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无衣》课件(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词诵读《无衣》课件(共3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28 15:47: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战争是古代诗人常写的主题之一 ,古代描写战争的诗句有 许多。
·《诗经 ·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唐 · 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唐 · 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唐 ·李贺《雁门太守行》“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宋 ·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 夫泪。” ·元 · 张可久《卖花声 ·怀古》“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 军空老玉门关。” 与面
大家印象中的军中战歌是什么样的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屈原《 国殇》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辛弃疾《破阵 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王昌龄 《从军行》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 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曲调慷慨激昂、雄壮有力
——秦国人民抗击西戎入侵的军中
无 衣
·
《诗 经 秦风》
战歌
把握《无衣》的主要内容,熟读成诵。
通过学习《无衣》,掌握诗经重章叠句的 形式特点。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
体会主人公乐于为国效力的无私品质和浓 郁的家国情怀;培养诗歌的艺术鉴赏能力。
了解诗经的相关文学常识,体会诗歌中战 士间的深厚情谊,并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课 程 目 标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了 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的诗歌305篇,或称《诗 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 沿用至今。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 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
与宴会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
子。它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
知识回顾
诗经
对比学习 楚辞 粥
《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也是古典诗歌浪漫主 义的源头。《楚辞》运用楚地的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 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都承袭屈赋的 形式,感情奔放,想象奇特。与《诗经》古朴的四言体诗相比,楚辞的句式 较活泼,句中有时使用楚国方言,在节奏和韵律上独具特色,更适合表现丰 富复杂的思想感情。
即国风,“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风”包括了 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叫“十五国风”,有160 篇,是 《诗经》中的核心内容。如《国风-周南关雎》《国 风秦风 ·兼葭》《诗经 ·卫风-氓》。
即正声雅乐,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分大雅
( 3 1 篇 ) 和小雅(74篇),多为公卿贵族所做,共 105 篇 。大雅为歌功颂德之作,小雅多讽刺之声。
如《小雅-采薇》《小雅-鹿鸣》《大雅-江汉》。
即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祖先、祈祷和赞颂神 灵,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和商颂(5篇), 共40 篇。
如《周颂-我将》《周颂-有客》《商颂-玄鸟》等。
知识回顾



诗经六义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就是铺陈直叙,
即是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借一个事物作类比。用来作比的事物比本体更加生 动具,便于人们联想和想象。以彼物比此物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熵蛴,齿如瓠犀。”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作品简介
《秦风》,是《诗经 · 国风》中的内容。
秦,古秦国在西犬丘(今甘肃天水南部,包括西汉水流域大部),东周初,因 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开始列为诸侯,改建都于雍(今陕西凤翔),自此 逐渐强大起来。统治区大致包括今陕西中部和甘肃东南部。“秦风”就是这个 区域的诗。
秦人在商周时代与戎狄杂处,以养马闻名,以尚武称著。所以在秦风中,有 一种在别的风诗中少见的尚武精神和悲壮慷慨的情调。
《国风 ·秦风》共有十首诗:车邻、驷職、小戎、兼葭、终南、黄鸟、晨风、 无衣、渭阳、权舆。
作品简介
写作背景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奢侈淫逸,周 幽王岳父申侯勾结西戎犬戎攻入国都,幽 王死,周平王举室东迁。
勇武善战的秦地人民,眼看沦陷的国 土,遭到敌人的蹂躏,便纷纷响应秦襄王 兴师御敌的号召,保家卫国,参军参战, 一鼓作气击退了侵扰的贼兵。
《无衣》便是在此历史背景下所产生 的,是秦国人民抗击西戎入侵的从军歌谣。
“西戎杀幽王,于是周室诸侯以为
不共戴天之仇,秦民敌王所忾故
曰同仇也。”
——王先谦
初 读 诗 歌
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情感。
无衣
《诗经 ·秦风》
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 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jǐ, 与子偕xié作。
岂曰无衣 与子同裳cháng。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无衣:意思是说当时军情紧急, 征衣一时难以齐备。
袍:长袍,类似于斗篷。行军者 白天当衣服穿,晚上当被子盖。
王于兴师:于,句中助词;兴师, 起兵。
译文:
谁说没有衣裳
和你穿同一件的战袍。
君王要起兵,修整好戈和矛,和
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文白对译
同仇:共同应对敌人。 你同仇敌忾!
