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比应用题训练
1.图书馆新购进了840本新书,其中的借给了四年级,剩下的书按5∶4借给五、六年级,六年级借到了多少本新书?
2.科学课上,同学们做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原来塑料杯中柠檬酸和小苏打的质量比是9∶5,又加入19克小苏打后,塑料杯中柠檬酸和小苏打的质量比变成了7∶6,塑料杯中有多少克柠檬酸?
3.六三班为庆祝“六一”儿童节装饰教室,按4∶3∶2的比例购买红、黄、绿三种气球共计270个,三种气球各买了多少个?
4.婷婷有一本故事书,已看的页数与剩下的页数的比是3∶5,如果再看65页,正好看完了全书的,这本故事书共有多少页?
5.要加工一批零件,已经加工了16天,已完成的工作量和未完成的工作量之比是4∶3,照这样计算,加工完这批零件一共需要多少天?
6.某班原来男女生人数之比为5∶3,后来又转来2名女生,男女生之比变成3∶2,班上原来一共有多少人?
7.某工厂有甲、乙两个车间,甲车间与乙车间人数之比为3∶5,如果从甲车间调150人到乙车间,则甲车间与乙车间人数之比为3∶7,那么原来甲、乙两个车间各有多少人?
8.运输队计划3天内运完一批重140吨的货物,第一天运走了这批货物的,第二天与第三天运货质量的比是3∶2,且全部运完。第二天运的货物是多少吨?
9.甲、乙、丙三个量杯的容量比是2∶3∶4,把810毫升的溶液倒入三个量杯里正好都倒满。三个量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10.果园里一共有苹果树和梨树720棵,苹果树与梨树的棵数比是5∶4,苹果树和梨树各有多少棵?
11.王老师从洛龙区回涧西家中,为响应绿色出行,她先乘坐公交车,然后换乘地铁。已知这段路程约12千米,乘坐公交车和地铁的路程比是2∶3,她乘坐公交车和地铁的路程分别是多少千米?
12.“二十四节气”中的“夏至”是一年中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这一天,北京的白昼时间与黑夜时间的比约为5∶3,夏至这天北京地区白昼和黑夜分别约是多少小时?
13.为了激发同学们的潜能、展示特长、培养创新意识,学校每年都要举行科技节。今年科技节六年级上交科幻画、小制作、小发明作品共168件,其中小制作占,科幻画与小发明的数量比是,六年级交科幻画多少件?
14.为了庆祝六年级毕业,学校准备召开六年级毕业典礼,一共购买红、黄、绿三种气球共320个来布置会场。已知红气球、黄气球、绿气球的个数比是8∶5∶3,那么三种气球各是多少个?
15.汽车站停有若干辆汽车,在上午7时开出去一些车辆后,开出车辆与未开出车辆的比是3∶5,到上午9时又开回5辆汽车,这时开出的车辆相当于汽车站原来车辆总数的。汽车站原来有汽车多少辆?
16.两地相距560千米,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两地相向开出,4小时相遇,已知甲、乙两车的速度比是4∶3,甲、乙两车每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17.一个装有彩球的口袋,红球与总数的比是7∶12,后来又放进18个红球,这时红球与总数的比是5∶6,口袋里原来有彩球多少个?
18.王伯伯家有600平方米菜地,他准备用其中的种大白菜,剩下的按的面积比种西红柿和萝卜。种萝卜的面积是多少?
19.某工厂加工配套的机器零件,要经过三道工序,第一道工序平均每人每小时做20件,第二道工序平均每人每小时做16件,第三道工序平均每人每小时做24件。现有1332名工人,每道工序各安排多少人是最合理的安排?
20.快、慢两车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向而行,4小时后在距离两地中点75千米的地方相遇,相遇时快、慢两车所行的路程比是3∶2。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1.春节将至,玲玲一家驱车从A城赶回老家B城过年,他们以每小时100千米的速度,行驶了小时,到达高速服务区休息。这时A城到服务区与服务区到B城的路程比是,A城到B城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22.在“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的号召下,某校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共有1280位学生参与体质健康监测,达标人数占总人数的,其中达标的男生与女生的人数之比为7∶9。体质达标的男生人数有多少人?
23.甲、乙、丙三人共分一批化肥,甲分得这批化肥的,乙和丙分得化肥的比是3∶5,已知丙分得1.5吨化肥,甲分得了多少吨?
