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张琳琳
单位
青岛三中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的第四课,由“从国内生产总值看沧桑巨变” 、“城镇化进程的加速” 、“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时尚中国”四部分内容组成。在前面,学生学习了中国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十一届三种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紧接着学习这一节课。本课在第四单元知识结构体系中属于从属地位,更注重的是培养同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学生分析
1.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中学生具有一定的形成抽象概念的能力,但需要一个由感性认识逐渐上升到理性的过程。加之中学生叛逆心理较强,不易被动接受现成的结论,所以必须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补充感性材料。
2.学生知识能力现状:虽然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但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主动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意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建国以来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及其原因和影响;了解城市化进程及多样化的城镇发展道路;掌握互联网的影响;了解改革开放人们生活的巨大变化。
2、过程与方法
(1)理解中国经济腾飞的原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运用互联网等多种渠道,搜集文字及图片资料,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3)运用分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模式,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历史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的腾飞,使人民的生活发生巨大改变,是进入现代化的重要道路。(2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复兴并不仅仅是经济强国、政治大国、更重要的是民族文化的复兴,培养学生社会使命感。
?
四、教学环境
R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一、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创设历史教学情境:第一篇章?? 经济腾飞---《时代》篇
1、50-70年代《时代》看中国--“悲观”的审视、遥望“恐怖”的中国?当时中国真实的情形? (结合材料、学生回答)
2、1978年至今,《时代》看中国--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
二、信息技术手段辅助下的史料教学:
1、建国以来我国GDP增长情况?? (学生分析图表)
2、十六大、十七大???????????? (学生回答)
三、引导学生小组运用概念图建构本课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归纳建构能力。
四、信息技术手段支撑下的计量史学:小调查:“我”身边的变化… (印象最深刻的)(小组为单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龙的传人》视频导入
?
观看《龙的传人》视频,体会民族精神
?
PPT 视频
讲授
经济腾飞---《时代》篇,展示各时期《时代》与中国相关封面
观看,思考
PPT图片
探究
教师引导每个小组对疑难问题结合材料进行探讨
学生为主体,合作学习。学生小组长分工引导小组讨论解决疑难
PPT图片
研讨
讨论: 我们想深入了解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迁,可以选用哪些方法?
小组为单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师投影实物展示,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评价
1.讲述网络是怎样改变你生活的?我们应如何让正确对待网络?(分享学生网络小作文)
2.社会生活变迁的的原因?
观看,思考,评价
PPT
建构
1.文化立国,复兴优秀民族文化
2.“我来做制片”
你认为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中还可以加入哪些元素?请说明理由
3.2022年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中又会出现哪些内容?
(学生讨论回答,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PPT 视频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1、? 教学理念新:本节课的设计意图主要是通过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的使命感。
