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 爱
如果说儒家给人的印象是谦谦君子,温文尔雅的形象,那么,墨家与此
大不一样。鲍鹏山称墨子为“挑战帝国的剑侠 ”。墨家弟子的形象特点:摩 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
梁启超先生在《新民丛报》上断言:“ 今欲救亡,厥唯学墨。 ”他把墨 子与西方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培根、穆勒作对比,认为一比较就会知道孰 轻孰重。
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墨子和他的代表作《兼爱》。
导 入
1.理解“兼爱”的内涵,把握文章的论证思路。
2.品味文章的艺术特色,评价思想内容,探究其现实意义。
学习目标
知识积累
① 摩顶放踵:从头顶到脚跟都擦伤了;形容不辞劳苦,不顾身体。
②)摩肩接踵:肩碰肩,脚碰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
(3)死不旋踵:比喻不畏艰险,坚决向前;也比喻极短时间内即死去。
(4)孔席墨突:原意是孔子、墨子四处周游,每到一处,坐席没有坐暖, 灶突没有熏黑,又匆匆地到别处去了;形容忙于世事,各处奔走。
5)栉风沐雨:风梳头,雨洗发,形容奔波劳碌,不避风雨。
(6)风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成语积累
名句集锦
1)良弓难张,然可以及高入深;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良才难令, 然可以致君见尊。—《墨子 ·亲士》
译 文 好弓难以拉开,然而可以射得高射得深;良马难以驾驭,然而可 以负重行远;贤良的人才不好驱使,但是能够使国君更加受人尊敬。
(2)事无终始,无务多业;举物而暗,无务博闻。 — 《 墨子·修身》
译 文 一件事情都不能做到有始有终,就不必去操持其他的事情;一个
事例都不明白,就不必去追求见多识广。
(3)是故天地不昭昭,大水不潦潦,大火不燎燎,王德不尧尧者,乃千人
之长也。《墨子 亲士》
译 文 所以,天地不夸耀自己的明亮,大水不夸耀自己的清澈,大火不 夸耀自己的炎烈,有德之君不夸耀自己德行的高远,这样才能做众人的 领袖。
(4)江河之水,非一水之源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
《墨子· 亲士》
译 文 长江、黄河的水,不是来自一个源头;价值千镒的裘皮大衣,不 是一只狐狸的纯白皮毛做成的。
参考译文
如果有人在这里,见一点黑说是黑,见一片黑却说是白,那么一定认为这个人 是不知辨别黑白了。尝一点苦说苦,尝多了苦却说是甜,那么一定认为这个人是不 知辨别苦甜了。今天干小的坏事,能够知道而且谴责它;干大的坏事,攻打别国, 就不知道谴责,反而称赞它,说它义:这能说知道辨别义与不义吗?由此可知世上 的君子,分辨义与不义是多么混乱啊。
今有人于此,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辩矣。少尝
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辩矣。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 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是以知天下 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
(节选自《墨子 ·非攻》)
文言短篇
知人论世
墨子曾经从师于儒者,学习孔子之术,称道尧舜禹,学习
《诗》、《书》、《春秋》等儒家典籍。但后来逐渐舍掉儒学,形 成自己的墨家学派。
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指一时在社
会上处于热点的、显赫一时的学科、学说,学派)。提出了“兼爱”
“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
乐”“节葬”“节用”等观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 点。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有“非儒即墨”之称。
《淮南子》:“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 踵。”
墨家及墨子思想
《墨子》是战国时期的哲学著作,由墨子自著和
