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单元测试(五单元)
[梳理描写人物方法]
一、选择一个答案,将序号填入括号里。
1. 下列词语中读音正确的是哪-组 ( )
A. 绝对(jué)捏着(nüè)
B.师傅(fù)包被(hū)
C. 监生(jiān)露馅儿(lù)
D.发怔(zhèng)手腕(wàn)
2. 下列词语意思不相近的是哪一组 ( )
A.抽噎 抽泣 B.收拾 收敛 C.咆哮 怒吼 D.战役 战争
3.下列词语中完全正确的是哪一组 ( )
A.穿梭 问候 偕眼泪
B.收索 难堪 半信半疑
C.悠然 衔接 手疾眼快
D.屏嶂 摔跤 精神抖擞
4.下列哪个“胜”与“风景名胜”的“胜”意思相同 ( )
A以少胜多 B.不胜其烦 C.美不胜收 D.人间胜境
5.下列词序颠倒后意思有变化的是哪一项 ( )
A.式样
B.代替
C.鸡蛋
D.演讲
6. 下列对句子中人物的描写方法判断有误的是哪一项 ( )
A.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外貌描写)
B. 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神态描写)
C. 如果举了手,王老师会喊我吗 课后李悦会不会嘲笑我 (心理描写)
D.他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动着嘴唇却没作声,态度变得恭敬起来了。(动作描写)
7.下列关于写人的基本方法描述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 )
A.选择典型的事例
B.细致写出人物的特点
C.可以描述周围人的反应
D.只用一种方法表现人物特点
8.下列语句中,表达正确的是哪一项 ( )
A.房内飘出了一股水仙茶的清香。
B.我们在学习上应该树立起不畏艰难的勇气。
C.经过几个月的培训,使我掌握了使用多媒体的技术。
D.这些造型优美的街头雕塑,对城市增加了美感,使人赏心悦目。
9.将下列句子插入语段中的哪个位置最恰当 ( )
只见她弯弯腰,压压腿,原地跳了几下。
①今天体育课是练习跳“山羊”。②金萍第一个跳。③然后深吸一口气,快步向前跑去。④她从踏板上跃起,双手一按“山羊”背,两腿一分,便轻快地跳了过去。
①之前 B.①②之间 C.②③之间 D.③④之间
10. 对下面这段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哪项 ( )
作家余华与一位餐馆老板聊天,谈到读书时,餐馆老板深有同感地说:“我常让厨师去品尝其他餐馆的美食来提高自己的厨艺。我发现总挑别人菜看缺点的,没有进步;总夸别人菜看优点的,倒成了好厨师。
A.要成为优秀的厨师,更要学习别人菜肴的优点
B.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做出评价,应全面公正
C.世间万物缺陷难免,多吸收其优点,才有长进
D.读书做菜,都要既找别人缺点,也学别人优点
二、按要求完成。
11.看拼音写词语。
qī fu wēi yán
( ) ( )
qīn fàn gé jú pài tou
( ) ( )
12.按要求写句子。
(1)小嘎子围着胖墩儿蹦来蹦去。(改为比喻句)
(2)我们终于有吃的,不用再担心挨饿了。(改为反问句)
(3)妈妈对我说:“今天我 上班,你自己在家好好复习功课。”(改为转述句)
[阅读与欣赏]
三、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一)非连续性文本。
材料一:新华社5月31日电“儿童节快到了,我不要什么礼物,只希望父母能给我一点私人空间,不要侵犯我的隐私。”
