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绝密★启用前
小升初分班考冲刺训练-2024-2025学年数学六年级下册苏教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
1.一架飞机从某机场向东偏南30°方向飞行了1300km,返回时飞机要向( )。
A.东偏南30°方向飞行1300km B.西偏南30°方向飞行1300km
C.东偏北30°方向飞行1300km D.西偏北30°方向飞行1300km
2.下面图形中,能折成正方体的是( )。
A. B.
C. D.
3.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需10天完成,乙队单独做需8天完成,甲乙两队的工作效率的最简整数比是( )。
A.5∶4 B.10∶8 C.4∶5 D.8∶10
4.有一个长30cm,宽20cm,高10cm的长方体物体,它可能是( )。
A.文具盒 B.数学课本 C.鞋盒 D.书柜
5.任意转动下面四个转盘,指针停留在涂色区域的可能性最大的是( )。
A. B.
C. D.
6.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和底角的比是5∶2,这个三角形的底角是( )。
A.70° B.50° C.20° D.40°
7.下面四杯糖水中,最甜的是( )。
A.糖15g,水45g B.糖10g,水70g
C.糖20g,水100g D.糖25g,水125g
8.已知,那么( )。
A.x>y>z B.x>z>y C.x<y<z D.x<z<y
9.把相同体积的牛奶倒入底面积不同的杯子,( )图可以表示杯子的底面积与牛奶的高度的变化情况。
A. B.
C. D.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句。
①﹣3>﹣8。
②过一点只能画一条已知直线的垂线。
③一个数除以一个小于1的数,结果比这个数大。
④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A.1 B.2 C.3 D.4
二、填空题
11.将下面的数填在适当的括号里。
49.7、14亿、、20%、﹣155
(1)我国总人口约为( )人,约占世界总人口的( );
(2)小东身高120厘米,合( )米;
(3)我国吐鲁番盆地低于海平面,它的海拔记为( )米,气象部门曾经在那里测量到了我国极端最高气温达( )℃。
12.比50克多60%是( )克,50克比( )克多60%。
13.a、b为两种相关联的量,且均不等于0,如果a=b,那么a和b成( )比例;如果,那么a和b成( )比例。
14.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60°,它的一个底角是( )°。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
15.按规律填空。
,,,,,( )。
16.把一个体积是立方分米的圆柱体钢材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零件,这个圆锥体零件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削掉的体积占原来圆柱体积的。
三、判断题
17.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
18.4千克的和1千克的相等。( )
19.大于90°的角是钝角。( )
20.求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都可以用公式V=Sh计算. ( )
21.税收是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
四、计算题
22.直接写出得数。
320+60= 420÷70= 2.5-1.4= 2.5×0.8=
23.计算下面各题,注意使用简便算法。
24.解方程。
(1) (2) (3)
五、作图题
25.按要求在方格纸中作图。
①根据给定的对称轴画出图形A的另一半。
②画出图形B向右平移4格后的图形。
③画出将图形C按2∶1放大后的图形。
六、解答题
26.2024年4月24日是第九个“中国航天日”,其航天日活动的主题为“极目楚天,共襄星汉”。某校举行了“航天”的知识竞赛,其中四年级有64名学生参加,是五年级参加学生人数的,六年级参加的学生人数是五年级的。该校六年级有多少名学生参加?
27.有甲、乙两个兴趣班,原来甲兴趣班人数是乙兴趣班的,如果从乙兴趣班调3人到甲兴趣班,甲、乙兴趣班的人数比是4∶5,甲兴趣班原来有多少人?
28.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举行,某工厂接到生产亚运会吉祥物“江南忆”的任务,原计划每天生产120箱,8天完成任务。实际每天多生产40箱,多少天完成任务?(用比例知识解答)
29.万州区的最高点位于普子乡沙坪峰,其海拔高度为1762米,比万州机场海拔高度的3倍还高61米,万州机场的海拔高度是多少米?
