意外地收集到两枚汉代新疆地区的“汉佉二体钱”(见慕写图),其钱面上马的形象源自大夏(今阿富汗一带),马图外围有一圈佉卢文(古印度文字),背面图案中间为一符号“兀”(解作汉文篆字“元”)该钱币的发现,可以印证汉代( )
A.儒家文化圈已经形成 B.中央政府统一了货币
C.西域各国使用篆体字 D.陆上丝绸之路的开通
10.《后汉书 西域传》记载:“(大秦)以金银为钱,银钱十当金钱一。与安息、天竺交市于海中,利有十倍。……其王常欲通使于汉,而安息欲以缯彩与之交市,故遮阙不得自达。至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教遣使自日南微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这表明当时( )
A.大秦普遍使用金银与汉朝贸易
B.汉朝与大秦直接互派使节接触
C.桓帝派遣使节从海路到达大秦
D.商业活动促进了东西文化交流
11.从汉朝时期开始,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交流就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以下关于古代“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交流”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隋朝法显从长安出发,曾到达天竺
B.东晋时,日本高僧空海到洛阳求佛法
C.唐朝玄奘西游天竺,在那烂陀寺研佛
D.北宋外贸税收成为财政收入最主要来源
12.吴道子是唐朝著名画家,其名作《送子天王图》讲的是一个佛教故事,下列相关解读你认为最准确的是( )
A.唐朝佛教十分兴盛
B.唐朝市民文化繁荣
C.唐朝中外文化交流加强
D.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代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发展阶段,也是茶叶及茶文化向周边国家和地区传播的重要时期。该时期茶叶传播是一种文化意义上的沟通与交流,而非商品贸易活动。茶文化的传播不仅仅是茶叶这一消费品的外输,更是与茶有关的文化生活方式与审美情趣的输出。无论是寺院僧侣间的交流,官方的赏赐赠与,还是民间的互动,处处都流淌着浓厚的友情。
唐代,中国处于世界文化的中心,有着大量物质和精神财富,占据着文化的制高点,周边的部族和国家都在主动而心悦诚服地汲取唐文化的营养,“在中国历史上,文化之花最为盛开、最为灿烂夺目的唐代文化,犹如高处向低处流淌的水流,流向周围各个国家。”茶文化是唐代文化制度输出的具体形态。
——摘自刘礼堂、宋石磊《唐代茶叶及茶文化域外传播考》
(1)根据材料,概括唐代茶文化对外传播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茶文化对外传播的意义。
古代的商路、 贸易与文化交流
一、选择题
1.“邮”是汉代一种通信机构,官府的重要文书可以通过“邮”传递,称为“以邮行”。1930年,新疆出土大量汉代简牍,如图为其中一件的照片。据研究推断,此遗址是汉代设立的居卢訾粮仓。这一发现可以说明,汉朝( )
A.推动陆上丝路贸易的发展
B.开创了通信制度
C.在西域地区推行了郡县制
D.加强了边疆治理
【答案】D
2.汉唐时期,大部分中原王朝建都于长安和洛阳,其威胁多来自北方草原;因而,当时鼓励周边民族商人入中原贸易的主要目的,并非微不足道的关市之征和获取宫廷所需珍宝,而是显示王朝的强大富足,吸引各国臣服。这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时( )
A.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B.中华文化圈的最终形成
C.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D.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性
【答案】D
3.张骞与班超在西域的活动,其历史作用的共同点是( )
①帮助西域各族摆脱了匈奴的束缚和奴役
②促进了西域和内地经济文化的交流
③促进了中国和西亚、欧洲国家的友好往来
④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答案】B
4.1602年,传教士利玛窦在中国刊印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第一次向中国人展现了世界的整体轮廓,内容涉及地理、天文、人文等信息。但当时一些士大夫将此图斥为“邪说惑众”,并且攻击说:“直欺以其目之所不能见,足之所不能至,无可按听耳,真所谓画工之画鬼魅也!”。据此可知,当时( )
A.中国科技发生根本转型
B.向西方学习是社会共识
C.天朝上国观念根深蒂固
D.中西文化实现全面交流
【答案】C
5.潘趣酒大碗是用来盛放混合性酒类饮料——潘趣酒的碗状器皿。18世纪,英国的“中产阶级消费趣味”初步形成,中国潘趣酒碗作为该时期的特殊消费品,成为当时一种特殊的文化与消费现象。潘趣酒碗在英国的流行反映了( )
