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选自海伦·凯勒的自传体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生动的情节叙述,展现了莎莉文老师如何以极大的爱心、耐心和毅力,逐步引导并重塑了海伦·凯勒的生命。文章不仅体现了师生间深厚的情感,更凸显了海伦面对困境不屈不挠的精神,对学生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但对于深入理解文章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可能还存在一定困难。学生可能对海伦·凯勒的生平事迹了解不多,因此需要通过教学引导学生了解背景,感受海伦的坚韧与乐观。同时,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本文的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坚韧不拔的精神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感受海伦·凯勒自强不息的精神,增强对生命价值的认识和尊重。 2. 理解并传承尊师重道、感恩图报的传统美德。
语言运用 1. 掌握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提高语言理解能力。 2. 学习并模仿文章中的心理描写和细节刻画,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思维能力 1. 通过分析海伦的成长历程,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审美创造 1. 体会文章中的情感美、意境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与海伦·凯勒相关的短文或诗歌,展现个人对生命的独特感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理解文章主旨,感受海伦·凯勒的精神品质。 2. 掌握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提高语言理解能力。
难点 1. 深入分析海伦的成长历程,理解其背后的深层原因。 2. 引导学生将所学内容内化为自身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读写结合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菊花图片、音乐《秋日私语》等)、课文相关图片、板书设计材料等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1. 展示海伦·凯勒的照片和简短介绍,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2. 提问:“你们知道海伦·凯勒是谁吗?她有哪些了不起的成就?” 3.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再塑生命的人》,了解海伦·凯勒是如何在她的老师安妮·莎莉文的帮助下,克服重重困难,重新获得生命的色彩的。” 1. 观看照片和听老师介绍,对海伦·凯勒产生初步认识。 2. 积极思考并回答老师的问题,分享自己对海伦·凯勒的了解。 3. 认真倾听课题介绍,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和期待。
设计意图 通过图片和简短介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情感铺垫。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布置学生快速阅读课文,要求标出生字词,并尝试理解文章大意。 2. 提问:“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海伦·凯勒在安妮·莎莉文的帮助下有哪些变化?”3. 提问: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作者怀念的是谁?为什么选择在秋天怀念? 1. 快速阅读课文,标出生字词,尝试理解文章大意。 2. 思考并回答老师的问题,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设计意图 通过初读课文,帮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文章主题,为后续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 分段讲解课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海伦·凯勒的内心变化以及安妮·莎莉文的教学方法。 2. 提问:“文中哪些细节体现了海伦·凯勒的坚强和毅力?安妮·莎莉文是如何一步步引导海伦走向光明的?” 3. 组织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悟。 1. 认真听讲,跟随老师的讲解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 思考并回答老师的问题,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
设计意图 通过精读课文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细节,感受人物情感,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 引导学生思考:“海伦·凯勒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你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或感受,进行情感交流。 3. 总结:“海伦·凯勒用她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我们有坚强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就一定能够战胜它们,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1. 认真思考老师的问题,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分享自己的感悟和启发。 2. 积极参与情感交流,倾听他人的故事和感受。
设计意图 通过提问“海伦·凯勒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你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来激发学生的深度思考。通过引导学生将海伦·凯勒的坚韧不拔与自身生活相结合,促使学生反思自身在面对困难时的态度和行为,从而培养他们的逆境应对能力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同时,这一环节也促进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深入理解,将阅读体验转化为个人成长的动力。
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深入学习了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的人》,通过这篇课文,我们了解到海伦·凯勒在幼年时期因病失去视力和听力后,如何在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重新获得生活的希望和信心,最终成为杰出的作家、教育家和慈善家的感人故事。我们认识到,海伦·凯勒的成功不仅源于她自身的顽强毅力和不懈努力,更离不开莎莉文老师深沉的爱心和独特的教育方式。通过这篇课文,我们深刻感受到爱的力量,以及教育对于改变人生命运的重要性。
作业设计
阅读分析: 1. 阅读《再塑生命的人》全文,撰写一篇阅读分析报告,内容包括对海伦·凯勒生平事迹的概述、她对生活的态度、以及她如何克服困难等方面的分析和感悟。 2. 搜集并整理关于海伦·凯勒的其他作品或故事,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的片段,分析她在不同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和主题表达。 角色扮演: 3. 分组进行海伦·凯勒与莎莉文老师的角色扮演,通过表演再现海伦·凯勒的成长历程,特别是她与莎莉文老师初次见面、学习识字以及领悟“爱”等关键场景。 创作表达: 4. 创作一篇短文或漫画,以“我心中的海伦·凯勒”为主题,展现你对海伦·凯勒的敬佩之情以及你从她身上得到的启发和感悟。 书写心得: 5. 撰写一篇读后感,谈谈你对《再塑生命的人》这篇课文的理解和感受,以及它对你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何影响。
板书设计
一、作者简介 海伦·凯勒:美国著名的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 二、课文概述 内容:海伦·凯勒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老师的帮助下,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成为了一位有影响力的人物。 情感:坚韧不拔、积极向上。 三、主题思想 坚强与奋斗:展现了海伦·凯勒在逆境中不断努力,最终成就辉煌人生的故事。 师生情深:体现了安妮·沙利文老师对海伦的无私奉献和深厚情感。 四、文学手法 生动的描写:细致描绘了海伦在黑暗世界中的感受和奋斗过程。 情感的渲染:通过海伦的内心独白和回忆,表达了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老师的感激。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 通过多媒体和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成功激发了学生对课文的兴趣,使他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海伦·凯勒的奋斗历程和莎莉文老师的爱心教育。 2. 角色扮演和创作表达等实践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还加深了他们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不足之处: 1. 在时间把控上存在一定问题,部分环节过于冗长,导致后续内容讲解时间不足,影响了整体教学效果。 2. 部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入,对于海伦·凯勒的奋斗精神和莎莉文老师的教育方式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体会。 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合理分配时间,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帮助他们更全面地理解和感受课文的主题和内涵。同时,我也将鼓励学生多阅读相关书籍和资料,拓宽视野,提高文学素养和人生感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