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1张PPT。第四课
科举制的创立1,隋唐之前的魏晋时期,我国是如何选拔官吏的?要出自高门权贵家庭,要有地方官员和高门权贵的推荐。2,这样的选官制度有什么弊端呢?权贵子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而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任高官。3,隋文帝采用了什么方法来选拔官吏?阅读课本P17并思考隋文帝 隋文帝改革选官制度
隋文帝最早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
员。他令各州推举人才,参加考试,合格的
可以做官。这就是科举制的源头。“科”指考试科目; ”举”指选举人才,
“科举制度”即是利用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科举是什么? 科举制诞生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
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可以凭才
学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朝
廷。(1)隋文帝——开始分科考试(2)隋炀帝——设置进士科
科举制度正式诞生科举制完善的表现:
考试科目有五十多种,以进士和明经两科最重要;
为科举制的完善作出突出贡献的帝王有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三人。何谓“进士”?进士重诗赋,诗赋则需要具有文学才能。进士科得第很难,所以当时流传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何谓“明经”?明经重帖经、墨义。所谓帖经,就是将经书任揭一页,将左右两边蒙上,中间只开一行,再用纸帖盖三字,令试者填充。墨义是对经文的字句作简单的笔试。帖经与墨义,只要熟读经传和注释就可中试 。扩大国学规模进士科第一名称状元 据史书记载,唐太宗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大喜道:“天下英雄尽入吾彀(gòu)中矣!”开设武举和殿试诗赋为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完善科举制唐太宗注重选士和养士(办国学)。进士科考中第一名的叫状元。
武则天亲自考查考生(殿试),
提倡武举。
唐玄宗时诗赋为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隋唐科举制度的历程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正式设进士科,试策论(对时事的看法),也叫时务策殿试开始(在洛成殿亲自测试贡举人),并糊名(把在吏部复试者的名字糊掉而进行暗考);增加武举(骑射、步射、马枪、负重等)初为兼考诗赋,天宝年间专试诗赋(录取的主要标准) 第一场就是考诗赋,不合格者后两场不能参加考试。唐玄宗:武则天:唐太宗:隋炀帝:隋文帝:扩充国学的规模,重视人才的选拔。状元卷 一个读书人从童生到生员(秀才)要经过县试、府试和院试三级考试;考中生员后,还要经过乡试、会试和殿试更为高级的司级考试。有人统计,从童生到状元要经过数十次的具体考试。 状元匾贡院考场举子看榜图捷报 在漫长的1300年的科举考试中,曾产生出700多名状元、近11万名进士、数百万名举人(至于秀才就更不计其数了)。隋唐以后,几乎每一位知识分子都与科举考试有着不解之缘和密切关系,从未参加过科学考试的是极少数。中国历史上,善于治安邦的名臣、名相,有杰出贡献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外交家、军事家等大都出自状元、进士和举人之中。范进中举 范进中举
《儒林外史》中,范进未中举前穷困潦
倒,待到晚年一中了举,有人送银子,有人
送房子,有人送丫鬟,有人送衣服。就连平
日恶语相对的岳丈胡屠户,也送来了猪肉和
几千钱。而范进听说自己中举后,竟然发疯
了。1,科举制度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科举制的影响2,科举制度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3,科举制度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是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科举制对邻国的影响 唐朝的科举制对周边邻国均有影响。
由于当时唐王朝的强大,周边国家均派出遣唐使到唐朝来学习唐朝先进的制度,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朝鲜。日本也派遣很多遣唐使和留学生来到中国,但并没有学习科举制。翘首望长天,
神驰奈良边;
三笠山顶上,
想又皎月圆。
——晁衡 在这些留学生中,其中朝鲜的代表人物是崔致远;日本的代表人物则是晁衡。这些人都参加并通过了唐朝的科举考试。
科举制度诞生完善影响隋文帝开始分科考试隋炀帝时设进士科唐太宗大大扩充国学的规模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唐玄宗将诗赋作为考试内容改善了用人制度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本课小结1.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是在哪个皇帝统治时期(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高祖 D.唐太宗
2.“天下英雄,入吾彀中”是哪个皇帝说的( )
A.隋文帝 B.唐玄宗 C.唐高祖 D.唐太宗
3.科举制度在何时被废除( )
A.隋朝 B.明朝 C.清初 D.清末 课堂练习B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