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课标要求
【新课标】《九年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通过“丝绸之路”的开通,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内容要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对西域的管理。
认知提示:理解张骞通西域与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
解读:秦汉时期最重要的特征,是统一国家的建立。汉武帝的大一统,顺应了统一国家建立的历史潮流。两汉在强化了统一国家的政权之后,对内加强民族之间的交往,解决北方匈奴族的威胁,又派张骞出使西域,设置西域都护,对外打通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打破了东西方文明之间的隔绝状态,开创了中外交流的新局面。
教材分析:
主要学习三部分内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对西域的管理。三部分内容之间因果相连,丝绸之路和对西域的管理是张骞通西域的结果。介绍了丝绸之路的开辟、作用及从那时起中国就对“西域”地区进行管理,使之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针对的是七年级学生,他们对历史的认知水平和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还不高,学生只听说过丝绸之路和西域,但不知丝绸之路的路线和西域包括哪些地方。所以在授课时可以突破难点、把握重点,同时通过多种途径即影视资料、图片、材料等方法让学生感知历史,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拓展能力。从而使学生能轻松学习并体验到学习历史的乐趣。
教学目标
1. 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西汉对西域的管理等基本史实,思考和认识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2.识读《敦煌壁画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丝绸之路线路图》《汉代海上丝绸之路》,获取相关历史信息。
3.学习张骞为报效祖国不畏险阻、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处理方法:对于教学目标中要求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重点应定在学习张骞通西域的目的历史意义和张骞的优秀品质上,还有丝绸之路开辟的作用。对此,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辅以文字资料、图片资料等,运用问题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及教师补充讲解等方式来突破。
难点: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处理方法:通过了解丝绸之路的由来、路线,采用发现教学法设置情境、播放视频的方式,同学交流合作、教师补充说明及利用地图,使学生认识到丝绸之路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法设计
历史地图、历史材料、历史问题三者有机结合。
教师教学主要采用情境导入法:创设与本课有关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主动参与课堂。问题设置法:通过问题的设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利用史实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材料分析法: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图片的欣赏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励性评价等方法。
学法指导
学生学习注重运用资料搜集整理展示、独立思考或合作探究、阅读归纳、等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提供辅助学习资料与多媒体课件,指导学生准备课堂活动,搜集、整理补充资料。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准备教学活动。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
一、新课导入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2017年5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习近平主席出席了高峰论坛开幕式,并主持领导人圆桌峰会。高峰论坛是“一带一路”提出3年多来最高规格的论坛活动,是2017年中国重要的主场外交活动,对推动国际和地区合作具有重要意义。丝绸之路再度进入世界视野。它是一条怎样的路 为什么中国政府要大力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悠久的历史,共同见证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学生活动:认真听,有所感悟。
设计意图:学生听说过丝绸之路,但具体如何并不清楚。通过导入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丝绸之路的重要性。
多媒体展示课题:14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二、讲授新课
情境创设:漫长的丝绸之路(播放“漫长的丝绸之路”纪录片)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感悟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并提取有用的信息.
设计意图:以视频导人再现古丝绸之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过渡:同学们,根据课前你自己收集的资料探讨下列问题:
知识点一:张骞通西域
学生分组自主学习、讨论并回答问题.
1.西域到底在哪 (今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在两汉时被称为西域
2.收集材料:张骞的简介(张骞原是一名郎官,怀有报国之志,在汉武帝招募出使西域的使者后,便踊跃报名,以展示自己的报国理想。)
3.张骞几次通西域 为什么出使西域 简述他出使西域的过程。
师:在肯定学生的发言的基础上作简单的总结。
多媒体展示
第一次出使西域 第二次出使西域
任务 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发展西汉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
出发时间 公元前138年 公元前19年
结果 未完成联络大月氏的任务 沟通了西汉与西域的联系,双方的
经济文化交流开始了
意义 了解了西域的情况和西域人想与汉朝交往的愿望 互通有无,促进交流
学生活动: 学生收集资料今天的哪些地方被称作西域;张骞的生平、出使西域的时间、次数每次的目的是什么;张骞出使西域的过程。主要图片:敦煌壁画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在收集的材料中展示这些问题的答案并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收集材料,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和自主探究的能力;拓展学生的视野。
师:指导学生研读课文中的材料和所提出的问题,给学生解读所给材料的大意。
材料研读
《汉书·张骞传》载:“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
想一想:为什么说张骞出使西域的举动为“凿空”呢?
师归纳:
1.张骞可谓是和西方各国进行联系、沟通的第一人,他为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2.根据学生对张骞出使西域的过程的学习,让学生评价张骞这个人以及他有哪些值得学习的精神?
生:爱国、执著、不屈不挠、不怕艰难险阻等
相关图片:敦煌壁画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
学生活动:阅读史料,讨论回答。畅所欲言。
设计意图:通过分组讨论、教师归纳、指导等环节,使学生自主掌握重点、攻破难点,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
师过渡:张骞所走的路线怎样呢 请同学们根据地图和课文内容来了解有关知识
创设情境:多媒体展示“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和相关问题:
问题:张骞出使西域的出发点在哪儿 途中经过了哪些国家 最远到达哪里 大多数国家属于我国现在的哪个地区
生:以地图为媒介讨论回答:从长安出发,经过了河西走廊、敦煌,玉门关和阳关、鄯善国、乌孙、大宛等国,这些国家属于我国今天新疆地区。
学生活动:看地图和课本内容回答。
思考题:想一想张骞通西域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
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了解和经济、政治的往来。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和自己查阅的资料回答。
设计意图:利用地图等工具加强学生的感知能力和读图能力,更好地把握知识。
过渡:自从张骞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汉朝的使者和西域的使者相互往来不断,东西方的文化和物品也不断顺着这条路进行交流和贸易,这就是闪耀几千年的丝绸之路.
