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的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文章以秋天的菊花为背景,通过回忆与母亲的生活片段,展现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与愧疚之情。本文在教材中占据重要地位,旨在通过文本学习,引导学生理解母爱的内涵,学会感恩与珍惜。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但对深层次的情感理解和表达尚显不足。学生可能对母爱有一定的认识,但缺乏从文本中深入挖掘母爱内涵的能力。此外,学生可能难以完全理解作者因双腿瘫痪而产生的绝望情绪及其对母亲复杂情感的变化。因此,在教学中需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文本,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引导学生理解并认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母爱的伟大与无私,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语言运用 2.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能够掌握并运用文中出现的重点字词和表达方式,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通过文本细节分析人物性格和情感变化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审美创造 4. 引导学生欣赏文本中的景物描写和人物刻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理解文章通过叙事和景物描写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难点 2. 透过生活小事感受母亲对“我”的爱,以及“我”对母亲的深情和悔恨。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情境教学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菊花图片、音乐《秋日私语》等)、课文相关图片、板书设计材料等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1. 引导学生回忆并背诵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引发对母爱的思考。 2. 提问:“在秋天,你们会怀念什么?”引导学生进入课题《秋天的怀念》。 1. 齐声背诵《游子吟》。 2. 思考并回答老师的问题,分享自己在秋天会怀念的事物。
设计意图 通过古诗引入,激发学生对母爱的共鸣,为学习新课《秋天的怀念》做情感铺垫。
整体感知 1. 介绍作者史铁生及其文学成就。 2. 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标注生字生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 提问: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作者怀念的是谁?为什么选择在秋天怀念? 1. 聆听教师介绍史铁生。 2. 自读课文,标注生字生词,尝试回答教师的问题。
设计意图 通过介绍作者和整体感知课文,帮助学生建立对课文的基本认识,明确学习目标。
细节研读 1. 分段研读课文,重点分析母亲的语言、动作、神态,体会母亲的形象。 2. 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秋天的景物,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3. 讨论:母亲为什么要带“我”去看花?这三次看花提议背后有什么深意? 1. 分组研读课文,讨论并分享对母亲形象的理解。 2. 找出并分析文中描写秋天的景物,理解其象征意义。 3. 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对三次看花提议的理解。
设计意图 通过细节研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通过语言和景物描写表达的情感,以及母亲对儿子的关爱和期望。
拓展延伸,实践活动 1. 引导学生思考:史铁生对母亲的怀念之情是如何在文中体现的? 2. 提问:读完课文,你有什么感受?你如何看待母爱? 3. 播放背景音乐,配乐朗读课文,进一步感受文章的情感。 1. 思考并回答教师的问题,分享自己对史铁生怀念之情的理解。 2. 分享自己对母爱的看法和感受。 3. 聆听配乐朗读,进一步感受文章的情感。
设计意图 通过情感升华环节,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母爱的伟大和无私,感受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课堂总结
一、课文概述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史铁生先生的散文《秋天的怀念》。文章是作者在身体残疾后,对于生活和人性的深刻思考。他通过自己在秋日公园的所见、所思,回忆与母亲之间的往事,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及对生命价值的省思。 二、主题思想 怀念与爱:文章表达了作者对亡母的深切怀念,对母爱的颂扬。 生命的感悟:通过个人经历,作者展现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认识和对健康生活的向往。 困境与希望:尽管面临人生困境,作者仍表达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对未来的希望。 三、文学手法 细腻的描写:作者细致地描写了秋天公园的景色,以及与之相关的情感变化。 对比的运用:文章中通过健康与残疾、生与死、动与静的对比,突显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 意象的运用:秋天这一季节意象,被用来象征生命的衰退和作者的感伤。 四、词语积累 我们在课堂上强调了一些词汇的理解与运用,如“怀念”、“憔悴”、“挣扎”等。
作业设计
阅读理解: 1. 仔细阅读课文《秋天的怀念》,分析文中母亲的形象,并举例说明她是如何表达对儿子的爱与关怀的。 2. 文中多次提到“秋天”,请找出所有与秋天相关的描述,并分析作者通过这些描述想要传达的情感。 写作练习: 3. 以“我心中的秋天”为题,写一篇短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表达对秋天的感受和思考。 4. 假设你是史铁生,写一篇给母亲的信,表达你对母亲的感激之情以及你对生命的新认识。
板书设计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一、课文概述 - 作者:史铁生 - 主题:母爱、生命意义 - 背景:作者双腿瘫痪后的生活 二、主要人物 - 母亲:慈爱、坚强、无私 - “我”:痛苦、迷茫、逐渐领悟 三、关键情节 - 母亲提议看花 - 母亲隐瞒病情 - 母亲临终嘱托 四、情感线索 - 母亲对“我”的关爱与期望 - “我”从绝望到理解母爱的过程 - 对生命意义的深刻反思 五、中心思想 - 母爱的伟大与无私 - 生命的脆弱与坚韧 - 珍惜当下,感恩母爱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 通过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学生较好地理解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对生命的意义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 板书设计清晰明了,有助于学生把握课文的整体结构和关键内容。 3. 写作练习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他们在表达自己对秋天的感受和思考时,展现出了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情感。 不足之处: 1. 部分学生在分析母亲形象时,未能充分挖掘文本细节,导致理解不够深入。 2. 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不高,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和鼓励。 3. 写作练习中,部分学生的文章结构不够紧凑,语言表达还需进一步锤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