福州市一名学生告诉记者,他从四年级开始就有记日记的习惯,近日他发现日记常被妈妈翻看,为此他经常与妈妈发生冲突,但每次妈妈都说小孩子没有隐私。后来,他干脆记了两本日记,一本就放在书桌的抽屉里,上面都是写要好好学习,是专门应付妈妈的。另一本则写的是自己的一些心理感受,还有一些隐私。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第三十九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对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隐匿、毁弃;除因追查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依法进行检查,或者对无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代为开拆、查阅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开拆、查阅。
13. 对“隐私”理解正确的是哪一项 ( )
A.个人生活秘密
B.私人利益
C.私自收藏的物品
D. 隐藏的私人物品
14.材料一的这则新闻的时间是 ,来自的媒体是 ,这则新闻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
15.父母翻看孩子的日记算侵犯隐私吗 从材料二中找出依据摘抄下来。
16.父母的爱总是那么无私,他们总希望通过各种方式来了解你,保护你,那么你觉得父母能通过看日记的方式来了解你吗 为什么
(二)说明类文本。
石头是怎样“烂”掉的
2200多年以前,秦始皇统一了中国,他为了夸耀自己,在他游过的名山胜地,总要叫人在石头上刻一篇颂扬自己的文章。他以为石头是永远不会烂的,他的丰功伟绩可以永远让后人知道。但是到现在,这些石碑只剩下了山东琅琊山保存的断片,断片上的字迹也已经变得模糊不清了。
原来石头也是会慢慢“烂”掉的。
石头为什么会“烂”呢
几十年前,在列宁格勒博物馆里,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 1843 年从埃及搬来的两座人面狮身石像,身体变得愈来愈“瘦弱”了,它们原来在埃及住了好几千年,身体可一直是很“结实”的。
这是什么原因呢 经过科学家诊断,原来是列宁格勒的气候不适宜远方的“客人”居住。
石像受不了列宁格勒潮湿的空气。潮湿的空气中含有很多水分,水联合了氧气和二氧化碳,一齐来向石像进攻,把石头中的一些物质溶解了,使另一些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这样,石像内部的结构,就变得愈来愈疏松了。
石像还害怕列宁格勒的寒冷。它的身上有无数缝隙。冬天,漏进缝隙里的水就冻成了无数的小冰踏儿。水冻成冰,体积要增大1/11。小冰碴儿只好用力往外伸张自己的身体,这个力量可不能小看,它能使指头尖大的面积上受到2500千克物体施加的压力!这样就把缝隙愈挤愈大,使石像变得更加疏松
“病根”找出来了,科学家就“对症下药”,给两位“客人”全身涂满油脂,把缝隙全都堵死,不给空气和水分有进攻它们的机会。从此,两位“客人”的身体才没有继续坏下去。
这么说,在气候干燥温暖的埃及,石像是不是就永远不变呢 不,在大自然里,没有永远不变的东西。埃及的石像一样在变,只不过变得慢一些罢了。经过了几千年,那里的石像面貌也已经模糊了,那里的金字塔高度也减低了。
埃及虽然气候炎热干燥,却也有冷热的变化,而只要有冷热的变化,石头就会受到破坏。
白天,太阳出来,把石头的表面晒热了,表面的热迟迟地传不到石头里面去,里面就比外面冷。等到表面的热传到里面去的时候,太阳下山了,空气变冷了,石头表面也变冷了。这时候,里面的热又迟迟地传不到外面来,里面又比外面热。
铜和铁会热胀冷缩,石头同样会热胀冷缩。
白天,石头表面热,要膨胀,里面冷,要收缩;黑夜,又反过来,石头表面冷,要收缩,里面热,要膨胀,就这样,一部分要胀,一部分要缩,拉来扯去,日子一长,多大的石头也会给拉扯碎的。
石头还受到生物的进攻。
这许多破坏者常常是联合起来向石头进攻的,科学家把它们的联合进攻叫作“风化作用”。在“风化作用”的攻击下,没有不“烂”的石头。
节选自《我们爱科学》
17. 作者是按( )说明石头是怎样烂掉的。
A.时间顺序 B. 空间顺序 C. 逻辑顺序 D.事情发展顺序
18. 对“列宁格勒的气候不适宜远方的“客人居住”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哪一项 ( )
A.石像内部结构疏松,不适合长距离远行。