弟子记述墨子言论两部分组成。该书提倡兼爱、非 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 节用,涉及哲学、逻辑学、军事学、工程学、力学、 几何学、光学,先秦的科学技术成就大都依赖《墨 子》以传。现存《墨子》一书,宋朝多散佚。至清 代编《四库全书》时,仅存五十三篇。
文章由小及大、连类比譬、逐层推理,典型如 《非攻》。语言质朴无华,造句遣词口语化。
认识作品
班固《答宾戏》:“孔席不暖,墨突不黔。 ”(意思是孔子、墨子
四处周游,每到一处,坐席没有坐暖,灶突没有熏黑,又匆匆地到别处 去了。形容忙于世事,各处奔走。)
毛泽东评价墨子是“古代辩证唯物主义大家”“是比孔子更高明的
圣人”。
杨向奎评价墨子:“墨子在自然学上的成就,绝不低于古希腊的科 学家和哲学家,甚至高于他们。他个人的成就,就等于整个希腊。”
名家点评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的大转型、大变革
时期。在那个礼崩乐坏、王权衰败、诸侯争锋的 时代,广大劳动人民饱受战乱之苦,极度渴望过 上安定太平的生活。墨子对现实生活给予积极的 关注与思考,认为一切的灾难和邪恶都是人们不 相爱带来的恶果,提出了“兼爱”“非攻”等主 张 ,站在平民的立场上坚决地维护劳动人民的生 存与安危。
背景知识
知识链接
非攻(节选)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 何也?以亏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 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入人栏厩, 取人马牛者,其不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 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杀不辜人也,抛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 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 兹甚矣,罪益厚。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 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如果有一个人,进入了别人家的果园,偷走了人家的桃子和李子,大家听说了 就会责骂他,居上位执政的人捕获他之后会惩罚他。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损害了别 人的利益而使自己得到好处。至于偷别人的狗、猪、鸡等家畜家禽的人,他不道义的 程度又超过了进入别人的果园偷桃李的人。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对别人的损害更加 大了。假如他对别人的损害更加大了,他的不道德就更加厉害了,罪责也更加深厚。 至于潜入别人家的牛栏、马厩,牵走人家的马和牛的人,他不道义的程度又超过了偷 别人的狗、猪、鸡的人。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对别人的损害更加大了。如果对别人 的损害更加大了,他的不道义就更加厉害了,罪责也更加深厚。至于杀死无罪之人, 拿走他的衣服,拿走戈和剑的人,他不道德的程度又超过了潜入别人家的牛栏、马厩 并牵走人家的牛和马的人。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对别人的损害更加大了。如果对别 人的损害更加大,他的不道义就更加厉害,罪责也更加深厚。对此,世上有道义的人 都明白其中的道理并会认为它们不对,说这些是不道义的。现在到了放肆地攻打他国 这件事上,却不知道不对了,反而就(这件事情)来称赞它,说是道义的。这能说是知 道道义和不道义的区别吗?
识墨家思想文风
探“兼爱”现实意义
西汉陆贾《新语 ·思务篇》有言:“墨子之门多勇士。”《淮南子 ·泰
族训》中这样描写墨子的门徒:“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 刃,死不旋踵。 ”当代学者鲍鹏山在《风流去》中写道:“在专制时代, 哲人是时代唯一的亮点。孔子这风中之烛熄灭之后,世界真的又进入 ‘万古如长夜’的黑暗中去了吗?我们在等待。难道大路尽头再也没有 鲁迅笔下‘过客’一类的人出现了吗?终于在大路的尽头,我们看到了 一个独行的身影踟蹰而来……这就是墨子,挑战帝国的剑侠。”
墨子,似乎跟儒家、道家的夫子形象迥然不同。假如给你一个机会, 让你穿越两千多年的时光,近距离地观察他作为夫子跟弟子们讲说“兼
爱”的教学现场,你会有何收获和感想?