24.图书室原有科技书和故事书共540本,其中故事书的本数与科技书的本数的比是2∶7。因学生阅读需要,学校又购买一批科技书,现在科技书的本数占这两种书总数的。图书室现在有科技书多少本?
25.川藏公路作为我国进出西藏的重要通道之一,担负着联系祖国东西部交通的枢纽作用。为维修其中一段路,工程队需要配置一种混凝土,要用水泥2份,黄沙3份,石子5份。如果这三种材料都有15吨,当黄沙用完时,水泥还剩多少吨?石子需要增加多少吨?
26.学校美术兴趣小组和舞蹈兴趣小组的人数相同,其中美术兴趣小组的男、女生人数之比是3∶2,舞蹈兴趣小组的男、女生人数之比是1∶5。如果把两个兴趣小组合在一起,男、女生人数之比是多少?
27.一列客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前3小时每小时行全程的,如果再行60千米,此时已行路程与剩下路程的比为2∶3,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8.一辆车以每小时90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行了全程的后,又行了小时,这时已行的路程与未行的路程比是2∶3。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9.爸爸有1050元,爸爸用去总钱数的,余下的钱按4∶3分给哥哥与弟弟。
(1)哥哥分得多少元钱?
(2)弟弟分得多少元钱?
30.我国有悠久的青铜器铸造史,古籍《考工记》记载了青铜器铸造的锡、铜的质量比。经查阅资料可知:鼎的锡、铜的质量比是1∶5;大刀的锡、铜的质量比是1∶2。
(1)一个鼎的质量是240千克,它含锡和铜各多少千克?
(2)一把大刀含铜720克,这把大刀的质量是多少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280本
【分析】由题意可知,图书馆新购进了840本新书,其中的借给了四年级,则剩下的本数占总本数的(1-),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据此求出剩下的本数;然后把剩下的本数平均分成(5+4)份,进而求出1份表示的本数,六年级占4份,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840×(1-)
=840×
=630(本)
630÷(5+4)×4
=630÷9×4
=70×4
=280(本)
答:六年级借到了280本新书。
2.63克
【分析】由题意可知,原来塑料杯中柠檬酸和小苏打的质量比是9∶5,后来加入了19克的小苏打后,此时塑料杯中柠檬酸和小苏打的质量比变成了7∶6,也就是塑料杯中柠檬酸的质量没有发生变化,则原来塑料杯中柠檬酸和小苏打的质量比是9∶5=63∶35,后来塑料杯中柠檬酸和小苏打的质量比变成了7∶6=63∶54,则19克对应的份数为54-35=19份,1份表示19÷19=1克,柠檬酸为63份,表示有柠檬酸1×63=63克。
【详解】9∶5=63∶35
7∶6=63∶54
19÷(54-35)×63
=19÷19×63
=1×63
=63(克)
答:塑料杯中有63克柠檬酸。
3.120个;90个;60个
【分析】以气球总个数为单位“1”, 红、黄、绿三种气球分别各占气球总个数的、、。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用气球总个数分别乘红、黄、绿的对应分率,即可求出红、黄、绿的个数各是多少。据此解答。
【详解】红色:
270×
=270×
=120(个)
黄色:
270×
=270×
=90(个)
绿色:
270×
=270×
=60(个)
答:红色120个,黄色90个,绿色60个。
4.120页
【分析】将总页数看作单位“1”,根据已看的页数与剩下的页数的比是3∶5,可知已看页数是总页数的,65页的对应分率是(-),根据部分数量÷对应分率=整体数量,列式解答即可。
【详解】65÷(-)
=65÷(-)
=65÷
=65×
=120(页)
答:这本故事书共有120页。
5.28天
【分析】根据题意得:已完成的工作量和未完成的工作量之比是4∶3,已知加工16天,按比例分配原则,总的份数为7份,其中已完成工作量占了4份,即占工作总量的,运用分数除法计算得出答案。
【详解】根据题意得:已完成工作量占全部工作量的,则加工这批零件需要天数为:
(天)
答:加工完这批零件一共需要28天。
6.48人