30.学校要举办春季运动会,准备在一块长8米,宽3米,深50厘米的沙池里装满沙子作为学生的跳远场地,现用一个底面半径是2米,高是1米的圆锥形沙堆去填沙池,可以填多深?(π取3)
参考答案:
1.D
【分析】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确定大致方向,由位置的相对性可知,返回时需要向西偏北30°或者北偏西60°方向飞行,飞行距离不变,据此解答。
【详解】
分析可知,返回时飞机要向西偏北30°方向飞行1300km。
故答案为:D
【点睛】掌握根据方向、角度、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是解答题目的关键。
2.C
【分析】正方体的展开图类型:(1)“1—4—1”型:中间4个一连串,两边各一随便放;
(2)“2—3—1”型:二三紧连错一个,三一相连一随便;
(3)“2—2—2”型:两两相连各错一;
(4)“3—3”型:三个两排一对齐;
不能围成正方体的展开图类型:(1)一条线上不过四;
(2)“田字形”“七字型”“凹字型”;据此解答。
【详解】A.属于“凹字型”,不是正方体的展开图,不能围成正方体;
B.不是正方体的展开图,不能围成正方体;
C.属于“1—4—1”型的正方体展开图,可以围成正方体;
D.不是正方体的展开图,不能围成正方体。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正方体的展开图,熟记正方体展开图的常见类型是解答题目的关键。
3.C
【分析】把这项工程看作单位“1”,分别表示出两队的工作效率,再依据化简比的方法即可解答。
【详解】∶=4∶5
甲、乙两队工作效率的最简整数比是4∶5。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属于比较简单的应用题,只要表示出两队的工作效率,解答起来就简便了。
4.C
【分析】利用长方体的特征,长为30cm,宽为20cm,高为10cm,根据情景和生活经验,对长度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逐一分析4个选项里的物品,找出最有可能的答案。
【详解】A.文具盒的高度不可能有10cm高,不符题意;
B.数学课本的高度不可能有10cm高,不符题意;
C.鞋盒的长为30cm,宽为20cm,高为10cm,比较符合实际;
D.书柜的高度不可能只有10cm这么高,不符题意;
故答案为:C
【点睛】此题的解题关键是利用长方体的特征以及对长度单位的认识,根据生活经验和数据的认识,解决实际的问题。
5.B
【分析】根据分数的意义,把整个图形看作单位“1”,用分数分别表示出4个选项里涂色区域的占比,再根据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哪个数越大,那么指针停留在涂色区域的可能性就越大,据此找出可能性最大的即可。
【详解】A.把整个圆形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3份,其中涂色区域占2份,用分数即可表示;
B.把整个圆形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份,其中涂色区域占3份,用分数即可表示;
C.把整个圆形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6份,其中涂色区域占4份,用分数即可表示,约分后可用表示;
D.把整个圆形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8份,其中涂色区域占5份,用分数即可表示;
=,=,=
<<,可得<<。
所以指针停在B选项涂色区域的可能性最大。
故答案为:B
【点睛】此题的解题关键是根据分数的意义,求出涂色区域的占比,从而比较得出它们之间的可能性大小。
6.D
【分析】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则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5∶2∶2,底角占三角形内角和的,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利用分数乘法求出底角的度数,据此解答。
【详解】分析可知,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顶角∶底角∶底角=5∶2∶2。
180°×=40°
所以,这个三角形的底角是40°。
故答案为:D
【点睛】掌握等腰三角形的特征和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题方法是解答题目的关键。
7.A
【分析】利用除法求出每杯糖水的含糖率,含糖率最高的最甜。
【详解】A.15÷(15+45)×100%
=15÷60×100%
=25%
B.10÷(10+70)×100%
=10÷80×100%
=12.5%
C.20÷(20+100)×100%
=20÷120×100%
≈16.7%
D.25÷(25+125)×100%
=25÷150×100%
≈16.7%
25%>20%>16.7%,所以第一杯糖水最甜。
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考查了百分率,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用除法。
8.C
【分析】比较三个分数的大小关系,从而推断出x、y、z之间的大小关系。
【详解】因为>>,并且,所以x<y<z。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了分数加法以及分数的大小比较。比较异分母异分子分数的大小,可以先通分再比较;和相等的情况下,一个加数越大,另外一个加数越小。
9.B
【分析】我们把杯子视为圆柱形,牛奶的体积为V,杯子底面积为S,牛奶高为h,根据圆柱体积公式V=Sh,找到底面积与高的关系解答即可。
【详解】设杯子为圆柱形,牛奶的体积为V,杯子底面积为S,牛奶高为h,