文 本 探 究
译文:
谁说没有衣裳 和你穿同样的衬 衫。
君王要起兵,修整好矛和戟,和 你共同行动!
文 本 探 究
文白对译
岂曰无衣 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泽 :同“ ”,贴身穿的衣服。
偕作:共同行动。作,起。
译文:
谁说没有衣服 和你穿同样的战 裙。
君王要起兵,修整好铠甲和兵器 ,和你共同上前线!
文 本 探 究
文白对译
岂曰无衣 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 兵 。与子偕行!
裳:下衣,这里指战裙。
甲兵:铠甲与兵器。
偕行:一 起前进。
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怎么能说没有衣服穿呢 我的长袍跟你共享。周王出兵打仗,修 好我们的戈与矛,我跟你共同对付敌人。
岂曰无衣 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怎么能说没有衣服穿呢 我贴身穿的衣服跟你共享。
周王出兵打仗,修好我们的矛和戟,我跟你共同行动。
岂曰无衣 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怎么能说没有衣服穿呢 我的下衣跟你共享。
周王出兵打仗,修好我们的铠甲和兵器,我跟你共同奔赴战场。
诗歌大意
文 本 探 究
“王于兴师”在文中有何作用
内容上:交代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
结构上:承上启下。
(1)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势;
(2)激发爱国热情,突出为国而战的斗争精神。
三节诗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与子同 袍 长 袍 修我戈矛 与子同泽 贴身内衣修我矛戟 与 子同 裳 下 衣 修我甲 兵
与子同 仇 (统一思想
与子偕作(统一行动 与子偕 行 (统一征战
思想行动
表现战士们爱国的情 感与大无畏的精神
兵器
表现战士们磨刀擦 枪、舞戈挥戟的热 烈场面
战服
表现战士们克服 困难、团结互助
的情景。
长柄武器
长柄武器
铠甲兵器
层层递进
《诗经》句式章法
重章叠句
即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 意的方法。这种方法具有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同时也具有音乐 美、意境美,含蓄美。
在内容和主题上:营造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
在诗歌艺术表现上: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 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

感,容易记忆和传唱;加深印象,
渲染气氛,深化诗的主题,使感 情得到尽情的抒发。
√效果上:渲染战斗的紧张气氛;
√主旨上:强烈表现战士们同仇敌 忾、为国征战、英勇抗敌的英雄 气概和爱国主义精神。
> 本诗中重章叠唱的作用
√语言上:增强诗的音乐性和节奏
拓 展 提 高
壮怀激烈爱国情
《无衣》以慷慨豪迈的语气,重叠复沓的回答句式,来表现大敌当前精诚团 结的精神。军情紧急,没有军衣算什么,岂能以此为避战的借口 这是由于共同 抗敌而形成的如同骨肉兄弟般的亲情,这是由于共同战斗所凝结成的生死与共的 战友的友谊,所焕发出来的是那种不畏任何艰难困苦、慷慨自助的爱国激情。
秦国士兵在反侵略战争中以天下兴亡为己任,整顿戎装,共赴疆场,抵御外 辱。尽管战斗条件非常艰苦,军需严重不足,士兵们要共披一件战衣,却动摇不 了士兵们保家卫国的决心,这就使得诗歌充满高昂向上的精神,产生了振奋人心
《无衣》是秦国人民抗击西 戎入侵的军中战歌,是一首爱国歌 曲。表现了士兵们同甘共苦、互 相关心、团结一致、同仇敌忾的 战斗意志和乐观精神。
主题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 戍 边 烈 士 陈 祥 榕
这是19岁的军人陈祥榕的遗作——他与另外 三名战友在2020年印度军人侵袭我国边境的冲突 中英勇牺牲了。
短短的8个字,可谓最短的爱国诗,让国人泪 目,更让国人肃然起敬!面对印军的蓄意滋事, 我国军人怀着对祖国母亲的深爱,不让外敌入侵 半寸,表现出超强的战斗力和坚强的毅力,用血 肉之躯筑起了祖国的界碑!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18岁的陈样格写下的战斗口号
清 爱 ,只 为 中 国
尽管各个时期涌现的中华英烈生前的豪言壮语 有所不同,但其内在与“与子同‘ 衣′、与子同仇” 有着神似,因为我们是同宗同根的龙传人——在保 家卫国的大义中,他们舍身忘死惊天地,忠骨留于 他乡泣鬼神(有的无法马革裹尸还,有的尸骨难觅、 尸骨不全,纵有马革也枉然)。
他们永远值得我们敬之!爱之!颂之!学之!
