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8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28 09:53: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鹳雀楼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6个汉字,学写田字格中的 5个汉字。
2.能正确、有节奏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读诗歌,想象画面,感知古诗意境,感悟诗歌蕴含的哲理。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理解诗题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今天,我们就要跟着大诗人王之涣一起前往山西鹳雀楼,登高远眺,欣赏美景。
跟随着诗人的脚步,我们来到了鹳雀楼下。这座楼有个好听的名字“鹳雀楼”,一起读一读。猜一猜,鹳雀楼的名字由来。
鹳雀是一种水鸟,它们喜欢栖息在高处。因为这座楼经常有鹳雀栖息,所以就叫“鹳雀楼”。
(1)“登”是什么意思?诗人为什么不用“爬、上”呢?从“登”字你读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5、王之涣登上了鹳雀楼,眼前的景象让他思绪飞扬,提笔写下了这首千古流传的诗《登鹳雀楼》,齐读课题。
第一层楼:诗中藏韵
1、鹳雀楼从一共有三层,越往上,看到的风景越美。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第一层楼。想不想继续往上?那就来接受挑战吧!
组织交流
指名读诗
3.光是读正确可不行,古诗是有节奏的,读准节奏才能体现诗歌的韵律美,谁敢来挑战?
三、第二层楼:诗中藏画
恭喜你们,成功进入了第二层:你看到了什么?(出示画面)
看到此情此景,王之涣脱口而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小组展示
“白日依山尽”:
明明说的是白日,为什么你画是红红的太阳呢?(这里的“白日”指明亮的太阳,不是白颜色的太阳。)
为什么你的太阳紧紧挨着这座山?(依山是说太阳下沉时紧挨着西山)
所以依的意思就是——紧挨。
依山尽是说太阳——太阳快落山了,快要看不见了。
多美的夕阳下山图呀!这句话谁能读好?
“黄河入海流”:
红通通的太阳靠着山慢慢地落下,多美呀!——
黄河奔腾不息,向东流入了大海,多有气势啊!——
3.你瞧——太阳正挨着群山下沉,脚下的黄河水正滚滚流入海。这景象是多么壮丽啊!——
四、第三层楼:诗中藏理
1.来到第三层楼,我们眼前的景象更开阔了。极目望去——“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2.真有气魄呀!此时此刻,诗人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他想——
千里目指想怎样?要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必须要——
3.当人们登楼累了的时候,我们这样鼓励他——
当学习取得成绩想放松一下的时候,我们这样给自己鼓劲—
4.所以,中国有句古话叫走“站得高,看得远”。现在,你还想把这句诗送给谁?
在央视《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上,曾经迎来过一群平均年龄为74岁的清华学霸,他们中有中国第一代飞机设计师,也有桃李满天下的教育工作者。他们选择吟唱的古诗正是这首《登鹳雀楼》。让我们一起听听他们的心声。
一千多年前,王之涣写下《登鹳雀楼》,激励中华民族昂扬向上。一千多年后的今天,身为新时代的少先队员,我们更要牢牢记住——
5.现在,看着美景,和着音乐,谁再来完整地读一读?
五、写字指导
1.不知不觉,又到了我们的写字时间了,还记得我们写好生字的口诀吗?(出示:仔细看,认结构,找主笔。)
2.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来写好“依”。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3.写完写小朋友同桌合作打星星,正确一颗星,整洁两颗星,美观三颗星。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走进了四大名楼之一的鹳雀楼,欣赏到了“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美景,感受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积极昂扬。最后,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试着唱一唱这首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