V=Sh,牛奶体积一定,底面积越大,高就越矮。也就是说杯子的底面积与牛奶的高度乘积一定,它们成反比例关系,用反比例图象来表示。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是找到杯子底面积与牛奶高度之间的关系,判断出它们成怎么样的比例关系,进而找到对应图象。
10.C
【分析】根据负数的大小比较、垂线的画法、商和被除数的关系以及梯形的定义,一一分析各个说法的正误,从而解题。
【详解】①3<8,所以﹣3>﹣8,原说法正确;
②根据垂线的画法,过一点只能画一条已知直线的垂线,原说法正确;
③一个数(0除外)除以一个小于1的数,商比原来的数大,原说法错误;
④根据梯形的定义,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原说法正确。
所以,①②④的说法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了负数大小比较、梯形和垂线的概念以及商和被除数的关系,属于综合性基础题,解题时需细心。
11.(1) 14亿 20%
(2)
(3) ﹣155 49.7
【分析】根据数据的大小,结合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选择合适的数填空即可。
【详解】(1)我国总人口约为14亿人,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0%。
(2)小东身高120厘米,合米。
(3)我国吐鲁番盆地低于海平面,它的海拔记为﹣155米,气象部门曾经在那里测量到了我国极端最高气温达49.7℃。
【点睛】本题考查了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的应用知识,结合题意分析解答即可。
12. 80 31.25/
【分析】比50克多60%,就是求50克的(1+60%)是多少,用乘法解答;
求50克比多少克多60%,就是这个数的(1+60%)是50,求这个数用除法解答。
【详解】50×(1+60%)
=50×1.6
=80(克)
50÷(1+60%)
=50÷1.6
=31.25(克)
比50克多60%是80克,50克比31.25克多60%。
【点睛】明确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解答;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解答是解题的关键。
13. 正 反
【分析】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成什么比例,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如果是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是乘积一定,则成反比例。
【详解】因为a、b为两种相关联的量,且均不等于0。a=b,所以a∶b=(一定),比值一定,所以a和b成正比例;
因为a=÷b,所以ab=(一定),乘积一定,所以a和b成反比例。
【点睛】此题属于辨识成正、反比例的量,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再判断。
14. 60 等边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则它的一个底角=(180°-顶角度数)2,应用此公式计算出结果即可,再根据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判断是哪种类型的三角形。
【详解】
所以它的一个底角是,又因为是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顶角也是60°所以三角形的三个角相等,这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15.
【分析】整数部分依次加3;分子依次加1;分母是(分子-1)的平方。
【详解】,,,,,。
【点睛】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发现其中的规律,并应用发现的规律解决问题是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
16.;
【分析】如果把圆柱体的钢材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零件,那么这个圆锥零件就应该和原来的圆柱是等底等高的,再根据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据此解答。
【详解】(立方分米)
削掉的体积:(立方分米)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掌握圆锥的体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关系。
17.×
【详解】解:由分析知:半径是直径的一半,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解答此题应根据题意,进行认真分析,进而得出结论。
18.√
【分析】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分别用乘法求出4千克的和1千克的分别是多少千克,然后比较即可。
【详解】4×=(千克),1×=(千克),
所以4千克的和1千克的相等。
故答案为:√
【点睛】明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9.×
【详解】钝角的定义是大于90°且小于180°。如:180°大于90°,但180°的角是平角;360°大于90°,但360°是周角。
20.×
【分析】根据立体图形的体积公式分析即可。
【详解】圆柱、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公式都可以用V=Sh,而圆锥的体积公式是V=Sh.