穿越时光,达“兼爱”教学现场
情境任务
研
活动一 熟悉内容,做足功课
(一)诵读理解,疏通文意
为了观摩教学现场,请你提前做足功课。首先需掌握课文相关的文言知
识,并疏通文意。(解释下面加颜色的词语)
① 圣人以治(治理)天下为事(事务)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于是)能治 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攻( 治疗)人之疾 (疾病)者然, 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
②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明察)乱之所自 起 。当(同“尝”,
尝试)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 爱父,故亏(使受损失)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 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虽(即使)父之不慈(慈爱)子, 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
二)概括内容,绘制导图
为了快速清晰地理顺文章思 路,请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 填出右面思维导图中的空缺 部分。
答 案 ①大夫、诸侯之间争斗攻伐
②视人国若其国
③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分析问题: 乱“皆起 不相爱”
解决问题: 践行兼爱 之道
君臣、父子、兄弟互相损害
盗贼侵夺财物,伤害性命
①
爱人若爱其身
视人之室若其室
②
提出问题:圣人治天下,“必知乱之所自起”
得出结论:③
兼爱
例句
本字及意义
①当察乱何自起
同“尝”,尝试
②故不孝不慈亡
同“无”,没有
③故盗贼有亡
同“又”
(三)夯实基础,巩固知识
为课文制作文言基础知识归纳卡片,时读时记。
1.通假字
例句
解析(古今义)
①虽至大夫之相乱家
古 义 :古代贵族等级名称,亦为官职等级名称
今义:医生
古 义 :卿大夫的封地
今义:家庭
②恶得不禁恶而劝爱
古 义 :鼓励
今义:劝说
2.古今异义词
词语
例句
意义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
治理
故天下兼相爱则治
社会安定、太平,与“乱”相对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
整训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医治
不效,则治臣之罪
惩治,惩处
当察乱何自起
同“尝”,尝试
木兰当户织
面对着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抵挡
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抵,相抵
3.一词多义
(2)当
(1)治
词语
例句
意义
3 ) 攻
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
治疗
国与国不相攻
攻打
狂妄之辞不攻而自息
抨击,指责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制造,加工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研究,学习
农攻粟,贾(gǔ)攻货
从事某项工作
(4)具
具此而已矣
完备,齐全
故人具鸡黍
准备
词语
例句
意义
(5)视
视父兄与君若其身
看待,对待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
观察
天子之卿受地视侯
比照
命有始而必终,孰长生而久视
活着,生存
词语
例句
意义
(6焉
焉能治之
连词,于是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疑问代词,哪里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代词,相当于“之”,可译作“它”
则牛羊何择焉
助词,用于句末,表示疑问或反问,
可译为“呢”
盘盘焉,困困焉
助词,用于形容词之后,相当于
“ … … 的样子”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兼词,相当于“于此”
词语
例句
意义
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 施不孝
疑问代词,相当于“何”“怎么”
(7)恶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厌恶
治乱者何独不然
代词,这样
然睹促织
连词,然而、可是
成然之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对
(8)然
庞然大物也
形容词词尾, ……的样子
若火之始然
同“燃”,燃烧
例句
活用类型及释义
①故亏兄而自利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损失;名词作动词, 获利
②故贼人以利其身
名词作动词,盗窃
③必知乱之所自起
形容词作名词,混乱
④虽父之不慈子
形容词作动词,慈爱
⑤虽至大夫之相乱家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
4 .词类活用
例句
句式特点(请指出标志词)
①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
判断句标志词:者也
②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 乱也
判断句标志词:也
③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 爱人者,此也
判断句标志词:者……也
④当察乱何自起
宾语前置句标志词:何(宾语)、自(介词)
⑤子自爱,不爱父,故亏 父而自利
宾语前置句(两处)标志词:自(宾语)、
爱(动词);自(宾语)、利(动词)
5.特殊句式
(四)了解“兼爱”的内涵,熟悉墨子的文风特点
1.“兼爱”的内涵:①“兼”是“广泛地、全部地”;所谓“兼爱”, 就是跳出自爱的狭小圈子,广泛地、全部地爱,不分亲疏厚薄地互相 关 爱 。②“兼相爱”指一种不分尊卑贵贱、平等无差别的爱,是全体 的、无差等的爱。
2.文风特点(结合课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分析)
(1)论证方法:①善于运用比喻论证。如:“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
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提出要
治理好天下混乱的状况,就要知道发生混乱的原因,就像医生要知道
病人的病根,才能对症下药、把病治好一样。以此说明治理天下“必
知乱之所自起”的重要性,并引出下文。 ②善于运用假设论证、对比
论证和举例论证。 举例君与臣、父与子、兄与弟之间的“兼爱”,大
夫与大夫、诸侯与诸侯之间的“兼爱”。
(2)修辞手法:善于运用铺排手法,起突出强调作用;多用反问手法,
引人思考。
(3)语言风格:语言简单、朴素、浅显,明白如话。
墨子的药方
病象:国相攻,家相篡,人相贼
病因:君不惠,臣不忠,父不慈,子不孝,兄弟不和调 病根:不相爱
病理:强执弱,众劫寡,富侮贫,贵敖贱,诈欺愚
药方:兼相爱,交相利(“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 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本文认为“乱”起于人们的“不想爱”,人们损人害人以求自爱自利。
墨子倡导“兼相爱,交相利”,从而实现“天下治”的政治蓝图。
文章主旨
1.来到墨子及其弟子的讲说场地,你终于见到了他们。
① 请简要描绘墨子的外在形象。
答案 赤脚光头,穿粗布衣裳;面目黧黑,焦虑,恳切;目光灼灼,坚 毅。(提示:鲍鹏山《风流去》,《孟子 ·尽心上》:“墨子兼爱,摩顶 放踵,利天下为之。”结合相关内容概括即可)
活动二 近观墨家,寻求解答
答案①课堂气氛:紧张有序,肃穆,严整,认真;弟子云集,摩肩接踵。
②弟子形象: 勇士形象,随时可以赴汤蹈火,同样的短衫,面目黧黑蓬 头,热切。(提示:《吕氏春秋》记载:“从属弥众,弟子弥丰,充满 天下。”结合相关内容概括即可)
② 请描绘墨家的课堂气氛和弟子们的形象。
答案 ① 课堂气氛:偶尔鸣瑟鼓琴,谈笑风生;无刻板和严峻,比较活
泼轻松。
②弟子形象:弟子大都着宽袍大服,风流儒雅,三三两两,并不在多。
3)结合《子路、曾皙、再有、公西华侍坐》一文,谈谈孔子的课堂气氛
和弟子形象有何特点。
④ 为什么墨子的文章多反复铺排,明白如话?
