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学目标:
1.能准确认读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光耀门楣”“当效此生”等带有文言色彩的词语。
2.理清课文讲述的三件事,通过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的方法来概括每件事的主要内容。
3.能将几件事串联起来,连起来说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理清课文讲述的三件事,说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概括每件事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表现爱国立志的古诗。
出示:课前老师想请大家朗诵几首诗。生读。
这些都是关于爱国立志的古诗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去认识一个人物,感受一种情怀。
(出示周恩来各个时期的照片)师述:少年,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青年,他为中国的明天而革命;中年,他于外交场上挽回了大国的尊严;老年,他为新中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就是新中国第一任总理——周恩来。(板书)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的少年故事—指读课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了什么而读书?我们在读这么长的题目时,可以稍微注意一下停顿。谁再来试试。注意停顿,我们一起读。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课题的意思理解了吗?这里的崛起是指?
加上主要人物,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课题意思?
6.这是周恩来说的话。原来,用人物的语言也可以作为文章的题目,这样,我们对周恩来说的这句话印象极为深刻。你看,我们是不是又学会了一种给文章取题的本领。
任务一:读懂故事
过渡:接下来,就让我们跟随课文,品读文字,走进周恩来的内心世界。
活动(1)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思考:课文一共写了关于周恩来的几件事?圈画出每件事的时间、地点、人物,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说出每件事的主要内容。
一.检查预习,学习生字词。
故事读完了,词语掌握了吗?
出示:第一组,出示易读错的词语
奉天 肇事 轧死 (奉 后鼻音;肇 翘舌音;轧 与“扎”区分)
出示:第二组,易写错的字
严肃 清晰 连声赞叹
在写这些字的时候,你有什么想提醒大家的吗?
二、梳理主要内容
1.理清三件事
课文一共写了关于周恩来的几件事?
学生交流三件事的时间、地点及人物,划分对应自然段。
预设1:如果第一件和二三件分不清:则引导学生认真读第10自然段,发现这一段是对上文的承接,回答了上文的埋下的问题,与第一件事联系更紧密,而11自然段的开头出现了新的时间、地点、人物,意味着另一件事,所以第十段应当是第一件事的结尾。
预设2:如果第二三件事情分不清,引导学生关注第15段的时间和地点。
小结方法:老师将大家刚才所画的时间、地点、人物整理在了这个表格里。借助时间、地点、人物等要素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文章写了几件事。
2.说说每件事的主要内容
(1)理清楚了三件事,每件事分别又讲了什么内容呢?我们先看第一件事,谁来交流下第一件事讲了什么。
预设: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板书:立志)
(2)看看单元导读页给了我们什么概括的好办法。
出示单元导读页: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齐读。是的,我们在概括一个故事的时候可以用主要人物+事件的方法。(板书:主要人物+事件)
(3)用上这样的方法,说一说二、三件事,四人小组互相说一说,选择一件写在学习单上。
预设:第二个故事是周恩来听伯父说中华不振,他疑惑不解。
第三个故事是周恩来看到中国人被外国人欺辱。
小结:关注了主要人物和事件,大家就能用一句话简洁清晰地概括出一个故事了。
任务二:讲清故事
活动(1)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理清故事顺序
1.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同学们,刚才我们把每件事情都说清楚了,现在谁来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预设1: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预设2:周恩来之所以立志振兴中华,是因为耳闻目睹中华不振。
预设3:周恩来因为耳闻目睹中华不振,所以立志振兴中华。
2.理清故事顺序
归纳:所以,现在我们发现课文并不是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的,而是先写结果再写原因,那课文为什么把它放在开头来写?
预设:(1)让读者产生疑问,为什么周恩来会这么小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突出突出立志是这篇课文最重要的内容。
任务三:认识少年
过渡语:接下来让我们走进第一件事,去见证这句誓言的诞生。写清楚一件事,就必须要交待清楚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学习活动(1)静心读一件事,思考: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少年。
过渡:故事发生在一节修身课上,魏校长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你们为什么而读书”。同学们纷纷作出了自己的回答。
(1)读读相关的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为家父而读书”(为了父亲的期望、要求而读书)
“为明理而读书”(为了明白道理而读书)
“为光耀门楣而读书”(为了光宗耀祖而读书)
光耀门楣:这个词我们现在不太常见,理解吗?结合图片理解。你看,那时候的大门,这儿是门楣,在那个时候,只有通过读书做了大官,你们家的大门才配得上门楣,所以门楣是地位、官位的象征,换个现在的词语叫—光宗耀祖。
想一想其他同学还会怎么说?
(3)若有所思
同学们讨论得热火朝天,而周恩来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这个词语值得我们去细细体会,我们就顺着这个词语走进周恩来的内心世界。你觉得此时此刻的周恩来回想起了哪些事? 他又想怎么做呢?
小小年纪就把祖国和民族的命运抗在自己肩上,所以他站起来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关注提示语:这里周恩来的回答不仅清晰,还很坚定!
(4)别的同学读书是为了自己、为了家人,而周恩来竟能将个人学习和振兴中华的民族大业联系起来,难怪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
“为之一振”:因为什么而感到振奋?“之”:指誓言
(5)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
这如此的抱负就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齐读
这如此的胸怀也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齐读
(6)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引渡——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九个字是周恩来今后的学习动力,因此他铿锵有力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九个字更是周恩来终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啊!齐读——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7)魏校长听了(出示:“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指名3生连续读。这就是连声赞叹。
“此生”指的是——周恩来,“当效此生”就是要向周恩来学习、效仿。效仿什么?学习他远大的抱负、宽广的胸怀。读书不但可以学知识,还可以让祖国繁荣昌盛,让中华振兴。
(8)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少年?以救国救民为己任,有理想有担当。
(9)是啊,少年当有鸿鹄志,当骑骏马踏平川。
我把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的几句话送给大家,——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同学们,你们是新时代的少年,在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上,应该做出自己严肃而响亮的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小结:课文我们先上到这儿,下一节课我们继续用学习第一件事的方法来学习二、三件事。
布置作业:
1.讲好故事我在行:练习解说少年周恩来求学立志的故事,在班级分享。
2.查找资料我感悟:查阅资料,进一步理解“中华不振”,理解周恩来立下志向的原因。
板书
主要人物 + 事件
周恩来 立志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耳闻
中华不振
目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