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暑假查漏补缺检测卷-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下册人教版
考试范围:全册内容
一、选择题
1.一盘水果,小明吃了它的,小红把剩下千克全部吃完。比较两人吃的水果,( )。
A.小明吃得多 B.小红吃得多 C.两人一样多 D.无法确定
2.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是,下面( )符合条件。
A. B. C. D.
3.下图正方形表示“1”,它的阴影部分与+++的和最接近的是( )。
A. B. C. D.
4.下图是玲玲放学后到书店里买书后回家的示意图,下面的描述与图意不符的是( )。
A.从放学后到家期间一共是21分钟。 B.从学校到书店的平均速度是50米/分。
C.从学校到书店的距离是300米。 D.从书店到家的距离是500米。
5.把一个长9分米的长方体沿着横截面平行切开,正好等分成三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后,每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 )平方分米.
A.45 B.54 C.42 D.126
6.用棱长为1cm的正方体小木块拼成一个棱长为3cm的大正方体,需要这样的小木块( )个。
A.3 B.9 C.27 D.81
二、填空题
7.把5m长的绳子平均分成4段,每段是全长的( ),每段长m,若其中一段绳子用去m,则这段绳子还剩下( )m。
8.某公司为了清楚地表示产品月销售额的变化情况,用( )统计图比较合适。
9.1箱糖果有24袋,其中有23袋质量相同,另有1袋质量不足,轻一些。至少称( )次才能保证找出这袋糖果来。
10.把一根4米长的长方体木条平均锯成5段后,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8平方米,这根木条切割前的体积为( )立方米。
11.奇思用一些小正方体拼了一个立体图形,从前面和上面看到的都是,他拼这个立体图形至少用了( )个小正方体。
12.( )m比m多m,kg比( )kg少kg。
三、判断题
13.棱长6cm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和体积相等。( )
14.一堆沙子,运走了它的,还剩。( )
15.因为27÷3=9,所以我们说27是倍数,9是因数。( )
16.互质的两个数必须都是质数。( )
17.分母是6的所有最简真分数只有两个。( )
四、计算题
18.直接写出得数。
19.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20.求下列各图形的表面积。(单位:分米)
五、解答题
21.蛋糕店用要用彩带包装下面的蛋糕盒,接头处彩带长27厘米,一共要用多少厘米彩带?
22.体育课上,男生24人、女生18人分别分成若干小组开展活动。要使每组的人数相同,每组最多有多少人?这时男、女生分别有几组?
23.春天到了,农民伯伯给果树浇水。上午浇了所有果树的,下午浇了,还有几分之几没有浇?
24.如图,小明家和芳芳家分别在一条路的两端,相距5千米。在他们两家之间还有便利店和书店。
(1)小明从家走到便利店,正好走了这条路的,芳芳从家走到书店,正好走了这条路的。请你在图中用“△”标出书店的位置。
(2)书店到便利店之间的距离是这条路的几分之几?
25.下面是某服装超市2022年上半年毛衣和衬衫的销售情况。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毛衣/件 190 170 60 60 40 20
衬衫/件 80 100 140 170 180 200
(1)根据统计表,完成下面的折线统计图。
某服装超市2022年上半年毛衣和衬衫销售情况统计图
(2)毛衣销售量最高的月份是( )月,衬衫销售量最高的月份是( )月。
(3)从上面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如果你是服装超市经理,它对你有什么帮助?
26.“冰立方”是长和宽均为177米,高为31米的长方体建筑。国家游泳中心从“水立方”到“冰立方”的自由转换高度切合了绿色共享的办奥理念,是世界上唯一水上项目和冰上项目均可运行的“双奥”场馆。
小亮想利用一根长56.6厘米的铁丝搭建出一个长6.5厘米、宽6.5厘米的“冰立方”的模型,这个“冰立方”的高为多少厘米?