【分析】从题意可知,男生人数不变,以男生人数为单位“1”,原来女生占男生的,后来女生占男生的,转来2名女生就相当于男生的,根据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计算,用即可求出男生的人数,再用男生人数×,就求出了原来女生的人数。最后男生人数+女生人数,即原来全班人数。据此解答。
【详解】
(人)
(人)
答:班上原来一共有48人。
7.甲车间原有750人,乙车间原有1250人。
【分析】已知两车间的人数比,和调走人数的人数比,可根据两车间的人数比求其中一个车间人数与总人数的比,再用调走人数除以这个车间增加或减少的人数比就等于总人数,用总人数乘车间人数与总人数的比即可求出乙个车间的人数,用总人数减一个车间的人数就等于另一个车间的人数,据此解答。
【详解】总人数:
150÷(-)
=150÷(-)
=150÷
=150×
=2000(人)
甲车间:
2000×
=2000×
=750(人)
乙车间:
2000-750=1250(人)
答:原来甲、乙两个车间分别有750人和1250人。
8.60吨
【分析】将这批货物看作单位“1”,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这个数乘分率。将140吨乘,求出第一天运走了多少吨。将总质量减去第一天运走的,求出余下的。根据第二天与第三天运货质量的比可知,余下一共有(3+2)份。将余下的除以(3+2),求出每份多少吨,再将每份的吨数乘3,求出第二天运的货物是多少吨。
【详解】140-140×
=140-40
=100(吨)
100÷(3+2)×3
=100÷5×3
=20×3
=60(吨)
答:第二天运的货物是60吨。
9.甲180毫升;乙270毫升;丙360毫升
【分析】已知甲、乙、丙三个量杯的容量比是2∶3∶4,那么甲、乙、丙量杯的容量分别占三个量杯容量总和的、、,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即可求出三个量杯各自的容量。
【详解】甲:
(毫升)
乙:
(毫升)
丙:
(毫升)
答:甲量杯的容量是180毫升,乙量杯的容量是270毫升,丙量杯的容量是360毫升。
10.苹果树400棵;梨树320棵
【分析】已知苹果树和梨树一共有720棵,苹果树与梨树的棵数比是5∶4,那么苹果树、梨树的棵数占总棵数的、,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乘法计算,即可求出苹果树、梨树各自的棵数。
【详解】苹果树:
(棵)
梨树:
(棵)
答:苹果树有400棵,梨树有320棵。
11.乘公交:4.8千米;乘地铁:7.2千米
【分析】把乘坐公交车和地铁的路程分成2+3=5份,用乘公交和地铁的路程÷总份数,求出1份是多少,进而求出乘公交的路程和乘地铁的路程。
【详解】2+3=5(份)
12÷5×2
=2.4×2
=4.8(千米)
12-4.8=7.2(千米)
答:乘公交的路程是4.8千米,乘地铁的路程是7.2千米。
12.15小时;9小时
【分析】把一天的时间(24小时)平均分成(5+3)份,先用除法求出1份的时间,再用乘法分别求出5份(白昼)、3份(黑夜)的时间。据此解答。
【详解】24÷(5+3)
=24÷8
=3(小时)
3×5=15(小时)
3×3=9(小时)
答:夏至这天北京地区白昼约是15小时,黑夜约是9小时。
13.80件
【分析】根据题意,把六年级上交作品的总数看作单位“1”,其中小制作占,那么科幻画与小发明的数量占作品总数的,用作品的总数量×(1-),求出科幻画与小发明作品的数量,再根据科幻画与小发明作品的数量比是5∶1,即把科幻画与小发明作品总份数分成5+1=6份,再用科幻画与小发明作品的数量除以总份数,求出1份的数量,进而求出科幻画的数量,即可解答。
【详解】168×(1-)
=168×
=96(件)
5+1=6(份)
96÷6×5
=16×5
=80(件)
答:六年级交科幻画80件。
14.红气球有160个,黄气球有100个,绿气球有60个。
【分析】从“已知红气球、黄气球、绿气球的个数比是8∶5∶3”可知,将气球总数平均分成了8+5+3=16份,红气球占总数的,黄气球占总数的,绿气球占总数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因此,用总数×对应分率,就可分别求出三种气球各是多少个。据此解答。
【详解】8+5+3=16(份)
320×=160(个)
320×=100(个)
320×=60(个)
答:红气球有160个,黄气球有100个,绿气球有60个。
15.40辆