答案① 与墨子自身的性格特点有关。 他属于侠客,赞赏勇;他是一个 实践者,“背周道而用夏政”(《淮南子》),崇尚古圣人大禹。
②与墨子的弟子身份有关。大都是底层出身,有不少勇士。(提示:钱穆 先生说墨子要代表“苦似刑徒”的贱民阶层)
③跟演说场合有关。不是在高大上的庙堂,而多在江湖之间。
2.你虽然敬畏墨子,但是你并不认同墨子为乱世所开出的“兼爱”是一剂良方,为什么?
答 案“兼爱”不可能实现。
① 时代特征。墨子所处的时代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奴隶制度迅速瓦解,
残酷的战争屡见不鲜,统一是必然的趋势。各国国君都希望通过战争兼并其他国家, 使自身强大,从而完成统一天下的霸业。墨子“兼爱”的思想在那个战火纷飞、利益 重组的时代是不合时宜,且没有立足之地的。
② 阶级局限。墨子是站在当时社会弱势群体的角度上,提出“兼爱”思想的,客观地
反映了身处贫困与战乱的人们的愿望。但是,这种“兼爱”思想在等级社会中是难以 施行的,墨子的“兼爱”思想超越了阶级局限。
③当时所出现的社会动乱并不是墨子简单理解的由各方不兼爱,“交相恶”引起的,
其根本因素是社会生产方的发展。因此,墨子这种“兼爱”的思想从根本上来说是一
种理想主义,是不可能实现的。
活动三 摘藻绘句,表达仰慕
结合以上内容,在“诸子遗风”公众号上写一篇推文,题目是“墨子, 我想我已经懂你”,以纪念中国思想史上曾经出现的那一抹黑色光亮, 那一群仗剑走天下的墨家子弟。
要求:文章涉及墨子形象、墨家学说、墨家思想的现实意义等内容。
墨子,我终于见到了你,是在一个凄风苦雨的天气,山
寒水瘦,我与你相遇。夜黑如墨,没有月亮,也没有星星。
我只看到您那双深邃的目光,万千星辰加起来都不如你的眼 眸明亮。您衣衫褴褛,竹杖芒鞋,面目黧黑。您的面目蕴藏 了三千年的沧桑,但您却在岁月里站成一株青松,立根破崖, 咬定青山,看混沌的黑暗怎样被泻出的第一缕阳光驱散,看 黎明前的迷茫怎样被丽日点点渗透,照亮四方。
墨子,我想我已经懂你
墨子,我想询问您,怎样能使天下之人皆相爱?强 不执弱,众不劫
寡,富不侮贫 ,贵不傲贱,诈不欺愚,真的能够实现吗? 人类本性的高 度是什么,能不能达到您要的广阔?您在仰望星空的同时一直奔走于大 地,但是大地给予您深厚的穿云裂石的力量了吗?您的理想是不是海市 蜃楼?是不是以卵击石?你可曾因此有过片刻的动摇而踌躇不前?您知 道不知道千年之后有个文人也曾做过这样相似的一个梦,那梦的名字叫
“桃花源”?那梦的结果是“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我想询问您,是什么支持着您迈过千万艰难险阻,眼中依然星辰明 亮如昨日?为什么您能出走半生,初心不改,归来仍是少年?您和您的 弟子是怎样做到在艰难困苦中依然“赴汤蹈火, 死不旋踵”?