· 描绘边塞苍凉壮美的风光
· 赞颂将士们的勇武精神
· 揭露战争带来的灾难
· 歌颂团结一心、共御外敌的民族精神 · 表现思妇怀人、战士思乡之情
战争诗主旨
2.《无衣》语言富有强烈的动作性:
“修我戈矛”“修我矛戟 ”“ 修我甲兵”
使人想象到战士们在磨刀擦枪、舞戈挥戟的热烈场面。
3.《无衣》共三章,采用了重叠复沓的形式。首章结句
1 .《无衣》每章开头都采用了问答式的句法。一句“岂曰无衣” 似自责,似反问,洋溢着不可遏制的愤怒与愤慨,仿佛在人们复 仇的心灵上点上了一把火,于是无数战士同声响应:
“与子同袍 ”“与子同泽 ”“ 与子同裳 ”。
“ 与子同仇 ”,是情绪方面的,说的是他们有共同的敌人。 二章结句“与子偕作 ”,是行动的开始。三章结句
“与子偕行 ”,表明诗中的战士们将奔赴前线共同杀敌了。

堂 检

课堂练习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每章开头都有 一 句“岂曰无衣”,似自责,似反问,洋溢着 不可遏制的愤怒与愤慨,表达了自己没有衣服穿还要作战的痛苦。
B.《 无衣》是秦国的军中歌谣,从诗的意境看,将士们 一边行 军一边歌唱,显示出这是一支威武雄壮之师。
C. 诗中的“同仇”“偕作”“偕行”,充分表现了秦军的统 一 思想,统一行动,奠定了诗篇慷慨高昂的基调。
D. 这是一首赋体诗。赋就是铺陈,它在一 咏三叹中表现了将士 们的英勇精神和昂扬斗志,也在一咏三叹中展现出诗歌的艺术魅力。
A [A项,“表达了自己没有衣服穿还要作战的痛苦”分析错误,
应该是有“不畏惧眼前的困难”的意思。]
·2.选出下列各项中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同袍:同穿一件外衣。 同泽:大家一起洗澡。
·B. 兴 师:出兵。 同仇:有共同的敌人。
·C. 偕作:大家一块儿起身。 修:整顿。
·D. 甲兵:盔甲武器。 偕行: 一同前往。
· 【答案】A【 解析】“同泽”是“穿相同的衣服”之意。
·3.选出对《无衣》这篇作品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反映了战土间的友爱合作精神。 ·B. 这首诗表现了战士勇于从军征战的豪情。 ·C. 这首诗反映了征战生涯中的艰难与困苦。 ·D. 这首诗用士兵间相互交谈的口吻写成。 · 【答案】C【 解析】并没表现征战中的艰难和困苦。

·4 . 下面对这首诗的内容分析不当的 一项是()
·A. 第一节是全诗的总领。为了“同仇”这个目标,所以才能“同 袍”“同泽” “同裳”。
·B. 第一 、二节表达了同心协力共同对敌的决心。反问句的使用, 使语气更强烈,增强了诗句的艺术感染力。
·C. 第三节诗的句式与前两节相同,但表达的感情与上文不同,主 要强调了慷慨从军、 一同出发这一中心。
·D. 全诗叙写了出征前战友相互勉励的情景,抒发了团结友爱、共 御外侮的壮志豪情。
【答案】A【 解析】二者不是一因果关系。生活困难是一种客观事
实。

1.诗歌开头运用了何种修辞方法 有何作用
答案:设问。表现了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对敌的英雄气概,能
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
拓展阅读
>1 . 表现个人英雄主义,刻画英雄人物形象,突出英雄人物在历史中的作用。
出 车
>我出我车,于彼牧矣。自天子所,谓我来矣。
兵车派遣完毕,待命在那牧地。出自天子所居,让我来到此地。
>召彼仆夫,谓之载矣。王事多难,谓其棘矣。
召集驾车武士,为我驾车前驱。国家多事多难,战事十万火急。
>我出我车,于彼郊矣,设彼兆矣,建彼旄矣。
