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素养评价卷(单元测试)
2024-2025上学期六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时间: 90 分钟, 满分: 100分)
第一部分 积累·运用(47分)
一、字词练习。(16分)
1.下面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陡然(dǒu) 火焰(yàn) 综合(zōng) 竹匾(biǎn)
B.拜年(bài) 霓虹(nī) 郑重(zhèng) 追悼(dào)
C.吊唁(yàn) 羞涩(sè) 骤然(zòu) 投掷(zhì)
D.束缚(fù) 正月(zhèng) 出租(zū) 播撒(sǎ)
2.看拼音,写字词。(5分)
姐姐从chú fáng( )拿了一些吃的,去喂院子里líng lì( )可爱的狗、羊等小牲畜,小狗 cuàn( )过来,小羊 níng wàng( )着姐姐, shùn jiān( )院子里热闹起来。
3.根据积累补充下列词语,并选词填空。(9分)
失声( )哭 张( )李戴 北风( )号
饱( )风霜 精神抖( ) 不( )其数
(1)他听见脚步声,抬起头来, 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
(2)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 地直竖着。
(3)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 地乱说一气。
二、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22分)
1.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描写方法。(8分)
(1)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 ( )
(2)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 )
(3)我想,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 ( )
(4)“怎么了 ”爸爸问他。 ( )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通过消防演练活动,使孩子们初步掌握了消防逃生技巧。
B.能否全面推广素质教育,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C.街道希望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开展法制教育,阻止青少年不违法犯法。
D.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香港演出的大型音乐舞剧《我的梦》,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鲁迅少年读书时名叫周樟寿。
B.《有的人》是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周年写的一首诗。
C.“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这句话中“四周黑洞洞的”比喻当时的社会一片黑暗,看不到一点儿光明,人们连一点民主和自由都没有。
D.《好的故事》是一首散文诗,选自《野草》。
4.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10分)
(1)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缩句)
(2)鲁迅先生走了,他给后人留下了深深的怀念和思考。(改为反问句)
(3)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用“爱戴”一词写句子)
(4)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这句话运用了 描写,写出了鲁迅先生对旧社会的痛恨和对劳苦大众的极大同情。请你也试着补充句子,写出考试成绩不好时的后悔和自责。
他没有回答妈妈,只把 , ,
三、根据所学知识完成练习。(6分)
1.其实地上本没有路, , 。——鲁迅《故乡》
2.鲁迅先生在《少年闰土》中生动地刻画了一位 的农村少年形象。
3.《有的人》一诗中写了两种人,一种是“ ”的人,另一种是“ ”的人。读了《有的人》,我想起了我国古代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曾经说过的话:“ 。”
四、下面是书法社的三位同学在共同欣赏一幅书法作品时的对话,依据对话的内容,你认为他们欣赏的书法作品是哪一幅 ( )(3分)
明明:用笔方圆并施,结构精妙。
丽丽:往往是将部分笔画紧密穿插,使宽绰处特别开阔。
方方:骨力遒劲,点画棱角分明。
A.《多宝塔碑》(局部) B.《九成宫醴泉铭》(局部)C.《玄秘塔碑》(局部)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23分)
五、精彩再现。(14分)
少年闰土(节选)
第二日,我便要他捕鸟。 他说:
“这不能。须大雪下了才好。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 出一块空地来,用短
棒 起一个大竹匾, 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 在棒上的绳子只一 ,那鸟雀就 在竹匾下了。 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
我于是又很盼望下雪。
闰土又对我说:
“现在太冷,你夏天到我们这里来。我们日里到海边捡贝壳去,红的绿的都有,鬼见怕也有,观音手也有。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
“管贼么 ”
“不是。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要管的是獾猪,刺猬,猹。月亮地下,你听,啦啦的响了,獠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
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的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他不咬人么 ”