读您,我想我能懂您。您极其艰苦的生活方式、彻底忘我的牺牲精
神,您瘦削的脊梁从未推脱过无比沉重的社会责任。这一切,在那个礼 崩乐坏的年代,都带着一种巨大的感召力,所以您能“从属弥众,弟子 弥丰,充满天下”。您翻越千山万水,终于寻到一个能使众生安定的答 案。这答案是振聋发聩的:“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 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我想,这种 纯粹的爱的理想,蕴藉着对生命平等的敬畏,是人类思想史上难得的美 好和温馨片段。
在这个不寻常的时代读您,我想我更能懂您。
这个时代,我真正懂得了“春水生于坚冰,破晓来自黑暗”,懂得 了“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懂得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 之”;懂得了什么叫“前仆后继”“逆行而上”,什么叫“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余秋雨會言,“有人把生命局促于互窥互监、互踩互损,有人把生 命释放于大地长天、远山沧海”。而您,是为了心中所愿所向披靡的后 者。您是天地间清正耿直的朗朗君子,您以君子之心揣摩众生,以璞玉
之光比及砂砾。您如天际的光亮,虽不可触及,却让人明亮。 墨子,愿您不畏河广,一苇而航。
墨子,我愿跟随您,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面对礼崩乐坏、动荡不安的社会,儒、墨两家都试图寻找解决的办法。
“爱人”作为基本的伦理思想,是儒、墨两家共同的价值追求。然而,
在具体思想内容上仍表现出较大的差异。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析儒家的“仁爱”和墨家的“兼爱”有何异同。
材料一: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选自《论 语》)
轮
评析儒、墨两家“爱”之异同
群文任务
研
材料二: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仁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将以为法乎天下。利 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选自《墨子》)
材料三:
(儒家)巫马子谓子墨子曰:“我与子异,我不能兼爱。我爱邹人于 越人,爱鲁人于邹人,爱我乡人于鲁人,爱我家人于乡人,爱我亲于我 家人,爱我身于吾亲,以为近我也。击我则疾,击彼则不疾于我,我何 故疾者之不拂,而不疾者之拂?故有我有杀彼以我,无杀我以利。”
(选自《墨子 ·耕柱》)
答案相同点:
①基本内涵一 致。“仁爱”与“兼爱”,二者皆体现了爱的普遍性,孔子 的“泛爱众”与墨子的“兼相爱,交相利”都体现了爱的普遍性、广泛性。 二者在主张人人相爱、关爱民众、反对以强凌弱方面显然是相通的。
②社会背景和基本冒标相同。 孔子 的“仁爱”思想和墨子的“兼爱”思想 都是产生在春秋战国的社会动乱时期,都怀着安邦定国、终止混乱纷争的
理想。
不同点:
①具体肉涵不同。儒家的“仁爱”思想是建立在宗法等级制度、血缘关系基础
上的有差别的爱,是有先后等级顺序的,由“爱亲”到“爱人”,最后才是 “泛爱众”。它要求按照宗法等级秩序,即以尊卑、贵贱、亲疏的顺序去爱人。 墨家的“兼爱”思想是一种超越血缘关系的爱,这种爱没有尊卑、亲疏、贵贱 的差别,即“兼相爱”,借此达到利人如己、无私利他的“交相利”的目的。
②爱的倾间性不同 。儒家的“仁爱”思想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 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主张尽心,不言回报,只求尽职尽责,不问自己的 权 利。墨子的“兼爱”思想则是站在功利的角度,提出了对等互报的原则,即 “兼相爱,交相利”。
品析先贤哲思,传承文化渊薮
儒家君子,仁者爱人
道家隐者,修身慈善
墨家侠士,兼爱众生
第一:可以各取所需,但不要厚此薄彼
第二:可以学以致用,但不要急功近利
第三:可以弘扬传承,但不要全盘照搬
——易中天《儒道墨法的救世之策》
斯人已逝,思想和精神永存。
心存兼爱,我们的生命弹出一支支悦耳 动听的妙曲;
心存兼爱,我们的生命划出一道道优美 的弧线;
兼相爱,交相利,奏响生命的最美和弦。
墨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