参考答案:
1.B
【分析】把这盘水果的质量看作单位“1”,小明吃了它的,那么小红吃了剩下的(1-),比较二人吃得水果占全部水果的几分之几即可确定谁吃得多。
【详解】1-=
<
小红吃得多。
故答案为:B
2.B
【分析】A.从正面看有2行,下边1行3个小正方形,上边1行靠左1个小正方形;从左面看有2行,下边1行2个小正方形,上边1行靠左1个小正方形;
B.从正面看有2行,下边1行3个小正方形,上边1行中间1个小正方形;从左面看有2行,下边1行2个小正方形,上边1行靠左1个小正方形;
C.从正面看有2行,下边1行3个小正方形,上边1行中间1个小正方形;从左面看有2行,下边1行2个小正方形,上边1行靠右1个小正方形;
D.从正面看有2行,下边1行3个小正方形,上边1行中间1个小正方形;从左面看有2行,下边1行2个小正方形,上边1行靠右1个小正方形。
【详解】A.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是;
B.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是;
C.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是;
D.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是。
故答案为:B
3.C
【分析】异分母分数加法:先通分为同分母分数,再相加。据此求出+++的和,再找出与和最接近的阴影部分。
【详解】+++
=+++
=
所以,与+++的和最接近的是。
故答案为:C
4.D
【分析】通过观察时间轴可知,每个小格表示3分钟,一共有7个小格,所以从放学后到家期间一共有(7×3)分钟,也就是21分钟;从学校到书店的路程是300米,时间是6分钟,根据速度=路程÷时间,用300÷6即可求出从学校到书店的平均速度,也就是50米/分;从书店到家的距离是(500-300)米。
【详解】A.7×3=21(分钟)
从放学后到家期间一共是21分钟。原题干说法正确。
B.300÷6=50(米/分)
从学校到书店的平均速度是50米/分。原题干说法正确。
C.从学校到书店的距离是300米。原题干说法正确。
D.500-300=200(米)
从书店到家的距离是200米。原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5.B
【详解】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切成的正方体的棱长是9÷3=3分米;进而根据“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2×6”进行解答即可.
解:(9÷3)2×6,
=9×6,
=54(平方分米);
故选B.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根据题意,求出切成后的正方体的棱长,进而根据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解答即可.
6.C
【分析】根据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用大正方体体积÷小正方体体积即可。
【详解】3×3×3÷(1×1×1)
=27÷1
=27(个)
故答案为:C
【点睛】关键是掌握正方体体积公式。
7.;;
【分析】把5m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段,求每段占全长的几分之几。用单位“1”除以分的段数,即1÷4。
根据总数÷平均分的份数=每份数,用这根绳子的总米数÷平均分的段数可求出每段的米数,即5÷4。
用一段绳子长度减去m即可解答。
【详解】1÷4=
5÷4=(m)
-=(m)
把5m长的绳子平均分成4段,每段是全长的,每段长m,若其中一段绳子用去m,则这段绳子还剩下m。
8.折线
【分析】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详解】某公司为了清楚地表示产品月销售额的变化情况,用折线统计图比较合适。
9.3
【分析】根据题意,本题和找次品是同类型题目,解题的关键是利用天平平衡原理来逐步进行排除,从而达到缩小范围的目的。找次品的最优策略:(1)把待分物品分成3份;(2)每份数量尽量平均,如果不能平均分的,也应该使多的一份与少的一份只相差1。
【详解】将24袋糖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8袋。
第一次把其中的两份8袋放在天平上称一称,如天平平衡,则这些称的糖果中没有轻的一袋,如天平不平衡,拿出轻一些的那8袋,继续称;
第二次把有1袋质量不足的糖果分成3袋、3袋和2袋,把其中的两份3袋放在天平上称一称,如天平平衡,则没有称的2袋里有1袋质量不足,如天平不平衡,则拿出轻一些的那3袋继续称;
第三次根据最不利原则,假设轻一些的在那3袋中,把其中2袋放在天平上称一称,如天平平衡,则没有称的那一袋是质量不足的,如天平不平衡,则轻一些的1袋是质量不足的。在上述描述中,找出质量不足的糖果的规律为:2~3个物品,至少称1次;4~9个物品,至少称2次;10~27个物品,至少称3次;28~81个物品,至少称4次;
24在10~27这个范围内,至少称3次才能保证找出这袋糖果来。
10.4
【分析】长方体木条平均锯成5段,需要锯(5-1)次,每锯一次增加2个截面,据此求出增加的截面个数,增加的表面积÷增加的截面个数=截面面积,根据长方体体积=截面面积×长,列式计算即可。
【详解】2×(5-1)
=2×4
=8(个)
8÷8×4=4(立方米)
这根木条切割前的体积为4立方米。
11.6
【分析】从前面看到的图形可知,这个几何体有2层,上层至少有2个小正方体;从上面看到的图形可知,这个几何体的下层有4个小正方体;所以至少用了4+2=6个小正方体。
【详解】结合从前面和上面看到图形,可得出下面的几何体:
他拼这个立体图形至少用了6个小正方体。
12.