【分析】由题意知:上午7时停在汽车站的车占全部车辆的,上午9时开回5辆汽车后,此时停在车站的车占全部车辆的,停在站里的车的分率由变为,就是因为增加了开回的5辆车,用5除以对应的分率,即可求得汽车站原来有的汽车数量。
【详解】
=
=5×8
=40(辆)
答:汽车站原来40辆汽车。
16.甲车80千米;乙车60千米
【分析】根据题意,两车速度和=路程和÷时间,据此算出两车的速度和。已知甲、乙两车的速度比是4∶3,将两车的速度和看作单位“1”,那么甲车的速度占两车速度和的,乙车的速度占两车速度和的,对应量=单位“1”的量×对应分率,据此解答。
【详解】(千米)
甲:
(千米)
乙:
(千米)
答:甲车每小时行8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60千米。
17.12个
【分析】红球与总数的比是7∶12,则红球占总数的;后来红球与总数的比是5∶6,这时红球占总数的。设口袋里原来有彩球x个,则又放进18个红球后的总数为(x+18)个。根据题意可得:后来的彩球总数×-原来的彩球总数×=18个,据此列方程解答即可。
【详解】解:设口袋里原来有彩球x个。
(x+18)×-x=18
x+15-x=18
x-x+15=18
x+15=18
x=18-15
x=3
x=3×4
x=12
答:口袋里原来有彩球12个。
18.200平方米
【分析】根据题意,把菜地的总面积看作单位“1”,其中种大白菜,那么(1-)就表示剩下的菜地面积占菜地总面积的,利用分数乘法计算求出剩下的面积,再把剩下的面积按进行比例分配即可求出萝卜的面积。
【详解】600×(1-)
=600×
=450(平方米)
450×
=450×
=200(平方米)
答:种萝卜的面积是200平方米。
19.432人;540人;360人
【分析】第一道工序平均每人每小时做20件,则需要的人数为,第二道工序平均每人每小时做16件,则需要的人数为,第三道工序平均每人每小时做24件,则需要的人数为,根据比的意义求出三道工序需要的人数比;
把零件总数看成单位“1”,根据求出的三道工序的人数比,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求出每道工序需要的人数即可。
【详解】第一道工序需要的人数为;第二道工序需要;第三道工序需要
则每道工序的人数比:
∶∶
=(×240)∶(×240)∶(×240)
=12∶15∶10
第一道工序需要人数:
1332×
=1332×
=432(人)
第二道工序需要人数:
1332×
=1332×
=540(人)
第三道工序需要人数:
1332×
=1332×
=360(人)
答:第一道工序安排432人,第二道工序安排540人,第三道工序安排360人,是最合理的安排。
20.750千米
【分析】由题意可知相遇时快车比慢车多行的路程为75×2= 150(千米),两车行驶的路程差占总路程的(),由“路程差÷路程差所对应的分率=总路程”即可解答。
【详解】
=
=
=
=750(千米)
答:甲、乙两地相距750千米。
21.300千米
【分析】速度×时间=路程,据此用100乘可以求出A城到服务区的路程。A城到服务区与服务区到B城的路程比是,则服务区到B城的路程是A城到服务区路程的,用A城到服务区的路程乘即可求出服务区到B城的路程,最后再加上A城到服务区的路程,即可求出A城到B城的路程。
【详解】100×=175(千米)
175×+175
=125+175
=300(千米)
答:A城到B城的路程是300千米。
22.525人
【分析】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用1280乘计算出达标人数;达标人数中包括男生和女生,用达标人数乘()计算,所得结果即为体质达标的男生人数,据此解答。
【详解】
(人)
答:体质达标的男生人数有525人。
23.1.6吨
【分析】已知丙分得1.5吨化肥,乙和丙分得化肥的比是3∶5,即乙占3份,丙占5份;用丙分得化肥的吨数除以5,求出一份数,再用一份数乘乙的份数,求出乙分得化肥的吨数;
把这批化肥的总吨数看作单位“1”,已知甲分得这批化肥的,那么乙、丙分得化肥的吨数之和占总吨数的(1-),单位“1”未知,用乙、丙分得化肥的吨数之和除以(1-),求出总吨数;
最后用总吨数减去乙、丙分得化肥的吨数,即是甲分得化肥的吨数。
【详解】乙:
1.5÷5×3
=0.3×3
=0.9(吨)
总吨数:
(0.9+1.5)÷(1-)
=2.4÷
=2.4×
=4(吨)
甲:4-0.9-1.5=1.6(吨)
答:甲分得了1.6吨。
24.480本