B.句中的“客人”指的是负责运送石像的人们。
C. 埃及气候没有冷热变化,石像只适应埃及的气候
D.列宁格勒的空气潮湿,天气寒冷,对石像破坏性大
19. 根据短文内容,以下推斯正确的是哪一项 ( )
A.石头受到“风化作用”的进攻,慢慢地“烂”掉。
B.钢和铁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石头不具有这种性质。
C. 石头是慢慢地 “烂”掉的,要想它不被 “烂”掉,唯一的办法就是找科学家“对症下药”
D.短文先说“它们原来在埃及住了好几千年,身体可一直是很’结实'的”,然后又说“经过了几千年,那里的石像面貌也已经模糊了”,前后矛盾。
20.文章写秦始皇的石碑、列宁格勒博物馆的石像有什么作用呢
21.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导致石头慢慢“烂”掉的破坏者有哪些 它们是怎样向石头进攻的
(三)文学类文本。
[品味人物故事]
张大力
冯骥才
张大力,原名叫张金璧,津门一员赳赳武夫,身强力蛮,力大没边,故称大力。津门的老少爷们喜欢他,佩服他,夸他。但天津人有自己夸人的方法。张大力就有这么一件事,当时无人不晓,现在没人知道,因此写在下边——
侯家后一家卖石材的店铺,叫聚合成。大门口放一把死沉死沉的青石大锁,锁把也是石头的。锁上刻着一行字:凡举起此锁者赏银百两。聚合成设这石锁,无非为了证明它的石料都是坚实耐用的好料。可是,打石锁撂(liac)在这儿,没人举起过,甚至没人能叫它稍稍动一动,您说它有多重 好赛它跟地壳连着,除非把地面也举到头上去!
一天,张大力来到侯家后,看见这把石锁,也看见上边的字,便俯下身子,使手问一问,轻轻一撼,竟然摇动起来,而且赛摇一个竹篮子,这就招了许多人围上来看。只见他手握锁把,腰一挺劲,大石锁被他轻易地举到空中。胳膊笔直不弯,脸上英容满面,好赛举着一大把花儿!
众人叫好呼好喊好,张大力举着石锁,也不撂下来,直等着聚聚合成的伙计老板全出来看清楚了, 才将石锁放回原地。 老板上来笑嘻嘻说:“原来张老师来了,快请到里头坐坐,喝杯茶!”
张大力听了,正色说:“老板,您别跟我再这套!您的石锁上写着嘛,谁举起它,赏银百两,您就快把钱拿来,我还忙着哪!”
谁料聚合成的老板并不理会张大力的话。待张大力说完,他不紧不慢地说道:“张老师, 您只瞧见石锁上边的字了,可石锁底下还有一行字,您瞧见了吗 ”
张大力怔了。刚才只顾高兴,根本没瞧见锁下边还有字。不单他没瞧旁人也都没瞧见。张大力脑筋一转,心想别是老板唬他,不想给钱,以为他使过一次劲,二次再举不起来了,于是上去一把又将石锁高高举到来顶上。可抬眼一看,石锁下边还真有一行字,竟然写着:惟张大力举起来不算。把这石锁上边和下边的字连起来,就是:凡举起此锁者赏银百两,惟张大力举起来不算!众人见了,都笑起来。原来人家早知道惟有他能举起这家伙。而这行字也是人家佩服自己,夸赞自己一张大力当然明白。他扔了石锁,哈哈大笑,扬长而去。
22.这篇文章选自冯骥才的 《俗世奇人》,下面课文的出处与其相同的是哪项 ( )
A.《摔跤》 B.《刷子李》 C.《两茎灯草》 D.《他像一棵挺脱的树》
23. 选文第三自然段运用的表达方式主要是哪一项 ( )
A.说明、记叙 B.描写、记叙 C.议论、抒情 D.抒情、描写
24. 关于聚合成门口放着的那把“死沉死沉的青石大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 )
A.用来试试人的力气大小。
B.相当于现在的广告作用。
C.为了证明它的石料都是坚实耐用的好料。
D.在张大力之前没人举起过,甚至没人能叫它稍稍动一动。
25. 文中画“ ”的句子改成“胳膊举得直直的”好吗 为什么
26. 文中说到“天津人有自己夸人的方法”,这“方法”具体是指什么 可不可以删掉这句话 请写出你的理由。
[书写人物故事]
27. 习作。
在生活中,你一定见过形形色色的人,哪个人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有什么特点呢 请你运用至少两种描写人物的方法把这个人的特点写具体,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