【分析】第一空用mm进行解答即可;第二空用kgkg解答即可。
【详解】(m)
(kg)
所以比多,比少。
【点睛】本题考查分数加法,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题中的数量关系。
13.×
【分析】正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6,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物体表面面积的总和,叫做物体的表面积;体积是指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表面积和体积是两种不同的量,无法进行比较,据此分析。
【详解】6×6×6=216(cm2)
6×6×6=216(cm3)
棱长6cm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数值虽然相等,但是表面积和体积无法进行比较,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4.×
【分析】根据分数的意义,第一个分数是把这堆沙子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7份,运走这样的5份,此处是分率;第二个分数,带有单位t,表示具体的数量。
【详解】根据题意及分析,一堆沙子的重量不知,无法计算出运走它的是多少,也就计算不出剩下沙子的重量,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5.×
【分析】描述因数和倍数时,它们是共同存在的,只能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不能单独描述,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因为27÷3=9,所以我们说27是3和9倍数,9是27的因数,本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因数和倍数,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16.×
【分析】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这两个数可能都是质数,也可能都是合数,也可能是一个质数、一个合数,由此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由分析可得:互质的两个数不一定都是质数,例如:7和8互质,但是8不是质数,9和10也互质,但是9和10都不是质数,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7.√
【分析】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是真分数,最简分数是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除了1以外没有其他公因数;据此解答。
【详解】由分析可得:分母是6的所有最简真分数有和,只有两个,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18.;;;
;;1
【详解】略
19.;
8;
【分析】先去掉括号,再进行一次性通分后,进行分数的加减计算;
应用加法交换律计算的和,再计算与的和;
应用减法的性质,用9减去的和;
先去掉括号,再应用交换律计算的和,最后通分计算,据此解答。
【详解】
20.96平方分米;148平方分米
【分析】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宽×高+长×高)×2,把图中数据代入公式计算,据此解答。
【详解】4×4×6
=16×6
=96(平方分米)
所以,正方体的表面积是96平方分米。
(6×4+6×5+4×5)×2
=(24+30+20)×2
=74×2
=148(平方分米)
所以,长方体的表面积是148平方分米。
21.251厘米
【分析】观察可知,长×2+宽×2+高×4+接头长度=彩带长度,据此列式解答。
【详解】30×2+30×2+26×4+27
=60+60+104+27
=251(厘米)
答:一共要用251厘米彩带。
【点睛】关键是掌握并灵活运用长方体棱长总和公式。
22.6人;男生:4组;女生:3组
【分析】由题意可知,每组最多的人数是24和18的最大公因数。可以先用短除法求出24和18的最大公因数是6,再用男生人数、女生分数分别除以6求出男、女生分别有几组。
【详解】
24和18的最大公因数是2×3=6。
24÷6=4(组)
18÷6=3(组)
答:每组最多有6人。这时男生有4组,女生有3组。
【点睛】当所求量分别与两个(或几个)已知量的因数有关时,可以用公因数或最大公因数的知识解决。
23.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果树的总棵数为单位“1”,用1依次减去上午浇水棵数占总棵数的几分之几和下午浇水棵数占总棵数的几分之几即可。
【详解】1--
=-
=
答:还有没有浇。
【点睛】熟练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4.(1)见详解;
(2)
【分析】(1)把小明家到芳芳家的总路程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3份是,即书店在芳芳家左面第3个分点处。
(2)如下图,用单位“1”减去(+)可求出书店到便利店之间的距离是这条路的几分之几。
【详解】(1)如下图:
(2)1-(+)
=1-(+)
=1-
=
答:书店到便利店之间的距离是这条路的。
【点睛】此题考查了分数的意义及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5.(1)见详解;
(2)1;6
(3)毛衣的销量呈下降趋势,衬衫的销量呈上升趋势;如果我是服装超市经理,七月份将会多进些衬衫。(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分析】(1)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折线统计图即可;
(2)根据折线统计图中点的高低确定毛衣和衬衫销售量最高的月份即可;
(3)观察统计图可知,毛衣的销量呈下降趋势,衬衫的销量呈上升趋势;如果我是服装超市经理,接下来的一个月我将会再多进些衬衫。(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详解】(1)
(2)毛衣销售量最高的月份是1月,衬衫销售量最高的月份是6月;
(3)从上面统计图中可知毛衣的销量呈下降趋势,衬衫的销量呈上升趋势;如果我是服装超市经理,七月份将会多进些衬衫。(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点睛】读懂折线统计图中点和线的含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6.1.15厘米
【分析】“冰立方”是一个长方体,根据题意可知,小亮想利用一根长56.6厘米的铁丝做一个长方体,即长方体的棱长和为56.6厘米,已知长方体的长6.5厘米、宽6.5厘米,根据长方体的棱长和=(长+宽+高)×4,所以长方体的高=棱长和÷4-长-宽,由此可计算出这个“冰立方”模型的高。
【详解】56.6÷4-6.5-6.5
=14.15-6.5-6.5
=7.65-6.5
=1.15(厘米)
答:这个“冰立方”模型的高为1.15厘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