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说课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说课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7-28 09:30: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说课
目录
教材分析
教学重难点
学情分析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方法
01
教材分析
教学目录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是围绕“声音是怎么产生的”以及“怎么传播”进行组织开展的。
从结构上看,本课安排在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之后,体现了教学安排上的循序渐进,让学生在其前基础上认识到我们是怎么听到声音的,也为后面的课时——声音的强弱与高低做了铺垫。
聚焦板块,通过“耳朵为什么能听到声音呢?”这一问题的思考讨论,从而了解学生原有的认识。
探索板块,向学生介绍耳的结构,让学生推测耳各部分的功能,以及它们在帮助我们听到声音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
进行一个了解兔耳朵的拓展活动,可以使学生在其基础上巩固刚刚学习到的知识
通过研讨活动,学生进一步理解耳的结构和功能。对耳郭和耳膜结合实验说出他们的理解。通过观察听诊器,了解其工作原理。
教材分析
02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耳朵的认识大多只停留在它的外部特征以及它是一个重要的人体听觉器官等一些浅显的知识上。至于耳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各部分都有什么作用,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大部分学生不清楚。
学情分析
03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科学思维
探究实践
态度责任
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构成的。
外耳的耳郭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鼓膜很薄而且有弹性,即使是轻微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鼓膜的振动传递给耳蜗,经听觉神经传递给大脑,通过大脑的加工,我们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了。
通过模拟自制的鼓膜在远近、强弱不同声音作用下振动的状态,解释人耳鼓膜的作用。
通过体验活动感受耳郭的作用。
能初步利用简单的表格来记录和整理实验结果。
能对自制鼓膜表现出探究兴趣。
能如实地记录和描述实验时的现象。
认识到耳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初步了解对于鼓膜的保护。
04
教学重难点
通过模拟自制的鼓膜在远近、强弱不同声音作用下振动的状态,解释人耳鼓膜的作用。
耳的各部位结构及功能。
重点
难点
教学重难点
05
教学方法
讲授法
观察法
探索发现法
小组讨论法
01
02
03
04
教学方法
05
实践演示法
06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学生小组准备
多媒体课件,“耳的结构” 图,塑料杯、大于塑料杯口的气球皮、橡皮筋、能发出声音的器具(音叉)、少量的细沙或碎纸屑,听诊器。
A4纸、学生作业本。
教学准备
07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 聚焦:导入新课(预设3分钟)

1. 引导:我们生活在一个奇妙的世界,每天都要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为什么我们能听到这些声音呢,这主要和我们身体的哪个器官有关?

2. 提问:对于耳朵,你想了解一些关于它的什么知识呢?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3.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教学过程
二、 探索:耳的结构及作用(预设共22分钟)
活动一:观察耳朵的结构图(出示耳的结构图)
(1)出示挂图或模型,提问:你发现耳有哪些结构呢?谁来说说看?
(2)学生交流耳的结构。
(3)追问:那么你认为这些耳的结构有什么作用呢?
(4)小结:是呀,耳的这些结构都有各自的作用,缺一不可。它们是我们能听到声音的关键所在。
教学过程
二、 探索:耳的结构及作用
2. 活动二:感受耳郭的作用
(1)学生小组活动:通过用纸卷成“喇叭”的活动了 解耳郭的作用。
(2)交流:借助“喇叭”听到的声音更清楚,更响亮。
(3)小结:耳郭能更好的帮助我们收集声音。
教学过程
二、 探索:耳的结构及作用
3. 活动三:观察比较鼓膜的振动
学生用气球皮、塑料杯、橡皮筋等制作鼓膜模型。
观察1:当保持音叉与气球皮距离不变时,用强弱不同的力敲打音叉,观察气球皮振动幅度。记录在活动记录表内。
观察2:用相同大小的力敲打音叉,改变音叉与气球皮的距离,观察气球皮的振动幅度。记录在活动记录表内。
交流:发现用力强时,气球皮振动幅度大;距离近时,气球皮振动幅度大。
小结:声音能够引起气球皮的振动,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明显,距离越近,振动幅度越明显。
教学过程
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共10分钟)
研讨一:我们对人耳的结构和功能有哪些新的认识?你认为鼓膜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反馈交流:我们对耳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新的认识,还了解了鼓膜的作用。
小结: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构成的。外耳的耳郭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鼓膜很薄而且有弹性,即使是轻微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鼓膜的振动传递给耳蜗经听觉神经传递给大脑,通过大脑的加工,我们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了。
教学过程
三、研讨:实验发现
2. 研讨二:耳郭与纸喇叭在聚集声音方面有什么相似之处?听诊器是怎样工作的?
交流:耳郭与纸喇叭能帮助更好的收集声音。
观察听诊器,了解听诊器的工作原理。
小结:听诊器头的薄膜能够帮助收集声音,胶管和听筒起到更好的传播声音的作用。
教学过程
四、拓展:兔子的耳朵(预设2分钟)
兔子有着长长的耳郭,能收集到各方面的声音,只要有风吹草动,立刻撒腿就跑。这对长耳朵就是它们逃避灾难的法宝。
教学过程
五、课堂小结(预设3分钟)
1. 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构成的。
2. 外耳的耳郭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鼓膜很薄而且有弹性,即使是轻微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鼓膜的振动传递给耳蜗经听觉神经传递给大脑,通过大脑的加工,我们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了。
08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外耳
耳道
耳廓
传输
通道
中耳
收集
听觉神经
转化
耳蜗
内耳
传达
听小骨
振动
鼓膜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