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节 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1-03 16:17: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9张PPT。第五节 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一二三一、工业化和城市化
1.工业化一二三2.城市化
3.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一二三思考讨论工业化为什么可以推动城市化?
提示:一个地区工业的发展,可以使农业人口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农业人口数量减少,导致城市人口增多;同时城市用地规模也随之扩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增大,从而促进城市化。一二三二、江苏省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
1.工业化进程
思考讨论为什么说江苏省工业化属于中级阶段?
提示:从业人员大量从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三产业,是工业化由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从江苏省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看,第二、三产业的比例已超过60%。一二三2.城市化进程
思考讨论“一江春水向东流”形象地描述了改革开放后我国大批青壮年劳动力涌入东部沿海地区的壮观场面,其原因是什么?
提示:改革开放后,东部沿海地区凭借政策优势,工业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中城市就业机会多,收入较高,吸引了大量内地人口到此就业。一二三三、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措施
1.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1)对城市化的内涵认识不够全面。把城市化等同于城市建设,把城市化水平等同于城市化率,城市功能过多强调以经济建设和工业生产为中心。
(2)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了环境问题。环境污染治理滞后,致使江河湖泊等水体受到污染。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使污染点增多、面积扩大。
(3)城市化质量有待提高,城乡统筹发展思路有待进一步完善,城镇体系结构有待进一步改善。
思考讨论城市化过程中易产生哪些问题?
提示: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环境质量下降,主要是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等造成的;二是交通拥挤,住房困难;三是失业人口增多,社会秩序混乱。一二三2.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前景与主要措施
思考讨论江苏省建设三大“城市圈”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提示:一体规划,整合资源,促进区域城市化进程,增强区域竞争力。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探究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
问题导引
下图为四个国家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水平统计图。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结合材料探究:
(1)从图中看出,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水平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提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而人均GDP是反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二者具有相关性。从图中看出,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的人均GDP水平较高,城市化水平也较高;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人均GDP水平较低,城市化水平也较低。
(2)结合图中信息,分析中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
提示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中国城市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因此,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应加快城市化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名师精讲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拓展延伸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特点的异同分析
工业化、城市化是国家现代化发展所必经的历史过程,但由于各国的自然、经济、社会、人口、文化等客观条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各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也必然有所不同。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例题1
分析有关城市化及产业结构的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从各国城市化的实践出发,现代城市化新概念是指人类社会活动及生产要素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转移的过程,包含人口城市化和经济城市化。经济城市化是指城市的财富积累状态,通常以城市建成区内各类生产活动所产生的GDP(国内生产总值)衡量。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1)读图甲中A点可知,在某一历史时期,中国经济城市化、人口城市化水平分别约为   %和   %。由趋势线可见,中国现代城市化过程中,经济城市化水平与人口城市化水平相比,发展水平较高的是 。?
(2)图甲、图乙可以显示,总体而言,无论是中国还是英国,经济城市化水平与人口城市化水平两项指标相比,发展水平始终居高的是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和英国相比,人口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国家是   ,经济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差异程度较大的国家是   。?
(3)从图丙可以获得发达国家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对人口城市化发展贡献度变化的哪些地理信息?比较图丙与图丁,可以看出我国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对人口城市化发展贡献度的变化存在哪些不同特点?