兵车派遣完毕,集合誓师外郊。插下龟蛇大旗,树立干旄大熹dào :古代用毛羽做的舞 具或帝王车舆上的饰物。古时军队或仪仗队的大旗。。
> 彼 於 兆(画有龟蛇鸟隼的旗)斯 , 胡 不 施 施 忧 心 忡 忡 , 仆 夫 况 瘁 。 鹰旗龟旗交错,何不招展挥摇 心忧能否歼敌,士兵行军辛劳。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嘴嘴jiē,采蔡祁祁。
春日缓行天宇,花木丰茂葱郁。黄鹂唧唧歌唱,女子采蒿群聚。
>执讯获丑,薄言还归。赫赫南仲,獵狁xiǎnyǔn 于夷。 >押着俘虏审讯,高高兴兴回去。威风凛凛南仲,獨狁全被驱除。
2.表现集体主义精神,写将士同仇敌忾,奋勇杀敌,以《无衣》(秦风 为代表,它是人民抗击西戎入侵的军中战歌。
《秦风 · 无衣》的创作背景:公元前771年,周幽王奢侈淫逸,朝政腐败 黑暗,统治集团内讧,造成国弱兵残。周幽王岳父申侯趁机勾结西戎犬戎 攻入国都,幽王死,周域大半沦落,于是平王举室东迁。这时勇武善战的 秦地人民,眼看沦陷的国土,遭到敌人的蹂躏,便纷纷响应秦襄王兴师御 敌的号召,保家卫国,参参战, 一鼓作气击退了侵扰的贼兵。《无衣》便
是在此历史背景下产生的,这是一首爱国主义的战歌,是秦国人民慷慨从
军、抗击西戎入侵的军中歌谣。
秦人之俗,大抵尚气概,先勇力,忘生轻死,故其见于诗如此。
----朱熹
后人评价《无衣》夸其“开口便有吞吐六国之气,其笔锋凌厉,亦正如岳将军直捣黄 龙”;吴阅生更在《诗义会通》中赞道:“英壮迈往,非唐人出塞诸诗所及”。
>3.通过写亡国之痛表现爱国之情,以《黍离》(王风)为代表。
黍 离
>彼黍(一种农作物)离离,彼稷(黍的一个变种,散穗,子实不粘或粘性不及黍者为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生出苗儿来。缓慢地走着,心中恍惚不安。了解我的人说我有忧愁,不了 解我的人说我有所求。遥远的苍天啊,这都是谁造成的呢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公元前770年西周灭亡。诗的主人公是东周王朝的一位大夫,他于东周初年来到西周 首都镐京,只见往昔巍峨的宫殿、繁华的街市到处长满禾黍,不禁悲从中来,忧伤至 极。追念故国,彷徨心伤,遂作此诗。这可以算作中国最早的伤怀诗。“彼稷之 苗”“彼稷之穗”“彼稷之实”状眼前之景,历历在目,表现了国破家亡,满目凄凉
之景况。“悠悠苍天,此何人哉!”(我头顶上的苍天啊,谁把故国弄成了一片废 墟! )表现了亡国之痛。结构上重章叠唱,低徊深沉,是作者对周王朝由于腐败最终 导致亡国的有力控诉。
>4 .表现将士为国守边,虽苦犹荣的豪迈之情。
采薇
>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獵狁去厮杀。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獨狁来厮杀。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这是一首描写戍卒生活的诗。诗用士兵的口吻,写其在战后归家的途 中追叙戍边作战的苦况及思乡之情,诗中表现守边之苦的同时也表现了将 士为国守边的豪迈,爱国之情深厚。在题材上可称为边塞诗的鼻祖。艺术 上更有称奇之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公认 为是《诗经》中写得最好的名句,创造了“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的 诗歌美学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