【点睛】本题考查了立体图形的体积公式,只有圆锥体特殊。
21.√
【分析】国家建设离不开税收,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详解】税收是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纳税是根据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
22.380;6;1.1;2
0.18;3;0.4;9
【解析】略
23.16;
;
【分析】30×(+),根据乘法分配律,原式化为:30×+30×,再进行计算;
×+×,根据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原式化为:×(+),再进行计算;
×+÷9,把除法换算成乘法,原式化为:×+×,再根据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进一步转化为:(+)×,再进行计算;
5-(÷+),先计算括号里的除法,把除法换算成乘法,原式化为:5-(×+),计算乘法,原式化为:5-(4+),再根据减法性质,原式化为:5-4-,再进行计算。
【详解】30×(+)
=30×+30×
=6+10
=16
×+×
=×(+)
=×1
=
×+÷9
=×+×
=(+)×
=1×
=
5-(÷+)
=5-(×+)
=5-(4+)
=5-4-
=1-
=
24.(1);(2);(3)
【分析】(1)先化简方程,再根据等式的性质,方程两边同时除以即可;
(2)先化简方程,再根据等式的性质,方程两边同时除以即可;
(3)先化简方程,再根据等式的性质,方程两边同时除以9即可。
【详解】(1)
解:
(2)
解:
(3)
解:
25.见详解
【分析】①补全轴对称图形的方法:找出图形的关键点,依据对称轴画出关键点的对称点,再依据图形的形状顺次连接各点,画出最终的轴对称图形。
②作平移后的图形步骤:找点-找出构成图形的关键点;定方向、距离-确定平移方向和平移距离;画线-过关键点沿平移方向画出平行线;定点-由平移的距离确定关键点平移后的对应点的位置;连点-连接对应点。
③把图形按照n∶1放大,就是将图形的每一条边放大到原来的n倍,放大后图形与原图形对应边长的比是n∶1。
【详解】
【点睛】决定平移后图形的位置的要素:一是平移的方向,二是平移的距离。图形放大或缩小的倍数是指对应边放大或缩小的倍数。
26.84名
【分析】首先,我们已知四年级有64名学生参加竞赛,且四年级参加人数是五年级参加人数的。那么要求五年级的参赛人数,就用四年级的参赛人数除。得到五年级的参赛人数后,因为六年级参加的学生人数是五年级的,所以再用五年级的参赛人数乘,即可求出六年级的参赛人数。
【详解】五年级参赛人数:64÷=64×=72(名)
六年级参赛人数:72×=84(名)
答:该校六年级有84名学生参加。
27.45人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甲、乙两个兴趣班的总人数不变,把两个班的总人数看作单位“1”;
已知原来甲兴趣班人数是乙兴趣班的,即原来甲兴趣班人数占两班总人数的;
如果从乙兴趣班调3人到甲兴趣班,甲、乙兴趣班的人数比是4∶5,即后来甲兴趣班人数占两班总人数的;
那么甲兴趣班增加的3人占两班总人数的(-),单位“1”未知,用除法计算,即可求出总人数;
因为原来甲兴趣班人数占两班总人数的,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总人数乘,即是甲兴趣班原来的人数。
【详解】甲、乙两个班的总人数:
3÷(-)
=3÷(-)
=3÷(-)
=3÷
=3×36
=108(人)
甲兴趣班原来有:
108×
=108×
=45(人)
答:甲兴趣班原来有45人。
【点睛】明确两个班的总人数不变,从甲、乙两个班人数的占比信息,得出甲班原有人数、后来人数分别占两个班总人数的几分之几,进而分析出3人占两个班总人数的几分之几,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求出两个班的总人数是解题的关键。
28.6天
【分析】每天生产的数量×完成任务的天数=任务总量,任务总量是一定的,那么每天生产的数量和完成任务的天数成反比例关系。将多少天完成任务设为x天,根据反比例关系列出比例,解比例即可。
【详解】解:设x天完成任务。
120×8=(120+40)x
960=160x
160x=960
160x÷160=960÷160
x=6
答:6天完成任务。
29.567米
【分析】根据沙坪峰与万州机场的海拔高度的倍比关系可知,沙坪峰的海拔高度减去61米,刚好是万州机场海拔高度的3倍,据此列综合算式解答。
【详解】(1762-61)÷3
=1701÷3
=567(米)
答:万州机场的海拔高度是567米。
30.米
【分析】这堆沙先是堆成圆锥形,后堆成长方体,形状变了,体积不变。根据圆锥的体积:V=πr2h,代入数据,求出圆锥形沙堆的体积,也就是求出了长方体沙堆的体积。再用体积÷长方体的底面积,就求出了长方体沙堆的高,即填的深度。据此解答。
【详解】22×3×1×÷(8×3)
=4×3×1×÷24
=(米)
答:可以填多深米深。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