(4)通过以上分析,在我国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城市化的进程中,尤其应该关注哪个产业的发展?说明其理由。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读图分析可得出答案。第(4)题,第三产业是我国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城市化进程中应重点关注的,第三产业有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以及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作用。
答案:(1)61 29 经济城市化水平
(2)经济城市化水平 英国 中国
(3)图丙显示,20世纪40年代以前,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第二产业对人口城市化的贡献度大致相当,此后,第三产业对人口城市化贡献度持续加大,而第二产业的贡献度开始下降,并且它们贡献度的差距有扩大趋势。
比较两图可以看出,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第二产业的贡献度总体上升,而第三产业的贡献度总体下降,并且它们贡献度的差距持续加大。
(4)第三产业。
因为第三产业能够吸纳更多的劳动力,提高人口城市化水平;同时,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有利于经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探究二江苏省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
问题导引
材料一:江苏省产业结构的变化。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材料二:江苏省工业内部结构的变化。结合材料探究:
(1)结合材料一,分析江苏省的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
提示第一产业产值的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从业人员大量从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三产业,表明江苏省工业化进程加快,目前处于工业化中级阶段。
(2)结合材料二,分析江苏省工业结构的变化特点。
提示轻工业的比重下降,重工业的比重上升;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的比重上升。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名师精讲
江苏省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
1.工业化进程
工业化进程较快,目前总体处于工业化中级阶段,其工业化进程呈现明显加快的特征。
2.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但城市化水平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例题2
江苏省位于我国长江、淮河下游,黄海之滨。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现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目前工业化进程比较缓慢 B.轻工业比重增加,重工业比重下降
C.目前工业化处于初级阶段 D.城市化水平较高,但仍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2)江苏省苏南地区的乡村城镇发展很快,这主要是因为(  )
A.苏南紧邻上海、苏州、无锡等大城市,这些大城市的人口和企业大量迁往苏南地区
B.这里人口密集、人口数量多
C.这里矿产资源丰富
D.这里的乡镇企业发达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解析:第(1)题,江苏省工业化进程较快,目前总体处于工业化中级阶段,工业内部结构中轻工业比重下降,重工业比重上升。其城市化发展快、水平较高,但仍低于发达国家75%的平均水平。第(2)题,苏南地区主要包括南京、镇江、苏州、无锡等城市,受大城市辐射带动,乡镇企业发达,乡村城镇发展很快。
答案:(1)D (2)D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探究三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问题导引
材料一:太湖湖水氮、磷含量的变化。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材料二:太湖流域两类污染物的污染源产污总量比重表。结合材料探究:
(1)从图中看出太湖湖水氮、磷含量的变化总体呈什么趋势?有何危害?
提示从图中看出太湖湖水氮、磷含量的变化总体呈上升趋势。太湖湖水中的氮、磷含量增加,导致太湖水体富营养化,引起水质变坏,影响水中生物的生长,危害工农业生产和人体健康。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2)为什么太湖湖水中的氮、磷含量呈现这种趋势?
提示原因是随着太湖周围地区农业的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工农业生产过程中和人们日常生活中排放大量的工农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由于环境污染的治理落后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致使大量的含氮、磷的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和农业退水排入太湖,使太湖湖水中氮、磷的含量呈上升趋势。
(3)针对太湖水污染的现状,人们应采取哪些措施加以解决?
提示减少工业废水的排放,建设污水处理厂,增加脱氮、磷设施,严格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等。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名师精讲
1.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2.江苏省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主要措施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例题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江苏在现代化道路上要谨防“拉美陷阱”,即贫富不均两极分化、城市化失衡造成环境恶化、失业人口较多、公共服务不足。因此,一定要率先实现经济包容性增长,注重经济、社会、生态的均衡发展。要借鉴世界文明,与时俱进地推进基本现代化。