A.西欧殖民范围不断扩大
B.明清对外贸易繁荣兴盛
C.启蒙思想得以广泛传播
D.中西文化的交流与杂糅
【答案】D
6.徐光启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合作翻译了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的部分内容,并使用了几何、点、线、面、平行线、直锐钝角等汉语数学概念。这说明( )
A.中国古代科技向近代科技转型
B.西方学习借鉴中国科技成果
C.西方的近代自然科学传入中国
D.开明士大夫重视西学的传播
【答案】C
7.10世纪时阿拉伯人麦哈黑尔东游写的《游记》中说到中国都城名为新达比尔(Sindabil),亨利·玉尔认为“此名似阿拉伯人讹传之印度城名”,实际应指成都,《马可·波罗游记》作新的府(Sindifu)。而最初经印度传播到阿拉伯人手中的丝绸正是成都生产的。这可以用来佐证( )
A.当时西南丝路的存在
B.中阿之间缺乏直接联系
C.中印丝绸贸易规模大
D.中国与南亚贸易的频繁
【答案】A
8.大蒜原产欧洲南部和中亚,汉代王逸《正部》中记载:“张骞使还,始得大蒜、苜蓿”,1990年于敦煌悬泉置遗址采集到大蒜标本三枚,现藏于甘肃简牍博物馆。这说明丝绸之路( )
A.推动区域间物种的传播
B.初步构建起全球化市场
C.有利于中西科技的互鉴
D.促进了西域经济的繁荣
【答案】A
9.1874年,英国探险家在新疆和田意外地收集到两枚汉代新疆地区的“汉佉二体钱”(见慕写图),其钱面上马的形象源自大夏(今阿富汗一带),马图外围有一圈佉卢文(古印度文字),背面图案中间为一符号“兀”(解作汉文篆字“元”)该钱币的发现,可以印证汉代( )
A.儒家文化圈已经形成 B.中央政府统一了货币
C.西域各国使用篆体字 D.陆上丝绸之路的开通
【答案】D
10.《后汉书 西域传》记载:“(大秦)以金银为钱,银钱十当金钱一。与安息、天竺交市于海中,利有十倍。……其王常欲通使于汉,而安息欲以缯彩与之交市,故遮阙不得自达。至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教遣使自日南微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这表明当时( )
A.大秦普遍使用金银与汉朝贸易
B.汉朝与大秦直接互派使节接触
C.桓帝派遣使节从海路到达大秦
D.商业活动促进了东西文化交流
【答案】B
11.从汉朝时期开始,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交流就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以下关于古代“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交流”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隋朝法显从长安出发,曾到达天竺
B.东晋时,日本高僧空海到洛阳求佛法
C.唐朝玄奘西游天竺,在那烂陀寺研佛
D.北宋外贸税收成为财政收入最主要来源
【答案】C
12.吴道子是唐朝著名画家,其名作《送子天王图》讲的是一个佛教故事,下列相关解读你认为最准确的是( )
A.唐朝佛教十分兴盛
B.唐朝市民文化繁荣
C.唐朝中外文化交流加强
D.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答案】C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代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发展阶段,也是茶叶及茶文化向周边国家和地区传播的重要时期。该时期茶叶传播是一种文化意义上的沟通与交流,而非商品贸易活动。茶文化的传播不仅仅是茶叶这一消费品的外输,更是与茶有关的文化生活方式与审美情趣的输出。无论是寺院僧侣间的交流,官方的赏赐赠与,还是民间的互动,处处都流淌着浓厚的友情。
唐代,中国处于世界文化的中心,有着大量物质和精神财富,占据着文化的制高点,周边的部族和国家都在主动而心悦诚服地汲取唐文化的营养,“在中国历史上,文化之花最为盛开、最为灿烂夺目的唐代文化,犹如高处向低处流淌的水流,流向周围各个国家。”茶文化是唐代文化制度输出的具体形态。
——摘自刘礼堂、宋石磊《唐代茶叶及茶文化域外传播考》
(1)根据材料,概括唐代茶文化对外传播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茶文化对外传播的意义。
答案:(1)特点:是中华茶文化对外传播的主要代表;是唐代文化输出的重要形式;突出文化的沟通与交流;传播形式多样,和平交流;以优秀文化辐射影响周边国家。
(2)意义:促进周边部族和国家发展;促进日本形成独具特色的茶道;有利于中华文化的辐射、传播;有利于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促进东亚文化圈的形成;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