“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他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我们沙地里,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
阿!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闫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1.《少年闰土》出自小说《 》,作者鲁迅,原名 ,是我国著名的 家、思想家、革命家,其代表作品有《彷徨》《野草》和散文集《 》等。我最欣赏他的一句名言是: 。(3分)
2.下列动词填入文中横线上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扫 拿 撒 缚 拉 罩
B.扫 支 撒 绕 拉 罩
C.扫 支 撒 绕 拉 圈
D.扫 支 撒 缚 拉 罩
3.在“我”眼里,闰土是一个 、 的少年,因为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希奇事”,这些“希奇事”用小标题来概括依次为 、 、 、 。(请用四字词语概括)(6分)
4.你是怎样理解“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这句话的 (3 分)
六、[北京丰台区期末]非连续性文本阅读。(9分)
【材料一】北京鲁迅博物馆的有关介绍
中文名称 北京鲁迅博物馆 目录 1.基本资料
建立时间 1956年 2.展厅
开放时间 9点~16点(周一全天闭馆) 3.鲁迅传记
适宜游玩季节 四季皆宜 4.文库工程
5.美食
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宫门口二条 19号 6.住宿
7.交通
荣誉 全国最早建立的“人物传记性博物馆”
8.购物
级别 中国国家一级博物馆
9.小贴士
所在地 北京
【材料二】
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辗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背景链接】鲁迅于1919年 12 月回故乡绍兴接母亲到北平(今北京),目睹农村的破败和农民的凄苦,十分悲愤,1921年1月便以回乡的经历为题材,写了《故乡》这篇小说。
1.下面四位游客去北京鲁迅博物馆的时间最不合适的是( )。 (2分)
A.魏科源 7 月 16 日(星期五)下午 2 点
B.林航瑞 8月 23 日(星期一)上午 10 点
C.杜云龙 10月 14 日(星期四)中午 12 点
D.赵晓媛 11月 28 日(星期日)上午 9 点
2.上面四位游客分别想了解鲁迅的生平、去博物馆的路线、馆内展品、周边住宿情况,他们应分别点击目录中的哪部分 ( )(2分)
A.1 9 2 6 B.3 7 2 6
C.3 7 1 6 D.9 1 2 6
3.张晓敏在博物馆中看到鲁迅先生的许多作品,他看到的应该有( )。(多选)(2分)
A.《呐喊》 B.《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C.《朝花夕拾》 D.《有的人》
4.林梦梦在博物馆中看到鲁迅先生写的《故乡》,材料二是其中的一个片段,请你认真阅读片段内容和背景链接,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3分)
(1)“我”和闰土有隔膜了,因为“我”在走自己的路,前进的路,而闰土却变得麻木,使“我”感到厌恶。 ( )
(2)“我”和闰之间生疏了,但令人欣慰的是,“我们”的后辈却成了彼此挂怀的好朋友。 ( )
(3)从片段中我们能够体会到鲁迅先生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以及对美好新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 )
第三部分 习作·表达(30分)
七、习作。(30分)
童年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光,那时一定有陪你一起哭、一起笑、一起长大的小伙伴。请你用一两件事来介绍一下你的小伙伴,写出小伙伴的特点,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第八单元素养评价卷答案
一
1. A
2.厨房 伶俐 窜 凝望 瞬间
3.痛 冠 怒 经 擞 胜
(1)饱经风霜 (2)精神抖擞 (3)张冠李戴
二
1.(1)动作描写 (2)外貌描写
(3)心理描写 (4)语言描写
2. D 解析:A项中“通过”和“使”,不能同时出现在句子中。B项“能否”和“保证”放在一个句子中,语义混乱。C项应该删掉“不”字,否则意思完全反了。
3.B 解析:《有的人》是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写的一首诗。
4.(1)沙地种着西瓜。
(2)鲁迅先生走了,他怎能不给后人留下了深深的怀念和思考呢
(3)示例:她是深受同学们爱戴的好老师。
(4)动作 示例:头默默地低了下去 半天没动 最后轻轻地抽泣起来
三
1.走的人多了 也便成了路
2.活泼可爱、见识丰富、聪明能干
3.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四 C 解析:题干中描述的是柳公权的书法特点,所以选C。
五
1.故乡 周树人 文学 朝花夕拾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2. D
3.聪明能干 见多识广 雪地捕鸟 海边拾贝看瓜刺獠 潮汛看鱼
4.指“我”和往常的朋友生活范围狭窄,与见多识广的闰土相比,是那样的孤陋寡闻;表达“我”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六
1. B 2. B 3. AC
4.(1)× (2) (3)
解析:从材料二中“然而我又不愿意……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可知,虽然因为生活道路不同,“我”和闰土离得越来越远,但“我”还是希望像闰土一样的贫苦人民能过上美好生活。所以(1)题中“我”厌恶闰土的说法是错误的。
七略。
解析:通读习作要求可知,本次习作应注意以下几点:1.写童年的小伙伴,写出小伙伴的特点;2.用一两件事具体介绍;3.要写出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