材料二:江苏省经济发展水平南北差异较大,目前相对发达的苏南将部分产业向苏中、苏北转移。这既为接收地增加了发展动力,也为转出地产业升级腾出了空间,从而实现苏南与苏北的双赢。下表为苏南某市与苏北某市投资要素对比表。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1)材料中“拉美陷阱”可能在江苏省出现,说明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2)为谨防“拉美陷阱”,江苏省实施了一系列措施,以下措施不合理的是(  )
A.限制大城市发展,重点发展中小城市
B.建设发展三大城市圈
C.以工业发展促进小城镇建设
D.保障进城农民的利益
(3)苏南地区设置门槛较高的目的何在?苏南地区迁走的产业具有哪些特点?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解析:第(1)题,“拉美陷阱”实际上是由于环境治理没有跟上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或对城市化的内涵认识不全面而出现的城市问题。第(2)题,江苏省本身缺少大城市,小城市多,缺乏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第(3)题,从表中数据可知,苏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环保等门槛较高,有利于提高迁入企业的技术水平,减轻环境污染。
答案:(1)对城市化的内涵认识不够全面,过多地强调以经济建设和工业生产为中心,把城市化水平等同于城市化率,忽视了环境问题,在环境治理上投入较少等。
(2)A
(3)目的:要求迁入的企业环境污染小,限制或禁止污染严重的产业迁入;要求迁入的企业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限制技术落后且难以升级的企业迁入等。劳动力和土地需求量大,投入较多。1 2 3 4 51.关于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工业化是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 ②城市化是工业化的主要推动力 ③城市化反作用于工业化 ④工业化反作用于城市化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并进,一方面,工业化是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另一方面,城市化又会反作用于工业化。
答案:A1 2 3 4 52.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现状是(  )
A.江苏省工业化水平较高,工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最大
B.由于经济发展水平高,江苏省第三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最大
C.江苏省的城市化水平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相当
D.江苏省由于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化进程已经减慢
解析:目前,江苏省的地区生产总值中,工业所占的比重最大;江苏省城市化水平在全国各省区中是较高的,但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目前,江苏省的城市化进程没有减慢,正处在不断加快的时期。
答案:A1 2 3 4 5江苏省城市众多,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在中国城市化的历史上曾有过辉煌,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为此采取了许多措施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据此完成第3~4题。
3.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有(  )
①对城市化内涵认识不够 ②工业化过程中环境问题突出 ③忽视了“以人为本” ④基础设施成本高,效益差 ⑤城市优势显著,城乡差别扩大 ⑥特大城市多,城市经济畸形发展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①②⑤⑥ D.①②④⑥
4.下列不属于江苏省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主要措施的是 (  )
A.吸收大量农村劳动力
B.“组团式”地发展城市群
C.以工业发展促进小城镇建设
D.行政区划调整1 2 3 4 5解析:第3题,江苏省已初步形成与时代相适应、与现代化进程相匹配、与产业布局相呼应的城镇体系结构,城乡差别缩小。第4题,江苏省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主要措施有:调整行政区划,加大城市的聚集力和辐射力;“组团式”地发展城市群,建设三大“城市圈”;以工业发展促进小城镇建设;进城农民的利益得到体制和政策保证,农村城市化有了稳固的基础。
答案:3.A 4.A1 2 3 4 55.阅读下列材料和图,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行政区划调整是江苏省加快城市化最有力度的措施。近几年,全省撤并了600多个乡镇,乡镇的平均人口由3.1万增加到4.5万,镇区面积增加45%。同时,小城镇向中心镇集聚,原来222个省中心镇调减为120个。
材料二:江苏省城市布局由三个都市圈(南京、苏锡常、徐州)和五条城镇聚合轴(徐连、宁通、沪宁、新宜、连通)构成,如下图所示。“三圈五轴”以城市为核心、城镇聚合轴为骨架,它将带动和推进全省的城市化。“长江三角洲3小时都市圈”正逐渐形成。1 2 3 4 51 2 3 4 5(1)行政区划调整是江苏省加快城市化最有力度的措施,区划调整的目的是加大大城市的  和   。村镇的迁移与合并,必须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村镇分布现状、经济条件和群众的意愿等,本着  的原则。?
(2)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江苏省城市化水平表现出明显的  ,五条城镇聚合轴是沿  分布的。?
(3)“长江三角洲3小时都市圈”逐渐形成将积极地推动区域 和 的进一步改善。
解析:第(1)题,江苏省进行行政区划调整的目的是加大大城市的聚集力和辐射力;村镇的迁移与合并应本着合理、集中、有效的原则。第(2)题,由图中可以看出江苏省城市的分布表现为面状和线状,所以城市化水平表现出明显的不均衡性;城镇聚合轴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第(3)题,“长江三角洲3小时都市圈”指的是城市到城市所用的时间在3小时之内。“3小时都市圈”的形成将会推动区域综合发展以及城镇体系的进一步完善。1 2 3 4 5答案:(1)聚集力 辐射力 合理、集中、有效
(2)地区不均衡性 交通干线
(3)综合发展 城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