知识点二、丝绸之路(多媒体展示)
过渡:同学们知道丝绸之路的名称是怎么来的吗
学生:因为中国的丝绸在世界上最有名,当时丝绸就是通过张骞通西域这条路运往西域各国的,所以后人就把这条路称为“丝绸之路”.
师:在古代,我国除了丝绸还有什么东西在世界上最有名 (生:瓷器)当年这些东西就是通过丝绸之路运往其他国家的。
师:那么,丝绸之路的路线是怎样的呢
多媒体展示“丝绸之路路线图”与问题
师:观察丝绸之路线路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这条商路被称为“丝绸之路 ”
(2)依照丝绸之路线路图和相关知识,写出陆上丝绸之路的简单图示,并指出丝绸之路主要经过哪些地区
(3)假如你是汉朝的商人,你想在丝绸之路上做买卖,中原沿丝绸之路输出的物品都有哪些沿丝绸之路输入中原的物品都有哪些
(4)丝绸之路这条要道对当时和后来产生了什么影响
(5)结合课本“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图绘制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示意图,并思考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学生回答
(1)从陆上道路运到地中海的西方世界的所有物品中,丝绸是中国输出的最具代表性的商品。
(2)陆上丝绸之路的路线示意图:长安(往西)→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主要地区中亚、南亚、西亚和欧洲等地区。
(3)输出:丝绸、漆器等物品,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输入: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 核桃、葡萄、石榴、苜蓿等植物,多种乐器和歌舞等。
(4)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对当时汉朝的兴盛也产生了积极作用。
(5)东南沿海港口→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斯里兰卡)。海上丝绸之路加强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各国的关系,扩大了秦汉文化对外的影响。
学生活动:观察地图并联系课本内容回答问题。动手绘图、讨论、归纳回答。
设计意图:1利用地图培养学生识图和利用地图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设置问题,使学生在问题中进行探究学习,更好地掌握知识重点,
举一反三。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归纳的能力。
(6)拓展:对于丝绸之路的开辟,你有何感想 在当今社会还有作用吗
生:国家间的交流能够促进彼此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等。有作用,丝绸之路新经济带的启动将对丝绸之路沿线的国家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学生活动:根据所学知识畅所欲言。
设计意图:拓展题的设置可以培养学生以历史的观点来解史实决问题并且能够对古今史实进行有效的联系,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视野更大。
渡语:绸之路的开辟,开创了中外交流的新局面,为了更好地加强对西域的经营,西汉设置西域都护进行管理,东汉时派班超出使西域。
知识点三、对西域的管理
过渡:张骞通西域后,西汉加强了对西域的管理、经营。
多媒体展示问题,教师引导分析问题.
问题:(1)西汉设置了一个什么样的机构进行对西域的管理呢 这一机构是什么时候设置的,它的设置有什么意义
生: 西汉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设置时间是公元前60年,从此新疆地区开始隶属
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部分。
(1)东汉明帝时,派谁出使西域 你能说出与他有关的成语或典故吗
生:班超。投笔从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 通过层层设问,将复杂问题简单化,让学生在思考回答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2)多媒体展示:西汉和东汉对西域的管辖
建制 人物 意义 范围 作用
西汉 公元前60年,设立着西域都护 张骞(开创了条件) 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
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促进了汉
朝与西域
的经济文
化交流
东汉 东汉明帝时,重新建立联系 班超 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虽未成行,但此行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
教师:指导提示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独立完成表格。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表格,使学生在问题中进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思维拓展:今天新疆地区的某些人通过一些暴力事件想让新疆独立,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生1我们坚决反对他们的做法。他们这样做是分裂祖国的行为,我们应该给予适当的制裁。
生2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于某些分裂祖国的为,我们要坚决加以制止。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阐述自己的观点。
设计意图:注重历史联系现实,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历史、指导现实的能力,吸取前人的经验和智慧,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共同了解了丝绸之路的开辟及其作用,以及西汉对“西域”地区的经营和管理。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体会到张骞的精神和我国古代泱泱大国的风范。如今丝绸之路仍在发挥着它应有的作用。我们在感叹祖先的丰功伟绩的同时,别忘了为中华文明作出贡献的人们和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客观、全面地看待历史问题,借古鉴今,发挥历史教育的现实功能。
板书设计 :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正板)
(副板)
丝绸之路的路线示意图识记。
西 东
欧洲 西亚 中亚 西域 河面走廊 长安(七点)
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示意图识记。
西 东
印度半岛南端 孟加拉湾 马六甲 马来 中国 东南沿
斯里兰卡 沿岸 海峡 半岛 半岛 海港口(起点)
课堂达标(多媒体课件展示习题内容)
1他被誉为伟大的外交家、探险家,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他将中原文明传播至西域,又从西域诸国引进了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物种到中原,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这里的“他”是( )
A.汉武帝 B.董仲舒 C.卫青 D.张骞
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推行互利共赢的重要平台。其中的“一带”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在古代,丝绸之路是( )
A.连接中国南北的交通大动脉
B.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
C.宋代商人出海贸易的交通要道
D.清朝对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3 为保护丝绸之路的安全和商旅往来,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设置( )
A.西域都护 B.安西都护
C.伊犁将军 D.驻藏大臣
作业: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本课内容做一个思维导图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再教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