2、? 教学情境新:第一篇章?? 经济腾飞---《时代》篇;第二篇章?? 沧桑巨变 ------民生篇;第三篇章?? 民族复兴? ----“未来”篇。布局谋篇明线暗线结合,既来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
3、? 个性化教学:如进行①小调查:“我”身边的变化… (印象最深刻的)②我来做制片”环节,学生畅所欲言,充分体现学生独立思维。
4、? 教学方式的创新:如①讲述网络是怎样改变你生活的?(分享学生网络小作文)②讨论: 我们想深入了解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迁,可以选用哪些方法?(上网查找、文献查找、实地考察、文物分析、访问调查等)(教师实物展示,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教学选材、教学手段均注重创新,即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课件38张PPT。欢迎进入历史课堂21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经济腾飞
---《时代》篇“悲观”的审视、遥望“恐怖”的中国?一、50-70年代《时代》看中国视点一: 中国农村
1978年全国有2亿农民平均年收入低于50元,有1.1亿人每天能挣到0.11元,1.9亿人每人每天能挣0.13元,有2/3农民生活水平不如50年代
----摘自农业部人民公社管理局的相关报表视点二:中国城镇
全民所有制单位的平均工资:1957年是637元,1978年是644元。
----林蕴辉《国史札记》贫 穷视点三:生产效益
1978年,我国每个职工平均创造的价值只有
0.9万元人民币,而美国为6.5万美元。
视点四:30多年前《小学生守则》
在街上看到外国友人,不围观,不干扰,不尾随,热情大方,不卑不亢。
?低 效封 闭二、1978年至今,《时代》看中国
China's Moment
(中国时刻)”
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
“中国世纪来临”
建国以来我国GDP增长情况1990小康社会: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十七大十六大2009年《时代周刊》年度人物评选,“中国工人”作为唯一上榜的群体人物位居亚军。现代服务业在扩张中迈向高端,方特梦幻王国、蓝色经济国际会议中心、总部基地等一批大项目落户城阳,毛公山成为旅游新热点2011城阳亮点回眸六大百亿产业集群强势崛起南车扩能、庞巴迪生产基地小试身手:从图中你可以得出中国城市化的哪些信息?1978图二 城市群分布跨海大桥开通 青岛、红岛和黄岛进入“同城时代”2008年青岛市白皮书,环湾保护、拥湾发展
的战略,整个城市以胶州湾为中心,以青岛、
黄岛、红岛三点形成“品”字形构架。沧桑巨变
------民生篇30年前,街头只能看到灰、蓝、黄几种单调的颜色那个年代,有件军装是非常牛的事情30年后的街头,流行总是跑得太快30年前物品短缺各种票证左右着百姓30年后一年四季丰富的蔬菜储备人们变得更加注重饮食健康30年前青岛一辆大金鹿能哄来媳妇30年后青岛每10名市民就拥有一辆私家车30年前“大通道”曾是青岛公交车的主力如今早已旧貌换新颜30年后环境优美的小区三十年前低矮的平房30年前四白落地、水泥地面30年后环保 个性 实用“我”身边的变化…
(印象最深刻的)说说小调查上网查找、文献查找、实地考察、文物分析、访问调查等讨论:
我们想深入了解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迁,可以选用哪些方法?研究性学习方法邮箱:httpwww88888888@163.com2000年2月《时代》周刊亚洲版封面上中国青年头戴绿色军帽,传统帽沿上的红五角星被改成 @ 图标。 互联网时代讲述网络是怎样改变你生活的?网络 让生活更美好一班 学生 早上我插上路由器,家里便有了无线网络的wifi信号。 我不想从被窝里面爬起来,便拿着平板电脑在床上。我看到网银提示我有两笔账单没有确认,以及几封未读的邮件。然后,我登陆了我的一个社交网站,并且习惯性挂上QQ。页面上显示着朋友的各种动态。有的是自拍的照片,有的是分享的音乐,有的是展现一些年轻人的小心情。还有的是分享重口味视频以及我们关注的新闻,还有刚刚发生的有趣的事情和个人感悟。还有半个小时,我就要和这些页面说88,因为网络辅导班九点准时开课。网络就是一个平台,给你自由的宣泄,给你炫耀这样子的一个平台。网络也加快了信息的交流,看看现在的日本影视,韩国电视剧,大多数都是通过网络的平台传到了中国。这都大大加剧的文化的交流速度以及人民传统思想的改变。互联网改变了中国人的生产、生活、学习、娱乐方式,还潜移默化地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以及认识世界的方法。网络犯罪
不良信息
网络游戏有理 有利 有节中国决策
中国模式
中国环境思考:中国龙经济腾飞生活巨变的原因?民族复兴
----“未来”篇
中国将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21世纪是中国世纪
中国“崛起”论
中国“威胁”论
异域的声音面对东西文明的碰撞,我们又应该持何态度呢?清醒头脑,认识自己科学决策,完善自己走出国门,宣传自己骄傲的国民生产总值
尴尬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二战期间,有一个记者问英国首相邱吉尔:“莎士比亚与印度哪个更重要?”邱吉尔首相回答:“宁可失去50个印度,也不能失去一个莎士比亚。” 德国《世界报》也有个报道,说“在中国孔子所获得的尊敬对电影《孔子》没有帮助”,一些观众并没有被电影中的哀伤情景触动。在放映大厅里,有些人拿着手机大声打电话,与此同时,银幕上正在播放孔子和他的那些饥肠辘辘的弟子们,分吃一碗稀粥。民族的复兴,决不仅仅是政治、经济乃至军事上的复兴,更是____的复兴。你认为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中还可以加入哪些元素?请说明理由。我来做制片2022年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中又会出现哪些内容? “成长·感恩·奉献·责任”