【分析】先把图书室原有科技书和故事书共有的本数(540本)看作单位“1”,故事书占总本数的,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用总本数乘就是故事书的本数。又购进一批科技书后故事书的本数没变,把此时故事书、科技书的总本数看作单位“1”,故事书占总本数的(1-),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用故事书的本数除以()就是现有图书的本数,用现在图书的本数减故事书的本数就是科技书的本数。
【详解】540×
=540×
=120(本)
=
=
=600(本)
600-120=480(本)
答:图书室现在有科技书480本。
25.水泥5吨;石子10吨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水泥、黄沙、石子的吨数之比是2∶3∶5;已知这三种材料都有15吨,当黄沙用完时,用黄沙的吨数除以黄沙的份数,求出一份数,再用一份数分别乘水泥、石子的份数,即可求出需要水泥、石子的吨数;
用水泥原有的吨数减去水泥需用的吨数,即是水泥还剩的吨数;用石子需用的吨数减去石子原有的吨数,即是石子需增加的吨数。
【详解】水泥∶黄沙∶石子=2∶3∶5
一份数:15÷3=5(吨)
水泥需用:5×2=10(吨)
石子需用:5×5=25(吨)
水泥还剩:15-10=5(吨)
石子需增加:25-15=10(吨)
答:水泥还剩5吨,石子需要增加10吨。
26.23∶37
【分析】美术兴趣小组的男、女生人数之比是3∶2,则美术兴趣小组的男生是3份,女生就是这样的2份,美术兴趣组一共有这样的5份。舞蹈兴趣小组的男、女生人数之比是1∶5,则舞蹈兴趣小组的男生有1份,女生就有这样的5份,舞蹈兴趣小组一共就有这样的6份。两个小组的人数一样多,一组5份,一组6份,人的数量应该能被5和6同时整除,则假设两个小组,每个小组有30人。按比例分配算出每组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再算出总共的男生和女生的比。
【详解】设美术兴趣小组30人,则舞蹈兴趣小组也有30人。
美术兴趣小组男生的人数:(人)
美术兴趣小组女生的人数:(人)
舞蹈兴趣小组男生的人数:(人)
舞蹈兴趣小组女生的人数:(人)
答:如果把两个兴趣小组合在一起,男、女生人数之比是23∶37。
27.400千米
【分析】把甲、乙两点相距地距离看作单位“1”,前3小时每小时行全程的,3小时行了全程的×3;如果再行60千米,则已行路程与剩下路程的比为2∶3;这时已行路程占全程的;60千米占全程-×3;求单位“1”,用60÷(-×3)解答。
【详解】60÷(-×3)
=60÷(-)
=60÷(-)
=60÷
=60×
=400(千米)
答:甲、乙两地相距400千米。
28.600千米
【分析】先根据“速度×时间=路程”求出汽车小时行驶的路程,已知先行了全程的后,又行了小时,这时已行的路程与未行的路程比是2∶3,即这时已行的路程占全程的;
把全程看作单位“1”,那么汽车小时行驶的路程占全程的(-),单位“1”未知,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即可求出全程。
【详解】90×=60(千米)
60÷(-)
=60÷(-)
=60÷(-)
=60÷
=60×10
=600(千米)
答:甲乙两地相距600千米。
【点睛】本题考查比与分数除法的综合应用,把比转化成分数,分析出汽车小时行驶的路程占全程的几分之几是解题的关键。
29.(1)360元
(2)270元
【分析】(1)用爸爸的总钱数乘1-求出余下的钱数,把余下的钱数看作单位“1”,哥哥占余下钱数的,用余下的钱数乘即可求出哥哥分得的钱数;
(2)弟弟占余下钱数的,用余下的钱数乘即可求出弟弟分得的钱数。
【详解】(1)
=1050×
=630(元)
630×
=630×
=360(元)
答:哥哥分得360元钱。
(2)630×
=630×
=270(元)
答:弟弟分得270元钱。
30.(1)40千克;200千克;(2)1080克
【分析】(1)鼎的锡、铜的质量比是1∶5,那么锡占总质量的 ,铜占总质量的,用乘法分别求出锡和铜的质量;
(2)大刀的锡、铜的质量比是1∶2,那么铜占总质量的 ,已知铜的质量,用除法即可求出大刀的总质量。
【详解】(1)240×
=240×
=40(千克)
240×
=240×
=200(千克)
答:它含锡40千克,含铜200千克。
(2)
=
=1080(克)
答:这把大刀的质量是1080克。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